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是什么景区,颐和园有什么著名的景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是什么景区,颐和园有什么著名的景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是什么景区,颐和园有什么著名的景点

颐和园简述

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其历史变迁有三个阶段:

(1)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2)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3)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进行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颐和园选址

北京西北郊水系: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四年冬开始了大规模的水系整治工程。

其主要内容:

(1)拦蓄西山、香山、寿安山一带的大小山泉和涧水,通过石渡槽导入于玉泉山的水系,再通过玉河汇入西湖;

(2)结合兴建颐和园来拓宽、疏浚西湖作为蓄水库;

(3)疏浚长河(长河即元、明以一直沿用的字西湖通往北京城的输水干渠)

这三条水利工程完成后形成了玉泉山—玉河—昆明湖—长河这样一个可以控制调节的供水系统。这个供水系统圆满地解决了通惠河上源的接济,保证农田灌溉和园林用水。同时,还创设了一条由西直门直达玉泉山静明园的长达十余公里的皇家专用水上游览路线。

三山五园格局:

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

同时在西北郊构成了三条轴线:

一: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

二:静宜园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三者,构成了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

三:圆明园与畅春园之间的南北轴线。这个轴线系统把三山五园串缀成为整体的园林集群。

在这个集群中,清漪园所处的枢纽地位十分明显,万寿山濒临昆明湖而突出水取其近的优势,沿湖不设宫墙则能以东南西三面的平畴、村舍、园林作为经管的延展;西面屏列着玉泉山,它与完寿山、里湖中轴线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后者与圆明园、畅春园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再往西大约一倍的距离便是西山的层峦叠翠,山取其远而形成两个层次的景深,这样的布局形势超越于园林的界域,显示了西北部整体的环境美,同时也为三山五园之间的互相借景、彼此成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清漪园的建成对这个庞大的园林园林集群的有机整体及其环境全局的形成,实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说,这是一园建成,全局皆活。

清代北京西北郊园林分布图

颐和园与西湖的关系

颐和园是仿照西湖格局来建设的,关于这一点,乾隆在万寿山即事一诗可为证:“背山面水地,明湖仿浙西;琳琅三竺宇,花柳六桥堤。”

颐和园杭州西湖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颐和园和西湖的关系:

(1)西湖是以孤山和西湖为主要山水结构的布局;颐和园是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的山水布局,两者位置相似;

(2)西湖有苏堤和白堤;而颐和园有西堤,两者位置手法都十分相似。同样的西湖和颐和园都是应用一池三山,湖中堆岛的手法,西湖是三潭印月岛;颐和园是南湖岛。不同点在于颐和园利用十七孔桥将岸与岛相连,营造了一个不同于西湖的孔桥景观,也是对模仿江南园林在北方地区的创新;

(3)西湖的主体水系包括三个部分:包括被苏堤分隔的中心湖区和西侧的湖区,以及孤山后面的水系。同样的颐和园也是通过西堤来划分昆明湖的水面,同样在万寿山后侧也有一条蜿蜒的水系。

清漪园与杭州西湖的比较1.昆明湖;2.万寿山;3.西堤;4.西湖;5.孤山;6.苏堤

两者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西湖本身就是自然园林,对大众开放。而颐和园是围合的皇家园林。也是如此西湖周边的山体景观十分丰富,也是西湖传承千年的自然条件,人文气息十分浓厚。而颐和园则是皇家统治者的个人喜好体现,是人工营建的代表。可以看出颐和园之摹拟杭州西湖,并不是简单的抄袭,用乾隆的话来说乃是“略师其意,就其自然之势,不舍己之所长”贵在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的艺术的再创造,能够结合本身的环境、地貌特点和皇家宫苑的要求,发扬“己之所长”,作出了卓越的创新,可以说有“本于西湖,高于西湖”的园林艺术效果。

颐和园的重点建筑

首先宫廷区,宫廷区主要代表着颐和园的皇家建筑特色,对称的院落布局和集中密集的建筑让人联想故宫的宫殿建筑。主要有四组重点建筑:仁寿殿、玉澜堂和宜芸馆、乐寿堂、德和园。仁寿殿主要是用来皇帝在前朝办公所用,也是进入东门的第一组建筑。

仁寿殿

玉澜堂和宜芸馆是皇帝和妃子们的寝宫,也就是后寝,至此,前朝后寝的皇家建筑格局大致呈现;再往内走就是太后居住的乐寿堂和用来作为听戏场所的德和园大戏楼。整个宫廷区整修富丽,体现着宫廷气概,同时又采用灰瓦卷棚顶和较舒适的院落尺度,富有住宅气息。

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德和园大戏楼

其实,整个前山是由一条从湖边到山顶的轴线来驾驭的。前山主轴线也是全园最重要的轴线由牌楼、山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和智慧海一系列建筑构成,步步升高至山顶。

与前山区对着的就是广阔的湖面,也是我们所说的前湖区,广阔的水面并不单调乏味,整体规划手法仿照西湖,以西堤及其支堤划分水面。整个水面被划分为里湖外湖和西北水域三片每片水域中央都有对应的湖心岛,层层渗透,视线交错。其中著名景点十七孔桥和它连接的南湖岛更是在湖区中的中心位置,最为抢镜。

游览完了南面景区,从西侧绕道万寿山后就进入了后山后湖区。画风急转,整个后山后湖区给人的感觉是幽静低调,小桥流水,广阔的湖面到这里转化为婉转的溪流。后山的建筑主要有须弥灵境一组建筑来统率,须弥灵境建筑群是仿藏式大型佛寺。

颐和园的总体布局

颐和园是传统造园艺术 *** 的典范。它利用了周围的山水景观环境,充满了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和自然情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原则。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了颐和园的基本框架。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和大戏台等都成为有名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原来是瓮山和西湖,两者山水关系十分尴尬,没有联系,后经过水系梳理改造形成如今的万寿山与昆明湖结构。

北京清漪园地形改造示意图

全园的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宫廷区、前山前湖景区和后湖后山景区。

(1)宫廷区以庄严肃穆的仁寿殿为代表,包括勤政殿和二宫门两进院落等,是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和光绪参与国内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2)前山前湖景区是颐和园的主体。前山,即万寿山的南坡。前湖,即昆明湖。湖中有一条长堤,三个大岛和三个小岛。

在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群体起于湖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过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和佛香阁,最终到达山顶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高耸入云的佛香阁有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

(1)后山后湖景区。后山主要是万寿山的北坡,后湖是指后山和北宫墙之间的水道,也称为后溪河。建有后溪河买卖街,现在被称为苏州街。

(2)园中园。包括如谐趣园等景点的小园林。

更多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是什么景区,颐和园有什么著名的景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