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古代四大经典医书(中国古代医学四大名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古代四大经典医书(中国古代医学四大名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古代四大经典医书(中国古代医学四大名著)

刘完素(约1120—1200年),金代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对《素问》朝夕研读,终得要旨,并根据其原理,结合北方环境气候和民众饮食特点,以及体质强悍的特性,提出了使用寒凉的药物来治疗当时传染病热病的主张。因此,被人们称为“寒凉派”。

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年)15卷、《 素 问 玄 机 原 病 式 》(1186年)、《内经运气要旨论》(即《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1186年)3卷等。后人多把他的主要著作统编成“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其中也有其他医家的著作。

李时珍(约1518-1593),字东璧,明代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他从小立志学医,肯吃苦,又有父亲的指导,所以,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他穷其一生所作的《本草纲目》,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该书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全书记载了1892种药物(新增374种),分成为16部、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收药1892种,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96个药方(其中8000余个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擅长温补。他根据个人对《内经》的体会,撰成《类经》32卷;以图解形式阐述《内经》中运气学说,编成《类经图翼》11卷;阐发“医易同源”原理写成《类经附翼》4卷。

《类经》是继隋代杨上善《太素》之后,对《内经》进行全面分类研究的又一著作,他将《灵枢》《素问》分作十二大类,三百九十节,共计三十二卷,全书多从易理、五运六气、脏腑阴阳气血的理论来阐发经文蕴义,颇能启迪后人。

吴瑭(1758—1836),字鞠通,江苏淮阴人。为了纠正当时以治疗伤寒方法混治温病的弊端,他参考历代名贤著述,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及心得,撰成《温病条辨》六卷,阐述温病顺传规律,被誉为“温病之津梁”。

《温病条辨》为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前后贯穿,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及吴又可《温疫论》等诸说,析理至微,病机甚明,而治之有方。

更多中国古代四大经典医书(中国古代医学四大名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