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中药浸泡时间
注意
在中药煎煮前先将中药进行一定时间的浸泡
可以帮助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溶出。
为什么浸泡?
饮片都是干品, 有效成分以结晶、无定型沉淀存在于药物细胞内, 直接加热水煎煮会使药材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渗出、溶解。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后, 药材变得膨胀疏松, 有效成分更容易被煎煮出。
需要视配方中的药物组成稍作调整, 如果配方中花类、叶类等质地疏松和轻浮的植物药较多, 需要浸泡20~30 min;如果有较多植物块根、根茎、种子果实等药材, 浸泡时间建议在60 min。
如果还含有矿物、动物、蚧壳类药材, 建议浸泡时间再略作延长, 这样可以使药材润湿, 变软, 容易煎煮。但是浸泡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还应考虑季节因素。
夏秋季炎热, 若像一些患者所说泡一个晚上, 第二天早上煎煮, 那么中药可能已经在夜里进行发酵了, 早上能闻到酸气, 或者看到大量泡沫浮在药材上, 这时中药已坏, 不能再煎煮食用了。在冬春季, 建议可以在上述20~30或者60 min的浸泡时间上稍作延长, 但依然也不要浸泡过夜。浸泡时间对复方中人参和甘草的成分溶出影响不大。
浸泡水温
一些含有挥发油的药物, 如薄荷, 细辛, 徐长卿等, 以冷浸为宜。一些含有淀粉蛋白质的药物, 例如茯苓、山药、天花粉等, 可以稍加40℃左右的温水来浸泡, 使得药物质地变疏松, 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但是一剂中药基本都包含叶类药、根茎类药等多种组成, 因此建议患者直接用冷水浸泡即可。
浸泡加水量
浸泡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 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一般都采用自来水。浸泡加水量一般是饮片剂量的6~8倍, 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面约2 cm。加水量主要依据配方中饮片的质地决定, 质地坚硬、黏稠的, 以根、根茎、种子类等为主的饮片, 如川芎、生地等, 加水量略多;质地疏松, 或含挥发性成分的, 以花中药茎、叶类等饮片为主, 如银花、苏叶等, 液面淹没药物即可。如有吸水后体积变大的药物, 如胖大海, 建议多加入一些水。
含受热易挥发易破坏成分中药的浸泡
有一些药物的成分受热容易被破坏, 此类药物一般煎煮的方法为后下, 需和一般药物分开浸泡。浸泡对含受热易破坏成分中药的汤液指标成分有影响, 除苦杏仁宜浸泡外, 番泻叶、钩藤、大黄均不宜浸泡, 直接煎煮即可。因此, 分清药物成分进行煎煮前的浸泡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