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红楼梦属于意识形态吗(红楼梦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红楼梦属于意识形态吗(红楼梦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原创】说说《红楼梦》里的意识形态

时髦的傻子 【图片源自网络】 【版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在【天涯论坛】平台,每次发表有关红楼梦的贴文后,免不了会有某些涯友跟帖参与讨论或者说是辩论。话题之广泛可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及,其中也就涉及到【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比如@葡萄牙月桂 (大槐公主)就曾说我:【(时髦先生)老往意识形态上靠是走了弯路。感情,欲望,是千古不变的。就像你说的宝钗的为人处世风格以前现在将来都是受欢迎的。】这里面不仅提到了【意识形态】问题,而且言外之意似乎是说研究《红楼梦》不需要涉及到【意识形态】,否则会走弯路。对这种观点觉得难以认同,故特撰此文,专门探讨一番红楼梦的意识形态问题。

关于【意识形态】,【360百科】解释:【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每个社会都有意识形态,作为形成“大众想法”或共识的基础,而社会中大多数的人通常都看不见它。】

【中华辞海】、【汉语辞海】、【在线汉语字典】三种工具书的解释是相同的:【(意识形态)也称“社会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纸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解释为:【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或见解。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思想观点,它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为一定的阶级服务。也叫观念形态。】

上述各种解释可谓大同小异,概括说来有三点:(一)、任何社会都有意识形态;(二)、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包含法律、道德、哲学、艺术等内容;(三)、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可见,《红楼梦》所处的封建社会自然也有意识形态,探讨红楼梦涉及到意识形态不仅很正常,而且很必要。

可能有人会质疑:说你罗列的这些理论全都是现代社会的说辞,红楼梦年代没有【意识形态】这种东西呀?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也不懂什么【意识形态】呀!我要说的是,红楼梦年代确实没有意识形态的说法,曹雪芹也不懂什么【意识形态】,其实这个概念是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它有个【渐变】的过程。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原来没有的现在有了,现在没有的将来也会有,反之亦然。这样的例子可说是不胜枚举车载斗量,因篇幅所限恕不例举。

然而,没有这种说法和不懂这个概念,不等于红楼梦年代就没有【意识形态】。不论你理解不理解、承认不承认,【意识形态】本就是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就像哥白尼的【日心说】,远古时代也没有这种理论,更无人懂得这种理论,但是广袤天体的日月星辰却是实实在在地按照【日心说】的规律在运行,只不过历史尚未发展到形成【日心说】的概念而已。同样的道理,红楼梦年代没有意识形态的说法,但所有的人们也包括曹雪芹,以及作者笔下的所有红楼梦中人,却都在不折不扣地遵循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去从事各自的社会生活,只不过历史尚未发展到形成这一概念而已。

这个概念从狭义上具体来说,指的是人们在《红楼梦》所处的封建社会中如何生活和行为的一系列思想、意识、观念、价值观等内容。而中国传统文化即儒家文化中的诸多思想观念,如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地君亲师、男女授受不亲、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以及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恕等等等等,就必然融入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从而形成一系列封建伦理道德。而所有的红楼梦中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濡染,带着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某种理解和认知,去从事自己的社会生活。我们研读《红楼梦》,分析红楼梦人物,绕不过意识形态问题。而且联系意识形态分析人物形象,能直接切入人物本质,往往会事半功倍,不是走了弯路而是走了近路。

本人曾在2016年发表的贴文《半部红楼承载着超脱与传统的博弈》里,把红楼梦的几个女主角按其各自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认知,归纳为【超脱与传统】两大类。这里需要摘录其中几段作为本文的具体例证。有兴趣者可以参阅原文。

【脂砚斋说[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无形中把她们以其性格特点和做事风格分为两组。纵观广大读者,有好多人喜欢黛玉和晴雯而不喜欢宝钗和袭人。究其原委,窃以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部分读者的一种潜在心理在起作用,那就是他们不屑于甚至厌恶因循守旧、传统世俗者,而比较欣赏标新立异、超凡脱俗者。而钗袭貌似传统世俗,黛晴貌似超凡脱俗,因而黛晴就赢得了更多的粉丝。】

