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黄梅戏严凤英结局
黄梅戏严凤英不堪受辱服用安眠药离开。
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许多的剧种,像我们熟知的有京剧、昆曲、秦腔、豫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等,这些剧目都出现了许多的名家和名角,也创排出了许多的优秀剧目。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严凤英离开家乡四处跑码头唱戏,并且闯出了一番名堂,她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
可是严凤英的一生也是坎坷的,尤其是在“文革”这一时期,她成为了“美女蛇”,许多人开始批判和冲击她。最后严凤英不堪受辱服用安眠药离开,当时还不到四十岁。
最让人气愤的是严凤英离开后遗体也是未能幸免,一位刘姓代表说她肚子内有微型电报机,最后也是惨遭剖尸。
多年后严凤英大师被 *** 了,可是这位刘姓代表却安度晚年了,其实不过是他将自己的暴行归结于年代了,但是即便如此他的一生也会在恐惧和内疚中度过。
严凤英大师的一生是短暂的,许多人可能不了解严大师,而曾经有一部电视剧《严凤英》演绎了其坎坷的一生,尤其是“文革”这段境遇,这部电视剧中扮演“严凤英”的是黄梅戏演员马兰。
[img]对严凤英的点滴回忆
严凤英是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她是中国黄梅戏从安徽一个地方小剧种,发展成名扬国内外的一个大剧目的传承人和开拓者;她的甜美独特的唱腔和表演艺术,俊美的扮像,自成一家,誉为"严派",恐怕现在的黄梅戏名角中还没有出其右者。文革前,她与王少舫曾多次为 *** 、周恩来、 *** 、朱德等 *** 同志演出,被田汉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被国人称为"黄梅戏一代宗师"。这个评价是很高的,也是实际的。在56年黄梅戏《天仙配》电影中,严风英与王少舫演唱的《夫妻双双把家还》、《女附马》电影中由她扮演冯素贞演唱的《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脍炙人口,几十年来唱遍神州大江南北,演唱会上,歌舞厅里,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两首黄梅戏曲旋律,如春风拂面而来,如天籁之音入耳,百听不厌!真是一个美字!可以说这两首戏曲,是真正的艺术之树永远长青,立于不败之地。当然黄梅好听的曲调太多了,像《打猪草》、《夫妻观灯》、《牛郎织女(天河配)等这些生活气息浓郁的民间戏曲,原来都是在乡间地头演唱的,经过不断演唱锤炼,成为精品,人们也非常喜欢看,百演不衰,富有生命力。可喜可贺是,在严风英这一代后,黄梅戏仍在发展,涌现像马兰、韩再芬、吴琼、黄新德、吴亚玲等一批优秀演员。如近年安庆黄梅戏剧团演出的《大清名相》亦是优秀剧目,也曾到深圳演出,很受好评。
我小时候,住在安徽省 *** 内院。当时看《天仙配》电影时我才7岁,看《女附马》(59)电影时,我也只有10岁。说实话,根本看不懂,完全看热闹。只觉得七仙女们美丽,尤其是从天上下凡到人间,真觉得七仙女是从云里飘下来一样。后来大一点听说英国女皇也喜欢看《天仙配》的拷贝;近些年在资料看到蒋介石和宋美龄也爱看《天仙配》和《女附马》,说拍的不错。我小时候和外婆一起在合肥江淮大戏院还看过严凤英和王少舫演的《春香传》,印象深刻。有一次外婆带我去合肥剧场看京剧《画皮》(聊斋故事),开演前,我们旁边有人交头结耳说严凤英坐在后面。我回到后面似乎看到一个女阿姨带着两个孩子看戏。我问外婆是不是严凤英,外婆点点头。外婆也是个戏迷,自然认识严凤英。我当时隐约觉得,严凤英自己就是唱戏的怎么也看戏啊?哪里知道她自身也要在别的同行身上学到长处,吸取营养。还有一次妈妈送我上幼儿园,路上碰到一个阿姨也带着一个孩子,妈妈和她互相打了招呼。走过去后,妈妈说这就是严凤英。我感觉到这个阿姨对人很亲切。那时也听到严凤英的一些故事。当时,安徽省文化局局长钱丹辉叔叔的儿子们都是我发小。钱大宝说,严凤英有时到他家打牌,看不出有多漂亮(钱大宝比我大懂事早),但是一扮像真得好看;她抽烟喝酒吃辣椒嗓子还那样好,真是天生的。大宝说她由于抽烟多,牙齿都黄了,拍《天仙配》电影时,还专门洗了牙。
后来还听院子里一些大人们说,严凤英太神了,她平时参加排练少,但她一走台就活了,还是功底好;省 *** 驾驶班有的司机叔叔消息灵通,听他们闲谈时说,严凤英工资高,但很肯帮助团里的人,谁有了困难,她知道后主动拿钱相帮......人们对她总是称赞的多。记得他们还抱怨说,有的领导还不如他,小气得很,一根烟都舍不得给别人抽。(省 *** 这些解放初的司机,有些在战争年代是领导的警卫员,没有什么文化,解放后学开车还是跟着领导,有时候讲话有点损)。这时,我觉得她讲义气。现在知道了,当时严凤英的工资是很高的,比起领导的工资高多了。听说严凤英和一些艺术家一样,都曾主动提出降工资。这些也说明我们党对艺术家们是很重视的。
