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 1、京剧《三娘教子》唱词
- 2、黄梅戏鉴赏作文
- 3、推荐下好看的越剧或者黄梅戏电影和电视剧
- 4、天仙配是谁写的
- 5、黄梅戏相约花戏楼
- 6、白居易的秦中吟一首诗全文
京剧《三娘教子》唱词
京剧三娘教子主要角色
王春娥:旦
薛保:外
薛倚哥:小生
京剧三娘教子故事情节
明代,儒生薛广,往镇江营业。家中有妻张氏,妾刘氏、王氏。刘氏生一子,乳名倚哥。又有老仆薛保。薛广在镇江,适遇同乡人,以白金五百两,托带回家。不料其人吞没白金,购一空棺,停厝荒郊,以为薛广灵柩,回乡报知张氏等,举室嚎啕,使薛保运回灵柩安葬。后家渐衰落,张、刘不能耐贫,先后改嫁。三娘王氏深鄙之,誓与薛保茹苦含辛,抚养倚哥,送之入学,己则织布以易升斗之栗。倚哥在学堂被同学讥为无母之儿,气愤回家,遂不认三娘为母,语语挺撞,三娘怒不可遏,将刀立断机布,以示决绝。幸薛保竭诚劝导,母子始和好如初。
京剧三娘教子全场剧本
(王春娥上。)
王春娥(引子)守冰霜贞节为本,效寡居教子成名。
(念) 可叹儿夫丧镇江,每日织机度日光。但愿我儿龙虎榜,留下美名万古扬。
(白) 奴家,王氏春娥。配夫薛广,去往镇江贸易,不想命丧镇江,多亏薛保搬尸回来,可恨张、刘二氏,见儿夫一死,一个个另行改嫁。是我对天洪誓大愿,永不改嫁,抚养前房之子,取名倚哥,南学攻书去了。我不免机房织绢便了。正是:
(念) 云雾不知天早晚,雪深哪知路高低。
(二黄慢板)王春娥坐草堂自思自叹,
思想起我儿夫好不惨然。
遭不幸薛郎夫镇江命染,
多亏了老薛保搬尸回还。
奴好比南来雁失群无伴,
奴好比破梨花不能团圆。
薛倚儿好一似无弓之箭,
老薛保好一似浪里舟船。
将身儿来至在机房织绢,
等候了我的儿转回家园。
薛倚哥(内白)走吓。
(薛倚哥上。)
薛倚哥(二黄原板)有薛倚在学中来把书念,
怀抱着圣贤书转回家园。
众学友一个个说长道短,
他道我无娘亲好不惨然。
因此上回家去——
(薛保上。)
薛保 (白) 这般时候,还不见东人回来,待老奴外面看来。
薛倚哥(二黄原板)与母争辩,
又只见老薛保站立门前。
(白) 参见薛保。
薛保 (白) 东人回来了。
薛倚哥(白) 回来呢。我妈呢?
薛保 (白) 你母亲在机房织绢。
薛倚哥(白) 带我去见。
薛保 (白) 且慢,随老奴后面用饭。
薛倚哥(白) 见过我妈,再吃饭。
薛保 (白) 你就要来吓。
(笑) 哈哈哈……
薛倚哥(白) 就来的。
(薛保下。)
薛倚哥(二黄原板)听说是我母亲机房织绢,
走上前施一礼儿见母安。
(白) 参见母亲。
王春娥(白) 罢了。儿吓,回来了?
薛倚哥(白) 回来呢。
王春娥(白) 为何今日下学甚早?
薛倚哥(白) 先生不在学中,故而回来甚早。
王春娥(白) 那书来背。
薛倚哥(白) 妈吓,吃完了饭在背书。
王春娥(白) 背了书再去用饭。
薛倚哥(白) 要背就得背。
王春娥(白) 将脸朝外。
薛倚哥(白) 是。
王春娥(白) 背吓。
薛倚哥(白) 妈吓,我忘了书尾。
王春娥(白) 自有忘了书头,哪有忘了书尾的道理?
薛倚哥(白) 不错,忘了书头了。妈吓,你提我一句。
王春娥(白)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薛倚哥(白)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王春娥(白) “为……”
薛倚哥(白) 妈吓,咱们家里为什么?
王春娥(白) “为人谋面不忠乎?”
薛倚哥(白) 哦,“为人谋面不忠乎?”唬唬唬,香炉瓦灯唤唤呵唬。
王春娥(白) 往下背。
薛倚哥(白) 往下背。
王春娥(白) 叫你往下背。
薛倚哥(白) 叫你往下背。
王春娥(白) 咀。
薛倚哥(白) 咀。
王春娥(白) 指望儿在学中攻读,谁想儿在外面贪顽,贪顽不知紧要,岂不误了儿的青春年少。还不与我跪了。
薛倚哥(白) 要跪就得跪。
王春娥(白) 畜生吓!
薛倚哥(白) 畜生吓!
王春娥(二黄原板)小奴才不读书把娘气坏,
有几个年幼人儿且听来。
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太宰,
石敬塘十三岁拜帅登台。
三国中周公瑾名扬四海,
七岁上学道法人称将才。
十三岁在东吴挂印为帅,
烧曹兵八十三无处葬埋。
那都是父母养非神下降,
难道说小奴才禽兽投胎?
