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这是我们看动物世界的时候,非常熟悉的台词。蝴蝶是比较漂亮的生物,它们缓慢的飞行在花丛间,到了交尾的季节,雄性蝴蝶和雌性蝴蝶会相互吸引,之后顺理成章的完成交尾。看上去它们已经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但结果却发现这是一场战争,雄性蝴蝶交配后会心机的留下了一个塞子,它俨然已经成了雌性蝴蝶的“贞操带”。
动物界的残酷是我们人类无法理解的,当我们找到心爱的人,和他或者她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我们发誓会呵护她爱护她一生一世,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最初的梦想都是美好的。但是对于动物就不同了,两性之间的关系是针锋相对的,更类似于一种竞争关系。
典型的如螳螂,这是一种性食同类的昆虫,由于性选择的影响下雄性螳螂体型都比较弱小,而再看雌性螳螂体型就稍微大一些。这主要跟雌性螳螂的性选择有关,它们选择交配对象的时候比较特别,不会选择那些体型状大的,它们更喜欢一些小体型的雄性螳螂。
其实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体型小的容易制服,这样在交配之后就可以轻松的把雄性螳螂吃掉。
但技术知道是这样的结果,雄性螳螂也会毫不犹豫的前往赴约,并且尽可能的寻找更多雌性螳螂交配,直到被吃掉的那一刻才停止。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吗?其实完全不是,它们最本质的目标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后代,可以让基因遗传下去。并且为了这个目的,它们费尽心机。
任何生物最本质的追求就是“永生”,说白了就是生存越久越好,但现实情况注定了“永生”是无法实现的,那么就只能通过繁衍后代变相的实现这个目标,毕竟基因的遗传也算是一种永生。填饱肚子繁衍后代俨然成了所有物种的终极追求,蝴蝶把这件事表现的淋漓尽致。
雌雄蝴蝶之间的针锋相对
当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这是我们无法接受的事实,实际上对于很多动物都是如此。说的直白一些,任何动物都要繁衍自己的后代,但是对于有性繁殖的动物来说,只能相互合作造出一个拥有双方基因的新生命,理论上来讲动物们也追求爸爸妈妈地位一致,那就涉及到了“亲本投资理论”。
也就是亲本双方对后代的投入情况,这也决定了它们的话语权。例如很多鸟类繁衍后代的决定权都是在雌性手里,因为它们要产卵、孵化以及后续的抚养,而雄鸟很多时候工作就很简单,撒完种子就撤。因此这里的决定者或者说选择权就在雌鸟手中,为了满足雌鸟的各种需求,雄鸟需要有着复杂的求偶行为,说白了就是同台竞技,胜利者才能抱得美人归。
但大部分情况下雌雄双方对于后代的投入不可能都是50%,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是一种竞争关系,是相互针对的,尤其是在雌性采取更加高明的繁殖策略时。
既然雌性付出的代价更高,那么它们的决定权就更大,自然去选择更加优质的个体,期望获得完美的后代。蝴蝶就是这样一类动物,雌性蝴蝶在交尾期会尽量地寻找更多雄性,至于孩子的爸爸是谁,雌性蝴蝶是完全不予考虑的。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或许有悖道德观念,但对于动物来说这种繁殖策略是非常高明的,可以选择出最佳的基因,拥有最完美的后代,非常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但是这种看似完美的繁殖策略对于雄性蝴蝶来说好像并不是那么公平,毕竟自己费了一番的努力,最后竟然成了备胎。因此很多种类的雄性蝴蝶都有这样的秘密武器,每次交尾之后,它们都会从身体上脱落下一个塞子,这样就可以完美打破雌性螳螂的繁殖策略,这个塞子的作用类似于一种“贞操带”。
但是雄性蝴蝶的这种自私行为引起了雌性蝴蝶的不满,它们在进化中尝试着拥有更大的繁殖器官,这样就可以让雄性蝴蝶的霸道行为落空,科学家通过对不同蝴蝶的大量个体研究发现,很多独立的蝴蝶物种已经利用这种办法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自然界中生物类似的机制屡见不鲜
例如明星物种狮子,它们是猫科动物中的代表成员,主要生活在非洲以及亚洲小部分区域内。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采取群居生活方式的成员,雌狮在繁殖期内可能会与多只雄狮交配,因此说雌狮生下的一窝小狮子可能拥有不同的父亲。
因此雄狮拥有了特别的基因,可以让自己的后代体型尽量更大,这称之为生长促进基因。而雌狮站在不同的角度,它希望自己所有的孩子都是公平健康的长大,因此它拥有生长抑制基因。
这两种基因在一般情况下可能难以表现,但是当它们分别于老虎杂交后结果就看出来了,雄狮雌虎杂交生下的狮虎兽体型要更大,这是生长促进基因在不受控制的表达。而雄虎雌狮子的杂交后代虎狮兽体型要更小一些,甚至比不上它们的亲带,这里主要就是生长抑制基因起作用。
而另外一方面,猫科动物的小丁丁上都带有坚硬的角质刺,因此它们的交配过程对于雌性猫科动物来说就是一种伤害,但却可以很好的破坏其它雄性成员的生殖细胞,让自己的占据优势。
说在最后
其实这一切行为都是出于对自己的负责,说自私也好不道德也罢,总之都是为了拥有自己的后代,自然界中的各种野生动物做起这些事情熟络的狠,并不需要谁去教它们,自然生存压力之下让它们不得不这样做。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