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21生机大会#《黄鹤楼》好在哪里?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代武昌城西有黄鹄山,下临长江;山上有黄鹤楼,相传有仙人子安骑黄鹤经过这里。
崔颢是盛唐时代的诗人。这首《黄鹤楼》诗使他得到很大的名声。据《唐才子传》说:李白到黄鹤楼上,看了崔颢的诗,就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搁笔不再写了。
是否真有其事,不得而知。不过李白对这首诗很佩服,是可以找到事实证明的。他以后一再摹拟这种格调,写了《鹦鹉洲》和《登金陵凤凰台》两首诗,可以明显地看出是受了崔颢这首诗的影响。
这首诗历来被推为绝唱,宋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见《沧浪诗话·诗评》)。为什么?清沈德潜评这首诗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见《唐诗别裁集》卷十三)。这里并没有说出确切的道理。也许因为是一首曾经使李白为之搁笔的诗,有的人就特别去找其中的神奇奥妙,反而把道理弄玄了。我看这首诗的被推崇,就在于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所怀有的感情,是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所共有的,大家也都看到了、想到了,却写不出来,于是诗人成了大家的代言人,而且深化,借以表述他对人生的看法。人们想得到却写不出,现在有人写出来,而且说得更概括,更深刻,自然大家就喜爱它了。
崔颢描绘了登楼时所见到的一片壮阔景色,以景寓情,直抒胸臆,诗句是信手拈来,不加雕琢,不用典,也不受格律限制,所抒发的感情非常真挚,所描绘的景 *** 彩鲜明,开头就从神话传说写到现实中的感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指过去的那个仙人。据说他已经骑鹤上天去了,这里留下的就是一个黄鹤楼和它的传说。现在,人去楼空,过去的就过去了,一切是杳不可寻。从“已乘”、“空余”这些字眼中表达出诗人的咏叹。这时四顾苍茫,在江天寥廓的景色中,想到仙人骑的那只黄鹤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过去的一切再也回不来了,而天空中的白云,永远地在自由舒卷飘浮。“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闲适自在,含意又是很深的。这里,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是:人生是短暂的,虽然成仙骑鹤,也还是“一去不复返”,只留这样令人兴叹的遗迹。宇宙是永恒的,象天空中的白云,千载以来一直都是这样悠悠不尽。这时的登临览物,不过是楼前的一瞬。留下的黄鹤楼也证实了人世间的新陈代谢。诗人流露了苍莽的气概和寂寞的心情。
在诗的格调上,前面四句,诗人以散文的笔法运用到律体诗中,朴质无华的语言写出了人们所共有的感觉。“黄鹤”两字在诗句中重叠的出现,形成特有的音调,表达了诗人那种紫回无尽的感情。
五六两句虽然写楼前景色,气势是一贯而下的。黄鹤楼和古汉阳城隔江对岸相望。天色晴朗,波光反射,景色鲜明。楼中北望,汉阳城附近的树木是历历可辨的,鹦鹉洲上也是芳草萋萋。,在楼头望见的景色,虽然有大小远近的不同,山上青的树,洲上绿的草,都证明自然界的永恒。
末了,诗人就感叹到自己:“日暮乡关何处是?”诗人是在怀念家乡,也是在找寻归宿。家乡既不可见,而归宿又在哪里?当江上日暮,看到烟景苍茫,水波浩渺,更引起各种情绪。所以结句:“烟波江上使人愁”,有一种浩瀚苍茫的感觉。在水流不尽的大江之前,感到悠悠心事无穷无尽。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抒情真切,写景明朗,触景生情。虽略有惆怅,但意境开阔,而没有颓唐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