(白) 也罢。
(二黄摇板)手执家法将儿来打,
薛倚哥(二黄摇板)你打别人孩儿好不害羞。
(白) 妈吓,你要打,生一个打,养一个打。你打别人的孩儿,好不害羞,好不害臊。
王春娥(白) 儿吓,这两句话,哪个教道与你?
薛倚哥(白) 饭也会吃,书也会念,这两句话,还不会说么?
王春娥(白) 话倒是两句好话,可惜儿太讲迟了。
薛倚哥(白) 你今天不打我,我还不说呢。
王春娥(白) 哎,天吓!
薛倚哥(白) 哎,地吓!白相去哉。
王春娥(二黄原板)小奴才一言问住了我,
闭口无言王氏春娥。
叫一声薛郎夫阴曹等我,
等候了你的妻同见阎罗,
我那薛郎夫吓……
(薛保上。)
薛保 (二黄原板)小东人下学来机房闯祸,
好一似火上又把油泼。
(王春娥哭。)
薛保 (白) 哎呀!
(二黄原板)三主母在机房啼哭闷坐,
转面来问一声东人一个。
(白) 东人。
薛倚哥(白) 干什么?
薛保 (二黄原板)你的母教训你非为之过,
为什么将好言当作了恶说,
东人哪……
薛倚哥(白) 你少管我们家里闲事。
薛保 (白) 嗳……
(二黄原板)这才是养子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来师之惰。
老薛保进机房双膝跪落,双膝跪落,
(白) 三娘吓……
(二黄原板)问三娘发雷霆却是为何?
王春娥(二黄原板)老薛保你不必苦苦哀告,
三娘言来细听根苗:
自古道养娇儿终身有靠,
又谁知小奴才平日无故,半路途中,跌了奴一跤。
薛保 (二黄原板)劝三娘休得要珠泪双掉,
老奴言来细听根苗:
千看万看,看东人年纪小,
望三娘念东人下世早,
只留下这一根苗,必须要轻打轻责,饶恕他一遭,下次不饶。
王春娥(二黄原板)你道他年纪小,心不小,
说出话来雅赛铜刀。
自古道,人无有千日好,
花开哪有百日姣?
织什么机来把什么子教,
(白) 也罢,
薛保 (白) 三娘忍耐了吧!
王春娥(二黄摇板)割断了机头两开交。
(王春娥哭。)
薛保 (白) 哎呀!
(二黄摇板)见三娘怒冲冲把机头割断,
吓得我老薛保胆战心寒。
走上前来好言相劝,
尊一声三主母细听根源:
都只为老东人镇江命染,
是老奴千山万水,万水千山,搬尸回还。
(白) 老奴好恨!
王春娥(白) 恨着何来?
薛保 (白) 三娘,
(二黄摇板)恨只恨张、刘二氏,他把心肠改变,
一个个反穿罗裙另嫁夫郎。
王春娥(哭) 哎呀……
薛保 (白) 老奴好喜!
王春娥(白) 喜从何来?
薛保 (白) 三娘,
(二黄摇板)喜只喜三主母发下洪誓大愿,
你言道永不改嫁教训儿郎。
王春娥(白) 哎呀……
薛保 (白) 三娘不言,老奴明白了。
王春娥(白) 明白何来?
薛保 (白) 三娘,
(二黄摇板)莫不是见那张、刘二氏心肠改变,
你也要反穿罗裙另嫁夫郎?
王春娥(哭) 哎呀……
薛保 (白) 三娘你要走只管走,你要嫁只管嫁。
王春娥(哭) 哎呀……
薛保 (二黄摇板)留下了老的老,小的小,在沿门讨饭,
我也要扶养他薛门中后代香烟,
哦,哦,哦,好不明白的三娘吓……
王春娥(二黄摇板)我哭,哭一声老薛保,
叫,叫一声老掌家。
都只为小奴才下学甚早,
我叫他拿书来背,他一字也不晓。
薛保 (白) 三娘就该打。
王春娥(二黄摇板)手执家法未曾打下,
他,
薛保 (白) 他讲些什么?
王春娥(二黄摇板)他,他,他,他言道我不是他的亲娘。
薛保 (白) 三娘忍耐了吧!
王春娥(二黄摇板)啊啊啊……老掌家……
薛保 (白) 哦。
(二黄摇板)听罢言来才知情,
回头埋怨小东人。
(白) 东人这里来。
薛倚哥(白) 干什么?
薛保 (白) 这就是你的不是了。
薛倚哥(白) 你们两个人唱的半天,怎么我的不是?
薛保 (白) 你下学回来,一言冒犯你母亲,就该上前,领责才是。
薛倚哥(白) 什么叫“领责”?
薛保 (白) 就是挨打。
薛倚哥(白) 挨打疼不疼?
薛保 (白) 焉有不疼之理?
薛倚哥(白) 你晓得疼,你替我去挨罢。
薛保 (白) 哎呀,东人哪,去与不去,但凭与你。将老奴推倒在地,倘有不测,看你母子怎生得了?
薛倚哥(白) 哦吓,你的唱功不好,做功倒不错。你不要哭,我去就是了。
薛保 (白) 待老奴教道于你。
薛倚哥(白) 你教于我。
薛保 (白) 现有家法在此,顶在头上,跪在你母亲面前,你就言道:“母亲吓母亲,孩儿下学回来,一言冒犯母亲,现有家法在此,望母亲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打儿一下,如同十下;打儿十下,如同百下;打在儿身,痛在娘心。”你母亲有爱子之意,她就不打你了。
薛倚哥(白) 这两句话我会呢。
薛保 (白) 东人回来。你母亲问你,就说你自己讲的,不要说老奴教道于你。
薛倚哥(白) 我晓得了。
孩儿下学回来,一言冒犯母亲,现有家法在此,望母亲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打儿一下,如同十下;打儿十下,如同百下;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娘吓,你饶了我吧!
