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 1、关于采茶做茶的诗句
- 2、请高手帮我找电影刘三姐里的 歌曲 蜜蜂过岭为花开 的歌词
- 3、谁知道元曲基础知识?要详细的,多加分!!!
- 4、三月里来百花香 山里的姑娘采茶忙 是什么歌里的
- 5、赣南采茶戏是如何发展的?
关于采茶做茶的诗句
1.关于采茶的诗句
1、《咏贡茶》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译文:春天来了,但大自然中的草木不敢先开花;茶树上长出来名贵的花蕾,终于到采摘茶芽的时候啦。武夷山真是个神仙的境地呀;这里不仅盛产名贵的灵芝,更有这名贵的茶中奇琶。
2、《即目》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译文:小的鼎煎茶面对曲江池,一个留着白胡子的道士下棋,摇书扇。谁写在破蒲葵扇上,上面记着南塘移动树的一天的事。
3、《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译文:山野泉水的声音与袅袅炊烟在白云间飘荡,坐在这我深爱着的山里饮着香茶。那岩石上系着的小船也不忍离去,要和流动着的清澈的溪水一起到傍晚。
4、《湖州歌九十八首》宋——汪元量
江头杨柳舞婆娑,万马成群啮短莎。
北客醉中齐拍手,隔船又唱采茶歌。
译文:杨柳在江边飞舞,万马成群在吃草。客人已经喝醉,隔着船儿唱着那采茶的歌谣。
5、《忆秦娥·游人绝》宋——刘克庄
游人绝。绿阴满野芳菲歇。
芳菲歇。养蚕天气,采茶时节。
枝头杜宇啼成血,陌头杨柳吹成雪。
吹成雪。淡烟微雨,江南三月。
译文:游人已经很少了。绿草如茵,花儿已经开过了时节。正是养蚕和采茶的时候。杜鹃在枝头啼叫,柳絮如雪般纷飞。烟雨蒙蒙的天气正是江南的三月。
2.有关采茶的诗句
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
“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 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
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
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等等, 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
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
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
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苏轼的《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为后世文人学士称道。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游和杨万里的咏茶诗。陆游在他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诗中谈到: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碨,自作蒙山紫笋茶。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
而在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则吟到:日铸建溪当近舍,落霞秋水梦还乡。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阁亲自煎饮双井茶的心情。元代,也有许多咏茶的诗文。
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谢宗可的《茶筅》谢应芳的《阳羡茶》等等。元代的茶诗以反映饮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咏茶诗比元代为多,著名的有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文征明的《煎茶》、陈继儒的《失题》、陆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还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咏茶诗。
如高启的《采茶词》: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极大的同情与关怀。又如明代正德年间身居浙江按察佥事的韩邦奇,根据民谣加工润色而写成的《富阳民谣》,揭露了当时浙江富阳贡茶和贡鱼扰民害民的苛政。
这两位同情民间疾苦的诗人,后来都因赋诗而惨遭迫害,高启腰斩于市,韩邦奇罢官下狱,几乎送掉性命。但这些诗篇,却长留在人民心中。
清代也有许多诗人如郑燮、金田、陈章、曹廷栋、张日熙等的咏茶诗,亦为著名诗篇。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其中最为后人传诵的是《观采茶作歌》诗: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皇帝写茶诗,这在中国茶叶文化史上是少见的。
3.与采茶有关的诗句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赠隐者》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
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徐君猷挽词》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一舸南游遂不归,清江赤壁照人悲。
请看行路无従涕,尽是当年不忍欺。
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
山城散尽樽前客,旧恨新愁只自知。
《送江学士睦州通判》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涉淮淮水浅,泝溪溪水迟。
君到桐庐日,正值采茶时。
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
《夔州竹枝歌九首》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白头老媪篸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4.跟采茶有关的诗句
茶与诗词——元、明、清茶叶诗词 作者:钱时霖 来源:《中国茶经》 元、明、清各个时期,除了有茶诗、茶词之外,还增加一个新品种,即以茶为题材的曲,尤其是元曲,最为盛行。
(1)元代 这个朝代时期不是太长,而且崇尚武功,“只识弯弓射大雕”。所以比之唐宋,咏茶的诗词人要少得多。
元代的咏茶诗人有耶律楚材、虞集、洪希文、谢宗可、刘秉忠、张翥、袁桷、黄庚、萨都剌、倪瓒、李谦亨、马臻、李德载、仇远、李俊民、郭麟孙等。 ①元代的茶叶诗词体裁 有古诗、律诗、绝句。
并出现一个新品种:元曲。 古诗 如袁桷的《煮茶图并序》、洪希文的《煮土茶歌》。
律诗 如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这首律诗的七首诗,都用了茶、车、芽、赊、霞的几个韵写成,别有风味:第一首:“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第七首:“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芽。
笔阵陈兵诗思勇,睡魔卷甲梦魂赊。精神爽逸无余事,卧看残阳补断霞。”
绝句 有马臻的《竹窗》、虞集的《题苏东坡墨迹》等。 元曲 元代盛行元曲,因此茶也就进入了这个领域,如李德载的《喜春来,赠茶肆》小令十首,节录如下: 一、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胜维扬。
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七、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满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
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十、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间无。
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②元代茶叶诗词题材 亦有名茶、煎茶、饮茶、名泉、茶具、采茶、茶功等。
名茶诗 有虞集的《游龙井》诗。这首诗把龙井与茶连在一起,被认为是龙井茶的最早记录。
“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
坐我薝葡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诗中提到该茶为雨前茶(不取谷雨后),香味强烈(如薝葡,即栀子花那样的香气)。龙井泉水也很清美,你瞧!青翠的群山映照在瓢水中(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此外,有刘秉忠的《尝云芝茶》诗,李俊民的《新样团茶》诗等。 煎茶诗 有仇远的《宿集庆寺》诗:“旋烹紫笋犹含箨”。
