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五四”前夕,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四楼会议室里,聚集了39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干警。与他们直接对话的,是该院党组班子全体成员。院长陈严法从平时工作中不苟言笑的领导,变身为坐在对面认真倾听、循循善诱的长辈,这令不少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干警既紧张又兴奋。
“司法改革来了,我们这些刚入行的‘菜鸟’该怎么办?”
“综合部门年轻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
“我现在的知识恐慌感比考研的时候还要多!”
……
种种思想、顾虑浮出水面,渴望得到解答与安抚。陈严法围绕司法改革中青年干警应如何作为,为他们做了一次最直接、最有效的心理辅导。
当前,人民法院系统正处于社会高度关注期、干警思想最活跃期、案件持续高增长的“三期叠加”特殊时期,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滁州中院以变应变、以新应新,让思想工作顺潮流、合节拍、动心弦,努力破译青年干警的精神密码,积极打造一支年富力强、战之能胜的法院队伍。
解心气
只有了解干警的所烦所忧和所思所盼,思想工作才能敲准鼓点、有的放矢。经过长期研究探索,该院总结出了解读干警内心思想的“四看四度法”:工作看进度、开会看态度、活动看参与度、谈话看深度。凭着这套方法,政治部为每一位青年干警都建立了一份思想档案。
为了进一步触及干警内心深处,正确引导思想走向,该院建立了打破层阻隔断的谈心谈话新模式:一方面,集中一个月时间,由院一把手与全院21个部门实行“逐一谈”;另一方面,分批次召开座谈会实行“针对谈”。
“磨刀不误砍柴工。”陈严法非常赞同这种做法,“这种零距离的交流模式更利于思想沟通和正面影响。”
“以往院领导与我们一线干警之间似乎有一堵墙,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架桥。”立案一庭的“80后”小伙沙朋在跟院长直面交流、畅所欲言后这样形容道。
补元气
研究室的小马今年以来工作热情高涨,用她的话说,是因为“文化鸡汤”喝得足、“小灶加餐”吃得饱。
为了给青年干警补充“元气”,增强“抵抗力”,该院多手出击,成效显著。
“法官大讲堂”是该院创建的一个法官教法官的培训平台,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两级法院互动教学。两年来,共有42名来自不同岗位的优秀法官登上讲堂授课,参训干警达1.6万余人次。今年一季度的大讲堂上,全市法院首届“十大优秀法官”、“十大办案标兵”获得者依次站上讲台,结合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谈心得体会,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方式,引领起一场比学赶超的思想新风潮。
“春秋两训”平台则是以专家教法官为主。今年春训最受欢迎的一节课,当属心理学专家柯茂林的辅导讲座。“平时办案压力那么大,特别需要接受这种专业的心理辅导。”这是一线法官们的共同心声。
“文化鸡汤”更是令青年干警们津津乐道。“我一直以为法院就是个严肃、刻板的单位,没想到,咱们院里还有这么好玩的活动!”这是“90后”法警李明格的心里话。他是第二届“法院达人秀”的“演唱达人”。
为了给干警提供一个舒缓压力的渠道,该院倾情打造了“青年文化月”、文学创作大赛、书画笔会、法院达人秀、“天平杯”体育比赛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
“一份好的文化建设对于干警提升自信心和尊荣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分管党团工作的副院长韩建设说:“这就是文化与精神的力量。”
接地气
针对大多数青年干警都是走出校门进院门,常因实践经验的匮乏而在工作中受挫的状况,该院大力实施“一线磨砺”工程。一方面,让新入院的青年干警到立案 *** 部门锻炼3个月,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实施“青年导师制”,为每一位青年干警都“配对”了一位资深导师,通过在实践中“传、帮、带”,在思想上“点、拨、引”,帮助青年干警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快速提高工作能力。
“贺法官言传身教,让我实现了从‘象牙塔’到审判庭的顺利降落。”民一庭的王成玮非常感激他的导师贺建国,“而且这种实践化的学习方式让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很容易接受。”
此外,该院还积极推行两级法院干警挂职互学常态化,重点选派了一批35岁左右的青年干警上下挂职,促进干警积累经验、丰富阅历。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地提升了青年干警的司法工作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今年以来,在收案数同比增幅21%的情况下,全院干警干事创业 *** 高涨,办案质效显著提升,在去年跻身全省法院第一方阵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再度提升1.84%,为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朱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