王春娥(白) 儿吓,你早有这两句话,免得为娘一场恶气。
薛倚哥(白) 娘吓,这话不是我会说的,是老薛保教与我的。
薛保 (白) 三娘,老奴跪下了。
王春娥(二黄 *** 眼) 老薛保你莫跪一旁立站,
薛保 (白) 多谢三娘。
王春娥(二黄 *** 眼) 骂一声小奴才细听娘言:
(二黄原板)遭不幸儿的父镇江命染,
多亏了老薛保搬尸回还。
有为娘不改嫁为的哪个?
都只为儿年小,他年老,儿小他老,他老儿小,无依无靠,娘心不安。
(白) 也罢!
薛保 (白) 三娘教训了罢。
王春娥(二黄慢板)手执家法将儿来管,
薛保 (二黄摇板)老薛保向前忙遮拦。
你要打将老奴责打几下,
你,你,你,你要打我的小东人,老奴心酸。
王春娥(白) 呀!
(二黄摇板)老薛保只哭得我心好惨,
他主仆的恩情重如山。
走上前来用手搀,
(白) 儿吓,
(二黄摇板)从今后读书不要贪玩。
薛保 (白) 着吓!
王春娥(二黄摇板)我的儿好好的把书来念,
薛保 (二黄摇板)要做高官有何难?
王春娥(二黄摇板)但愿得我的儿鳌头来占,
薛保 (白) 三娘,
(二黄摇板)三娘教子万古传。
王春娥(白) 薛保,我儿,来吓。
(王春娥、薛保、薛倚哥同下。)
黄梅戏鉴赏作文
黄梅戏鉴赏作文
黄梅戏鉴赏作文,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大家在读书的时候肯定都接触过作文,以下为大家分享黄梅戏鉴赏作文范文。
黄梅戏鉴赏作文1
纵观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一个剧种能否流行,则在于其自身有着特独的艺术魅力,其艺术表现形式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黄梅戏艺术的成长道路,虽然与其他一些来自民间的地方戏曲大体相似,但其艺术表现及特色却比其它地方戏曲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生成环境来看,黄梅戏艺术最初孕育在鄂、皖、赣三省交界地区。后来在安徽省安庆地区形成并迅速向全国扩展。这个地区恰恰是当年青阳腔、徽调发生成长的地区。咋看起来,这似乎是历史的巧合,仔细体察则是历史的必然。这个地区是荆楚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的交汇处,民间艺术宝藏丰富,南北艺术长期在这里交流,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为黄梅戏艺术孕育、成长提供了优生的环境。在这块土地上,著名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在这里产生并流传于世。号称戏曲活化石的傩戏和目连戏,在这块土地上更是源远流长,至今仍是很旺盛。对中国戏曲艺术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青阳腔、徽调,也是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产生一方艺术,这块艺术营养极其丰富的土壤,为黄梅戏艺术的.孕育,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生优育条件。
从艺术构成来看,黄梅戏艺术是多种艺术的综合。黄梅戏的基础声腔黄梅采茶调,容量就相当大,它并非是某一个地区某一种民歌,而是包含了鄂、皖、赣三省乃至长江流域或为广阔地区所流行的品类众多的民歌小调。对黄梅戏艺术成分的构成产生很大影响的民间说唱艺术和花灯歌舞表演,如花鼓、道情、莲湘、莲花落、罗汉桩、送傩神、踩高跷、跑旱船、桃花篮、推车灯等,流行区域则更广阔,历史更为悠久。由这些艺术元素所构成的黄梅戏,必然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从艺术表现来看,由于黄梅戏艺术是在民歌、民间说唱和民间歌舞等多种艺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所以演出通俗、灵活、不受严格的格律所限制。民间说唱不仅为黄梅戏的文学剧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影响到它的整个演唱艺术,善于运用大段唱腔来展示戏剧情节,抒发人物思想感情,如《小辞店》可以演唱一个多小时,通过商人蔡鸣凤和卖饭女刘凤英二人的独唱、对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把二人的来龙去脉和情感纠葛交代得一清二楚,人物性格刻画得细致入微,思想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黄梅戏的唱词结构多在七字句、十字句基础上加以变化,或讲或唱,讲唱结合,灵活多变,声腔演唱可以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情感表达的需要自由结合,再加上语言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特色。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因而演唱活泼流畅,优美动听,易唱易学,使人感到亲切。也容易流传。同时,黄梅戏演出还大量采用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谜语甚至绕口令等表现手法,如《打猪草》中的对花,《戏牡丹》中的对药,《闹花灯》中的对灯。《天仙配》“鹊桥”中的赞渔樵耕读,“织绢”中的唱五更,“满工”中的对唱,《女驸马》“洞房”中的冯素贞大段唱腔和“金殿”中的说故事等,使观众一听就明向,一看就懂,印象深,记得牢,容易接受。
从演出风格来看。黄梅戏艺术既不象燕赵之歌那样慷慨激昂,又不同吴越软语那样纤细缠绵,演出显得淳朴,自然,清新,明快,所以从东到西,走南上北,它都讨人喜爱,为广大的观众所乐于接受。
