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正月十五吃汤圆还是元宵呢?我们是吃年例的。元宵节北方汤圆南方元宵还在争论咸得好还是甜的好吃时,在广东粤西,大家都在忙着做年例。
食(吃)年例,年例不是一道菜,而是一个节日。
“年年有例”“年例大过年”。“做年例”传统上包括“摆盅”、“游神”、“烧炮”,还有舞狮、舞龙、做大戏(粤剧)、鬼儿戏(木偶戏)、歌舞、宴席等活动。除传统项目表演外,还引入现代歌舞轻音乐杂技等,在广东吴川还有花街花桥花塔,泥鬼飘色等活动,就是我们说的“做年例”“睇年例”(看年例)。
年例当天宴请宾客就是所谓的食年例,也是粤西人过年的重头戏。宴请亲朋好友,是年例活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内容。菜式丰盛,完全不输婚宴喜宴。在吴川曾有富豪开直升飞机去食年例的新闻爆出,可见年例在大家心中地位了。
我是吴川人,对吴川的乡情有一种独特而浓浓的乡情。很多人都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时,曾引以为豪的吴川三绝(花桥 泥塑 飘色),感觉离我们越来越远。好多在外面打拼的人,每年也只有过年时回家乡闲得最长一段时间,对吴川这座小城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和浓烈的爱,也在怀念小时候的年。
梅录,依江伴水,自古以来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素有“小佛山”之称。然而经过的时间的冲刷和年轮的洗礼,曾经骑楼的繁华逐渐褪色殆尽,她的静谧变得焦躁与烦杂。当我看到这既熟悉又陌生的花街花桥老照片时,我尽最大可能地去回忆儿时曾经有过的美好瞬间,尽可能用大脑去搜索曾经走过,看过的那古老而热闹小镇历史印记。
解放路,隔塘路,竹栏街等人人皆知的街与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老城慢慢褪色。九街十二巷等诗情画意般的街道与苍桑,也随着城市的扩建而永远失去了她古老的韵味与撩人的风姿,留下的仅仅是苍苍白发的老人在门口懒洋洋打盹。
逝去的梅录老街,那老旧的骑楼建筑,狭窄而幽静的巷角,曾经独特而繁华的十字街头,凉风阵阵的大塘边,清澈而婉曲的梅江,悠久而拥挤的隔海花桥……一幕一幕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然而,今天的吴川,改变得是那么的彻底,高铁,机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那么的快速,超然又那么的洒脱,已经有多年没在梅录游过飘色了,花塔早已成了老一代人记忆产物,零零后不知泥鬼为何物。
当我再次漫步在红砖凹凸的新安路上,好像时间的快车又把我带回那难以忘怀的少年时代,并将曾经被岁月流逝的那一组组珍贵历史镜头,又专门为我回眸重放。那淳厚乡音,繁杂的街景,好似一幅褪色的老广州72家房客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
仿佛看到从振文坐渡船来梅录趁墟的农民,码头人声鼎沸,人来车往,川流不息的繁忙景象,似乎张显昔日小镇那曾经的繁荣。
仿佛看到那一个个小商小贩们,走街串巷,不停地吆喝,兜售着他们那并不值钱的商品而积累一点点生活来源,芝麻花生糖,簸箕籺粉皮籺,鸡毛鸭毛烂铜烂铁烂拖鞋,收国库券,为小镇的圩攘装点出些许微妙的线条。
看到这一幕幕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与声音,我又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又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
学生时代,一放寒假,就在柱子上写着过年倒计时,母亲早早已经为我准备新衣服新鞋子,腊月时还要早早把家里里外外搞一遍卫生,买好各种各样只能过年吃的零食。
大年三十洗完澡穿上新衣服领着父母的压岁钱,就开始走家串户去看邻居家有什么好吃的零食,然后一伙同龄的小伙伴去买鞭炮烧…… 现在住着商品楼,对面叫啥都不知道,大家关门在家看春晚。
记忆犹深的就是过年期正月十五最为热闹,因为可以逛花街行花桥上花塔睇泥鬼,每年正月十五这天,下午6点钟后人们慢慢涌现出来,越来越多,把正条解放路变成步行街,大家都往圩中心(旧时镇上最热闹地方就是十字街一带)去,在十字街附近街巷都张灯结彩,挂满了灯笼和彩旗,每隔一段路,都有一趟泥鬼(泥塑,泥塑内容取材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及民间传说),小屁孩们也以找到街头巷尾转角的泥鬼数量为豪。
从解放路经梅岭到大塘公园,穿过大街来到上隔海,就来到闻名海内外的吴川三绝之一,花桥。假如正月十五不去行花桥,是不完整的。“正月十五晚行花桥,买支白花生个仔。”花桥两边都摆满红花和白花,手伸得足够长还是能摘到花的。相传年轻的男女在行花桥时,如果摘到红花,来年会生女儿,如果摘到白花就是生儿子。但是想摘花并不容易,因为人太多,你站到哪里不用你走路,后面的人会挤着你往前走。
从上隔海桥进入隔海,再从中隔海桥出来到敏宁路,这时候人更多了,因为在敏宁路转弯处就是花塔,就是用十来天时间人手工搭起来三层高的木塔,大家还可以排队上去转运。花塔对面就是伏波庙,沿敏宁路出到竹栏街回到解放路,整个梅录圩逛了一圈。
正月十六,十七是飘色大 *** ,这两日白天就开始封路了,而竹栏街和运动场(今大富广场位置)都已经用竹栅搭好嘉宾坐席,吴川各乡镇的人都开始来到梅录,在附近街坊早早搬凳仔去霸位。梅录飘色大巡游,可以讲是万人空港,从克平路开始到敏宁路到竹栏街(同德路)上解放路到三角附。到处人头涌涌,而且还能看到不少金发蓝眼睛的外国友人来参观。飘色相传是从番禺佛山那边传过来的,是一种戏剧、杂技、魔术于一体的民间艺术,由4个人推着一张宽大的色台车 *** ,色台上由小孩扮演造型各异的人物,凌空飘起犹如腾云驾雾般展现在人们面前。第一次看飘色的人,惊叹这个人是怎么做到的。而我特别爱看就是梅录头的舞龙,就是哪条雌龙,都是男扮女装的人来舞,动作和表情相当滑稽。人山人海,凑的就是热闹。
过完正月十八梅录头塘基头大街的年例,年也就过完了,以前哪怕正月十二十三开学,回到了学校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到了元宵节这三天,学校也会放半天假给大家过节的。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市中心开始向三角附及海港大道这边迁移,老街也开始落寞,花桥从隔海搬到江心岛,泥鬼不再是分布到大街小巷了,而是集中在江心岛了,花塔从伏波庙移到三角附……慢慢地,都消失了……
吴川,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精彩,也只是在新闻和网络上看到到全国各地表演的新闻,而在本土,零零后,壹零后已经好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花桥花塔和泥鬼了。
年味,从大年初七,大人小孩载着塞满车尾箱特产飘去了珠三角……
淡了年味,浓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