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篇一:一些英文诗歌的赏析 一些英文诗歌的赏析 一 nothing gold can stay 1简介:《美景易逝(Nothing Gold Can Stay)》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代表作之一。此诗于1923年写就,即于当年十月在《耶鲁杂志(The Yale Review)》上刊印出版,随后就被收录到弗罗斯特的一本名为《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诗集中。 2诗歌翻译: Nothing gold can stay 岁月留金 Natures first green is gold, 大自然的第一抹新绿是金, Her hardest hue to hold. 也是她最无力保留的颜色.。 Her early leafs a flower; 她初发的叶子如同一朵花,; But only so an hour. 然而只能持续若此一刹那。 Then leaf subsides leaf, 随之如花新叶沦落为旧叶。 So Eden sank to grief. 由是伊甸园陷入忧伤悲切, So down gose down to day, 破晓黎明延续至晃晃白昼。 Nothing gold can stay. 宝贵如金之物岁月难保留。 3诗歌赏析:这首诗揭示了一切真切而美好的事物最终定会逐渐消失的哲理。它同时也使用了独特的技巧来表现了季节的变化。想到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浮世有的只是转丸般的繁华。 二 the road not taken 1诗歌简介:这首名诗《The Road NotTaken》形式是传统的抑扬格四音步,但音步可变(含有不少抑抑扬的成分);每节的韵式为abaab 。弗罗斯特写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去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这正如他在一首诗中写的:“黄色的树林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可惜我不能在同一时间走两条路/我选择了少人行走的那条/这就造成了一切的差异。”诗人选择了诗歌,放下了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以及那可能平坦,安稳的生活。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于是他们就来了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作为新家。 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2诗歌翻译: The Road Not Taken Robert Frost 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一个地方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and I— 一片森林里分出两条路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而我却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And that has made al lthe difference.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诗歌赏析: (1)诗歌特点: 全诗共4节,可分两层:1—3节为第一层,在树林里,“我”面临着两条路,而经过思考决定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在这一层中,诗人描述了选择人迹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决定的,而是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历程。描述了“我”站在岔路口,为不能同时涉足两条路而遗憾,“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写出“我”的犹豫和久久思索:一条路平坦通畅,极目可望见它的尽头;而另一条路幽寂荒凉,充满着引人探索的诱惑,但“无限美景在险峰”,“我”终于选择了那条人迹更少的路,就让另一条路留待后日去走,这显然是作者做出抉择后的一种自我安慰,因为“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虽然如此,但依然义无返顾。第4节为第二层,是作者多年以后的感慨,“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会对人生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怎样度过,就看他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选择不同,命运就会不同。 (2)弗罗斯特在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本诗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但在构思上却非常巧妙。我们不难看出,诗歌中所描写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它说明,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必须要在两条道路、两种思想或两种行动中做出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决定不同的人生方向。面对选择时,我们往往会变得犹豫不决,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最后,我们终究会选择其中的一条路。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其中的哲理。因为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从而受到触动,引发深深的思索。这种每个人都有过的复杂的心理体验,被弗罗斯特敏感地捕捉到了,并谱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选择了荒芜的路,经历痛苦、磨难,旅途中不断回想起那条未选择的路。“要是我走那条未选择的路,也许我就不会这般痛苦?”诗人写出了漫长人生路中的种种迷惘、惆怅。全诗最后并没有指出诗人选择那条路以后最终的结局,只是说“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三 dust of snow 1简介:见前面对作者弗罗斯特的介绍吧,这首诗歌也是他写的. 2诗歌翻译: The way a crow 道上的一只乌鸦 Shook down on me 向我俯冲而下 The dust of snow 一尘落雪 From a hemlock tree 从铁杉树上飘下(铁杉树因为常见于坟场,常代表死亡) Has given my heart 我原本沮丧的心房 A change of mood 因这落雪而豁然 And saved some part 并且赶走了一部分 Of a day I had rued. 我今日的颓废阴暗 铁杉树下 雪尘簌簌 洒我一身 原是乌鸦摇 我心怦怦 好个微妙 一日烦恼 竟然大半销。 