谢宗可的《雪煎茶》诗:“夜扫寒英煮绿尘”。 饮茶诗 有吴激的《偶成》诗:“蟹汤负盏斗旗枪”。
名泉诗 有郭麟孙的《游虎丘》诗:“试茗汲憨井”。 茶具诗 有谢宗可的《茶筅》诗。
采茶诗 仇远诗:“自摘青茶未展旗” 茶功诗 耶律楚材诗:“顿觉衰叟诗魂爽,便觉红尘客梦赊”。 (2)明代 明代初期,社会经济曾有过一个比较繁荣的局面,但在茶叶诗词的发展上,明代未能达到唐、宋的高度。
写过茶诗的诗人,主要的有谢应芳、陈继儒、徐渭、文徵明、于若瀛、黄宗羲、陆容、高启、袁宏道、徐祯卿、徐贲、唐寅等。 ①茶叶诗词体裁 不外乎古诗、律诗、绝句、竹枝词、宫词和茶词等。
古诗 陈继儒有《试茶》四言古诗一首: 绮阴攒盖,灵草试奇。竹炉幽讨,松火怒飞。
水交以淡,茗战而肥。绿香满路,永日忘归。
律诗 如居节的《雨后过云公问茶事》诗(五律)。 绝句 如徐祯卿的《煎茶图》、《秋夜试茶》等。
竹枝词 王稚登有《西湖竹枝词》: 山田香土赤如泥,上种梅花下种茶。茶绿采芽不采叶,梅多论子不论花。
宫词 金嗣孙有《崇祯宫词》一首: 雉尾乘云启凤楼,特宣命妇拜长秋。赐来谷雨新茶白,景泰盘承宣德瓯。
茶词 有王世贞的《解语花——题美人捧茶》,王世懋的《苏幕遮——夏景题茶》等。 ②茶叶诗词题材 有名茶、茶圣陆羽、煎茶、饮茶、名泉、采茶、造茶、茶功等。
名茶诗 以咏龙井茶最多,如于若瀛的《龙井茶》、屠隆的《龙井茶》、吴宽的《谢朱懋恭同年寄龙井茶》等。其他如余姚瀑布茶(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诗)、虎丘茶(徐渭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石埭茶(徐渭的《谢钟君惠石埭茶》)、阳羡茶(谢应芳的《阳羡茶》)、雁山茶(章元应的《谢洁庵上人惠新茶》)、君山茶(彭昌运的《君山茶》)等。
茶圣陆羽诗 韩奕《山院》诗有:“入社陶公宁止酒,品茶陆子解煎茶”。詹同《寄方壶道人》诗:“卧云歌酒德,对雨看茶经”。
煎茶诗 有文徵明的《煎茶》,谢应芳的《寄题无锡钱仲毅煮茗轩》等。
5.关于采茶的诗句
《采茶词》
年代: 明 作者: 高启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观采茶作歌》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6.关于茶叶的诗句
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
2、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赋》
3、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4、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颜真卿《月夜啜茶联句》
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钱起《与赵莒茶宴》
扩展资料
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司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将篇》中,记录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的“荈、诧”就是茶。成文于秦汉时期的《尔雅》一书中也载有“槚、苦荼”。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有关茶叶的最早文字记载。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所著的《茶经》。此书初稿完成于公元8世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全书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茶叶的百科全书,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7.描写采茶的诗句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
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8.描写采茶的句子
描写采茶的句子
采茶_词语解释
【拼音】:cǎi chá
【解释】:采摘茶叶采茶是一种汉族民间歌舞体裁。流传于中国南方产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的汉族地区。亦称“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灯歌”、“采茶灯”、“茶篮灯”等。采茶倾注着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丰富精神生活积极作用。
【例句】:“口唇茶”是将柳条编的工具放置在胸间,接收采茶女咬下的嫩茶叶。
9.关于茶的诗句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唐朝茶诗 1.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并序 李白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婵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说明:这首诗写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
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资料和咏茶名篇。 2.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皇甫冉 采茶非采芽,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玉孙草,何时泛宛花。 3.重过何氏五首(选一) 杜甫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靖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说明:这首诗是写一个春日的傍晚,作者在何氏家的平台上饮茶。
兴致来时,便倚着石阑在桐叶上题起诗来。旁边还有翡翠鸟,晴蜓与之作伴。
此情此景,简直可以绘成一幅雅致的“饮茶题诗图”。 4.会稽东小山 陆羽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说明:陆羽曾到过绍兴监制过茶叶,他当然会到以“剡溪茗”出名的嵊县去做一番调查考查工作。
从诗中得知,他是在一个夜里到嵊县去的。月光如水,青猿哀鸣,加上怀念古人,这样便自然地引起陆羽一些伤感绪,从而有“空见年年江草齐。
请高手帮我找电影刘三姐里的 歌曲 蜜蜂过岭为花开 的歌词
蜜蜂过岭为花开
蜜蜂过岭为花开,清潭起浪引鱼来,一心来会刘三姐,八方歌手四路来。四路歌手会歌来,哪管船来是路来,船来摇断几支橹,路来磨烂几双鞋。
《刘三姐》歌词(全)
在线听《刘三姐》
演员表:
刘三姐:黄婉秋
阿 牛:刘世龙
舟 妹:张文君
老渔夫:张巨克
刘 二:梁音日
莫怀仁:夏宗学
莫管家(莫进才):贺尔瑜
作词:乔 羽
作曲:雷振邦
演奏、演唱:长春电影乐团
独唱:傅锦华、李敏玲
原录音年份:1960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音像公司录制
1993年雨果制作有限公司制作
上集
1.序曲 (1:49)
2.山顶有花山脚香 (7:00)
3.渔船虽小能翻身 (1:29)
4.小小鲤鱼不吞钩(3:22)
5.蜜蜂过岭为花开(4:15)
6.只在山歌敬亲人(3:01)
7.我家不是财神庙(1:20)
8.不种芝麻他吃油(3:19)
9.采茶姐妹上茶山(3:02)
10.心想唱歌就唱歌(4:23)
11.今天看见饭煮锅(4:52)
12.众人水来众人山(4:18)
13.对白(6:21)
14.山歌不唱愁忧多(1:06)
15.对白(2:49)
16.隔山唱歌山答应(3:19)
17.你歌哪有我歌多(3:06)
TT:58:53
下集
1.财主请来当奴才(2:30)
2.劝你莫进圣人门(3:09)
3.富人只会吃白米(2:00)
4.这里是条清水河(3:28)
5.财主心肠比蛇毒(2:11)
6.姐妹二人梭对梭(1:50)
7.对白(3:08)
8.花针引线线穿针(1:54)
9.对白(1:58)
10.财主有把铁算盘(2:02)
11.砍柴过岭又过坡(2:26)
12.对白(7:09)
13.砍来虎头垫柱脚(2:24)
14.这里原是老虎口(2:14)
15.眼望青山难出笼(2:46)
16.对白(3:09)
17.才把金钩丢下水(1:10)
18.好篮从来不装灰(0:46)
19.一只小船轻悠悠(1:38)
20.刀切莲藕丝不断(4:34)
21.世上哪见树缠藤(3:06)
TT:55:34
(注:本片开始,三姐划竹藤沿江游唱)
刘三姐:
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
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
山歌好像泉水流,深山老林处处有,
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堤泡九洲。
虎死虎骨在深山,龙死龙鳞在深潭,
唱歌不怕头落地,阎王殿上唱三年。
如今世界实在难,好比滩头上水船,
唱起山歌胆气壮,过了一滩又一滩。
财主嚣, 半夜举起杀人刀,
害我不死偏要唱,唱得大河起浪滔,
浪滔滔, 河里鱼虾都来朝,
急水滩头唱一句,风平浪静姐逍遥。
(注:碰到一艘打鱼小船......)