一个地方戏剧种能否受到群众欢迎。还要看它的演出是否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的`情趣,与群众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黄梅戏所演出的剧目,一般都取材民间生活、民间故事或奇闻轶事,绝大部分内容是反映普通平民的生活,如家庭纠纷、婚姻变故,道德伦理的冲突,很少表现规模宏大的官场、宫廷斗争或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演出载歌载舞,具有强烈的民问色彩。这些特点在传统小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小戏大都通过歌舞表演来反映民间生活,表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描绘普通平民的精神风貌。如《闹花灯》中只有男女两个角色,剧情也比较简单,但演出却从头至尾歌舞不断,两个人一会儿模仿各种花灯的形态,一会儿模仿各个看灯人挤来挤去的神情,一会儿小夫妻又互相取笑逗乐。再加上欢快的锣鼓伴奏,使整出戏显得轻松愉快,气氛炽烈,节奏鲜明,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这种具有强烈民间特色的歌舞表演也给黄梅戏大型剧目的演出以很大的影响。如《天仙配》中“鹊桥”、“织绢”两场戏,也是充分发挥了歌舞表演特长。仙女们运用云帚、水袖边舞边唱,组成各种优美的画面造型,使演出十分精彩。
黄梅戏鉴赏作文2
篇一:话说黄梅戏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戏剧就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中华大地上闪闪发光。戏剧是中华民族特有艺术文化。千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它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是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它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罗帕记》、《慈母泪》、《三搜国丈府》、《荞麦记》等。其中以《天仙配》最为著名,先后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 《天仙配》主要讲述了 七仙女厌恶天宫岁月的冷清,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就不顾森严天规,奔向人间。槐荫树下遇到了董永,倾诉衷曲,二人于是结为夫妻。两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憬幸福,忽闻玉帝旨意,令七仙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不得已与董永分别……“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段唯美的爱情,完全的融入到了那优美动听的黄梅戏中,让观众赞叹不已,心旷神怡。 黄梅戏,演的是淳朴,唱的是淳朴,说的还是淳朴……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戏中懂得了朴实,像泥土一样,毫无杂质。
篇二:黄梅戏
“黄梅戏”,大家一定很熟悉。现在,黄梅戏以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今天,我算是初次看黄梅戏。首先是一个小品展现在我的面前。随后,今天的戏曲开始了。 故事是这样的:薛老爷的大夫人不会生小孩,薛老爷又娶了二夫人,二夫人很快便怀上了孩子,大夫人很是嫉妒。正好,薛老爷上京赶考,大夫人就想乘机虐待二夫人。老爷走后,大夫人将二夫人锁在磨房之中,天天叫她磨面粉。时不时还用鞭子抽打,有一次,大夫人打骂完后,又狠心地用力踢了一脚二夫人的肚子,疼得直叫唤。大夫人的贴身丫环红莲是个好人,很可怜二夫人。送走大夫人后,便急匆匆地赶去看二夫人。刚到门口,便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一个小生命在磨房里诞生了。二夫人生了个男孩儿!为了防止大夫人祸害小公子,二夫人狠了狠心,让红莲把小公子送走。13年后,小公子继保长大了。薛老爷也当了官,准备接全家到京城。大夫人在三更天时放火烧了磨房,好在红莲事先把二夫人放走了。不久,出来寻母的继保与二夫人相认,大夫人被薛家赶了出去。5年过去了,继保高中状元。养父养母想与他相认,没想到,这继保只顾面子,不认人,把双亲害死,自己也遭到报应。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继保可能不会认养父养母,果然,被大家猜中了。忘恩负义的继保只顾自己的面子,什么别人回笑话,什么认了在朝庭上没有立足之地。还不都是借口,认了,百姓肯定说他是个好官,不认,反而会遭到别人的斥责,说他是个不孝之子。养父养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带大,怕他饿着,夜里冻着。顿顿给他吃好的,生怕他吃不饱,觉得不好吃。。。。。。 总之,大家不要做向薛继保这样忘恩负义的小人,别人待你好,你也要待别人好。
黄梅戏鉴赏作文3
黄梅戏作文 篇1
以前,我老觉得黄梅戏、京剧非常老土,而且只适合那些老年人唱。但是,自从那次排练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同学的奶奶让我和同学一起去学唱黄梅戏。听了这个消息,我犹如打了霜的茄子——焉了,而且我从业没有唱过这些戏,总认为自己唱不好。而这次却让我去唱,岂不是自讨苦吃? 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排练的地方,刚进门,只见里面早已人山人海,把整个居委会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是老奶奶!我紧张地想:这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训练的,我等会儿唱不好,岂不是出尽洋相! 开始上课了,由于我们这几个“插班生”一点也不会,于是便傻呆呆地坐着,听他们唱。慢慢地,我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咦,怎么黄梅戏也这么好听呀,我疑惑地想。不知不觉,我们也学着会唱了几首。谁知,一位老奶奶竟想出了一个对我们来说的坏点子—叫我们两个小孩子唱。天啊,犹如晴天霹雳,我们两人面面相觑,但在另一位老奶奶的帮助下,我咬了咬牙,起了头…… 唱完后,大家情不自禁地为我们鼓掌,夸我们学得快、唱得好。渐渐的,我喜欢上了黄梅戏,而且越听越喜欢,越听越觉得黄梅戏好听…… 原来黄梅戏也很好听,以前小瞧了它,今后可不能这样哦!