3诗歌赏析: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雪尘只有八句,不包含任何形容词,甚至也没有明喻或隐喻,但成功地在读者的内心深处描绘了一副美丽的图画,是一首即兴小诗,浑若天成,不留琢痕.第一段写景,第二段抒情,表现了一种乐观的心态. 四 Richard Cory 1诗歌简介: 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此人是新英格兰人,与埃德加?李?马斯特斯同时代。他终于未能成为第一流的诗人,这或许因为他在成年时代过於孤立,过於默默无闻,或许也因为他性格上的不足,对於时代的反应犹豫不决,诸多挑剔。他起初对左拉和哈代极感兴趣,想写小说,后来尝试了;失败了;逐渐脱离小说,而在琢磨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诗风。对他而言,那是一个痛苦而受屈的过程,虽然他的第一本诗集早於一八九六年自费出版,但迟至一九二○年代人们才对他加以推祟。那时,他的成就已经相当可观,前后得了三次普立兹奖。也许这个事实正足以说明他没有能真正成得大器的原因。他在这二十多年内没有多大变化,以一般读者的趣味,这时还不能接受其他"现代"诗人,但已经大致可以接受他的诗了。他的忧心、苦思、悲观的诗篇和习见的作品差不多,但好得多。他早期有许多诗,写孤独、任性、无所适从、缺乏安全感的人,行文极其细致,有时能够恰如其分地获得新英格兰那种淳朴口语的真趣。 2诗歌翻译: Richard Cory - Edwin Arlington Robinson - " The Children Of The Night " 理查.珂利 Whenever Richard Cory went down town, 每当理查.珂利走进闹市 We people on the pavement looked at him: 我们,街上的人,两眼瞪圆 He was a gentleman from sole to crown, 他从头到脚都是地道的绅士 Clean favored, and imperially slim. 潇洒纤瘦,风度翩翩 And he was always quietly arrayed, 他衣着永远淡雅素净, And he was always human when he talked; 他谈吐永远文质彬彬, But still he fluttered pulses when he said, 当他向人问好,人们不禁 "Good-morning," and he glittered when he walked. 怦然心动,他走路光彩照人 And he was rich - yes, richer than a king - 他有钱---是的,富比王侯 And admirably schooled in every grace; 令人钦佩的读遍各种学问 In fine we thought that he was everything 总而言之,他是无所不有, To make us wish that we were in his place. 谁都盼望有他的福份 So on we worked, and waited for the light, 我们苦干,等着福光降临 And went without the meat, and cursed the bread; 整月没肉吃,面包讨人嫌 And Richard Cory, one calm summer night, 而理查.珂利,在宁静的夏夜 Went home and put a bullet through his head. 回家朝自己脑袋放一颗子弹 3诗歌赏析: 一个人拥有的财富、才华与他的快乐不成正比。很多人埋头苦干就是为了成为上层社会的人,但谁人知道原来上层社会的人也在自己的世界里悲哀。主要就是要说明这种道理吧…… 五 the red wheelbarrow 1诗歌简介:“据说此诗源于Williams作为医生的一次亲身经历:一天,他站在病房中,旁边躺着一位病危少女,不省人事,徘徊在生死线上。此时,Williams向窗外望去,看见下面育种停放着 a red wheelbarrow。于是便有了此诗。” 2诗歌翻译: The Red Wheelbarrow By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so much depends upon 一群 白色的鸡雏旁 a red wheel barrow 一辆红色的手推车 glazed with rain water 雨水中晶莹闪亮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s 承载着如许分量 3诗歌赏析: 这首短小精悍的诗歌在形式上独具匠心。如果我们把这首诗歌还原成一个独立的句子,即: 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 barrow glazed with rain water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s。我们会觉得这个句子很奇怪,首先它缺少一个主语,它没有传递给我们是什么东西so much depends upon, 这似乎暗示这可能,而且是诗人有意识地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也就是说,所有的可能性都包涵于个人的解读之中。 读者的主体性在此时此刻显现为解读的可能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这个句子,我们所面对的是一副图景,这份图景由一些简单的元素构成: red wheelbarrow, rainwater, white chickens,它们都维系在depends这个动词下面,并且相互间由三个介词upon, with 和beside发生某种可能描述的联系。这个独特的结构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如果我们追溯depend的词源学意义的话, 它可以被理解为"hang from",因此此处的depends是主体的intentionality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 *** 的中转站,我们似乎在我们的意识深处已经将这些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自然客观的元素以一种可能的形式,在一个雨过天晴,雨水还未蒸发殆尽的时候,组合成了一副画卷。需要提醒的是,此副画卷似乎只是在描绘我们所可能接触到的简单的农场的图景:红色的独轮车,和白色的母鸡,然而有趣的是这幅图景,一旦我们直面它,就立刻在我们的意识中反射出一个农场应该存在的形式,而且这种形式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是如此这般地存在着。 然而,诗人为什么要我们直面一副简单的而又普遍的农场的图景,并且这幅图景所获得表达的方式来源于主体,即每一个读者将图景中的元素进行有机的串联,而且前面又用了一个表程度的副词so much? 一种可能的解读方向是,诗人试图尝试将我们的文明根基还原到一个朴素的存在,即简单的农具和家畜的饲养。他在宣示我们的文明,无论如何绚烂夺目抑或已经走向颓势,都离不开简单的劳作和简单的工具。