【许多朋友历来对贾母的[掰谎记]究竟剑指何人争论不休,但却忽略了这一情节所蕴含的精神实质,没有把贾母的[掰谎记]上升到理论层面上。事实是,在封建社会,只要你是大家闺秀(不论是黛玉、宝钗还是湘云、探春),婚姻大事就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不能自己做主。谁胆敢违背这一社会公约,尤其是女孩子,那你必将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平心而论,无论是红楼梦年代还是当今社会,宝钗和袭人她们那种在本质善良基础上的为人处世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她们的做法顺应传统世俗,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容易融入社会。其实社会本来就是个大染缸,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都会被濡染成和钗袭一样平庸世俗,这是社会教育的必然结果,文学作品既然源自于生活就不能失去生活的真实。宝钗和袭人可谓典型的传统世俗者,但作者并没有对她们持有否定和批判的态度。因为,超脱和传统就像博弈双方以同一棋局为依托,只有双方优劣上的此消彼长质量互变而不存在哪方正义哪方非正义。

事实上,从红楼梦诞生至今,历代厌恶钗袭者可谓煞费苦心,恨不得掘地三尺试图找出作者贬斥钗袭的证据,但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徒劳的。因为红楼梦中作者确实有赞美黛晴的感情,但也确实没有贬斥钗袭的文字。恰恰相反,仅是回目里[蘅芜君]、[贤袭人]的冠名就明显透露出作者对她们的肯定和赞赏。历来对钗袭的诸多不切实际的评价其实都是读者脑补出来的。总觉得,把钗袭的做法简单地斥之为[伪善]未免有失偏颇。因为设身处地滴说,我们绝大多数人在为人处事方面并不比钗袭强多少。

实际上,当今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朋友一边不遗余力地赞美着黛晴的纯真率性,一边又脚踏实地的践行着钗袭的传统世俗。可以肯定滴说,那些极力赞美晴雯率性而贬斥袭人奴性的朋友,当自己有了过失受到领导批评时,绝对不会像晴雯那样勇敢地对领导反唇相讥冷嘲热讽。恐怕真要遇到这种事,他绝对会抛弃晴雯般的高傲与叛逆,而代之以袭人般的低眉顺目唯唯诺诺。哪怕是心里不服只是做做样子。】

《红楼梦》应该说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巨著,其表现手法是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其中虽然融入了一定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但却仅是借助于神话而绝不是神话,其目的最终还是要为现实主义服务的。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曾多次提到其表现手法上的【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如实抒写,绝无讥弹】、【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等等【写实】手法。既然是写实,那么对宝钗、袭人的评价就必须以作者【钦赐】的文字作为根本依据,而不是从自己的好恶感情出发,给她们主观臆测出一些莫须有的恶名。

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作者【钦定】薛宝钗为:【山中高士晶莹雪】、【蘅芜君】、【艳冠群芳】,并且把宝钗和黛玉写成一对【金兰契】;作者【钦定】花袭人为:【竭力尽忠、心地纯良,克尽职任、温柔和顺、似桂如兰、花解语、贤袭人】等等,是《红楼梦》所有男女主角中评价最高的。从《红楼梦》问世至今,尽管那些立志于贬损宝、袭者锲而不舍、前仆后继、代有其人,其手法无论是【春秋笔法、明褒暗贬】还是【风月宝鉴看反面】,尽管花样不断翻新,但始终难以推翻作者对宝钗、袭人【钦定】的这些褒扬之词,【蘅芜君】和【贤袭人】的名号时至今日依然坚挺!

与之相关参考文章:

(一)、《半部红楼承载着超脱与传统的博弈》

http://bbs.tianya.cn/post-106-551129-1.shtml

(二)、《曹雪芹对薛宝钗的定位》

http://bbs.tianya.cn/post-106-551624-1.shtml

(三)、《说说《红楼梦》里的【春秋笔法】》http://bbs.tianya.cn/post-106-550564-1.shtml

(四)、《【原创】【风月宝鉴】怎么用?》

http://bbs.tianya.cn/post-106-563377-1.shtml

(五)、《花袭人何以当得起【贤袭人】?》

http://bbs.tianya.cn/post-106-550654-1.shtml

更多红楼梦属于意识形态吗(红楼梦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