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对于这个问题,我之前就想了一段时间。学习其他人的意见,想了想,今天先把这个思考过程列出一个序列。
1,东北的力量一直都有,但是大多是属于国家或体制内的。在今天,这种“正规军”一样的力量所求的是稳定的工农业基地与边疆稳定。在奉系时代,这个强大是以奉军,甚至是张氏父子为核心。民间离开了奉军,奉军离开了张氏父子,一下子就完了。而日本人也利用这种漏洞,暗杀挑拨渗透操控。所以这种奉军的强大,本质上也不是全方位的强大,否则它能抵御这种渗透,把日本人先一步打出去。到了下岗潮前,工人是老大哥,这不是工人的强大,而是这个厂子,这个计划体系的强大。一声令下把厂子拿走了,这个工人就现出原形了。
2,民富国强,个体的强大组成群体的强大,这是一种强大,这种强大是来自于骨子里的富裕,无论是金钱富裕,还是思想和自由的富裕。每个人都强大,并且团结在一起组成集体捍卫每个个体的利益。
民强国富,资源集中在群体中,群体被少数者把持,底层个体只有依赖这个群体才能得到些许庇护,得到部分给养,民的强是强在这个集体里,是他作为一个零件强。螺丝钉虽然质量好,但是离开了机器,它也没什么用。松散的一个个的个体可以被估价替换,沦为某种资源。在群体不需要或者不愿意的情况下,这些个体就会被抛弃。
3,历史告诉了我们坑在哪里,而我们确实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了无数次。每次都跟着大佬起来,再被大佬抛弃。现在那些“正规军”的目的是保障生产基地的安全,是保证稳定,他们为什么要提我们在地域黑的问题上出头呢?他们的内部成员已经有成熟的利益体系,又为什么要冒险改革呢?
外来监督者看的是“保障任务”能不能完成,不折腾,能完成任务,落实精神就好。东北的座位稳固安全,没有激烈的民族和经济暗流交叉,不出问题就是好成绩。
对于本地方面来说,不管东北经济怎么样,都不会影响他们把着现有轨道获得稳定回报,他们为什么要冒险挑头改革?即便有内部赤子们要突破改革,他们也很难摆脱同僚们守成的掣肘。
有人说,如果东北亚局势打开是不是就好了?答案当然是会有好的影响。但是同一个坑里我们栽了那么多次,我们以前跟着集体大锅饭进工厂然后完了,以后跟着集体做外贸,万一哪天再来一次“黄宏名言”,怎么办?
这个风险不应该记不住,人总是要有记性的,不然就成金鱼。
4,这我们应当记住教训,我们应当有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本钱,至少是保底的本钱。这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干很敏感危险的事情,而是说,我们要增大我们民间自我的力量,不能因为强大力量的风向一变,我们丧失了庇护,直接抓瞎了。
5,对于个体来说,一个个体要能从振兴运动中获得利益回报他个人和他的家庭,如此的振兴才值得人们追随,如此的群体才能不断地自我壮大。如果不能形成正回馈,只是依靠热血的单方面投入,这个事业难以长久。
一两个苦行僧好找,但一群人不可能漫无目的的去当苦行僧,一个事业必须要有正反馈才能持久维持下去。复兴东北会过的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有希望,遇到危险了,只要喊一声“有老乡没”,马上大伙就能给他兜住,谁也不是孤单无助的。两个人每人100块,合起来不是200,而是1000。这样的家园,才是值得维护和信赖的。
6,振兴东北,归根到底要为了我们的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社会节点的家庭和群组。往小了有承担风险的能力,钱袋子有厚度,家庭成员的发展和生存质量有进步。往大了说,则是建立更稳固,更持久的大环境,能够保持长久的和平自由与富裕,免于受到之前“大环境一变,全家下岗”的恐惧。
但如果仅是如此,去别的地方甚至国外也不是做不到。因此这种振兴,必须有和别处不同的地方,要有差异性和先进性。
振兴东北不止是振兴某些经济指标,而是带来新的生活,且这种生活在别处无法得到,或难以得到。这就需要发挥东北的现有优势,同时依靠新技术新思想创造新的优势。
如同当年美国移民潮一样,必须有一个让人在这里,而不是在他处的理由。所谓“去美国的路再远,我们也要去”,自由女神像在平等的迎接每一个新儿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人们为什么要来,或者留在东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人口和新技术就不是问题,新人口会源源不断的填补进来,他们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新技术和新思想,如同新时代的闯关东一样,振兴东北本质上就是一种“移民”,不一定是具象的人口移民,也包括对新生活模式的“追求”。
7,一个群体“移民运动”的吸引力是本质,我们要设计我们的吸引力在哪。