而这些简单的农场元素,又恰恰是我们文明最初获得生命力的表现,人以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反省着我们和自然的关系,于是便在形而下的层面创造了我们和自然得以互动沟通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首诗歌可以完美地被Williams一贯的诗歌风格所统领,他擅长于捕捉我们生活中、社会中以至于民族中一些简单的,但容易被忽略的元素,把它们放置于一张白色的画卷上,不加或者只填入非常有限的渲染、着色,尽可能地让这些元素从繁芜的自然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其内在之美的客体,如同现代派的艺术先锋Duchamp惊世骇俗地把一个附加上签名的urinal放到艺术展的大雅之堂上,他的作品强烈地,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要求我们走出传统关于美的定义和理解,直面我们通常忽视甚至蔑视的东西,理由很简单,因为它们也客观的存在着,如同一部交响乐的乐谱,或者美术馆里的油画,存在成为一个值得荣耀的原因,如果我们可以而且愿意委身于交响乐的欣赏中,为什么我们就不可能俯身将我们的目光稍稍停留在这个urinal上面呢?但是,Williams不同于Duchamp这种拿来主义的态度的地方是,他更加关注何种方式能够将我们的视野从固执的艺术领域拯救出来,进入到纯粹的自然世界。作为一个诗人来说,毫无疑问,他需要追求语言上的可能性,使这种转变符合我们的审美需求,而不是破坏我们的传统美学。因此,虽然这是一份朴素的画卷,但因为有了depend upon,有了glazed,它依然是指向人文主义的,人的理性依然能够充分有效地为自然界立法,我们依然保存着以人的perception作为阐释世界的本源,但我们不盲目地崇拜一种解释,因为单一的解释毫无疑问局限了自然的客体相互间 *** 的可能性,而且导致我们的perception变得苍白无力。这就是为什么Williams省略了主语,这是一个多么精巧的安排呀。 问题的关键是这是不要求我们还原到形而上的根本命题上,即什么是reality和我们如何可以认识reality。我认为 Williams丝毫不否认真理应当而且必然存在在所谓的常识之中,而且他也丝毫不怀疑我们的perception应当而且必然能够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表征,而我们的核心任务是我们需要在perception和真理间建立新的关系。Williams曾经有过一番精辟的评论:"Imagination is not to avoid reality, not is it description nor an evocation of objects or situations, it is to say that poetry does not temper with the world but moves it...it affirms reality most powerfully, since reality needs no personal support exist from human actions." 篇二:英文诗歌鉴赏-The road not taken The road not taken 1诗歌简介:这首名诗《The Road Not Taken》形式是传统的抑扬格四音步,但音步可变(含有不少抑抑扬的成分);每节的韵式为abaab 。弗罗斯特写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去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这正如他在一首诗中写的:“黄色的树林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可惜我不能在同一时间走两条路/我选择了少人行走的那条/这就造成了一切的差异。”诗人选择了诗歌,放下了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以及那可能平坦,安稳的生活。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于是他们就来了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作为新家。 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2诗歌翻译: The Road Not Taken ——Robert Frost 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一个地方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and I, 一片森林里分出两条路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而我却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诗歌赏析: (1)诗歌特点:全诗共4节,可分两层:1—3节为第一层,在树林里,“我”面临着两条路,而经过思考决定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在这一层中,诗人描述了选择人迹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决定的,而是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历程。描述了“我”站在岔路口,为不能同时涉足两条路而遗憾,“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写出“我”的犹豫和久久思索:一条路平坦通畅,极目可望见它的尽头;而另一条路幽寂荒凉,充满着引人探索的诱-惑,但“无限美景在险峰”, “我”终于选择了那条人迹更少的路,就让另一条路留待后日去走,这显然是作者做出抉择后的一种自我安慰,因为“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虽然如此,但依然义无返顾。 第4节为第二层,是作者多年以后的感慨, “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会对人生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怎样度过,就看他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选择不同,命运就会不同。 (2)弗罗斯特在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本诗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但在构思上却非常巧妙。我们不难看出,诗歌中所描写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它说明,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必须要在两条道路、两种思想或两种行动中做出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决定不同的人生方向。面对选择时,我们往往会变得犹豫不决,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最后,我们终究会选择其中的一条路。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 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其中的哲理。因为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从而受到触动,引发深深的思索。这种每个人都有过的复杂的心理体验,被弗罗斯特敏感地捕捉到了,并谱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选择了荒芜的路,经历痛苦、磨难,旅途中不断回想起那条未选择的路。