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魏玛共和国国防军(魏玛国防军军装),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魏玛共和国国防军(魏玛国防军军装)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魏玛共和国国防军(魏玛国防军军装)

采用译名称呼一览:

Garde:禁军Leibgarde:亲卫/近卫队,法语对应为“Garde du Corps”(这里Corps是指“身体的原意,不指军)。Leib不对应英语的Life,而是对应Body,这个身体也不是指物理上的人体,而是指皇室。常简化为“Leib-”Leib:亲卫/近卫,上述名词简化而来,这两个名称只是纯粹的简化关系Infanterie:步兵Granadier:掷弹兵Jäger:猎兵Füsilier:燧发兵Schützen:神射手(德语直译)/步枪(常见英语翻译)Schutztruppe:殖民地护卫队Maschinengewehr:机枪

提示:德帝年代的各部队 *** 阅读方法如下:

组建地排序(或兵源族裔) 兵种-规模 Nr. 在帝国中排序

若有名誉头衔(一般为名誉上校(Regimentschef/Regimentsinhaber/Ehrenoberst),但也有其余特例)则使用:

兵种-规模 “名誉头衔”(组建地排序(或兵源族裔))Nr. 在帝国中排序

栗子:【Königlich Sächsisches 9. Infanterie-Regiment Nr. 133】便为在萨克森王国组建的第玖个步兵团,在帝国中排序为步兵第一三三团

(防卫军会让上将及以上的将军可选择成为某一团的名誉上校以显敬重(因为团数量>将军数量,所以不是每个团都有),但注意这里的名誉上校原文是à la suite von Regiment或者Tragen einer Regimentsuniform(直译:该团紧随“其”后/披戴该团军服,最出名的便是身为步兵第18团名誉上校且一直佩戴上校领章的冯·伦德施泰特元帅),不是Regimentschef/Ehrenoberst。严格来说,两者之间是有一些差别,不过德语中通常也会混用,中文这里统一简化成名誉上校方便理解)

注意!在各团历任团长姓名中的“Freiherr”、“Graf”和“Ritter”一览采用音译,而非“男爵”、“伯爵”和“骑士”的意译,因为1918年后德国取消了贵族制度,这些加在姓名中的爵位也失去了原有含义。

若觉上述之点不妥,可以随时留言反应,言之有理当即订正

正文

第11.(萨克森)步兵团/11.(Sächsisches)Infanterie-Regiment

1921年1月1日成立,由防卫军原边防猎兵第37和第38团两支部队合并而来。次年5月29日增加(萨克森)兵源地称号。

1934年分为莱比锡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Leipzig,后改名步兵第11团)和柯尼希斯布吕克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König *** rück,抽人组建,后改名为步兵第53团)

上属单位:第4.师

编制:

团部第I.营,原边防猎兵第38团第1.至第3.(步枪)连第4.(机枪)连第II.营,原边防猎兵第37团第5.至第7.(步枪)连第8.(机枪)连第III.营,原边防猎兵第37团第9.至第11.(步枪)连第12.(机枪)连第13.(迫击炮)连训练营,原边防猎兵第38团第14.(训练)连第15.(训练)连第16.(招募)连

驻地:

莱比锡(团部、第II.、第III.营和第13.连)格劳豪(第I.营)托尔高(训练营)

历任团长:

组建至1923年3月31日:乔治·博克·冯·伍尔芬根 上校(Oberst Georg Bock von Wülfingen)1923年4月1日至1927年10月31日:鲁道夫·克兰茨 上校(Oberst Rudolf Krantz)1927年11月1日至1929年8月31日:汉斯·哈尔姆 上校(Oberst Hans Halm)1929年9月1日至1931年9月30日:卡尔·乌尔里希·诺伊曼·诺德 上校(Oberst Karl-Ulrich Neumann-Neurode)1931年10月1日至1933年3月31日:埃里希·弗里德里奇 上校(Oberst Erich Friderici)1933年4月1日至1937年3月14日:汉斯·沃尔夫冈·莱因哈德 上校(Oberst Hans-Wolfgang Reinhard)