黄梅戏作文 篇2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官花好呀好新鲜……”这是我最喜欢的戏曲唱段。按说作为河南人的我应该喜欢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可我偏偏就是喜欢黄梅戏,特别是《女驸马》。 那天我称妈妈不注意,偷偷打开电视准备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这时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正在播放黄梅戏《女驸马》中那女扮男装的冯素珍和公主在洞房里的唱段。那演员俊俏的扮相、高亢的唱腔一下吸引了我。通过妈妈的讲解让我知道了,民女冯素珍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来李家败落,岳父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冯素珍在花园赠银于李兆廷被冯父撞见,诬李为盗,将其送宫入狱,逼素珍另嫁宰相之子。冯素珍男装逃出,在京冒李兆廷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家召为驸马,花烛之夜冒死陈词感动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过人的古代少女形象,演员的一颦一笑得得的吸引着研婉转的唱腔显示。显示演员的薄厚功底我简直佩服的不得了,我开始喜欢上了黄梅戏。现在的我还不时也会很上几句。 中华戏曲博大精神,希望大家不要把“遗忘”了,因为每部戏都是之不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还要继承戏曲的博大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img]推荐下好看的越剧或者黄梅戏电影和电视剧
1948年《祥林嫂》
启明公司
原著:鲁迅 改编、导演:南薇 摄影:董克毅、董绍泳
演员: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红 张桂凤 吴小楼 项彩莲 张云霞
1949年《越剧精华》
文华公司
导演:桑弧 摄影:黄绍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楼台会》;
徐玉兰、王文娟的《贩马记》中的《写状》;
袁雪芬,徐玉兰、筱小招、吴小楼的 《双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卖婆记》。
1949年《相思树》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程述尧
编剧:钟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凤娟 金艳芳 陈金莲 高剑琳
1950年《石榴红》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韩义
编剧:沈默
徐天红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剑琳
195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徐进、桑弧 导演:桑弧、黄沙 摄影:黄绍芬
布景设计:胡倬云、张曦白
根据华东戏曲研究院舞台剧本改编
袁雪芬 范瑞娟 张桂凤
1958年《情探》
江南电影制片厂
编剧:田汉、安娥 导演:黄祖模 摄影:李生伟 美工:卢景光
演出:上海越剧院
傅全香、陆锦花
1959年 《西厢记》
香港文华电影公司
金宝花、张茵、高佩
1959年 《追鱼》
天马电影制片厂
改编:集体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 美工:葛师承 副导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剧院
徐玉兰、王文娟、郑忠梅、周宝奎
1960年《斗诗亭》
天马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任志新 美工:葛师承
演出:浙江越剧二团
根据浙江省越剧二团演出本改编
1961年《云中落绣鞋》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1年《王老虎抢亲》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导演:金庸
编剧:金庸
夏 梦 李 嫱 配 音 毕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红楼梦》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金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徐进 艺术指导:朱石麟 导演:岑范 摄影:陈震祥美工:胡倬云、张曦白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徐玉兰 王文娟 金采风 吕瑞英 周宝奎 徐天红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导演:吴永刚 摄影:罗从周、彭恩礼 美工:张曦白 副导演:赵焕章 舞台导演:黄沙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根据上海越剧院演出本改编
金采风 陈少春 周宝奎 姚水娟 钱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刘金定》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传书》
长春电影制片厂
改编: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组集体,计大为、叶至诚执笔
导演:蔡振亚 摄影:吴国疆 美工:崔永泉、陈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剧团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闯宫》
珠江电影制片厂、香港鸿图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裘凤 导演:斯蒙 摄影:李生伟 美术:葛兴萼 副导演:黄丹彤
演出:武汉市越剧团
金雅楼、筱灵凤
1963年《金枝玉叶》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胡小峰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缘》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拍摄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篮花生》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半篮花生》创作组 导演:朱文顺 摄影:常彦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剧团
1978年《祥林嫂》
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凤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 导演:岑范、罗君雄
摄影:蒋锡伟 美工:胡倬云、谢棨前
袁雪芬、金采凤
1982年《花烛泪》
浙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谢枋、天方 导演:殷子、陈蝉
摄影顾问:石凤歧 摄影:龚国良蓖、周荣震 美工:骆德灏
演出:浙江越剧一团
1983年《莫愁女》
南京电影制片厂
编剧:张弦 导演:周予、吴秋芳 摄影:冯秉镛、单兴良 美术顾问:张曦白 美术:胡荣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寿》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顾锡东 导演:陆建华、于中效
总摄影:王启民 摄影:李俊岩 美术:徐振鹍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剧演出团
董柯娣、徐爱武
1985年《绣花女传奇》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改编:包朝赞 导演:石岚
摄影:瞿金楼 美工:叶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庐越剧团
根据江南民间故事改编
1986年《桐花泪》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包朝赞 导演:沙洁 摄影:张珥 美术:秦柏松 副导演:史凤和
演出:杭州市越剧二团
1999《红丝错》
浙江省电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摄制
编剧:顾颂恩 导演:徐伟杰 摄影:瞿家振、李荣圣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涛、何赛飞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团、北京今古影视策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王云根、钱勇 导演:森岛 摄影:王健
2007年越剧电影
经典版《红楼梦》
主演:郑国凤 王志萍
交响版《红楼梦》
主演:赵志刚 方亚芬
总导演:韦翔东
越剧电视剧红楼梦 越剧电视剧孟丽君 越剧电视剧竹叶青青 越剧电视剧何文秀 越剧电视剧梁祝 越剧电视剧珍珠塔 1,《天仙配》
1955年6月—1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黑白片.
