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据“醴陵陶瓷志”记载,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县城近郊(今新阳楠竹山、王坪、荷塘等村)就有较大规模的陶器作坊。
光绪三十年(1904年),熊希龄与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赴日本考察。在日本期间,他们发现日本瓷业现代化技术先进,产品精良,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熊希龄的内心,中国,china,瓷器,中国以瓷闻名世界,然而眼前精美的日本瓷器冲击着熊希龄脆弱的骄傲,虽然已然知道存在差距,但是没有实在没想到有如此之大。
第二年回国后,熊希龄着眼于拥有丰富陶瓷资源,与陶瓷有着悠久渊源的湘赣小城醴陵,基于醴陵的瓷器产业发展的情况,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多年后,“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醴陵釉下五彩瓷就在这里研制出来的、。
宣统三年(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
民国四年(1915年),醴陵瓷器远涉重洋,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的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瓷瓶和贵州茅台酒同获最高荣誉,为中国赢回了两枚金牌奖章。茅台酒近乎大部分的中国人都知道,并且在近两年前成为了A股之王。曾经与茅台酒相得益彰名气的醴陵釉下瓷在比较下,今日却有黯然神伤之味。
釉下五彩瓷正在世界初露光芒时,大时代的变化,战争的到来,将正攒劲发展的醴陵陶瓷,从山坡之上拉至山谷之底。醴陵百余家瓷厂停产,最早生产釉下五彩瓷的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倒闭关门,釉下五彩瓷生产中断,战争战事,生灵涂炭,醴陵陶瓷,百无寂静。
1949年,醴陵和平解放,奄奄一息的醴陵瓷业有如枯木逢春,恢复平静的生活给了让醴陵陶瓷获得了喘息的机会。醴陵陶瓷人们又重整旗鼓,那时,醴陵陶瓷的前辈们近乎都已年过半百,以年近古稀吴寿祺为代表的老一辈醴陵陶瓷人,在本已经回归农村安享晚年的时候,为了醴陵陶瓷后继有人毅然出山,再次拾起拿一杆画笔,授业创新。在这个阶段,醴陵瓷业很快实现了由手工到机械、由柴窑到煤窑的历史性转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釉下五彩瓷重放异彩。
说到国瓷,就是一国瓷艺的最高水平的代表,很多人都会想到景德镇,景德之名取自北宋赵恒景德年间,景德镇原名昌南,当时昌南御瓷进献,而那批瓷器光致茂美,质量空前,器底都书“景德年制”四字。
宋真宗对于景德镇的制瓷技艺十分惊叹,也是十分喜爱,后遂将昌南名称以年号为名。改昌南为景德镇。景德镇也成为了当时的皇家官窑,宋代优秀技艺的瓷工集聚景德镇,自此,景德镇开始书写自己的传奇。
而来到近代,新中国成立,醴陵开始承接国家主席的用词,成为国瓷。醴陵釉下五彩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兼顾艺术性与生活性。作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醴陵釉下五彩技艺高超,但相较于景德镇却似乎少了一些底蕴。而其他的原因又有什么呢,笔者认为醴陵成为国瓷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必须要谈到一个人—— *** 。
拜读过《 *** 选集》的读者,对于醴陵其实这一地名应该是有印象的。在 *** 选集中《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其 *** 个人的影响是极大的,在文字表达之中已然彰显了 *** 农民包围城市以及中国革命走向的思考。而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包括》中,醴陵就是 *** 的考察地之一,在全文共用十五次提及醴陵。并且对于醴陵地区农民运动表达深刻的评价与思考。
*** 本人对于醴陵瓷器是十分喜爱的,据传闻,在1958年到1974年间, *** 在醴陵定制 *** 用瓷达1555件。长期照料毛主席的生活,有毛主席“管家”之称的吴连登回忆”他老人家用上醴陵的瓷器后,就没有换过。“。这些瓷器代表着当时全国瓷器技艺的最高水平,也由此诞生了当时代表中国顶尖的一类瓷器——毛瓷。在当时毛瓷主要由醴陵和景德镇两地提供。中国瓷器中,在瓷器器身上能够印制国徽的,也只有醴陵和景德镇两地有权使用。
由于相关原因,毛瓷在大众之中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毛瓷中最广为流传的是7501瓷,7501的代号所表达的是:1975年国家给景德镇派的第一个制瓷任务。“1975年”很遗憾的是这批集结着全国最优秀陶瓷人智慧结晶的瓷器 *** 本人未能使用。但也因此,7501瓷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人们认识到毛瓷的一颗璀璨明珠。
而醴陵瓷也因为毛瓷,而与国瓷结缘,醴陵窑也由此成为了红官窑。而”红色“的基因也融贯在醴陵人民的血液之中。
一直以来,中华瓷器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却单单缺了大红瓷器,这是因为大红釉料烧制艰难,成本极高,有“十窑九不成”之说。红色是中华民族的颜色,可是这种加工工艺在历史的长河中几度失传,最后一次至今已有几百年。
中国红瓷,醴陵匠人重圆“中国红”梦
对于红瓷的追求,世界上从未停止过。近现代西方各国也投入巨资开展研制工作,但一直没有重大进展。全因釉下彩瓷器要求的白、透、硬需要在1300℃的高温下才能烧成,而大红色的釉料在800℃的临界点时,会“红颜”褪尽。终于在中国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1998年攻克了世界性难题——陶瓷大红色釉不耐高温。2003年在醴陵实现量产,失传近百年的中国红瓷得以重生,且更进一步,烧出了色泽鲜亮、表面纯净的大红色瓷器。实现了瓷器匠人的“中国红”梦,也填补了陶瓷史上的空白。
“中国红”,让中 *** 宝库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如今,中国红瓷已经走出国门,远销海外。醴陵陶瓷人对于色彩的追求,对于红色的喜爱,使得“中国红”醴陵红瓷登上了世界的舞台。
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联合国总部,醴陵陶瓷大师打造的“世界和瓶”“万花赏瓶”,成为举世瞩目的珍品。2012年,醴陵制作的“扁豆双禽瓶”被文化部列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像人民大会堂的茶杯,餐具等以及作为国礼赠物常常会出现醴陵瓷的身影。
2021年醴陵市自营进出口陶瓷企业达140家,陶瓷出口规模达24.2亿元,占全国陶瓷出口量的50.8%。醴陵陶瓷产品涵盖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日用陶瓷、电瓷、釉下五彩艺术瓷生产为核心,集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陶瓷物流等配套产业于一体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畅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南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全球每4个瓷杯,就有一个产自醴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