这是一种群体行为,如同群体移民,群众运动,社会变革一样。这种行动必有一定的“先锋性”和“开拓性”。这一点还需要讨论很多很多的细节,例如群体的目标,群体的组织,群体之间的信念。
在今天的中国事实上是不可能让你结社的,尤其是这种本土意识浓郁的结社。所以这种行动的形态要松散到每个人都自发的去做,却又不需要复杂和敏感的组织形态,这个就需要牢固的群体信念,这是很难的。
8,如果没有一个“左”一些的技术革命未来愿景去凝聚人群。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问题凸显,人们就会被本土意识更浓的“右”的意识所凝聚。这样“新移民”就会成为一种“新民族”。左一些,我们都是为了新生活来当东北人,用新技术和新生活来改变现状。右一些,我们是不同于别人的一个新民族,我们应当夺回我们的一切来改变现状。
左中右的问题任何群体都会有,未来是左一些,还是右一些,还是左中右联合,形成一个本土意识为底牌,进步意识为活跃元素,依靠中间派调和的新群体,这个要看现阶段的各个因素。
所以到了那一天,无论哪种,都没有必要惊讶,没有必要说“怎么会这样”。明日的果,昨日就种下,而今日没人去挖出来它。
9,万丈高楼平地起,意识离不开物质基础,物质也离不开意识赋予的价值。对于这一事业的物质存在,有三个“高地”应该注意,包括一定先进度的科技与工业工程、文化与艺术领域、传统工商业这三个方面。
为什么不是什么机械化农业,不是什么航母核潜艇航空航天?因为这些领域都是央字头国字头,或者被上面约束的厉害。我们这些人参与不进去,勉强挤进去也说不上话。这些单位归根到底是国家的,明天要沈飞哈飞或者谁整体搬迁,如同三线建设,我们也拦不住。
他们当然是我们东北的光荣,我们也许能够借他们发展的力去发展我们自己的第三方力量,但却很难说,对于这些大块头们,我们这些普通人是说了算的。
我们应当支持维护这些单位的名誉,我们也能借力。比如现在辽宁省的科创项目里,很多双创民企都做的一些周边的技术。这样的话,国企做主体,一些具体的细节技术和生产可能还是要得到民企的支持,民企初期发展还是能借力的。而且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来说,巨型国企和大量的民企同样重要,我们如果要振兴家乡,其实在一些周边技术下手也是可以。
10,科技与工业工程领域,这个领域算是东北的传统优势领域。
科学是高地,科学是未来,科学是长期的回报。这一点我们必须抓住。如果抓不住的话,以后天上的无人机,地上的无人汽车,家里和工厂的各种机器人,人工智能,包括网络虚拟空间的各种技术,假如都没有东北人的一席之地,那么东北在未来几十年就没有发展空间与尊重可言。
所以如果立志于振兴东北,而你又从事这一行业,那么一定要拉到政策扶持站住脚。海创周、海交会、春晖杯之类的留学生都可以报名,会有东北的 *** 企业在这个过程里和你交流,也有政策扶持。哪怕短期内各种原因不能在东北做这个,或者东北这边的扶持给的实在不够你的前期投入,也可以先在外面站住,择机根据你的意愿去支援老家。
在这一点上,不止是东北,河北河南山西西北五省这些难兄难弟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就是新时代的技术高地能不能拿下来的问题,科技高地拿不下来,两三代人都要受人气。
关于这一点,有那么一些不是那么理工的科创行业。比如,黑龙江需要的生态旅游,生态建筑,森林利用,新农业和农业技术。吉林需要的农业技术和环保技术,医药和食品工业。辽宁省多一些,而且每个区域不同。沈阳要的比较重工业和高科技,各种电子与新材料。大连倾向于文创和海洋工程,别的城市也都有自己的侧重,我记得我上次看的材料是这样的。
科创是需要钱的,如果当地给的扶持多,这是最好的。假如在两个城市对比中,东北城市的支持力度不够,那么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老乡都硬留下来。如果能够在别处先拿到钱做大,把自己的事业立下,这是最好的。我作为一个有海归经历的人,这些是感同身受的。我们应该祝愿这些老乡的企业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茁壮成长,并且在哪一天留在老家的人让局势变好后,大家可以互通合作,虽然雪花们飘在各地,但是连接起来就是庇护雪国的暴风雪,雪国在未来会成为支撑外面游子的大后方。就像留在海外的那些潮汕人广府人一样,看起来远离家乡,但其实等于把家乡的触角伸到了全球各地。
11,文化与艺术领域。这个领域同样是东北的传统优势领域。但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局限,不能总是依赖于二人转小品相声等传统搞笑节目。
如果要计划与科工类、传统工商业之间形成一个严密的闭环,就必须继续突破,采取有前瞻性和先锋性的文化艺术形式。
文化艺术也是高地,这个高地直接建立在人的脑子和思想里,琼瑶清宫剧影响多少人,香港粤语和 *** 动作片影响多少人,日本动漫韩国偶像美国好莱坞又影响多少人。
