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如果要用一个元素作为现代城市的标志,那一定是摩天大楼。一幢幢耸立的摩天大楼,画出了城市的天际线。
如今的合肥,遍地都是摩天大楼。根据2018年全球摩天大楼(超过152米的超高层建筑)统计,合肥的摩天大楼已经达到95座,全球排名第15。
但你肯定不敢相信,曾经25米高的大楼,都能占据合肥高楼鄙视链顶端长达18年之久。
而现在,住在容积率≤2.5小区7楼的你,采光成了永远的痛。
/ 1960s /
说起上世纪60年代的合肥最高楼,合工大的同学有话要说。
上世纪50年代末,位于屯溪路的合肥工业大学七层主教学楼竣工,以约25米的高度,不许笑,一跃成为合肥最高楼。
合工大主教学楼是典型的苏式建筑。当时中国和老大哥的关系还处于蜜月期,不少城市的建筑都是请前苏联专家帮助设计、建设的,合工大也不例外。整座大楼的设计、建设是由前苏联专家布斯洛夫担任总指导,主教学楼的建设还得到了莫斯科工学院投资。
设计找老大哥,建筑材料总不能也让老大哥提供吧?
上世纪50年代,合肥要备齐合工大主教学楼这样规模楼房的建筑材料,难度系数也就比高考压轴题略低一点点吧,为了争取建筑材料,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亲自出马,才能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而且,这座主楼当时是按照13层楼来设计的,结果,因为资金问题,最终只批复了7层。
这是一个因为穷而被限高的事故。
/ 1970s /
1976年10月1日,位于如今瑶海区胜利路中段,十层的交通饭店建成营业,上位跻身合肥第一高楼。
交通饭店隶属省交通厅汽车运输管理局,所以起名交通饭店,一楼是饭店,二楼以上是旅社,进入客房,水泥地面,一间房里有三四张木质小单人床,简单的被褥,床头柜上整齐摆放着雪白的搪瓷缸子,上面印着“驾驶员之家”。
当时,交通饭店早晚餐有稀饭和大馍,就着小咸菜。午餐是份饭,有红烧鱼、红烧肉等荤菜以及一些素菜。打好了饭菜,各自找个座位,风卷残云,吃得很饱。那个时候,吃饭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
据附近不少人回忆,大楼建成后,很多吃瓜群众纷纷赶来围观,交通饭店门前的小路都挪不开步,有的人开玩笑说,站楼下朝上看楼顶,要记得捂着帽子。
因为入住没有身份限制,不像当时的稻香楼和江淮饭店,只接待官员或者华侨,还有不少人进去只为体验一下厢式电梯,结果电梯里塞满了人,爬上爬下根本停不下来,差点累屁的了。
当时这栋大楼不但在合肥有名,在全省也很有名气,全省的驾驶员注册,都是要来合肥住在交通饭店里的。
而对于很多单位来说,在接待来访宾客时,也会把交通饭店纳入合肥一景。一般的程序是,先陪同着逛逛逍遥津,再看看稻香楼,最后参观一下交通饭店。
交通饭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长途汽车站的所在地,而胜利路那一片有很多汽车站,比如明光路上还有合肥汽车站,不少外地来坐车的人总弄不清楚,就问本地人长途汽车站在哪,本地人会说在“十层大楼”那里,一连问了几个人,都是这样回答。
因为在不少老合肥人心中,用“十层大楼“这个朴实直接而又最有代表性的名字,比“交通饭店”感觉来得更亲切。
果然还是土味合肥啊!
/ 1980s /
1980年12月,82.55米的大钟楼一经亮相,环顾四周,顿时有种“鹤立鸡群”的赶脚。从此,大钟楼成为几代合肥人的集体记忆。
其实,大钟楼是合肥人的通俗说法,它的全名应该叫“合肥长话通信枢纽工程”,大钟楼自建成以后,一直是合肥电信局的办公场所。整个工程由主机房、钟楼、营业大厅等部分组成,主楼7层,钟楼12层。楼顶部设直径约4米的自鸣电钟4面。
对于合肥人来说,那些年的每个清晨,大钟楼6点整的报时曲向我们宣告着新一天的开始,直到晚上9点,每逢整点就会奏响乐曲报时,它准点播出的报时钟声整个老城区都可以清晰地听见。那时候,每逢重大节庆,大钟楼都是人满为患,1989年十一当晚,大钟楼附近举行了盛大的烟花表演,流光焰火映红了整个合肥城。
大钟楼的报时音乐也是与时俱进的,刚开始是《东方红》乐曲,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换成了法国乐曲《钟声》。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钟也慢慢地老了,2017年10月,因年头太久,设备老化,配件又难以采购,大钟停摆,从此每逢整点再也不发声。这可急坏了周边的居民,大钟与这座城市已经融为一体,没有了钟声的陪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要求修复塔钟的呼声越来越多。
令人欣慰的是,2018年1月16日傍晚,随着厂家完成了塔钟的维修工作,大钟楼塔钟再次回归到合肥市民的生活中。考虑到市民的钟声情结和作息时间,大钟调整为每天早上7点至晚上9点的每个整点敲响,而早上7点的音乐又回归为“东方红”。
对于那些年的合肥人来说,大钟楼绝对是一种标志和寄托,每当整点旋律在城市上空奏响时,人们总会停止脚步,习惯性地向钟声方向寻找。即使现在,途经大钟楼时,还是习惯抬头看一眼大钟,就像是和一位多年的老友点头致意,什么都不用说,尽在不言中。
不知道大钟楼的人不是合肥人。
/ 1990s /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合肥最高楼更新频率明显加快。
1997年,坐落于五里墩附近的143米电信大厦完工,这让合肥最高楼终于突破了“百米大关”。
和大钟楼一样,电信大厦也是我们的俗称,它规范的名称叫“合肥市第二长途通信枢纽工程”……
算了,还是叫“电信大厦”吧!
