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图片来自网络“水调歌头”是词牌名,隋炀帝创立“水调歌”,“歌头”指的便是这歌的开头。
想要深度解析这首词,必须得先从它的小序开始。这几个字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跟朋友畅快得喝了一夜的酒,醉了,写下这篇词,顺便怀念一下我弟弟子由。
解析:从“丙辰中秋”四个字就可以得到作这首词的时间和地点。丙辰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也就是到密州的两年后。1074年,苏轼到密州做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有说被贬到密州的,也有说是自己请求调任的。不管怎么说,他在密州很豁达乐观,打猎喝酒,潇洒自在。这种自在从“欢饮达旦”四个字体现无遗。喝酒就喝酒,他用了“欢饮”二字,证明他喝得很开心,也证明他在和朋友一起喝酒,要不然一个人,怎么会“欢饮”?又怎么能喝个通宵?
苏轼的弟弟苏辙 图片来自网络“大醉,作此篇。”表明苏轼此时的状态是喝醉了的。在喝醉的状态下挥毫泼墨,写下这一绝世佳作!所以,同学们想写诗就喝酒嗷。
今密州“兼怀子由”值得玩味,且看“兼”字,什么意思?是顺便的意思,故而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的意图。在感物咏怀的同时,顺便想念一下弟弟。那他的真正意图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1066年,苏轼的爸爸苏洵病逝,苏轼、苏辙两兄弟还乡守灵,67年、68年、69年,守了三年孝,自此别过,至76年写下这首词,兄弟二人已经7年不见了。许久不见,甚是想念,作一首词来顺便怀念一下弟弟。
苏轼的爸爸 苏洵看正文。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翻译:我想举杯问青天,明月啥时候会出现。也不知道天上现在是哪一年。
解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听着是不是特别熟悉?像不像李白的那首《把酒问月》?“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李白的一首深情奔放的借月抒怀诗,你可别小瞧这“一问”,这“一问”把“青天”拟人化,给予“青天”人的情感和思绪。古代人对于宇宙是非常不解、神往且敬畏的,“把酒问月”这动作不仅抒发了对宇宙的神往,还把问者与青天的身份拉平了。皇帝叫什么?叫“天子”,是青天的儿子。诸位可以想象一下,你和皇帝他爹坐在一起,举杯问之,“月亮啥时候有”?这就证明问者与青天的身份和地位是平等的。从这就足以看出问者的潇洒来,同时也可以看出问者对明月的向往。冒犯皇帝是死罪,不过苏轼和李白都是文人,善于玩文字游戏。同时也可以看出,唐宋的文人是非常超凡脱俗的。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第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诸位可以再一次把自己设想成苏轼,问一问青天:我滴妈呀,今天是啥好日子?月亮为啥这么大?这么圆?难倒天上的宫殿里在举办什么宴会?要不就去看看,所以他紧接着吟唱出了“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原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反正:我想乘坐着风回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我又怕月宫的楼宇太高,太冷,我会受不了。倒不如在人间跳跳舞,玩玩我的影子。
解析:“乘风”二字是不是也很熟悉?《列子·黄帝》也有云:“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如果这句不熟,那下一个出处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庄子·逍遥游》中云:“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苏轼也恰恰是道家的死忠粉。苏轼的弟弟苏辙在苏轼死后给他做了一篇墓志铭,记述了苏轼的读书过程:“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皆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可以看出,道家思想是构成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之一。诸君不信,且看“归”字。自己家才叫“归”,说明苏轼已经把自己当月中人了。这不正好符合道家出世修仙的思想吗?
他在《前赤壁赋》中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
原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翻译:月亮转过红色楼阁,低头钻进雕花窗户里,把我照得睡不着。你到底有何愁何怨?为什么要在人分别的时候圆呢?
解析:“转”、“低”都是动词,主语是明月。这月亮就跟找茬一样,偏偏就要照你!无眠的人是谁?是苏轼吗?是所有在这一刻不能与家人团圆的人!你说你不能团圆,你怪月亮干什么?太亮?太圆?汪国真在《雨的随想》里这样写:“心晴时,雨也是晴;心雨时,晴也是雨。”心情坏的时候,看啥都不自在!皎洁的圆月原本应该是非常值得欣赏的,谁知道却被苏轼嫌弃死了。诸君可以设想一下这样的一个画面:中秋团圆夜,苏轼形单影只躺在床上,大月亮怼着脸照!你说气不气?你圆你的呗,你还照我!正是这种埋怨,侧面反映出苏轼内心不能与弟弟团圆的愁苦。
原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人这一辈子都有悲欢离合,月亮也不都一直是又亮又圆的。这几件事从古至今都难以得到成全。我能有什么办法?此时此刻只愿亲人们都能平安,活得久一点儿。即便相隔千里,可我们沐浴的是同一片月光。
解析:本来还埋怨月亮太大、太圆,要是照他的脸,继而又说出开脱的话来。哎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事儿都正常,谁还没有孤独的时候了?说明诗人心态很好,乐观又旷达。最后以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的只是苏轼和弟弟苏辙吗?不是,他是希望所有人都能“长久”!表达了苏轼对美好的期望,以及对所有离别的人的美好祝愿。
整体评价:
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故而我们说,这不仅仅是一首简简单单的怀念子由的词。
就艺术成就而言,这首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宋朝胡仔《苕溪渔隐从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小像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全面的改革,最终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的词,想象力表现更为丰富和自如,语言风格也更为多姿多彩。这首《水调歌头》,奔放豪迈,倾荡磊落,便是这种全新风格的代表作。可以说,这首词一出,苏轼“宋代文学领军人”的地位更加巩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