“要是我走那条未选择的路,也许我就不会这般痛苦?”诗人写出了漫长人生路中的种种迷惘、惆怅。全诗最后并没有指出诗人选择那条路以后最终的结局,只是说“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篇三:诗歌英文赏析 The Comparison of Love ——The Appreciation of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 姓名: 钟鑫 学号:1501150219 Scores:85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 is one of John Donne’s most famous and poems and also probably his most direct statement of his ideal of spiritual love. In this poem, the poet shows u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piritual love and physical love, which can be apparently seen from his words and lines. And I would like to take some ones as examples. First, in the forth stanza, Donne says,” Dull sublunary lovers love (Whose soul is sense) cannot admit”. It illustrates his idea that common physical love is pessimistic and contradictory. To compare with the physical love, Donne presents his love as spiritual love which is described as refined love. He holds the belief that spiritual love is nicer and more beautiful than the physical one and the feeling of two souls combined together makes Donne gain the sense ofsatisfactionand achievement. What’s more, Donne uses simile to define himself and his lover as stiff twin compasses, as a result of which, it makes their spiritual love more directly perceived through the senses. And it also fulfills the evidence of his opinion, preferring spiritual love to physical love. In my point of view, no matter what kind of love it is, as long as there is love between the two, their life will be happy and beautiful. 篇四:英语诗歌赏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The Red Wheelbarrow 《红色手推车》 By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so much depends upon 一群 白色的鸡雏旁 a red wheel barrow 一辆红色的手推车 glazed with rain water 雨水中晶莹闪亮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s 承载着如许分量 1. 作者简介: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鲁瑟福德城的一个商人的家庭。在他少 年时期随同母亲和哥哥去往欧洲生活。1902年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结识了埃兹拉. 庞德和希尔 达.杜利特尔,这段友谊给了他的诗歌创作的 *** 。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 后取得医学学位。又去德国莱比锡大学进修。他的一生主要是行医,直到50年代才退 休。业余从事诗歌创作,也写小说和评论文章。 威廉斯在文学创作上曾受大学时期的 好友埃兹拉· 庞德和其他意象派作家的影响,同时继承了惠特曼的浪漫主义传统,并 在诗歌形式方面进行了实验,发展了自由诗体。他反对感伤主义的维多利亚诗风,坚持 “美国本色”,力求用美国本土语言写作,很少使用普通读者所不熟悉的词汇。1950 年获全国图书奖,1952年获博林根奖金,并被聘为国会图书馆诗歌顾问。他的主要作 品有长篇叙事诗《佩特森》(1963年全部发表),它以新泽西州一小城的历史和社会生 活为背景,反映美国的文化和现代人的风貌,是当代美国哲理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2. 作品简介: 据说此诗源于Williams作为医生的一次亲身经历:一天,他站在病房中,旁边躺 着一位病危少女,不省人事,徘徊在生死线上。此时,Williams向窗外望去,看见下面 育种停放着 a red wheelbarrow。于是便有了此诗。”这是威廉斯最著名的一首小诗。本 诗体现了诗人的一贯主张,即把诗歌创作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中。《红色手推车》正是 写平平淡淡的一组景象所带给读者的惊喜。诗歌所展现的是骤雨初歇时农家院子中的情 景,他以以一幅静物写生的手法,寥寥数笔,把雨痕著物的澄澈景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 读者眼前。手推车、雨珠和白鸡都是极为平常的事物,然而,诗人却能以极其细腻的感 受能力,通过物体在画面中的特殊定位和鲜明的色彩形成对比,使邻家院子里的雨霁天 晴时分那番熟悉景象永恒定格在美国文学史上。整首诗读来清新自然,色彩鲜明,动静 结合,情景堪画。平凡的生活取之不竭的美由此而充分展现出来。在诗歌的形式上,诗 人也颇具有独创。他似乎认为在描述这些平凡的事物时无需采用大写字母,因此,全诗 所有单词均采用小写形式。威廉的诗歌正是以这样的多重性感染着后辈诗人和广大读者 的。 3. 诗歌赏析: 这首短小精悍的诗歌在形式上独具匠心。如果我们把这首诗歌还原成一个独立的句子, 即: 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 barrow glazed with rain water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s。我们会觉得这个句子很奇怪,首先它缺少一个主语,它没有传递给我们是什么东西so much depends upon, 这似乎暗示这可能,而且是诗人有意识地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也就是说,所有的可能性都包涵于个人的解读之中。 