独白李老汉:脚下葡萄藤,手握青竹杆,
请问小姑娘,你是那家的神仙?)
刘三姐:
不是仙家不是神,我是山中砍柴人,
只因生来爱唱歌,四方飘流难安身。
(独白李老汉:砍柴姑娘为什么会流落在江上?)
刘三姐:
上山不怕石崖高,手攀青藤好砍樵,
财主到来砍藤断,我落石崖顺水漂。
(注:李老汉请三姐上船......)
李老汉: 渔船虽小能安身,老汉不是陌路人,
猛虎再起伤人意,老汉敲他牙三根。
(注:认识李老汉之子,阿牛......)
刘三姐:
真像笨鸟不开声,忽然变成分水龙,
隔着船仓喊一句,五尺汉子脸也红。
(注:阿牛跳入江中抓鱼......)
阿牛: 小小鲤鱼不吞钩,摇头摆尾江中游,
知道我家客来了,漂出水面碰船头。
(注:三姐在李老汉家会四方乡亲......)
刘三姐:
多谢了, 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
众人唱: 山歌好, 好似热茶暖透心,
世上千般咱无份,只有山歌属穷人。
刘三姐:
莫讲穷, 山歌能把海真平,
上天能赶乌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
众人唱: 好歌声, 三姐开口赛洪钟,
歌声还比钢刀利,难怪四方都闻名。
刘三姐:
取笑多, 画眉取笑小阳雀,
我是嫩鸟才学唱,绒毛鸭子初下河。
(注:莫怀仁的管家来叫李老汉......)
(独白管家:我家老爷有请......)
李老汉: 不欠租来水欠债,无亲无故无往来,
我家不是财神庙,财主哪会进香来。
(独白管家:......就凭我堂堂莫府管家在你家门前一站,就是对你的
抬举,你给我走。)
刘三姐:
天下怪事样样有,敬酒不吃吃罚酒,
山中老虎都见过,难道怕你这条狗。
(独白管家:......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这是莫老爷的天下,你还不
知道莫老爷是谁吧?)
刘三姐:
不种芝麻他吃油,不种桑田他穿绸,
穷人血汉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
(注:从姐妹在茶林采茶)
众姐妹: 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
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
草中野兔窜过坡,树头画眉离了窝,
江心鲤鱼跳出水,要听姐妹采茶歌。
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
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
春天采茶抽茶芽,快趁时光掐细茶。
风吹茶树香千里,盖过园中茉莉花,
采茶姑娘时时忙,早起采茶晚插秧,
早起采茶顶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
刘三姐:
采茶采到茶花开,漫山接岭一片白,
蜜蜂忘记回窠去,神仙听歌下凡来。
众男声: 好歌才, 只有三姐唱得来,
心想与姐唱几句,不知金口开不开。
刘三姐:
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
你拿竹篙我拿网,随你撑到哪条河。
众男声: 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刘三姐:
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众男声: 什么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抱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
刘三姐:
木瓜结果抱娘颈,香蕉结果一条心,
柚子结果抱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
众男声: 什么有咀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千家。
刘三姐:
菩萨有咀不讲话,铜锣无嘴闹喳喳,
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千家。
(待 续)
(注:莫怀仁进茶林)
(独白莫怀仁:......只要莫某吩咐一声,决不会亏待于你)
刘三姐:
别处财主要我死,这里财主要我活,
平常只见锅煮饭,今天看见饭煮锅。
(独白管家: 这是莫老爷你不认识吗?)
刘三姐:
常进深山认得蛇,常下大河认得鳖,
常给财主流血汗,谁不认得莫老爷。
(独白陶秀才:......一个乳秀未干的丫头,竟敢唐突莫公)
刘三姐:
好笑秀才酸气多,快回书房读子曰,
之乎也者学会了,才好摇头晃脑壳。
(独白莫怀仁:......莫某爱才心切,特来接你到我家去,以后也就有了长
远安身之处。)
刘三姐:
狐狸跑来修鸡窝,恶狼摇身变外婆,
世上也有人一等,口吃人肉念弥陀。
(独白莫怀:......众乡邻们,千万别听人调唆)
众乡亲: 如今世界荒唐多,水牛生蛋马生角,
满腔怒火压不住,哪用旁人来调唆。
(独白莫怀仁:......在我这地方,就不许你们唱这无法无天的反歌。)
刘三姐:
好笑多, 好笑田螺出了壳,
好笑田螺露了尾,你的弯弯人晓得。
(独白莫怀仁:晓得就行,从此就不许你们再唱山歌。)
众乡亲: 州官出门打大锣,和尚烧香念弥陀,
皇帝上朝要唱礼,种田辛苦要唱歌。
(独白管家:你头顶着莫家的天,脚踩着莫家的地,莫老爷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让你采茶,怎么样?)
刘三姐:
众人天, 众人水来众人山,
劈开荒山造茶林,哪有莫家一滴汗。
众乡亲: 穷人造屋富人住,穷人织布富人穿,
哪要线是富人纺,哪块砖是富人搬。
十担香茶九抵税,十箩稻米九当捐,
剩下一箩养儿女,财主又把饭碗端。
(独白莫怀仁:.....只要你们不跟刘三姐唱这反歌,好话好说。)
刘三姐:
算你嚣, 算你主意出得高,
一人能唱两台戏,杀人会使两面刀。
众乡亲: 怕了老虎不养羊,怕了南蛇不过江,
凭他刀来有刀对,茶要采来歌要唱。
(待 续)
(注:在李老汉家)
(独白珠妹:姐姐,明天对歌你去不去?)
刘三姐: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注:在对歌场,拦秀才的船)
(独白陶秀才:今天莫老爷请来的都是当今名士,你们不可无礼。)
刘三姐:
隔山唱歌山答应,隔水唱歌水回声,
今日歌场初会面,三位先生贵姓名。
陶秀才: 百花争春我为先,
李秀才: 兄红我白两相连,
罗秀才: 旁人唱戏我挨打,
合: 名士风流天下传。
刘三姐:
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
姓罗不见锣鼓响,蠢才也敢对歌来。
(独白李秀才:这个俊巧的姑娘,到有几分聪明,看我对她一首。)
李秀才: 赤膊鸡仔你莫恶,你歌哪有我歌多,
不信你往船上看,船头船尾都是歌。
刘三姐:
不懂唱歌你莫来,看你也是一蠢才,
山歌都是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载来。
(待 续)
(独白莫怀仁:刘三姐,今天和你对歌的都是当今名士,你要是输了,可另后悔啊。)
刘三姐:
没后悔,
你会腾云我会飞,
黄蜂歇在乌龟背,
你敢伸头我敢锥。
(独白莫怀仁:对过去。)
(独白李秀才:莫公不必介意,我来)
李秀才: 小小黄雀才出窝,谅你山歌有几多,
那天我从桥上过,开口一唱歌成河。
刘三姐:
你歌那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
只因那年涨大水,山歌塞断九条河。
陶秀才: 不知羞,
井底青蛙想出头?