我们要力图让人们以后听到东北文化,想到的不止是范德伊彪和尼古拉斯赵四,而更应该想到那些前卫的,有深度有思考的作品。
东北话的滑稽属性应当进行转型,不能固化于喜剧语言。如果一想到科幻世界,都是一群操着东北口音的宇航员在保卫地球。如果未来城市的样子是按照沈阳城改造的,呼伦贝尔成了赛博格的世界中心。如果一想到批判现实艺术,都是一群敢于对抗黑暗的雪国居民,故事发生在深夜的哈尔滨。如果打击犯罪的超级英雄和拥有特异功能的主角穿梭在长春和大连的街道上,推出一些明星来,那么文化高地上我们就是先锋军。
为了这一点,文化艺术就不能封闭,不能保守。当然,也不是说旧的文化就不要了。一群穿着八旗甲的战士盔甲下加上动力外骨骼,使用激光刀坐着飞行车去夜之城逮捕时间刺客,这并不违和。美国艺术人就非常善于把日本武士、维京战士、黑人部落等传统文化和新概念组合在一起,所以关键在于不能吃老本,要不断进步。
12,体制外的传统的工商业、服务业、边贸。这一点是技术上最简单,但其实也最难的。不同于科工行业有技术护体,能得到部分政策支持,不同于文化艺术产业能够得到互联网加持。传统的工商业如果做过的人都会明白它的不容易,尤其今年大环境还不好。我身边就有人干这行,是能够体会这种艰难。所以有人说“传统生意太难了”,这个没问题。
但是这一行又不能放弃,对于绝大部分的东北民众来说,科技工业太高端,文化艺术太抽象,能够快速变现养家糊口的真就只是传统的工商业、服务业。想要让东北人富裕起来,必须解决这个多数人钱袋子的问题。
如果人们参与一个事业不能富裕,不能自由,人们为什么要参与它呢?如果人们不富裕不自由,低出生率如何解决呢?如果人们连自己的生活问题都解决不好,谁会去想更多的抱负呢?所以这个高地虽然难打,但还不能说“太难了我不干了”,因为你别无他选,颇有一种塔山阻击战的感觉。
13,三者联动机制的建立,如果不能联动,就会被内外对手各个击破,而且生存难度也大。
有一定技术的科技和工程创业能够在行业中占据前列的位置,这是硬实力。而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回来经济利益,还能输出文化和价值观,这是软实力。
从激进和保守看,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们就是激进的突击者,是把开拓进取的先锋。而那些最广大的传统行业从业者们,应该是防守者,是坚不可摧的城池与大后方。
对于体制内的本土派和改革派们,其实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来自民间力量的支持。如果一个支持改革的官员,治下正好有一批积极进取的民企,那么他推动这些改革的力量就更大。反过来,一旦他成功了,对于第三力量的扩大也是有利的。
这三者能有效互相支援,就无往不胜。先锋的思想是脆弱的,保守的大众又是迟钝的,无论左右又都是需要中间势力调和,并消除极端化。
一个艺术家,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因为说了真话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那么身后无数的普通人会保护他,支援他。把一两个说真话的艺术工作者或者科学家干掉是阻挡不了民心所向的,因为这股力量始终来自于最广大的劳动者,来自于他们的生活诉求与未来的愿景。这样的群体,就是打不倒的,是杀不尽的。任何时候,那些有知识有技术的先驱都能源源不断的在人群里诞生。
反过来,有了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和企业家们的开拓,大量的普通工商业从业者能够从这些先进行业里获得带动,进一步的提升他们的生意质量,新思想也会为他们树立这个群体活动的信念和目标。
假如艺术家创作的文旅作品成功了,就会带动周边的文旅行业和餐饮交通等诸多行业,进而让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生意更加稳固。假如科创公司的科技产品进入市场,相应的附带影响就会出现,例如快递与网购的出现,以及现在无人机货运的概念对快递行业的改变就让几个巨头公司为他们的家乡带来不少的税收和就业改变,同时向全国输出了他们的影响。如果一个技术东北人能够第一个做到,就能对东北带来积极的影响。
所以,有必要以一种“东北联合”的形态,推动这些跨领域企业的合作。艺术团体要做好宣传联动,科创团体则应该扩散技术的影响,本地服务业的医疗餐饮运输则是这个联合的保障。一种技术领域的优势横向扩散到社会上,对于广大的民间经济是有积极作用的,对于本土派中的改革者也有事实上的支援。而且这种行为不会干扰到我们东北本来的优势行业,这些民企会成为“正规军”的补充,而不是对手。
肉在锅里,肥水不流外人田。
14,这样的话,这个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现阶段的东北问题。我们的对手有多少?