安徽的黄梅戏在文革前为什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当安徽文艺徽京剧、花鼓、庐剧、歌曲、舞蹈等,都有发展。安徽艺校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除了安徽本身这块热土的培植,艺术家们努力外,安徽领导的重视和对文艺的内行很有关系。如合肥解放不久,经济条件差,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曾希圣决定盖一座高规格的合肥江淮大剧院,要超过上海的好剧院(当时盖出来确实像宫殿一样,雕梁画栋,人们对它渍渍赞叹),以给文艺工作者有一个施展艺术的舞台。这种魄力是很大的。但后来由于超标据说受到了华东局的批评。八四年我在安徽省工会宣教部工作,负责组织全省建设者之歌汇演,听省音协秘书长银星说故事,他当年在省文工团当团长,可怜团里连一架钢琴都是破的, 正巧曾政委去他们团里检查工作,他顺便向曾政委汇报了(那时喊省委书记往往称政委),曾政委马上给陈丕显写信,叫银星连夜从浦口过江去上,请陈丕显书记帮忙购一台进口钢琴(那时可不简单),又请铁路负责任人帮忙装火车运回。可见领导既重视又抓落实。真是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样哪有搞不好工作的。前面说过,当时安徽省文化局长钱丹辉是38年参加革命在延安抗大学习的部队老文艺工作者,真正的行家里手,《天仙配》和《女附马》改编成电影他具体抓,亲自到排练现场指导,修改剧本,精益求精,功不可没。他家大宝常说,爸爸去看戏那么方便,都不带我们去,现在知道他看戏那真是为了戏曲事业。钱丹辉叔叔60年代初调西北局任文艺处长和西安电影制片厂书记。我67年初曾和几个同学串联去西安、成都等地(准备找曾希圣伯伯,在成都没见到,但被安排在省公安厅招待所住)。在西安时候找到了钱叔叔家。大宝不在,二宝、三宝和女儿钱晓霞(现在听说她的联锁小吃店有名)在家,我们在他家打地铺吃大锅菜,那种情况下很不容易了,当权派哪家都困难,现回想令人感动。后来二宝送我们去了火车站与大家告别。50年过去了,再也没有见到他们了,写到这里泪水流下来了。
回忆是点滴的,只能到这里了。我68年知青下放农村前几个月,听说严凤英吃安眠药自杀了,年龄仅38岁,令人痛惜,还听到一些惨不忍闻的悲痛细节,不想在这里说了,朋友们看了心里也不会好受。那是文革时期的一个悲剧的缩影,所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现在更知道像严凤英这样杰出的戏曲人物是多么的宝贵!),再也不能重演了。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前行的。
正月十五闹元宵原唱
严凤英。
歌词:正哪月十啊五,闹哇元宵呀呀子哟,火炮哇连天门哪前绕,喂却喂却依喂却喂却,冤哪家舍呀嗬嘿,郎啊锣鼓儿闹嘈嘈哇,花开花谢什。
歌曲名《夫妻观灯正月十五闹元宵》,由严凤英演唱,收录于《黄梅戏珍藏严凤英》专辑中。
严凤英是哪的人?又是怎么死的?求大神帮助
严凤英1930年出生在安庆一个贫苦的人家,13岁时开始向严云高老师学唱黄梅戏。由于严凤英嗓音清脆甜美,扮相秀丽端庄,有很强的艺术领悟能力,因此她的演出受到观众欢迎。她在《小辞店》中的表演,尤其享誉一方。《小辞店》是全本《菜刀记》中的一折。说的是青年商人蔡鸣凤外出做生意,住在刘凤英开的店中。刘凤英的丈夫是个赌棍,整日 *** 鬼混,不顾家庭。刘凤英对丈夫极不满意,却与忠厚老实的顾客葵鸣凤感情相投,二人产生了爱情。但葵鸣凤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分别之时,二人悲痛欲绝。剧中在刘凤英得知葵鸣凤家中还有妻子,而且决意辞店回家,分别之际,严凤英用曲折哀婉的三百二十句唱腔表现了人物撕心裂肺的悲痛情绪,演出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这一时期,严凤英演的《送香茶》、《劝姑讨嫁》、《西楼会》、《打猪草》、《私情记》等,都成了深受观众欢迎的保留剧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严凤英的艺术生涯面临了一个巨大的转折。这个时期,严凤英对剧目进行了删汰增益,特别是排演了《江汉渔歌》、《木兰从军》、《两朵大红花》、《柳金妹翻身》等新戏,使黄梅戏的表演水平、艺术规范、题材领域有了很大提高和拓展。 1955年底,由桑弧执笔改编剧本,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摄制完成。这期间,不知有多少人一遍又一遍地观看影片,不知有多少人为戏中的情节所吸引,不知有多少人为严凤英、王少舫的卓越表演而倾倒……可以说,《天仙配》的上演,在中国掀起了“黄梅戏热”,“严凤英热”。二十几岁的严凤英,一下子成了亿万人民爱戴的表演艺术家。 《天仙配》之后,严凤英主演的《女驸马》、《牛郎织女》也拍成影片,影片在国内外放映,为黄梅戏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中,严凤英受到了肆意侮辱和人身摧残。她不堪忍受无端的攻击,不肯屈服邪恶的逼迫,1968年4月8日,37岁的严凤英服药自尽。 “文革”之后,人们怀念这位英年早逝的艺术家,在她的故乡安庆,塑造了严凤英的汉白玉雕像,让美丽、善良的“仙女”永留人间。 值得庆幸的是,十年浩劫之后,黄梅戏非但没有衰落、消亡,反而以更强劲的态势在国内外流传开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黄梅戏从人才、剧目、表演风格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