读者的主体性在此时此刻显现为解读的可能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仔细审 视这个句子,我们所面对的是一副图景,这份图景由一些简单的元素构成: red wheelbarrow, rainwater, white chickens,它们都维系在depends这个动词下面,并且相互间由三个介词upon, with 和beside发生某种可能描述的联系。这个独特的结构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如果我们追溯depend的词源学意义的话,它可以被理解为"hang from",因此此处的depends是主体的intentionality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 *** 的中转站,我们似乎在我们的意识深处已经将这些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自然客观的元素以一种可能的形式,在一个雨过天晴,雨水还未蒸发殆尽的时候,组合成了一副画卷。需要提醒的是,此副画卷似乎只是在描绘我们所可能接触到的简单的农场的图景:红色的独轮车,和白色的母鸡,然而有趣的是这幅图景,一旦我们直面它,就立刻在我们的意识中反射出一个农场应该存在的形式,而且这种形式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是如此这般地存在着。 然而,诗人为什么要我们直面一副简单的而又普遍的农场的图景,并且这幅图景所获得 表达的方式来源于主体,即每一个读者将图景中的元素进行有机的串联,而且前面又用了一个表程度的副词so much? 一种可能的解读方向是,诗人试图尝试将我们的文明根基还原到一个朴素的存在,即简单的农具和家畜的饲养。他在宣示我们的文明,无论如何绚烂夺目抑或已经走向颓势,都离不开简单的劳作和简单的工具。而这些简单的农场元素,又恰恰是我们文明最初获得生命力的表现,人以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反省着我们和自然的关系,于是便在形而下的层面创造了我们和自然得以互动沟通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首诗歌可以完美地被Williams一贯的诗歌风格所统领,他擅长于捕捉我们生活中、社会中以至于民族中一些简单的,但容易被忽略的元素,把它们放置于一张白色的画卷上,不加或者只填入非常有限的渲染、着色,尽可能地让这些元素从繁芜的自然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其内在之美的客体,如同现代派的艺术先锋Duchamp惊世骇俗地把一个附加上签名的 urinal放到艺术展的大雅之堂上,他的作品强烈地,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要求我们走出传统关于美的定义和理解,直面我们通常忽视甚至蔑视的东西,理由很简单,因为它们也客观的存在着,如同一部交响乐的乐谱,或者美术馆里的油画,存在成为一个值得荣耀的原因,如果我们可以而且愿意委身于交响乐的欣赏中,为什么我们就不可能俯身将我们的目光稍稍停留在这个urinal上面呢?但是,Williams不同于Duchamp这种拿来主义的态度的地方是,他更加关注何种方式能够将我们的视野从固执的艺术领域拯救出来,进入到纯粹的自然世界。作为一个诗人来说,毫无疑问,他需要追求语言上的可能性,使这种转变符合我们的审美需求,而不是破坏我们的传统美学。因此,虽然这是一份朴素的画卷,但因为有了depend upon,有了glazed,它依然是指向人文主义的,人的理性依然能够充分有效地为自然界立法,我们依然保存着以人的perception作为阐释世界的本源,但我们不盲目地崇拜一种解释,因为单一的解释毫无疑问局限了自然的客体相互间 *** 的可能性,而且导致我们的 perception变得苍白无力。这就是为什么Williams省略了主语,这是一个多么精巧的安排呀。 问题的关键是这是不要求我们还原到形而上的根本命题上,即什么是reality和我们如 何可以认识reality。我认为 Williams丝毫不否认真理应当而且必然存在在所谓的常识之中,而且他也丝毫不怀疑我们的perception应当而且必然能够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表征,而我们的核心任务是我们需要在perception和真理间建立新的关系。Williams曾经有过一番精辟的评论: “Imagination is not to avoid reality, not is it description nor an evocation of objects or situations, it is to say that poetry does not temper with the world but moves it...it affirms reality most powerfully, since reality needs no personal support exist from human actions.”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l《在地铁站内》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在一个地铁车站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1. 作者简介: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美国著名诗人。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在去欧洲以前,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学,在那里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曼斯语言文学。两年后,他转至哈密尔顿大学(Hamilton College)学习,1906年获硕士学位。1898年庞德首次赴欧,以后于1902年,1906年及1908年先后共四次去欧洲。1908年定居伦敦,以后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2. 诗歌简介: 庞德自己曾在1916年写道:“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厢。突然间, 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的儿童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寻找能表达我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出我认为能与之相称的、或者像那种突 *** 感那么可爱的文字。那个晚上??我还在继续努力寻找的时候,忽然我找到了 达方式。并不是说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现了一个方程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小斑点。??这种‘一个意象的诗’是一个叠加形式,即一个概念叠在另一个概念之上。我发现这对我 了摆脱那次在地铁的情感所造成的困境很有用。我写了一首30行的诗,然后销毁了,??6个月后,我写了一首比那首短?? 3. 诗歌赏 析: 作者一瞬间的捕捉,浓缩了整个世界。在大千世界里挣扎的人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依附自己而存在。近乎相同的表情让他们拥有了一样的面孔,一成不变的坚守着固有的生存原则,躲在伪装的外壳里,如幽灵般虚无的灵魂在坚强、冷漠、自私与无奈中堕落、沉沦。