名誉上校:无

各部传统继承:

第1.和第2.连继承:萨克森王国第10.步兵第134.团Königlich Sächsisches 10. Infanterie-Regiment Nr. 134第3.和第4.连继承:萨克森王国第9.步兵第133.团Königlich Sächsisches 9. Infanterie-Regiment Nr. 133第5.和第8.连继承:萨克森王国第5.步兵第104.“萨克森王储”团Königlich Sächsisches 5. Infanterie-Regiment Kronprinz Nr. 104第6.连继承:萨克森王国第6.步兵第105.“符腾堡 威廉二世国王”团Königlich Sächsisches 6. Infanterie-Regiment König Wilhelm II. von Württemberg Nr. 105第7.连继承:萨克森王国第15.步兵第181.团Königlich Sächsisches 15. Infanterie-Regiment Nr. 181第9.连继承:萨克森王国第7.步兵第106.“萨克森 乔治国王”团Königlich Sächsisches 7. Infanterie-Regiment "König Georg" Nr. 106第10.和第13.连继承:萨克森王国第2.工兵第22.营Königlich Sächsisches 2. Pionier-Bataillon Nr. 22第11.和第12.连继承:萨克森王国第8.步兵第107.“萨克森 约翰·乔治王子”团Königlich Sächsisches 8. Infanterie-Regiment Prinz Johann Georg Nr. 107第12.连继承:萨克森王国机枪第8.大队Königlich Sächsisches Maschinengewehr-Abteilung Nr. 8第14.和15.连继承:萨克森王国第11.步兵第139.团Königlich Sächsisches 15. Infanterie-Regiment Nr. 139第16.连继承:萨克森王国第14.步兵第179.团Königlich Sächsisches 14. Infanterie-Regiment Nr. 179其实这种军旗大 *** 德语里叫Fahnenkompanien(军旗连队)

第12.步兵团/12. Infanterie-Regiment

1921年1月1日成立,由防卫军原神射第7和第8团,及猎兵第31和第32团四支部队合并而来。次年5月29日下属各营增加兵源地称号。

1934年分为哈尔伯施塔特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Halberstadt,原第I.、第II.和训练营,后改名步兵第12团)和格洛高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Glogau,原第III.营,后改名为步兵第54团)

上属单位:第4.师

编制:

团部第I.(安哈尔特)营,原神射第8团第1.至第3.(步枪)连第4.(机枪)连第II.(普鲁士)营,原神射第7团第5.至第7.(步枪)连第8.(机枪)连第III.(普鲁士)营,原神射第8团和猎兵第32团第9.至第11.(步枪)连第12.(机枪)连第13.(迫击炮)连训练(普鲁士)营,原猎兵第31和第32团第14.(训练)连第15.(训练)连第16.(招募)连

驻地:

哈尔伯施塔特(团部、训练营和第13.连)德绍(第I.营,除第2.和第3.连)奎德林堡(第II.营)马格德堡(第III.营)采尔布斯特(第2.和第3.连)

历任团长:

组建至1923年1月31日:乔治·希尔 上校(Oberst Georg Siehr)1923年2月1日至1926年1月31日:鲁道夫·施尼温特 上校(Oberst Rudolf Schniewindt)1926年2月1日至1928年3月31日:保罗·奥珀曼 上校(Oberst Paul Oppermann,28年左右升至少将)1928年4月1日至1929年1月31日:阿道夫·冯·布劳奇 上校(Oberst Adolf von Brauchitsch)1929年2月1日至1932年1月31日:伊沃·冯·特罗莎 上校(Oberst Ivo von Trotha)1932年2月1日至1934年1月31日:埃里希·吕德克 上校(Oberst Erich Lüdke)1934年2月1日至1936年9月30日:阿尔布雷希特·舒伯特 上校(Oberst Albrecht Schubert,36年4月1日升至少将)

