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吴川风土人情,吴川的风俗有哪些,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吴川风土人情,吴川的风俗有哪些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吴川风土人情,吴川的风俗有哪些

习俗,是传统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了解、保护每个地区的传统习俗文化,对其传承、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吴川的习俗文化吧~

吴川,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湛江市代管。吴川历史悠久,至今保存着上千年的建筑,也有着独特的文化与艺术。

吴川三绝

一绝:吴川花桥。

吴川花桥

吴川花桥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晚,游人们借着夜色,纷纷拥向花桥。花桥是由吴川市梅录镇上隔海村的群众们装饰的,一座完整的花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桥身,二是桥的两端的点缀。群众们把梅江上一座桥梁装点得十分华丽,夜间灯火辉煌,桥头龙飞凤舞,仿佛就在眼前交向遨游。

吴川花桥的出现,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二绝:吴川泥塑。

吴川泥塑

吴川泥塑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源于唐末宋初,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由梅录镇瓦窑村民兴起。

吴川泥塑活动的兴起,是在唐代时,佛山廖岭居民迁移至吴川,将佛山石湾的陶瓷工艺也带入吴川。在唐代中期,有一年元宵节,一些陶工闲来无事,随手用陶泥捏起的一尊小泥塑,谁知道吸引众多观众围观,众人从围观看热闹,到后来,拜师学艺,让当地逐步兴起制陶。泥塑的制作过去是用稻草、竹木支架、泥为材料,材料简单,制作也比较快。后来,泥塑已发展到水上彩塑、活动彩塑,配上现代灯光、音响、舞美设计,集电、光、声、动于一体,显得更加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三绝:吴川飘色。

吴川飘色

吴川飘色

吴川飘色艺术是广东省吴川市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一门集戏剧、音乐、美术、魔术、杂技、力学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

广东吴川市黄坡镇的民间艺人陈寿全生前回忆:清末,吴川黄坡的四乡八村常常举行游神赛会,出现了表现戏剧片断的化装 *** ,俗称地色,引人注目。

为取胜其他村庄,他与乃父别出心裁地搞了技巧化装游人,在一个扁方形的木箱上,设计出《哪叱出世》戏剧片断:一个身穿红绫兜,手执红缨枪的小孩,立在可以开合莲花上。因为莲花是向上翘起的,所以称作翘色。小哪叱在莲花上迎风飞飘,故又称为飘色。这套飘色展出后,游遍黄坡,轰动全县。人们都觉得很奇怪,一根手指般大的花梗上开着花朵,怎么能站立个小孩?后来,陈寿全又相继制作了二十板飘色,在各地展出,大受民众欢迎。从此,飘色之花就遍开在吴川的沃土之上。

春节习俗

过年期间,吴川市有醒狮上门祝贺新年的习俗,因为民众认为瑞狮拜年可驱邪消灾,瑞气吉祥。热闹的狮队既搅热了新年节庆,也增添了节日气氛。

风俗之一:小年晚祭灶君。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吴川人过春节,从腊月廿四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小年晚送灶君老爷上天,俗称“送灶君”。通常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比平时丰盛一些的美味菜肴。

风俗之二:忙碌的年关。“挨年近晚”吴川人特别忙碌。各家各户忙“扮靓”。先是将屋里屋外,全方位打扫一番,又将所有的餐具桌椅洗刷一新,持续好几天。歌谣“年廿三,洗衣衫;年廿四,扫屋子;年廿七,执归一;年廿八,洗邋遢”正是这几天繁忙的写照。二十九或三十晚忙着贴“年红”(春联、门神、年画),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

风俗之三:年初一拜岁。拜岁,是古老的年俗活动之一。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这习俗如今在广东,尤其在吴川一带仍盛行。春节早晨,先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风俗之四:吃“包生”。吴川人用生菜包生,除追求口感和美味以外,也有“生财”的寓意。春节期间,正是生菜大量上市时,吴川人常常将生菜洗干净拿来包上菜肴生吃,特别是年初三“赤口”日,吃饭时“包生”,称作包“赤口”,认为可以免是非口舌。

年历习俗

年例-年例文化源远流长,有历史,乏记载。年例文化代表着一种信仰,一种祝福。年例是粤西人民过年的传统贺岁方式。年例盛行于粤西,以茂名、湛江为主。年例日主要集中在新春期间,一般年例日期是一天,有的一至三天。传统年例活动包括: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2013年8月21日“吴川年例”入选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例重头戏是年例饭:年例当天宴请宾客就是所谓的食年例,也是粤西人过年例的重头戏。宴请亲朋好友,是年例活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内容。菜式丰盛,当然也少不了我们的广东名酒梅鹿液。

这阵仗完全不输婚宴喜宴。在吴川曾有富豪开直升飞机去食年例新闻爆出,可见年例在大家心中地位了。

粤西远近闻名的某某村近几年的年例饭基本都是齐开五百多席,五千多人同时都赶到同一条村吃年例,场面堪称壮观。

更多吴川风土人情,吴川的风俗有哪些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