桑弧根据陆洪非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大会演出本改编;导演石挥,摄影罗从周,音乐顾问葛炎,作曲时白林,王文治;主演严凤英,王少舫.
电影剧本全片分为”鹊桥’,’路遇’,”织绢”,”分别”四场,将”卖身”,”上工”,”满工”三场以27个镜头,六句唱词分别纳入其他各场之中,因而将原唱词442句删改位178句.将”树上鸟儿成双对”男女声对唱由”路遇”之尾改置”分别”之首.将傅公子改为家院赵贵.
1956年3月,《天仙配》电影被文化部列为”新片展览周”影片之一.获”建国五周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56年6月起,先后在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埃及,瑞士等国的电影节上放映.至1959年底,正式输出蒙古,朝鲜,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斐济,加拿大,圭亚那,新西兰等国家.
2,《夫妻观灯》
1956年10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黑白纪录片.主演严凤英,王少舫.
3,《春香闹学》
1958年10月—11月,安徽电影制片厂摄制.黑白片.做为《安徽戏曲集锦》艺术片组成部分.
改编陆洪非,导演郭钧,乔志良;编曲时白林;主演潘璟琍,熊少云.
4,《女驸马》
1959年6月—10月,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黑白片.根据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同名舞台剧演出本改编.
改编陆洪非,导演刘琼,作曲时白林,主演严凤英,潘璟利,王少舫,张云风.
电影剧本将”绣楼”分为”绣楼”和”花园”两场,恢复原舞台剧本中删去的李兆廷被逼退婚,受赠,被诬等情节,增加冯素珍主仆离家出走途中及刘文举在”金殿’中的若干唱段.电影剧本共设334句唱词.
5, 《牛郎织女》
1963年6月—10月,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与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彩色片.
编剧陆洪非,金芝,完艺舟,岑范;导演岑范,摄影陈震祥,作曲时白林,方绍墀,主演严凤英,王少舫,黄宗毅.
本片摄制完成后在香港澳门放映,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在全国公开放映.
6,《槐荫记》》
1963年6月—10月,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与香港繁华营业公司联合摄制.彩色宽银幕片.剧本及音乐均按《天仙配》原稿拍摄,发行时改今名.
导演顾而已,主演董文霞,夏承平.
本片先在香港澳门放映,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在全国公开放映.
7,《红霞万朵》
1976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根据安庆市黄梅戏剧团舞台剧改编, 第一部黄梅戏现代影片,彩色片.”文革”中曾短期放映.
编剧刘云程等,时白林担任音乐顾问兼指挥,刘广慧,王少舫主演.
8,《小店春早》
197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彩色片,根据安庆市黄梅戏剧团舞台剧改编,”文革”中曾短期放映.丁同主演
9,《龙女》
1983年10月—1984年3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彩色遮幅式片.
根据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舞台剧《龙女情》改编,增加龙门祝寿场景,增加内廷诊病和金殿面试,鲤鱼精改名黑鲛.
改编丁式平,朱士轨,许成章;导演舒适,摄影陈震祥,作曲方绍墀,主演马兰,黄新德,吴亚玲,张辉,王少舫.
本片由文化部选定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新片展览”影片之一,1984年9月起全国公映.
10,《杜鹃女》
1984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根据安庆市黄梅戏二团舞台剧《慈母泪》改编,影片易名为《杜鹃女》。编剧:汪自毅 沙丹 ,导演:沙丹 主演: 郭霄珍,汪 静,张小萍.
11,《孟姜女》
1986年2月—4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彩色遮幅式片.
根据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同名舞台剧演出本改编.
编剧王冠亚,导演沙丹,作曲时白林,配器时白林,徐楠;主演杨俊,张辉.
本片只有110句唱词,唱腔优美,韵味隽永,道白采用普通话,是另一种样式的探索.1987年被选为参加新加坡首届”中国电影节”十部影片之一.
12,《母老虎上轿》
1986年,根据黟县黄梅戏剧团舞台剧《母老虎上轿》改编,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剧余治淮,作曲徐志远,王毓琴,陈小芳主演.