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意味着什么?残酷的现实抑或是颓败的生活?经过风雨肆虐后的花瓣,零落,散乱,残忍的残缺,却是一种凄美绝伦的娇艳。他所透露的,是一股力量,不似飞蛾扑火般决绝,不如凤凰涅磐般壮烈,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他是长期的,坚韧的,他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耐力,需要更多的付出与承受,却更加坚不可摧。 一样的面孔,零落的花瓣,诗人原本想表达的,或许是一种明媚的东西,然而,字里行间沉积的太多的黑色素,却让我感到一种真切的沉重,并怀有深深的恐惧。年轻的我们只能停留在生活的表层,肤浅的感知这个世界,交织着美丽与丑恶,交织着纯净与污浊。撕开生活的一 个裂口,窥视那一张张平静的外表下掩藏着的灵魂,才蓦然惊觉,原来,并非刻意麻木,是生活迫使他们平静,即使历尽沧桑,即使伤痕累累。生活的磨难让他们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坚持,让他们拥有了这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因为他们的存在,世界并不曾毁灭。犹如残存的花瓣,带来的是整个春天。 这首诗能反映出意象派诗歌的两个重要特点: 诗心跳荡产生模糊 诗心怪异是现代派诗的特点之一,尤其在这首诗中,意象玄妙,句意悬隔,更增添了诗意的模糊性。不光是每句诗的本身意义不明确,而且两句诗组合在一起意义取向正是相反。究竟是什么样的面孔?居然像幽灵般显现?apparition一词的翻译非常关键,它颇为诡异,原有幻象、异象等出现之意,还有鬼怪、幽灵之意,在这里被译为“幽灵般显现”,大概综合了这两个义项。问题是诗人把这些面孔说成幽灵、鬼怪的一样,是何用心?不能理解为诗人所在国度所在民族里,鬼怪、幽灵是与人亲和的,带来吉祥的,而应理解为它的反面。那么,这些面孔如鬼怪、幽灵般显现,是不是不祥之物? 但第二句把人群暗喻为湿漉漉的黑色枝条,把这些面孔暗喻为许多花瓣,其中花瓣之喻,在世界各民族中都应是美好的、鲜艳的、亲切的,似与鬼怪之喻、幽灵之喻取意相反。也就是说,只看单句不会有疑虑,两句放在一起疑窦顿生。如果把第一句看成被诠释句,把第二句看成诠释句,那么诠释与被诠释之间龃龉不合,造成读者试欲沟通诗作的本意、诗人的创作真意联系的障碍。建立不可把捉的思想雕塑,或布置不可见底的思想深渊,让读者产生理解的沟坎、陷阱,这就是现代派诗尤其是意象派诗的主要特点,也是这首诗让广大读者难读难解的主要原因吧。 形象互映产生意义 按理说世上没有不可解的诗,只是依据解诗者的主观取向,所解各显神通。不过解读现代派诗确实是艰难的,诗人披露的或许是冰山之一角,大量的意义沉没于背后的暗箱之中,这冰山下的丰富意义,有诗学意义、文学意义、美学意义、社会学意义、文化学意义和哲学意义等,而不是像以前只从审美的角度来解读作品那样单一和贫乏。 我们假设这首诗两句之间既有意义沟通的屏障,又有意义沟通的桥梁,那么我们凭什么越过这沟通的桥梁,抵达意义的彼岸?现代派诗的“真意”有如康德所谓“物自体”,它隐蔽在现象的背后,是神秘的、“不可知”的,人的感觉不能抵达,只能凭借想像力来把握它,转换成阅读鉴赏用语也就是猜读,所以下面对诗的体认、领会都是想像性的、纯主观性的,未必合于诗人当初的命意。 篇五:英文诗歌赏析技巧 英文诗歌赏析技巧 Appreciation of English Poetry 诗以高度凝结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用其特有的节奏与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诗讲究联想,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艺术。 英诗浩如烟海,篇幅长短不一。为使大家了解英诗,并能欣赏,请大家学习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诗的格律、诗的押韵、诗的体式、诗的评判。 一、 诗的格律 格律是是每个音步轻重音节排列的格式,也是朗读时轻重音的依据。而音步是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构成的诗的分析单位。重读音节为扬(重),非重读音节为抑(轻),音步之间可用“/”隔开。以下是五种常见格式: 1.抑扬格(轻重格)Iambus:是最常见的一种格式,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构成。 As fair / art thou / my bon/nie lass, So deep / in luve / am I : And I / will luve /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 the seas / gang dry: 注: art=are thou=you luve=love thee[thou的宾格] bonnie=beautifl a`=all gang=go 上例中为四音步与三音步交叉。 2.扬抑格(重轻格)Trochee:每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 下例中为四音步扬抑格(少一个轻音节)。 Tiger!/ Tiger!/ burning / bright In the / forests / of the / night 3. 抑抑扬格(轻轻重格)Anapaestic foot: 每个音步由两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构成。如:三音步抑抑扬格 Like a child / from the womb, Like a ghost / from the tomb, I arise / and unbuild / it again. 4. 扬抑抑格(重轻轻格)Dactylic foot: 每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两个非重读音节构成。如:两音步扬抑抑格 ˊTouch her not / scornfully, ˊThink of her / mournfully. 5.抑扬抑格(轻重轻格)Amphibrach: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再加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如:三音步抑扬抑格) 下例中双音步为抑扬格。 O hush thee / my baby / thy sire was / a knight. 在同一首诗中常会出现不同的格律,格律解析对朗读诗歌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代诗中常不遵守规范的格律。 二、 诗的押韵 押韵是指通过重复元音或辅音以达到一定音韵效果的诗歌写作手法。 1. 尾韵:最常见,最重要的押韵方式。 1) 联韵:aabb型。 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 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 For, so swiftly it flew, the sight Could not follow it in its flight. 2) 交叉韵:abab型。 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3)同韵:有的诗押韵,一韵到底,大多是在同一节诗 *** 用一个韵脚。