见过几多天和地,
见过几多大水流。
刘三姐: 你住口,
我是江心大石头,
见惯几多风与浪,
撞破几多大船头。
罗秀才: 一个油桶斤十七,连油带桶二斤一,
若是你能猜得中,我把香油送给你。
刘三姐:
你娘养你这样乖,拿个空桶给我猜,
送你回家去装酒,几时想喝几时筛。
(独白罗秀才:等等,我还有)
罗秀才: 三百条狗交给你,一少三多四下分,
不要双数要单数,看你怎样分得均。
(独白刘三姐:珠妹你来对)
珠妹: 九十九条圩上卖,九十九条腊起来,
九十九条赶羊走,剩下三条......
(独白罗秀才:剩下三条怎么样啊?)
珠妹: 剩下三条财主请来当奴才。
(独白李秀才:这个姑娘到挺俊巧)
李秀才: 见你打鱼受奔波,常年四季打赤脚,
不如嫁到莫家去,穿金带银住楼阁。
刘三姐:
你爱莫家钱财多,穿金带银住楼阁,
何不劝你亲妹子,嫁到莫家作小婆。
陶秀才: 你发狂,
开口敢骂读书郎,
惹得圣人生了气,
从此天下无文章。
刘三姐:
笑死人,
劝你莫进圣人门,
若还碰见孔夫子,
留神板子打手心。
李秀才: 真粗鲁,
皆因不读圣贤书,
不读四书不知礼,
劝你先学人之初。
刘三姐:
莫要再提圣贤书,怕你越读越糊涂,
五谷杂粮都不种,饿死你这人之初。
陶秀才: 你莫嚣,
你是朽木不可雕,
常言万般皆下品,
自古唯有读书高。
刘三姐:
笑死人, 白面书生假斯文,
问你几月是谷雨,问你几月是春分。
众乡亲: 富人只会吃白米,手脚几曾沾过泥,
问你几时撒谷种,问你几时秧出齐,
四季节令你不懂,春种秋收你不知,
一块大田交给你,怎样耙来怎样犁。
罗秀才: 听我言, 家有千顷好良田,
耕田耙地我知道,牛走后来我走先。
(独白罗秀才:我说错了,是我走后来牛走先。)
(待 续)
(独白阿牛:不要骂你的奴才啦!听我的吧!)
阿牛: 什么生来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手脚不分背朝天。
李秀才: 中了状元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
罗秀才: 莫公享福肚皮大,见了皇上背朝天。
(独白莫怀仁:笑什么?)
(独白莫家丫环: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啊!)
刘三姐:
你发癫, 人家问地你答天,
天上为何有风雨,地上为何有山川。
(独白陶秀才:刘三姐,谁跟你讲天讲地,我们要讲眼前。)
刘三姐:
讲眼前, 眼前眉毛几多根,
问你脸皮有几厚,问你鼻梁有几斤。
众乡亲: 唱歌莫给歌声断,吃酒莫给酒壶干,
酒壶干了有钱买,歌声断了无人还。
(注:莫怀仁将歌书丢下河)
刘三姐:
这里是条清水河,你的歌书臭气多,
莫把臭书丢下去,免得弄脏这条河。
陶秀才: 劝你休要惹祸灾,莫家有势又有财,
官家见他让三分,阎王见他要下拜,
你若顺了莫公意,莫公自有好安排,
在家让你日不晒,出门三步有人抬。
刘三姐:
莫夸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
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
(注:莫怀仁被气得一脚踏空,掉下河去。)
众乡亲: 好笑多, 好笑老牛跌下河,
若还老牛泡死了,拿起尖刀慢慢剥。
(待 续)
(注:在李老汉家门外,珠妹与三姐在修补鱼网)
刘三姐:
上河涨水水推沙,下河鱼儿摇尾巴,
打得鱼来街前买,换得油盐换得茶。
拿起镰刀会割禾,拿起竹签会织箩,
如今遇上渔家妹,手攀鱼网学穿梭。
珠妹: 姐学织网妹学歌,姐妹二人梭对梭,
砍柴女儿渔家妹,患难结交情意和。
(注:三姐一边绣绣球,一边轻唱)
刘三姐:
花针引线线穿针,男儿不知女儿心,
鸟儿倒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
看鱼不见莫怪水,看鸟不见莫怪林,
不是鸟儿不亮翅,十个男儿九粗心。
(独白三姐哥哥:......咱们穷人的命真苦啊!)
刘三姐:
不是命,
不是生来就贫寒,
不是生来就命苦,
财主有把铁算盘。
(注:珠妹与三姐在山上砍柴)
姐妹俩: 砍柴过岭又过坡,岭上山鸡尾拖拖,
岭上山鸡尾摆摆,展翅飞过虎狼窝。
珠妹: 姐砍柴来妹相帮,问你砍柴砍几长,
刘三姐:
长长短短一下砍,哪个带了尺来量。
砍柴莫砍岭上松,小小松树有大用,
有日松树撑天起,敢挡东南西北风。
姐妹俩: 进山听见斑鸠叫,出山又闻鹧鸪啼,
一声山歌唱出口,气死深山老画眉。
(注:刘三姐被莫怀仁抓去,关在莫家)
刘三姐:
入山莫怕虎狼多,下海莫怕蛟龙恶,
剥下龙鳞当瓦盖,砍来虎头垫柱脚。
(独白莫怀仁:.....你不要顾付了我一片好心。)
刘三姐:
多谢了,
多谢你这好心人,
谢你拦路刀一把,
谢你捆人绳一根。
(独白莫怀仁:你来到我家,我没有亏待你,好茶好饭你还要怎样?)