13,《朱门玉碎》
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根据安庆市黄梅戏剧团舞台剧《审婿招婿》改编,编剧汪自毅等,导演陈怀皑,影片易名为《朱门玉碎》.主演:丁同
14,《香魂》
1986年,安徽电影制片厂摄制, 主演:韩再芬,导演: 张鸿眉、王金声 编剧: 刘云程 摄影: 王文锡
15,《血泪恩仇录》
1990年,湖北第一部黄梅戏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湖北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导演杨世雄,
主演杨俊,张辉,作曲陈精根
16,《徽商情缘》
1995年,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电视台、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监制:陈发仁、王学平、吴钟谟;顾问:李准、沈培新;编剧:侯露;导演:王金夫;摄影:甘泉、张林;作曲:徐志远;指挥、配器:尚廷文;制片主任:陶其光;出品人:常小平;主演:韩再芬、李龙斌、黄新德。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1996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戏曲片奖。
17,《生死擂》
2000年,省委宣传部,芜湖市委市 *** ,安徽电视台,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黄梅戏戏曲故事片,根据黄梅戏舞台剧《斛擂》改编,编剧金芝、草青,导演王好为,摄影李晨声、尹其武,作曲时白林、尚廷文;韩再芬,黄新德,董成,蒋建国,陈小成主演。
18,《山乡情悠悠》
2000年,根据安庆市黄梅戏一团舞台剧《柳暗花明》改编,赵媛媛,董家林主演,曾荣获2000年中国电影“华表奖”,安徽省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出品. 半把剪刀(电视剧:汪静)
春香闹学
打豆腐
打猪草
二月
桂小姐选郎(电视剧:韩再芬)
红楼梦(舞台剧:马兰、吴亚玲)
红丝错
皇帝告状
黄梅戏_孟姜女
黄梅戏《戏牡丹》--- 马兰
黄山情(电视剧:黄婉秋、黄新德)
家春秋
拉郎配(电视剧:李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舞台剧:马兰、黄新德)
龙凤奇缘(电视剧:韩再芬、汪静)
龙女(电影:马兰、黄新德)
孟丽君(电视剧:韩再芬)
孟丽君(孙娟)
母老虎上轿
女驸马(电视剧:韩再芬 )
女驸马(电视剧:韩再芬)
女驸马(电影:严凤英)
女驸马(舞台剧:韩再芬)
女驸马(舞台剧:马兰 )
女驸马(舞台音配像:马兰配严凤英)
劈棺惊梦(电视剧:马兰、黄新德)
七仙女与董永(电视剧:汪静)
秦香莲(黄梅戏)
桃花女
桃花扇(电视剧:韩再芬)
啼笑姻缘
天仙配(韩再芬)
天仙配(严凤英、王少舫)
挑女婿
王熙凤与尤三姐
无事生非(舞台剧:马兰)
西厢记
戏牡丹,点大麦,补背褡
小辞店(电视剧:韩再芬、韩军)
严凤英(电视剧:马兰)
遥指杏花村(电视剧:马兰)
贞娘怨
郑小娇(电视剧:韩再芬)
天仙配是谁写的
现在看到的天仙配是陆洪非改编的。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作品讲述了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
1952年班友书等改编了《路遇》一折,将董永由秀才改为农民,将七仙女由“奉旨成婚”改为“思凡下嫁”;1953年陆洪非改编了全本,形成了《卖身》、《鹊桥》、《路遇》、《上工》、《织绢》、《满工》、《分别》七场戏;后来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不断磨合定型为始于《鹊桥》,终于《分别》的六场次。
剧本演变
《天仙配》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是根据东汉董永遇仙故事编成的,最先编人话本的是宋元时期《董永遇仙传》;最早编成杂剧的是元代,仅留下《路遇》一套《商调集贤宾》载于明郭勋所编《雍熙乐府》。
到了明代,在南方民间就出现过不只一个董永戏文的演出本。据传与安徽省青阳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顾觉宇的《织锦记》(又名《织绢记》《槐阴记》),该剧全本早已失传,只有《槐阴分别》作为戏胆分别载于明代有关青阳腔诸刻本。
改编过程
1951年11月,班友书完成了《天仙配》改编初稿:整理取消董秀才,还他劳动人民身分;对原本砍去前面父病、借银、卖身和后面的傅府招亲、中进宝状元、送子,也挖去中间的调戏、结伴、傅员外的善人形象等情节;初步确立了全剧框架,即辞窑、鹊桥、路遇、上工、织绢、满工、分别等七场;对原有曲白的原则是不必大动,只适当地剔糟取精,芟繁去芜,尽量保存其原有民间戏曲语言风格,少数地方略加压缩。后又经班友书、刘芳松、郑立松、王圣伟等加工。
1952年底,由王少舫、潘璟琍副主演的《路遇》在上海演出成功。
1953年5月,陆洪非根据胡玉庭口述本、安庆坤记书局刻本改编全剧,删去傅员外认董永为义子,董永与傅家小姐成婚等情节,“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反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同时又删削了董父等十多个无关紧要的人物,将全剧压缩成《卖身》、《鹊桥》、《织绢》、《满工》、《分别》七场,唱词大多新写。其中在《鹊桥》这场戏的表演形式上,乔志良运用京昆中的传统舞蹈,对原演出形式加以彻底改造,使之成为一出小型舞剧,这在黄梅戏传统表演中是没有的。9月,该改编本由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排练,在安庆首演。
黄梅戏相约花戏楼
黄梅戏相约花戏楼
黄梅戏相约花戏楼,喜欢看黄梅戏的朋友相信对于相约花戏楼这个节目都不陌生,这个节目主要是推广黄梅戏,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下面是关于黄梅戏相约花戏楼。
黄梅戏相约花戏楼1
自1999年10月开播以来,《相约花戏楼》创办已有20年,播出了230多期,介绍了全国30多个剧种,邀请100多位戏曲名家登台献艺,成为全国知名的戏曲名栏目,多次获得全国电视优秀栏目“星光奖”、“金鹰奖”、“兰花奖”。
这两年,《相约花戏楼》还尝试着走出演播间,走进安庆、淮北、芜湖、黄山,走进杭州,走进上海,将舞台搬到了社区和农村。
节目介绍
1999年,叶龙主创的以戏曲为主的综艺性栏目《相约花戏楼》,成为安徽卫视首批推出的4档自办节目之一,他担任了该栏目的制片人和总导演。《相约花戏楼》栏目以黄梅戏为主打,兼顾推介其他戏曲品种,将栏目定位在普通人的戏曲欣赏和参与之中。自1999年10月开播以来,《相约花戏楼》创办已有11年,播出了230多期,介绍了全国30多个剧种,邀请100多位戏曲名家登台献艺,成为全国知名的戏曲名栏目,多次获得全国电视优秀栏目“星光奖”、“金鹰奖”、“兰花奖”。这两年,《相约花戏楼》还尝试着走出演播间,走进安庆、淮北、芜湖、黄山,走进杭州,走进上海,将舞台搬到了社区和农村。