如下例就共用/i:p/为韵脚。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2.头韵:是指一行(节)诗中几个词开头的辅音相同,形成押韵。下例中运用/f/、/b/与/s/头韵生动写出了船在海上轻快航行的景象。 The fair breeze blew, the white foam flew, The furrow followed free, 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 Into that silent sea. 3.内韵(同元音):指词与词之间元音的重复形成的内部押韵。 下面一节诗中/i/及/iη/重复照应,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Cold do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三、 诗的体式 有的诗分成几节(stanza),每节由若干诗行组成(每行诗均以大写字母开头);有的诗则不分节。目前我们常见的诗体有: 1. 十四行诗 (Sonnet),源于中世纪民间抒情短诗,十三、十四世纪流行于意大利,意大利彼特拉克(Petrarch)为代表人物,每行十一个音节,全诗一节八行,加一节六行,韵脚用abba, abba, cdcdcd (cdecde)。前八行提问,后六行回答。 后来,怀亚特(Thomas Wyatt,1503-1542)将十四行诗引人英国,五音步抑扬格,全诗三个四行一个二行,前三节提问,后二句结论。 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用韵脚 abab, bcbc,cdcd,ee。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用韵脚abab,cdcd,dfdf,gg,称英国式或莎士比亚式。 Sonnet 60 Like as the waves make towards the pibbled shore, So do our minutes hasten to their end; Each changing place with that which goes before, In sequent toil all forwards do contend, Nativity, once in the main of light, Crawls to maturity, wherewith being crowned, Crooked eclipses against his glory fight, And time that gave doth now his gift confound. Time doth transfix the flourish set on youth And delves the parallels in beauty’s brow, Feeds on the rarities but for his scythe to move. And nothing stands but for his scythe to move. And yet to times in hope my verse shall stand, Praising thy worth, despite his cruel hand. Notes: 1. pibbled : pebbled 铺着卵石的 http://2.Insequent toil all forwards do contend: Toiling and following each othe, the waves struggle to press forward. 波浪前推后涌,一个个在奋勇争先。此处是比喻,指时光不停息地流逝。 http://3.in the main of light: 光明的金海 4.crawls: 爬行 5.crooked eclipses: 凶恶的日蚀 6.transfix the flourish set on youth: remove the embellishment on the face of the youth.戳破了青春面颊上的光华(指时间)。 7. delves the paralles: dig the paralledl furrows (wrinkles):挖下沉陷的战壕(比喻用法,即时间在人的交前额上流下深深的皱纹) 8.scythe to mow: 镰刀的收割(比喻用法,意指光阴的无情流逝) 9. times in hope: future times 未来,将来, 1. 像波浪滔不息地滚向沙滩 2.我们的光阴息息奔赴着终点; 3.后浪和前浪不断地循环替换, 4.前推后拥,一个个在奋勇争先。 5.生辰,一度涌现于光明的金海, 6.爬行到壮年,然后,既登上极顶, 7.凶冥的日蚀便遮没它的光彩, 8.时光又撕毁了它从前的赠品。 9.时光戳破了青春颊上的光艳, 10.在美的前额挖下深陷的战壕, 11.自然的至珍都被它肆意狂喊, 12.一切挺立的都难逃它的镰刀: 13.可是我的诗未来将屹立千古, 14.歌颂你的美德,不管它多残酷!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间的无情,以及诗歌的不朽和永恒。诗人一开始便以生动的视觉意象为比喻,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诗人除了用大海波浪的滚滚向前比喻人生时光的无情流淌,生生不息外,还用了太阳的金光被日蚀遮住作比喻,说明时光无情消亡,一切美好的东西和青春都不会永远停留,而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迅速消逝。(delves the .... )这句,比喻时间会使青春美貌老去。这个比喻乍一听有点夸张,太虚张声势或小题大做,实际上这正与诗的崇高严肃的主题相和谐,显示出时间强大的破坏力。第2行,诗人又用了第三个意象来比喻时间:时间的流逝就像镰刀的收割。最后这两个不太温柔的比喻都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残忍,生动之极。像通常十四行诗的最后现行一样,诗人在最后做了结论:时间残酷,但他的诗将屹立千古,歌颂“你”的美德。 这首诗的最后的“你”,颇令人疑惑。照一些批评家的猜测,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或者是献给一个英俊的独身青年,或者是给一们黝黑的美丽女士。这首诗的“你”到底是谁,让人费思量。 2.打油诗(Limericks):通常是小笑话甚至是胡诌,一般没有标题也无作者姓名,含有幽默讽刺性,常运用双关,内韵等手法。每首诗五个诗行,押韵为aabba,格律以抑扬格和抑抑扬格为主。 There was a young lady of Nigger Who *** iled as she rode on a tiger; They returned from the ride With the lady inside, And the *** ile on the face of the tiger. 3. 无韵体(Blank Verse):五音步抑扬格,不押韵诗体。 Across the watery bale , and shout again, Responsive to his call, -- with quivering peals, And long halloos, and screams, and echoes loud. Redoubled and redoubled:concourse wild Of jocund din!… 4. 自由诗(Free Verse):现代诗中常见的体式,长短不同的诗行存在于同一首诗中,不讲究押韵与格律,只注重诗歌所表达的意象和传递的情感。