名誉上校:

1931年10月1日开始:鲁道夫·施尼温特 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erie Rudolf Schniewindt,和第二任团长是同一个人)

各部传统继承:

第1.连继承:第8.莱茵省步兵第70.团8. Rhein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70第2.连继承:安哈尔特公国步兵第93.团Anhalt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93第3.连继承:第10.洛林步兵第174.团10. Loth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74第4.连继承:步兵第166.“黑森-洪堡”团Infanterie-Regiment Hessen-Homburg Nr. 166第5.连继承:第4.马格德堡步兵第67.团和第8.图林根步兵第153.团(第5.连继承了两个团的传统)4. Magdebur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67

8. Thü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53第6.连继承:第5.汉诺威省步兵第165.团5. Hannover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65第7.连继承:第2.上阿尔萨斯步兵第171.团2. Ober-Elsäss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71第8.连继承:第4.图林根步兵第72.团4. Thü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72第9.连继承:马格德堡猎兵第4.营和机枪第2.大队(第9.连继承两支部队传统)Magdeburgisches Jäger-Bataillon Nr. 4

Maschinengewehr-Abteilung Nr. 2第10.连继承:第3.马格德堡步兵第66.团3. Magdebur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66第11.连继承:步兵第26.“安哈尔特-德绍 利奥波德一世 亲王”(第1.马格德堡)团Infanterie-Regiment Fürst Leopold von Anhalt-Dessau(1. Magdeburgisches)Nr. 26第12.连继承:步兵第30.“维尔德伯爵”(第4.莱茵省)团Infanterie-Regiment Graf Werder(4. Rheinisches)Nr. 30第13.连继承:王属步兵第145.(第6.洛林)团Königs-Infanterie-Regiment(6. Lothringisches)Nr. 145第14.连继承:第4.低阿尔萨斯步兵第143.团4. Unter-Elsäss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43第15.连继承:步兵第27.“普鲁士 路易·斐迪南王子”(第2.马格德堡)团Infanterie-Regiment Prinz Louis Ferdinand von Preußen(2. Magdeburgisches)Nr. 27第16.连继承:第4.洛林步兵第136.团4. Loth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36给你们加点Buff,图中的军旗貌似的NZ上台后颁发的第一面军旗

第13.(符腾堡)步兵团/13.(Württembergisches)Infanterie-Regiment

1921年1月1日成立,由防卫军原神射第25和第26团两支部队合并而来。次年5月29日增加(符腾堡)兵源地称号。

1934年分为路德维希堡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Ludwig *** urg,原第I.、第II.和训练营,后改名步兵第13团)和海尔布隆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Heilbronn,抽人组建,后改名为步兵第34团),以及蒂宾根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Tübingen,原第III.营,后改名为步兵第35团)

上属单位:第5.师

编制:

团部第I.营,原神射第25团第1.至第3.(步枪)连第4.(机枪)连第II.营,原神射第25和第26团第5.至第7.(步枪)连第8.(机枪)连第III.营,原神射第26团第9.至第11.(步枪)连第12.(机枪)连第13.(迫击炮)连训练营,原神射第25和第26团第14.(训练)连第15.(训练)连第16.(招募)连

驻地:

路德维希堡(团部、第III.营和第13.连)乌尔姆(第I.营)斯图加特-巴特坎斯塔特(第II.营)施瓦本格明德(训练营)

历任团长:

组建至1925年3月31日:赫尔曼·尼特哈默 上校(Oberst Hermann Niethammer)1925年4月1日至1928年2月28日:库尔特·冯·格里夫 上校(Oberst Kurt von Greiff,27年11月1日升至少将)1928年3月1日至1930年2月28日:汉斯·施密特 上校(Oberst Hans Schmidt,29年10月1日)1930年3月1日至1931年9月30日:沃尔夫冈·莫夫 上校(Oberst Wolfgang Muff)1931年10月1日至1933年9月30日:尤金·哈恩 上校(Oberst Eugen Hahn)1933年10月1日至1934年8月14日:理查德·鲁夫 上校(Oberst Richard Ruoff)1934年8月15日至1935年6月30日:鲁道夫·施密特 上校(Oberst Rudolf Schmidt)