刘三姐:
多谢你的好茶饭,三姐不吃富家宴,
多谢你的好绸缎,是人谁把狗皮穿。
(独白陶秀才:刘三姐,你傲气的很。)
刘三姐:
这点傲气你没有,你是财主桌下狗,
亏你生来牙齿利,能啃几根剩骨头。
(独白陶秀才:你骂人,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刘三姐:
这里原是老虎口,这里原是野狼窝,
仁义道德好门面,杀人宰房不见血。
(注:阿牛沿江寻三姐)
阿牛: 亏了亏,
不见画眉岭上飞,
不见画眉树头站,
清早出窝夜不回。
亏了亏,
画眉飞去不飞回,
你今歇在哪蔸树,
你今歇在哪蔸梅。
刘三姐:
画眉困在八角笼,八角笼门锁重重,
八角笼门重重锁,眼望青山难出笼。
阿牛: 笼里画眉莫乱飞,草动只有等风吹,
三更半夜风才起,风吹草动再飞回。
(注:三姐逃出后,莫怀仁追出。)
珠妹: 才把金钩丢下水,起秆钓得癞头龟,
拿起送给财主佬,养在灶脚好扒灰。
好篮从来不装灰,好人从来不作贼,
今天碰上刘三姐,红薯落灶你该煨。
一只小船轻悠悠,月儿弯弯在当头,
人看明月当头挂,我看明月顺水流。
(注:阿牛与三姐划着小船沿江流)
阿牛: 我走东来他走西,放出金鸡引狐狸,
引得狐狸满山转,日头出东月落西。
刘三姐:
日头出东月落西,行人要谢五更鸡,
鸡叫一声天亮了,狼虫虎豹藏行迹。
阿牛: 妹未忧,
黑夜也有人行走,
人人都讲山有虎,
妹呀,特地拿刀拦虎头。
刘三姐:
妹不忧,
浪大也有打鱼舟,
手把舵秆稳稳坐,
哥呀,哪怕急浪打船头。
阿牛: 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
刘三姐:
刀切莲藕丝不断,斧砍江水不不离。
(注:在大榕树下)
刘三姐: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
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
竹子当收你不收,荀子当留你不留,
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
俩人合: 连就连,
我俩结交订百年,
哪个九十七岁死,
奈何桥上等三年。
谁知道元曲基础知识?要详细的,多加分!!!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鲫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黄钟〕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六宫十一调”“黄钟宫富贵缠绵。”
〔醉花阴〕曲牌名,套数首牌。古近二体。古体5句,宋词牌小异。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六、五、四、五、五、七,共39字。
〔人月圆〕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全同宋词。北宋人王诜(shēn)词中有“人月圆时”,故名。又叫〔青衫湿〕。金元时北人喜欢唱它,随入散曲。定格11句。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幺篇换头〕四、四、四、四、四、四、,共48字。
〔正宫〕
元曲宫调之一,又作“正黄钟宫”。周德清《中原音韵》:“正宫惆怅雄壮。”
〔端正好〕曲牌名,属北曲。套数首牌。与《仙吕》同,与宋词略异,定格工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五,公25字。
〔叨叨令〕曲牌名,小令兼用。前四句多作对句,五、六两句叠,“也么哥”是定格。通体都是去声叶韵。有叠字体,叠字须有平声。定格共7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七、七、五、五、七,共45字。
〔塞鸿秋〕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仙吕〕、〔中吕〕宫调内。格式与〔叨叨令〕基本相同。凡叶韵处皆须作平平去。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七、五、五、七,共45字。
〔小梁州〕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小梁州〕。亦入〔中吕〕、〔商调〕。有〔幺篇〕换头,须连用,与诸宫调〔梁州〕。始调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四、七、三、五、,计25字。〔幺篇〕换头,与始调不同,定格七句,定格字句:七、三、四、三、三、四、五、,计29字,全曲共50字。
〔醉太平〕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凌波曲〕亦入〔仙吕〕、〔中吕〕,首二句须对,五六七三鼎足对。北曲入正宫单曲、平韵,也入南曲,仄韵,定格8句,定格字句:四、四、七、四、七、七、七、四、,共44字。
〔菩萨蛮〕曲牌名,散套首曲,亦入〔中吕〕。同词牌,惟不用换头,亦不换韵。定格4句。定格字句:七、七、五、五,共24字。
〔黑漆弩〕曲牌名,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白贲以此凋咏《渔父》,句首为:“侬家鹦鹉洲边往”,后人又称此调为〔鹦鹉曲〕。因白氏曾官至学士,所以,此曲还称〔学士咏〕。定格8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六、七、六、七、七、共54字。
〔绿幺篇〕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又名〔柳梢青〕。开头两个三字句;只乔吉写过一首,大约是乔吉自度曲。乔吉的曲。开头两句都有衬字,定格9句,定格字句:三、三、四、四、四、四、七、二、七,共38字。
〔大石碉〕
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大石风流蕴籍。”
〔青杏子〕散套首牌,亦入〔小石〕,名作〔青杏儿〕,小令用。〔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定格7句,定格字句:五、三、四、七、四、四、四, 共31字。
〔仙吕〕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仙吕清新缅邈。”员杂剧第一折多用仙吕宫套曲。
〔赏花时〕曲牌名,散套首牌。亦入〔商调〕。〔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七、五、四、五共28字。
〔八声甘州〕曲牌名,散套首牌。〔幺篇〕同始调,南曲极相似,宋词牌不同。定格9句,定格字句:四、四、四、四、六、七、七、五、四,共45字。
〔点绛唇〕曲牌名,多用作杂剧或套数的首曲,其后紧接〔混江龙〕。定格5句,四、四、三、四、五,共20字。
〔寄生草〕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商调〕。首末二句对,中间三句须作鼎足对。整齐匀称是本曲特点。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七、七、七,共41句。
〔一半儿〕曲牌名,小令兼用,属北调。与〔忆王孙〕实为一体,因末句定格嵌入两个“一半儿”,故名〔一半儿〕。曲中多用此体,用〔忆王孙〕甚少。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三、九,共33字。
〔游四门〕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商调〕。一字句可减。定格六句,定格字句:七、五、七、五、一、五,共30字。
〔 *** 花〕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中吕〕、〔商调〕。小令首句必叶韵, 套数可不计;第六句反是。小令不能增句,套数可增句增句在末句后,先将末句五字改作六字折腰句,增句即照作,句数多少不拘,须每句用叶韵,小令均用平韵。与词牌异。定格7句。定格字句:五、五、五、五、三、四、五,共32字。
〔 *** 花破阵子〕曲牌名,格律与〔 *** 花〕基本相同。定格7句。定格字句:五、五、五、五、三、四、五,共32字。
