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第一次听《北京一夜》这歌,还是在十多年前。记得有一天在网吧上网,看到论坛里有一个ID叫北方的狼族。
我问丫为什么给自己取一个这么奇怪的名字,丫很鄙视地说,你没听过 《北京一夜 》吗?我于是百度索骥,带上
耳机,音乐一起,就再也欲罢不能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我一直在反反复复地听这歌,以至于脑子全是 “地安门”,“百花深处”,“北方的狼族”这
些词。我觉得陈升那破锣鼓嗓子真实唱出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感,而且和那个女声(后来知道叫刘佳慧) 的京剧唱腔
相得益彰, 歌词写的或苍凉,或伤感,或婉约,如绕梁三日韵味无穷,隐约感觉背后有故事,只是自己一时无法说清楚。
前几天和一个来自北京的哥们一起喝酒,谈到这歌,从他口中我才知道这歌的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悲情的故事:在北京的地安
街真的有一个叫百花深处的地方,据说古时候这里住着一个妇人,妇人的丈夫万里
戍边,而妇人一直在痴痴地等,后来丈夫
战死沙场,妇人不知,还是在痴痴地等,一直等到 满头银丝垂垂老去。。.。后来陈升半夜喝醉了酒,走到了地安门,想起这个
故事,触景生情,灵感乍现,于是一蹴而就这部经典之作。
听到这里我顿时明白了歌中为什么这样唱“不想再问你,你到底在何方,不想再思量,你能否归来么,想着你的心想着你的脸,想捧在胸口,能不放就不放。。。”寥寥几笔,便写出了一个从青丝到白发从期盼到失望到绝望的孤独守望。 我甚至觉得,那“北方的狼族”其实就是在暗指那男人的鬼魂,跨越了千年回来寻找自己爱人 ,却被挡在地安门外不得入,所以只有在寒风中,身披已经腐烂的军装(铁衣)发出“呼唤城门开,眼中喊着泪”的哀嚎。想到这里,怎不让人肝肠寸断,黯然神伤。
。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从古诗词里开始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其中大多都是金戈铁马,万里赴戎机的豪迈和 *** ,但这多是古时候
的政治家军事家文人墨客的渲染粉饰 ,抒发的是他们这些有政治抱负的人的情怀和人生价值观,但对于名如蝼蚁的老百姓来说,战争
只会带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北京一夜》这歌在荡气仍回肠之下,其实是在细述小人物的被命运作弄的悲哀,人世的无情和无奈。想到那一脸沟壑的老妇人半夜仍不肯睡去,手捧绣花鞋,深情地遥望远方的情景怎不叫人潸然泪下,唏嘘不已。
写到这里,我突然对这歌曲的出处无限神往,想自己有生之年,一定也要去一次北京,和陈升一样,也午夜时分喝得伶仃大醉,走一走
那没有人不动真情的地安门,在万籁俱静的时候去聆听是风中否有那狼族的呼唤和老妇人的叹息,来触碰我伤心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