美国诗人Walt Whitman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中,就采用此格式。 四、 诗的评判 对一首诗,个人的感受会有不同。节奏流畅,语言精炼,联想新颖的诗可算是好诗。堆砌词藻,一味抒发感情而无实际内容的诗,只能是下乘的诗。 二十世纪英美诗歌大量采用自由诗体,接近口语,可谓大胆创新,大概也是诗歌发展的大势所趋吧。 请把下面的中文诗歌译成英文: 美丽的心灵 夜,很美, 正如人们的脸。 星星,很美, 正如人们的眼。 太阳也很美, 犹如人们美丽的心灵。 Souls of My People The night is beautiful, So the faces of my people. The stars are beautiful, So the eyes of my people. Beautiful, also is the sun, Beautiful, also, are the souls of my people. 请把下面的英文诗译成中文: Time To realize the valve of ONE EYEAR ask the student who has failed a class.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MONTH, ask a mother who gave birth to a premature baby.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WEEK, ask the editor of a weekly newspaper.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HOUR, ask the lovers who are waiting to meet.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MINUTE, ask a person who missed the train.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SECOND, ask a person who just avoided an accident.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MILLISECOND, ask the person who won a silver medal in the Olympics. Treasure every moment that you have!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mystery.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斯卡布罗集市/颂歌》(Scarborough Fair/ Canticle)原是一首古老的英国民歌,其起源可一直追溯到中世纪。后来英国民歌手马汀"卡西(Martin Carthy)在原歌的基础上加进了自己的再创造,把它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爱情歌曲。西蒙在英国时从卡西那里学会了这首歌。他又再创造性地把自己写的一首反战歌曲《山坡上》(The Side Of A Hill)作为副歌和这首歌混在一起,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括号内是的《颂歌》的歌词): 《Scarborough Fair》诗经体译词如下(英中对照) 英文原歌词 诗经体的格式歌词 Scarborough Fair 《斯卡布罗集市》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问尔所之,是否如适 Parsel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蕙兰芫荽,郁郁香芷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彼方淑女,凭君寄辞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 曾在,与我相知 篇六:英语诗歌鉴赏 英语诗歌鉴赏(2) Percy Bysshe Shelley—A Lament (Percy Bysshe Shelley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 英国浪漫主义大诗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拥有最广大读者的抒情诗人之一。1811年因发表《无神论的必然性》而被牛津大学开除。1812年赴爱尔兰参加民族解放运动。1814年和葛德文的女儿玛丽私奔到国外。学来的无神论、激进思想和“不道德行为”受到当时英国社会的谴责。1818年,他离开英国,流亡到意大利,1822年在意大利航船,不幸遇难。他的诗大多以自然、爱情以及政治自由为题材,被誉为英国最有 *** 的抒情诗人。 近年来,评论家对雪莱的评价越来越高。它的象征手法的复杂性和一致性,越来越证实了华兹华斯的论断:“雪莱是我们中最伟大的艺术家,我指的是他的艺术风格。” 雪莱的诗想象丰富,音韵和谐,比喻精美,色彩瑰丽,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蕴含着深湛的感情和人生哲理。他的《西风颂》和《致云雀》是举世公认的诗歌瑰宝。<西风颂和致云雀比较长,以后有空翻译好了再传到群共享>) A Lament 悲歌 O world! O life! O time! 啊世界!啊时间!啊人生! On whose last steps I climb, 我沿着你最后的阶梯攀登, Trembling at that where I had stood before; 回顾立足处,我颤栗伤感; When will return the glory of your prime? 几时能重返你年华的峥嵘? No more——Oh,never more! 1 不再还——啊,永不再还! Out of the day and night 从一个个逝去的日日夜夜, A joy has taken flight; 有种欢情已插翅飞去而别; Fresh spring,and summer,and winter hoar, 初春,夏秋和严冬以忧烦 Move my faint heart with grief,but with delight 搅动我迷惘的心,喜悦却 No more——Oh,never more! 不再还——啊,永不再还! 【诗歌赏析】 《哀歌》并非简单的对于生命即将逝去的伤感,尽管这首诗冥冥之中出现于雪莱死前的创作。当首句之中时间、世界、生命三个抽象语象并列而出的时候,这一首短诗已蕴含了巨大的时间,空间的神秘、奥妙。光阴流转,历史沧桑的融入让人一种悲凉沉郁萦回,与古老中国的另一个诗人的感叹遥相呼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于是,人类一种共通的情绪---面对生命背景下的无奈与孤独成为诗中隐约的色彩。 雪莱的诗篇永远激荡着一种音乐的旋律。起句铿锵激越,中间对经历的辉煌和遗憾,喜悦与忧伤,像一曲变奏,优美惆怅。每一节的 2 最末一句反复渲染,形成余音,诗人咏叹的此刻不正是如此的彷徨吗? 在整首诗中,生命的死和生,世界的变幻莫测和伟大其一,时间的有限和永恒,世事的阴影风暴和绚丽美妙,奋斗的恐惧与成功的喜悦,白天和黑夜,盛夏与严冬,悲哀和欢快,交织成一首骊歌,一篇编织生命色彩的诗篇。在这里, *** 不再仅仅单一的高昂,在回荡的曲调里,可以发现诗人内心对于生命思考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