〔中吕〕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吕宫高下闪赚”。
〔迎仙客〕曲牌名,属北曲,小令兼用。诸宫调同,南曲略同。亦入〔正宫〕。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三、三、四、五,共28字。
〔红绣鞋〕曲牌名,属北曲,小令兼用。又名〔朱履曲〕。亦入〔正宫〕。定格6句,定格字句:六、六、七、三、三、五,共30字。
〔普天乐〕曲牌名,又名〔黄梅雨〕,亦入〔正宫〕。南北曲都有此曲牌,但句法不同,全首多对偶句,定格12句。定格字句:三、三、四、四、三、三、七、三、四、四、四、四,共46字。
〔喜春来〕曲牌名,又名〔喜春风〕、〔惜芳春〕、〔阳春曲〕、〔喜春儿〕。是散曲中常用的调子。格调和律诗中的七绝,词牌中的望江南、捣练子等相近,亦入〔正宫〕。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三、五,共29字。
〔上小楼〕曲牌名,小令兼用。有〔么篇〕换头,小令不同,套数宜用。亦入〔正宫〕。定格9句,定格字句:四、四、四、四、四、三、三、四、七,共37字。
〔满庭芳〕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满庭霜〕。〔中吕〕宫中一个常用曲调。与词调满庭芳相同,但词中多双叠,用韵也疏些,中间两个七字句要求上萨那下四句法。亦入〔正宫〕、〔仙吕〕。定格10句,定格字句:四、四、四、七、四、七、七、三、四、五,共49字。
〔朝天子〕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谒(y è)金门〕、〔朝天曲〕、。亦如〔正宫〕、〔双调〕。两字可重韵。定格11句,定格字句:二、二、五、七、五、四、四、五、二、二、五,共43字。
〔山坡羊〕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苏武持节〕。亦入〔黄钟〕、〔商调〕。北曲属〔中吕〕,南曲入〔商调〕,二者小异。定格11句,定格字句;四、四、七、三、三、七、七、一、三、一、三,共43字。
〔卖花声〕 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升平乐下〕、〔秋云冷〕。亦入〔双调〕。定格6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四、四、七,共36字。
〔骤雨打新荷〕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小圣乐〕。多入〔双调〕,抒发激越昂扬的感情。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妓多歌之,俗之为骤雨打新荷是也。”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幺篇〕首句换为“平平平平仄仄”六字,余同始调。定格10句,定格字句:四五四四五六七三四四,共46字,双调20句,共92字。
〔醉高歌过摊破喜来春〕此为带过曲,由〔醉高歌〕和〔摊破喜来春〕两支曲牌组成。〔醉高歌〕又名〔醉高楼〕、〔最高楼〕,小令兼用。亦入〔正宫〕,与词调〔西江月〕近似。〔摊破喜来春〕格式与〔喜来春〕不同。第三句破为三个三字句,每句再加三字成六字折腰句。定格12句,定格字句:六、六、七、六、七、七、六、六、六、三、三、五,共68字。
〔十二月过(兼)尧民歌〕此为带过曲,由〔十二月〕和〔尧民歌〕两支曲牌组成。〔十二月〕小令兼用。亦入〔正宫〕。每句首常加三衬字。〔尧民歌〕小令兼用。亦入〔正宫〕。定格12句,定格字句:四、四、四、四、四、四、七、七、七、七、七、五,共64字。
〔南吕〕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南吕宫感叹伤悲。”
〔一枝花〕曲牌名,套数首牌。又名〔占春魁〕。唐人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艺名一枝花。这支曲牌大约是从说唱一枝花的曲子中传承下来的。定格9句,定格字句:五、五、五、五、四、五、五、七、七,共48字。
〔梁洲第七〕曲牌名,套数次牌。亦简称〔梁洲〕。首二句对,第三句单句,四字句四句做两对,七字句二句对,七字三句鼎足对。二字句两句,亦可成四字一句,减一句。第十一及第十七句,剧套均叶韵,散套可不叶。定格18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四、四、四、七、七、七、七、七、二、二、七、五、七、四,共99字。
〔四块玉〕曲牌名,属北曲,小令兼用。末句多用上声韵。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三、三、三,共29字。
〔阅金经〕曲牌名,属北曲,小令兼用。又名〔西番经〕、〔金字经〕。亦入〔双调〕。小令用者多。定格7句,定格字句:五、五、七、一、五、三、五,共31字。
〔翠盘秋〕曲牌名,来自民间小调,小令兼用,又名〔干荷叶〕,亦入〔中吕〕、〔双调〕。此曲〔南吕〕专作小令用,〔中吕〕、〔双调〕只作联套用。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五、三、三、五、七、五,共29字。
〔玉交枝〕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玉娇枝〕。亦入〔双调〕,〔南曲〕有异。本曲可带〔四块玉〕为带过曲。定格8句,定格字句:四、四、七、六、七、七、四、七,共46字。
〔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此为带过曲。由〔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三支曲子组成。〔骂玉郎〕小令兼用。又名〔瑶华曲〕。本曲为带过曲,带〔感皇恩〕、〔采茶歌〕不能单用一曲。套数中亦须连用。〔感皇恩〕小令兼用。〔采茶歌〕小令兼用。又名〔楚江秋〕。定格27句,定格字句:七、五、七、三、三、三、四、四、三、三、三、四、四、三、三、三、三、三、七、七、七,共89字。
〔双调〕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双调健捷激枭。”
〔新水令〕曲牌名,套数首牌。仄韵,〔幺篇〕同始调,用者极少。三、四两句定格作三字句。但普遍多作五字句,须对句。第五句下句增四字句,平仄同第五句。每句叶韵。〔南曲〕引子异。定格6句,定格字句:七、七、三、三、四、五,共29字。
〔驻马听〕曲牌名,套数次牌,小令兼用。〔幺篇〕同始调,用者极少。前四句作扇面对,五、六句做对,末句仄韵。定格8句,定格字句:四、七、四、七、七、七、三、七,共46字。
〔沉醉东风〕曲牌名,小令兼用。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七、五、五、七、七、七,共45字。
〔步步娇〕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潘妃曲〕。多在套数里用。小令中少见,与〔南曲〕小异,定格6句,定格字句:七、五、三、七、三、五,共30句。
〔夜行船〕曲牌名,散套可作首曲,〔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与宋词异。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七、四、四、七,共29字。
〔乔木查〕曲牌名,散套可作首曲,又名〔银汉浮槎〕有〔幺篇〕换头。散套始调连〔幺篇〕作首牌(仅1例)。嵌入套中,只有〔幺篇〕,不用始调。始调定格5句,定格字句:五、五、七、五、四,计26字。〔幺篇〕换头同始调,全曲共52字。
〔庆东原〕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东庆圆〕、〔恽(yùn)城春〕。首二句对,四、五、六句作鼎足对,末二句可减为两个三字句,宜对。定格8句,定格字句:三、三、七、四、四、四、五、五,共35字。
〔拔不断〕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续断弦〕。末句上三句可省。本曲另一种分段法:首二句对,中三句鼎足对,末句独立。定格6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七、七,共34字。