其实,一开始规划的电信大厦高度是196米,但由于该大楼在机场仪表直线近距离保护区内,对合肥机场进、出港的飞机飞行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被要求总高度限制在185米以下。
电信大厦1993年开始正式规划,1997年建成,大厦主楼高143米,若加上顶楼铁塔,总高度有167米。电信大厦建成后,与附近的五里墩立交桥融为一体,成为合肥一大景观。
电信大厦在“合肥第一高楼”的宝座上总共坐了……1年。
1998年,178米的安徽邮电大厦成为“合肥最高楼”,而且这一纪录保持了13年之久。
邮电大厦造型新颖,寓意深刻,现在看起来依然非常时尚,楼有四个面八个方向,顶楼还有20米左右的铁塔尖顶,寓意“四面八方”和“积极向上”。
不管是建筑材料,还是施工方式,邮电大厦的建设都是国际范:石材是西班牙的,玻璃是比利时的,电梯和空调是美国的。前些年,大厦现在的使用单位想把内部改造一下,后来想了想还是没有大动,主要原因就是当初用的材料大多是一流标准的,担心现在找不到那样质量的配套材料。
太优秀,怪我咯?
/ 2000s /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虽然合肥高楼频起,但邮电大厦还是傲视群雄,直到2011年来临。
2011年8月,239.75米的安徽国际金融中心(IFC)封顶,成为当时合肥的最高楼,这也是合肥第一座高度超过200米大楼,成为合肥的新地标。
安徽国际金融中心是合肥第一个在超高层写字楼中安装18部顶级高速(每秒6米)电梯。而作为当时合肥最高端写字楼,IFC还配备了安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顶楼停机坪。空降的赶脚,自带BGM。
一石激起千层浪,IFC一经亮相,合肥摩天大楼开始进阶到“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2013年6月,安徽广电新中心圆满竣工,以301.7米的结构高度屹立于天鹅湖畔,成为新的合肥第一高楼。
说到安徽广电新中心,可能有些小伙伴还不一定知道是哪栋楼。但如果说起天鹅湖畔那栋有篆书文化墙的最高楼,大家一定会恍然大悟: *** ,说人话行不?
安徽广电新中心整体平面造型如飞翔的凤凰,而立面灵感则来自于“龙”之精神,动感十足,曲线优美,东西区楼长总跨度816米,还被誉为“中国第一长楼”。
其实,我相信大多数小伙伴对于安徽广电新中心最深的印象就是那流线型螺旋上升的异形美感以及篆书幕墙,上面打乱书写了安徽的地名、河名、湖名、山名等,满满的逼格。
反正,我是没认出几个。
从2013年起,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肥的摩天大楼一座座拔地而起,200米量级已是稀疏平常。
2014年华邦ICC竣工,208.8米。
2015年新城国际IFC竣工,210米;华润大厦竣工,213.2米;置地广场柏悦中心C座竣工,220.5米;安粮国贸中心竣工,230米;新地中心竣工,240.2米;华润中心大厦竣工,282.6米。
2016年文峰中心竣工,200米。
2017年置地广场柏悦中心A座竣工,206.3米;坝上街环球中心竣工,210.55米。
2018年金保合肥中心竣工,200米;蔚蓝商务港F座竣工,200.8米;联投中心竣工,203.6米;宝利丰广场智慧公馆竣工,208米;高速滨湖时代广场竣工,243米。从20多米到300多米,半个世纪,合肥最高楼在数据上翻了10倍,还不止。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我们,用自己的感触记录着变化,而这方土地,也用它的方式,与我们一同,向上生长。
未来,合肥制高点将出现在哪里?静等时间作答!
文字|沈宜渡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