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根能屈能伸的地弹簧见证了肇庆金利镇五金产业发展的韧劲。
1982年,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金一村诞生全镇第一间五金厂,从事地弹簧制造。开业当年将进口弹簧价格降低近3倍,一时风头无两。进入2000年,金利地弹簧制造经历了成本压缩、自创品牌等市场洗礼,在艰难生存中迎难而上。如今,金利地弹簧走出国门,能承受50万次开合,打入高端门居市场。从仿造、品牌到创新,金利小五金产业的接力棒已经传到第三代创业者手上,他们告诉笔者,“新形势下小五金,需要走研发创新,独立自主的国货道路。”
草创仿造,金利初试五金热
20世纪80年代初期,金利人大多以外出当建筑工为生,机缘巧合之下金利一甲村村民黄元江发现地弹簧原理简单售价却很高,便和工友们攒了几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个地弹簧研究。
拆了又装、装上又拆,到处搜罗购买相匹配的100多种零件,黄元江这帮连图纸都不会画的工人们用了一个多月仿制出了低配版的地弹簧。随后,黄元江便开门办起了金利第一间五金厂——金星五金厂。
新永昌总经理黄以方告诉笔者:“当时我父辈他们仿制地弹簧不求精美,只求用最少成本实现基本功能。”黄以方的父母与黄元江一样,都是最先“拆机”研究弹簧的金利五金第一代。
进口两三百一个的地弹簧,在第一代金利人手中80多元就可以买到,高额的利润空间、低端的制作工艺、靠近佛山东莞等发达市场,促使越来越多的金利人争先抢后加入。
二代接手,五金产业成中坚力量
到了2000年,像黄以方这样的五金第二代们开始接班。那时,家庭式作坊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低端的产品即使打价格战也很难卖出去,加上当时许多国外企业到广东市场打假,像新永昌这样的五金制造企业面临倒闭危机。
“产品没人买,即使降低成本、注册品牌,都不能被市场认可。”黄以方说。作为家里的年轻支柱,黄以方没有放弃,而是不断研究改善产品细节,提升产品质量,再次赢取市场信任。
新永昌旗下自主品牌——科导。受访者 供图
一百多个零件中密封圈绝对是最细小的部分之一。为了买到不漏油的密封圈,黄以方一个人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跑遍珠三角甚至是香港大大小小的五金市场,逢店就问哪里有卖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得知密封圈来自日本,黄以方便赶紧托人辗转从香港进购。换了密封圈,新永昌的地弹簧不漏油了,产品使用年限也延长了,客户不再投诉,反而开始订购。新永昌跨过了倒闭危机,在行业内有了起色。
30年来,从一平方米到现在5万平方米,从夫妻二人到现在200多人,从一台简易机器到半自动机械化生产线,从拆机研究到现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永昌已然走在全国前列。
研发过关,可起草全国行业标准
今年7月初,全国五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柳润峰在肇庆市质检所的陪同下,来到肇庆金利调研走访新永昌与开达五金等龙头企业。黄以方转述柳润峰当时的评价:“从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上看,金利的产业基础不比浙江、上海的差,具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地弹簧》《闭门器》标准的资格。”
黄以方表示,接下来将联合开达五金等本地龙头企业,强强联手把金利地弹簧、闭门器产业链都带动起来,逐渐改变行业、市场对肇庆金利的看法,不断增强自主研发,形成自有产业链,争当行业领跑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利五金也迎来了第三代。这些第三代大多出国深造,学习经营管理,目前一批已进厂跟班学习。黄以方在采访时对着新永昌的第三代接班人说:“一定要把握住时代的发展脉搏,注重产品质量、注重研发创新,走独立自主的国货道路,做好品牌化宣传运营,延长金利五金、新永昌的生命力。”
【撰文】王焌鑫
【实习生】 胡欣妍
【作者】 王焌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