〔落梅风〕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寿阳曲〕。第三句及末句均上三下四,与第四句上四下三配合,节奏上有特殊风味,与诗词不同。定格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七,
共27字。
〔风入松〕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小令兼用。与词牌同,但只作半阙。与〔南曲〕大致相同。单调定格6句,定各7字句:七、五、七、七、六、六,共38字。
〔水仙子〕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凌波仙〕。〔凌波曲〕、〔湘妃怨〕、〔冯夷曲〕。亦入〔中吕〕、〔南吕〕。头两句相对,下接一单句,最后三句可用三字、四字、五字。以三字为佳。定格8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五、六、三、三、三,共41字。
〔大德歌〕曲牌名,此曲牌只有关汉卿用过。《全元散曲》中只收录关汉卿的10首。可能是他自创。因作品写于元代大德年间,故名。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五、五、五、七、五。共33字。
〔殿前欢〕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小妇孩儿〕、〔风将雏〕、〔凤引雏〕、〔燕引雏〕。末二句一般对仗,也可以作回文。不少作品在第六句增加两个衬字,使五、六、七三句成为五言鼎足对,定格9句,定格字句:三、七、七、四、五、三、五、四、四,共42字。
〔折桂令〕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蟾宫曲〕、〔步蟾宫〕、〔天香引〕、〔秋风第一枝〕。它的特点是完全的摆脱了五言、七言诗的句法,七言句用三四句法,不是七言诗的四三句法。句子又可增减,即结处可减少或增加四字句。其第二节的三个四字句要作三句对,即鼎足对。有了这些特点,在格调上就跟诗词明显不同。定格11句,定格字句:六、四、四、四、四、四、六、六、四、四、四,共50字。
〔清江引〕曲牌名,可代尾声用,小令兼用。又名〔江水儿〕。与〔南曲〕的〔江水儿〕不同。第三四句宜对。曲调轻倩疏快。除独用外,还可与〔雁儿落〕合为带过曲。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五、五、五、七,共29字。
〔碧玉萧〕曲牌名,小令兼用。头四句做扇面对。第九句为一字句,偶有减者,除独用外,还可与〔雁儿落〕、〔清江引〕合为带过曲。定格10句,定格字句:四、五、四、五、五、五、三、五、一、五,共42字。
〔得胜乐〕曲牌名,小令兼用。与〔得胜令〕不同。定格5句,定格字句:三、三、六、六、六,共24字。
〔雁儿落过得胜令〕此为带过曲。由〔雁儿落〕、〔得胜令〕、两支曲牌组成。〔雁儿落〕小令兼用。亦可带〔得胜令〕或〔碧玉萧〕、〔清江引〕合为带过曲。四句宜做两句。亦入〔商调〕。〔得胜令〕小令兼用。又名〔阵阵赢〕、〔凯歌回〕,可独用。曲调与〔雁儿落〕相似,亦入〔商调〕。南北曲合套中,〔雁儿落〕必带〔得胜令〕、,成了定格。全曲定格12句,定格字句: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二、五、二、五,共54字。
〔楚天遥过清江引〕此为带过曲。由〔楚天遥〕、〔清江引〕两支曲牌组成。〔沽美酒〕小令兼用。通首五言八句,与词牌〔生查子〕相同。〔清江引〕基本上也是五言七言句法,因此,这支带过曲有最高诗词韵味。定格13句,定格字句: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七、五、五、七,共69字。
〔沽美酒过太平令〕此为带过曲。由〔沽美酒〕、〔太平令〕两支曲牌组成。〔沽美酒〕小令兼用。又名〔琼林宴〕。连套须带〔太平令〕。〔太平令〕小令兼用。可带尾声用。亦入〔正宫〕。第五、六、七句为三个两字句,文义独立或连贯即可,谓之短柱体。短柱体偶有增至四句或减为两句的。全曲定格13句,定格字句:五、五、七、四、七、六、六、六、六、二、二、二、六,共64字。
〔越调〕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越调陶写冷笑。”多用来抒情写意。
〔斗鹌鹑〕曲牌名,套数首牌。用上声韵,韵脚上面的一字必须去声。定格10句,定格字句:四、四、四、四、四、四、三、三、四、四,共38字。
〔小红桃〕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平湖乐〕、〔采莲曲〕、〔武陵春〕、〔绛桃春〕。亦入〔正宫〕。定格8句,定格字句: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共42字。
〔天净沙〕曲牌名,小令兼用。原作〔天净沙〕,又名〔塞上秋〕。头两句宜对,也有三句做鼎足对的。体段短小,近于六言绝句,宜于写即景抒情的小品。定格5句,定格字句:六、六、六、四、六,共28字。
〔寨儿令〕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柳营曲〕,与〔黄钟〕之〔塞儿令〕不同。定格12句,定格字句:三、三、七、四、四、五、六、六、五、五、一、五,共54字
〔凭阑人〕曲牌名,小令兼用。与诸宫调不同。句法和情调都像词中的小令,宜于写小景抒幽情。定格4句,定格字句:七、七、五、五,共24字。
〔商调〕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商调凄苍怨慕。”
〔集贤宾〕曲牌名,套数首牌。北曲多用于套数的首曲。〔幺篇〕同始调,用者甚少。与宋词、南曲不同。末二句须对。定格10句,定格字句:七、五、七、七、七、七、七、七、五、五,共64字。
〔梧叶儿〕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知秋令〕、〔碧梧秋〕。亦入〔仙吕〕。与〔南曲〕不同。末句也有作六句者。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五、三、三、三、七,共27字
〔般涉调〕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般涉拾掇坑堑。”
〔哨遍〕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剧套嵌入套中,亦入〔中吕〕,与宋词、诸宫调略同。有〔么篇〕换头,散套用否均可,剧套不用。首末句与始调不同,余同诗调。此曲诗调定格14句,定格字句:六、七、六、七、六、三、五、五、五、七、七、六、六、七、(/五、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四、四、四)计81字,〔么篇〕换头,定格13句,定格字句:四、七、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七,计69字,全曲共150字。
{土山注:请大家注意核查此曲牌真正的格式!}
〔耍孩儿〕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剧套嵌入套中,又名〔魔合罗〕。南北曲中都有。北曲多用在〔正宫〕、〔中吕〕、〔双调〕大套曲后。也有开首即用此曲,后面加煞曲七八支,作为一套的,即〔耍孩儿〕—〔煞〕(数量不定)—〔尾声〕。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诸宫调同,〔南曲〕不同。〔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定格9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四、七、七、五、四、四,共52字。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三月里来百花香 山里的姑娘采茶忙 是什么歌里的
玫瑰江湖 第六章(12)
雪涵点点头,开始唱了起来:“三月里来百花香,村里的姑娘采茶忙,一百个姑娘一百种样,哥哥呀,是谁走进了你的心房?”
[img]赣南采茶戏是如何发展的?