虽然成就已得到大家的公认,所得的奖项已经写满了两页纸,叶龙对于《相约花戏楼》的前景依然忧心忡忡,感到压力颇大。现在最让叶龙操心的事就是栏目的创新了。经过六年的“压榨”,《相约花戏楼》的节目资源越来越枯竭,该请的名家都请了,该演的名段都演了,如果不改换口味,天天吃一样的菜,观众早晚会腻味。叶龙认为,传统戏曲如果要想再创辉煌的话,其表述方式就需要加以改进,要在不改变传统戏曲内核精髓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外部艺术包装,用时尚化的手段来重新演绎传统戏曲。 叶龙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戏曲尤其是黄梅戏多做一些事情。
制片人:李季
主编:贾谨美
导演:胡明明
导演:金斯倜
编辑:李大磊
编辑:秦时月
播出时间:安徽卫视每周五7:45
黄梅戏相约花戏楼2
黄梅戏有哪些
1、《天仙配》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讲述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
1952年班友书等改编了《路遇》一折,将董永由秀才改为农民,将七仙女由“奉旨成婚”改为“思凡下嫁”;
1953年陆洪非改编了全本,形成了《卖身》、《鹊桥》、《路遇》、《上工》、《织绢》、《满工》、《分别》七场戏;后来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不断磨合定型为始于《鹊桥》,终于《分别》的六场次。
该剧获得第一届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音乐奖,被评为建国50周年经典剧目,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2、《王小六打豆腐》
《王小六打豆腐》是黄梅戏传统小戏中的经典之作,历经数十载,久演不衰。它讲述的是腊月廿四一个平常百姓家打豆腐过年时发生的趣事。
小六将买豆子的`钱赌输掉了,老婆让买豆子回家打豆腐,他交不了差,只好装了一袋子的河沙滥竽充数。自然,豆腐就打不成了。
怕老婆的王小六,被老婆拽着耳朵,直叫唤的王小六就成了怕老婆的代名词!又好气又搞笑的王小六自此叫开。
3、《夫妻观灯》
黄梅戏的经典之作,正月十五,家住安庆怀宁大桥头镇的王小六夫妻和众邻居上街看花灯,只见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在看灯的过程中发生了有趣的小插曲,整个戏欢歌载舞,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
4、《打猪草》
《打猪草》是安庆黄梅戏的小戏,也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
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
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
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5、《罗帕记》
《罗帕记》黄梅戏传统剧目之一,与《天仙配》、《女驸马》并称黄梅戏三绝。讲述举人王科举,娶妻陈赛金告老还乡陈老尚书之独生爱女。
陈赛金嫁时陪有祖传宝物金丝九龙罗帕。婚后一年,王科举赴京赶考,陈老尚书特追管家姜雄陪送前去。在花亭饯别之时,姜雄却趁机将罗帕盗去。
赴京途中投宿双合镇。姜雄调戏店姐,露帕引诱,谎说陈赛金与他有私情。并赠为罗帕以为信物,店姐不受其诱,姜雄事败逃走。店姐立即将其情告诉王科举。
科举怒返回家,令陈赛金取出罗帕宝,果见空盒无帕,盛怒斥妻,赛金虽已经身怀六甲,王亦将其赶出府门,并暗送休书与陈老尚书,害得赛金以遭父逐。
赛金走途无路野地生子,恰又飘流至双合镇。遇见店姐,店姐热情体贴地收留了这患难中的母子,并将其子抚养成人,陈赛金亦为富人帮工,挣得银钱供子求学,盼望儿子将来挣得功名好洗清她这不白之冤。
十八年后,王科举父子同科。科举又恰子锦龙治下为官,双合镇再演戏文。陈赛金冤情畅诉,王科举悔恨难生,王锦龙代母洗冤,最后在店姐的撮合下,全家团聚。
黄梅戏相约花戏楼3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被称为“怀腔”或“怀调”。
扩展资料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
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白居易的秦中吟一首诗全文
秦中吟十首为大诗人白居易作。 为组诗,共十首。包括《议婚》,《重赋》,《伤宅》,《伤友》,《不致仕》,《立碑》,《轻肥》,《五弦》,《歌舞》和《买花》。
全诗如下:
秦中吟十首并序
【唐】白居易
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议婚
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
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
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主人会良媒,置酒满玉壶。四座且勿饮,听我歌两途。
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
重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伤宅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伤友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
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是时天久阴,三日雨凄凄。
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
[原注:任公叔、黎逢。]
不致仕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立碑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为文彼何人,想见下辈时。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乃传后代疑。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我闻望江县,曲令抚茕嫠。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歧。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原注:曲令名信陵。]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一作勋名悉太公,德教皆仲尼)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五弦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