我认为,主要是四个对手。
第一个方面,内部腐尸,你们知道腐尸是什么意思。腐尸拒绝新事物,不管民众过的怎么样,反正自己食腐动物的生活很稳定,贸然改变有风险。不管外面怎么变坏,至少他们自己的小盘子里的食物都差不多。击败腐尸们的关键在于,用实际的行动给予改革派们物质层面的力量和支持。
第二个方面,是国内的“某些人”。他们的立场一方面把东北当成大仓库、大蛋糕,另一方面,还提防东北本土力量的存在。这一步主要就是防止各种东北的资产被收购,被合并。提防各种财产,名义上是东北的,但背后其实是别人的。对抗他们没别的办法,就得正面硬干,用自己的力量跟对方对抗。这也是必须有本土力量的原因所在,不然的话,人家总部按照人家的利益决策,人家老家拿大头回去建设他们的家乡,东北的分公司拿小头,老百姓拿个辛苦钱,最后局势一变,人家一换策略,我们什么都剩不下。
第三个方面,是国际上的对手。例如东北的大豆粮食和美国农业之间的恩怨冲突,例如一些制造业工业品和日韩欧洲等国的市场冲突。
第四个方面,舆论战上的地域黑。其实这个是最好对付的。
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自己内部的食腐动物,解决外部干预和操控,有强大的本土力量去配合本地正规军,自身有更健康的状态,能够击败国际对手,占据更大的地位。那么,地域黑还能伤害我们吗?
15,东北的民间力量一向是团结之下的一盘散沙,大家都想团结,但都没有事实团结的力量,脱离了组织,我们松散无力。
需要一批自愿站出来的开拓者,就像是给部落找新家,风雪里走在前面探路的勇士一样。需要有这么一批勇敢者站出来,主动的做奠基者,做埋入地下的基石。
基石埋下去,最后也许并没有万丈高楼。这就是风险,但是想要振兴,必须要有这么一群殉道者一样的勇士先站出来,去各行各业趟路,对抗威胁,承担风险,验证可行性。这一点不止是东北,对于河北河南山西西北五省这些难兄难弟们也是如此。
我们不是大人物,我们一群野人要自己做什么,没有牺牲和冒险是不行的。如果一个人说“算了吧,我放弃了,我走了”,可以理解,要真诚的祝福他。这种有风险的事情,不能强迫别人加入,我们也讲“上杆子的不是买卖”。前面说的有多少种隐晦的“危险”,可能的后果,大家都懂。但是起码在起步阶段,我们是安全的,因为我们就是在响应国家政策双创,并且被地方支持却做这件事,抑或是只是在让自己的小生意站稳而已。而这时候要面对腐尸的掠夺,面对外部的竞争,这也是为什么说有机会要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
门槛高了,竞争才能少,技术到了,我们扩张才更可行。获得正规军的合作,以此借力才更有可行性,扩散边际影响才更现实。如果没有突破,都是谁都会的东西,起步就很难,可能腐尸就给你干倒了。这就是“游击队”搞这种事情的难受之处,不混到一定的“人才专家”和技术级别去拿“正规军”那边更好的扶持与权限,现在的经济环境下起步就会非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