在清代乾隆年间,赣南采茶戏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每逢喜庆节日以及丰收时节,采茶戏班就会变得非常繁忙。
这一年来自内务府管事的采购,来到了赣南采购茶叶,这个管事酷爱戏曲,在京城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听京剧,平时没事的时候还要哼上几句。
这一次来到了赣南,管事一路上寂寞极了,终于来到了赣南地界,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茶园,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采购完茶叶返回京城,好好地弥补一下这些天没有听到京剧的遗憾。
管事坐在茶园的树荫下,监督着采茶女从树上采下新鲜的茶叶,然后将茶叶进行炒制,做成今年供应皇宫内院品尝的茶叶。
在这个过程中,赣南本地的官员打听到管事喜欢戏曲,于是他来到管事面前说道:“大人,下官听说您喜爱戏曲,为您准备了采茶戏请大人欣赏。”
管事听到本地官员的话后,看了看眼前正在忙碌的采茶女,心中想到:“唉,这活一时半会还不能结束,着急不得。不如听听小曲喝喝茶等待完工。”
于是管事对赣南本地官员说道:“那好吧,让戏班子上来吧!”
赣南本地官员立刻找来了戏班子,为管事表演当地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采茶戏。
表演戏曲的艺人是一男一女两个人,以简易的台布布置了一下演出现场,而后两人身穿戏服,开始表演采茶戏的传统剧目《九龙山摘茶》。
男艺人登场,手中提着篮子,做出东张西望的姿态,口中唱道:
快步流星上茶山,急招二姐做商量,
好想以毒攻毒计,同心协力对蟊贼。
……
台词简洁明朗,管事一听就明白这是一出抓蟊贼的戏剧,心中顿时来了兴趣,放下茶杯伸手拂过颔下胡须,微微点头。
男艺人与女艺人走到一处,女艺人脸上带着担惊受怕的表情,与男艺人说道:“茶童哥,你可知道那蟊贼是什么地方的人。”
男艺人摇摇头。
女艺人看着男艺人的表情,叹息一声唱道:
恨我眼中水不清,错把鹞鹰当百灵。
指望你来将我救,谁知蟊贼哪藏身?
……
男女艺人表演水平精湛,管事看的是有滋有味,一面微微点头一边一手指随着乐器声轻轻在桌面上敲打着。
随着情节地推进,男女艺人与蟊贼斗智斗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两人情感迸发,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两个艺人将女人的含蓄,娇羞;男人的真诚,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管事深深地被戏曲吸引了,每每看到 *** 的时候就会鼓掌喝彩。
太阳西下,已经到了傍晚时分,管事似乎已经忘记了时间,要不是下属报告今天的任务已经完成,他还依然沉浸在戏曲之中。
管事回到城中,立刻找到了赣南本地官员,将监督茶厂的任务交给了其他人,他待在住所内继续欣赏《九龙山摘茶》的戏曲。
时间很快过去,管事的任务终于完成,他到了返回京城的时候。管事临走的时候对赣南采茶戏大加称赞。
采茶戏班里供奉的祖师爷田师父,是唐明皇时的宫廷乐师,原姓雷,叫雷光华,因和歌女产生爱情,犯了宫禁,于是相携逃出宫廷,流落到安远九龙山种茶为生,农事之余,不忘所好,教农民唱茶歌,玩茶灯,编成了“九龙山摘茶”这出戏,这就是赣南采茶戏的起源。
明代中叶的时候采茶戏于开始流行于民间。明代文人学士的诗文著述里,有所反映。如,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在他的一首即事诗里写道:
僻坞春风唱采茶。
可见那时,偏僻的乡村里,已有“采茶”的演唱。他还有一首赠别的诗,更能说明当时“采茶”的发展情况:
粉楼西望泪眼斜,畏见江船动落霞;
四月湘中作茶饮,庭前相忆石楠花。
诗的题名为《看采茶人别》,从诗中吟咏的情景看,所赠别的“采茶人”,不是指从事采茶劳动的人,而是指从事唱“采茶”的职业艺人。这艺人在“采茶”的演唱艺术上可能已有相当的造诣,才有可能受到当代名人如汤显祖的深情眷注。
可见采茶,已在当时的民间有了深厚的基础并且产生了专门从事表演的职业艺人。
除上引诗文外,汤显祖《牡丹亭》里“劝农”一出戏,其中有一段戏是表演采茶歌舞的:
门子禀介:又一对妇人唱得来也。
老旦、丑持筐采茶上,唱:
孝顺歌:乘谷雨,采新茶,一旗半枪金缕牙。
(白):呀,什么官儿在此。
(唱):学士雪炊他,书生困想他,竹烟新瓦。
(外白):歌的好,说与他,不是邮亭学士,不是阳羡书生,是本府大爷劝农,看你们妇女采桑采茶,胜如菜花,有诗为证:“只因天上少茶星,地下先开百草精,闷煞女郎贪斗草,风光不似斗茶清。”插花去。
净、丑插花饮酒介唱:官里醉流霞,风前笑插花,采茶不煞俊。
《牡丹亭》的故事,即是以南安府为背景,在选取反映当地民风的歌舞时,必须是民间流传的,才足以表现剧情的地方特色。
由此可见,汤显祖所选取的这种采茶歌舞,早已在当时当地的民间流行了。它有歌有舞,有科有目,还有人物、故事,已具备了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要素。
赣南采茶戏发展最盛的年代,是在清代康乾年间,清人陈文瑞有一首《南安竹枝词》,反映了当时民间演出采茶的盛况:
谣哇小唱数营前,裘扮风流美少年;
长日演来三角戏,采茶歌到试茶天。
营前当时属南安府,是一个山区小镇。一个三角班,能在这样的小圩镇从采茶开始,长日地演,演到试茶结束,这在后来的专业剧团,也是很难办到的,它说明那时的采茶三角班,已有相当的基础,才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否则,是不可能在一个地方维持这么久的演出的。
关于当时群众在观看采茶时的狂热程度,信丰县志里有一首《南安吟》描述得极为详细:
采茶歌,村童扮作妖娥。周历乡里寻瑶,回眸一盼巧笑瑳。纨绔子弟争打彩,持杯谑浪肆摩挲。可怜铁石燕泣口,蚩民生计下煤窝。满面烟灰十指黑,出看采茶也入魔。辛苦得钱欢乐洒,囊空归去,学得‘阿妹’一声?。
这首《南安吟》,是县里一个名叫谢肇祯的教谕写的。教谕是学官,他的观点,代表了当时对采茶戏的看法,尽管满含贬义,但反过来看,正好说明当时群众对采茶戏的迷醉,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挖煤工人,对“采茶”更是看得“入魔”,哪怕把辛苦得来的钱全洒去,也带着“学得‘阿妹’一声”的欢乐心情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