名誉上校:

1928年1月1日开始:沃尔特·莱因哈特 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erie Walter Reinhardt)

各部传统继承:

第1.和第2.连继承:掷弹兵第119.“符腾堡 奥尔加王后”(第1.符腾堡王国)团Grenadier-Regiment Königin Olga(1. Württembergisches)Nr. 119第3.和第4.连继承:步兵第125.“德意志 腓特烈皇帝兼普鲁士国王”(第7.符腾堡王国)团Infanterie-Regiment Kaiser Friedrich, König von Preußen(7. Württembergisches)Nr. 125第5.和第7.连继承:燧发兵第122.“奥地利 弗朗茨·约瑟夫 皇帝兼匈牙利国王”(第4.符腾堡王国)团Füsilier-Regiment Kaiser Franz Josef von Österreich, König von Ungarn(4. Württembergisches)Nr. 122第6.和第8.连继承:步兵第121.“昔日符腾堡”(第3.符腾堡王国)团(或者大符腾堡)Infanterie-Regiment Alt-Württemberg(3. Württembergisches)Nr. 121第9.连继承:步兵第124.“符腾堡 威廉一世国王”(第6.符腾堡王国)团Infanterie-Regiment König Wilhelm I(6. Württembergisches)Nr. 124第10.连继承:第9.符腾堡王国步兵第127.团9. Württember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27第11.连继承:步兵第123.“符腾堡 卡尔国王”(第5.符腾堡王国)团Grenadier-Regiment König Karl(5. Württembergisches)Nr. 123第12.连继承:步兵第120.“德意志 威廉皇帝兼普鲁士国王 ”(第2.符腾堡王国)团Infanterie-Regiment Kaiser Wilhelm,König von Preußen(2. Württembergisches)Nr. 120) 第13.连继承:符腾堡迫击炮部队Württembergisches Minenwerfer第14.和16.连继承:第10.符腾堡王国步兵第180.团10. Württember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80第15.连继承:步兵第126.“巴登 弗里德里希大公”(第8.符腾堡王国)团Infanterie-Regiment Großherzog Friedrich von Baden(8. Württembergisches)Nr. 126其实军旗在1860-70年代左右就已经不在战场上使用

第14.(巴登)步兵团/14.(Badisches)Infanterie-Regiment

1921年1月1日成立,由防卫军原神射第113团改名而来。次年5月29日增加(巴登)兵源地称号。

1934年分为康斯坦茨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Konstanz,原第I.和训练营,后改名步兵第14团)和迈宁根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Meiningen,原第III.营,后改名为伴随第2团(Schützen-Regiment 2,这里的Schützen翻译为“伴随”以体现该类团负责伴随坦克前进的职责)),以及蒂宾根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Tübingen,原第II.营,后改名为步兵第35团)

上属单位:第5.师

编制:

团部第I.营第1.至第3.(步枪)连第4.(机枪)连第II.营第5.至第7.(步枪)连第8.(机枪)连第III.营第9.至第11.(步枪)连第12.(机枪)连第13.(迫击炮)连训练营第14.(训练)连第15.(训练)连第16.(招募)连

驻地:

康斯坦茨(团部和第I.营)蒂宾根(第II.营)迈宁根(第III.营)多瑙埃兴根(训练营和第13.连)菲林根(第16.连)

历任团长:

组建至1923年3月31日:阿道夫·斯坦瓦克斯 上校(Oberst Adolf Steinwachs)1923年4月1日至1925年3月31日:赫尔曼·冯·布兰登斯坦 上校(Oberst Hermann von Brandenstein)1925年4月1日至1927年1月31日:阿尔伯特·弗赖尔·冯·罗特伯格 上校(Oberst Albert Freiherr von Rotberg)1927年2月1日至1928年10月31日:理查德·文克·冯·旦肯什维尔 上校(Oberst Richard Waenker von Dankenschweil)1928年11月1日至1930年11月31日:阿尔弗雷德·勃姆-泰特尔巴赫 上校(Oberst Alfred Boehm-Tettelbach)1930年12月1日至1933年1月31日: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 上校(Oberst Johannes Blaskowitz,32年10月1日升至少将,就是那个布拉斯科维茨)1933年2月1日至1934年3月31日:库尔特·西格林 上校(Oberst Kurt Sieglin)1934年4月1日至1938年3月31日:海因里希·克洛斯纳 上校(Oberst Heinrich Clößner)

名誉上校:无

各部传统继承:

第1.和第2.连继承:巴登大公国近卫掷弹兵第109.团Badisches Leib-Grenadier-Regiment Nr. 109第3.连继承:第2.巴登大公国掷弹兵第110.“德意志 威廉一世皇帝”团2. Badisches Grenadier-Regiment Kaiser Wilhelm I. Nr. 110第4.连继承:步兵第111.“巴登 路德维希·威廉藩侯”(第3.巴登大公国)团Infanterie-Regiment Markgraf Ludwig Wilhelm (3. Badisches) Nr. 111第5.连继承:燧发兵第40.“霍亨索伦 卡尔·安东亲王”(霍亨索伦领)团Füsilier-Regiment Fürst Karl-Anton von Hohenzollern(Hohenzollernsches)Nr. 40第6.连继承:第4.巴登大公国步兵第112.“巴登 威廉王子”团4. Bad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Prinz Wilhelm Nr. 112第7.和第8.连继承:第7.巴登大公国步兵第142.团7. Bad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42第III.营(第9.-第12.连)继承:第6.巴登大公国步兵第114.“德意志 腓特烈三世皇帝”团6. Bad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Kaiser Friedrich III. Nr. 114第13.连继承:巴登大公国工兵第14.营Badisches Pionier-Bataillon Nr. 14第14.连继承:第5.巴登大公国步兵第113.团5. Bad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13第15.连继承:第9.巴登大公国步兵第170.团9. Bad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70第16.连继承:第8.巴登大公国步兵第169.团8. Bad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69所以基本上只能在入伍宣誓、阅兵和重大场合下见到

第15.步兵团/15. Infanterie-Regiment

1921年1月1日成立,由防卫军原步兵第21和第22团两支部队而来。次年5月29日下属各营增加兵源地称号。

1934年分为卡塞尔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Kassel,原第II.、第III.和训练营,后改名步兵第15团)和吉森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Gießen,原第I.营,后改名步兵第36团)

上属单位:第5.师

编制:

团部第I.(黑森)营,原步兵第22团第1.至第3.(步枪)连第4.(机枪)连第II.(图林根)营,原步兵第21团第5.至第7.(步枪)连第8.(机枪)连第III.(普鲁士)(猎兵)营,原步兵第21团第9.至第11.(步枪)连第12.(机枪)连第13.(迫击炮)连训练(黑森)营,原步兵第22团第14.(训练)连第15.(训练)连第16.(招募)连

驻地:

卡塞尔(团部、第III.营和第13.连)吉森(第I.营)爱森纳赫(第II.营,除第5.和第6.连)马尔堡(训练营)松德斯豪森(第5.和第6.连)

历任团长:

组建至1921年6月15日:弗里德里希·库姆 上校(Oberst Friedrich Kumme)1921年6月16日至1922年10月31日:埃里希·沃尔瓦尔特 上校(Oberst Erich Wöllwarth)1922年11月1日至1922年11月30日:卡尔·冯·斯托克豪森 上校(Oberst Karl von Stockhausen)1922年12月1日至1924年1月31日:恩斯特·伯特克 上校(Oberst Ernst Bethcke)1924年2月1日至1928年1月31日:阿尔伯特·费特 上校(Oberst Albert Fett)1928年2月1日至1930年1月31日:科特·弗赖尔·冯·布兰迪斯 上校(Oberst Cordt Freiherr von Brandis)1930年2月1日至1932年3月31日:埃里希·冯·希克福斯及诺伊多夫 上校(Oberst Erich von Schickfus und Neudorff)1932年4月1日至1934年9月30日:维尔纳·基尼兹 上校(Oberst Werner Kienitz)1934年10月1日至1937年10月12日:沃尔特·贝施尼特 上校(Oberst Walther Behschnitt,37年10月1日升至少将)

名誉上校:

1929年1月1日开始:埃里希·沃尔瓦尔特 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erie Erich Wöllwarth,和第二任团长是同一个人)

各部传统继承:

第1.连继承:亲卫步兵第115.(第1.黑森大公国)团Leibgarde-Infanterie-Regiment(1. Großherzoglich Hessisches)Nr. 115第2.连继承:步兵第116.“德意志 威廉皇帝”(第2.黑森大公国)团Infanterie-Regiment Kaiser Wilhelm(2. Großherzoglich Hessisches)Nr. 116第3.和第4.连继承:步兵第118.“黑森 卡尔王子”(第4.黑森大公国)团Infanterie-Regiment Prinz Carl(4. Großherzoglich Hessisches)Nr. 118第5.连继承:第2.图林根步兵第32.团和第6.图林根步兵第95.团(又是继承了两个团)2. Thü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32

6. Thü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95第6.连继承:第3.图林根步兵第71.团3. Thü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71第7.连继承:步兵第94.“萨克森大公爵”(第5.图林根)团Infanterie-Regiment Großherzog von Sachsen(5. Thüringisches)Nr. 94第8.连继承:第7.图林根步兵第96.团7. Thü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96第9.连继承:步兵第83.“冯·维蒂奇”(第3.黑森选侯国)团Infanterie-Regiment von Wittich(3. Kurhessisches)Nr. 83第10.连继承:步兵第81.“黑森-卡塞尔 弗里德里希一世伯爵”(第1.黑森选侯国)团Infanterie-Regiment Landgraf Friedrich I. von Hessen-Cassel(1. Kurhessisches)Nr. 81第10.和第11.连继承:第5.黑森大公国步兵第168.团(第10.连继承了两个团的传统)5. Großherzoglich-Hess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68第12.连继承:燧发兵第80.“冯·格斯多夫”(黑森选侯国)团Füsilier-Regiment von Gersdorff(Kurhessisches)Nr. 80第12.、第14.和第15.连继承:步兵近卫第117.“大公后”(第3.黑森大公国)团(第12.连也继承了两个团的传统)Infanterie-Leibregiment Großherzogin(3. Großherzoglich Hessisches)Nr. 117第13.连继承:第1.上阿尔萨斯步兵第167.团1. Ober-Elsässi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67第14.连继承:第1.拿骚步兵第87.团(第14.连也继承了两个团的传统)1. Nassau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87第15.连继承:第2.拿骚步兵第88.团(第15.连也继承了两个团的传统)2. Nassau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88第16.连继承:黑森选侯国猎兵第11.营Kurhessisches Jäger-Bataillon Nr. 11这貌似是阅兵中的自由军团

第16.步兵团/16. Infanterie-Regiment

1921年1月1日成立,由防卫军原步兵第13、第14、第19和第110团四支部队合并而来。次年5月29日下属各营增加兵源地称号。

1934年分为奥登堡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Oldenburg,原第I.、第II.和第III.营,后改名步兵第16团)和奥斯纳布吕克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Osnabrück,原训练营,后改名步兵第37团)

上属单位:第6.师

编制:

团部第I.(汉萨)营,原步兵第31和第110团第1.至第3.(步枪)连第4.(机枪)连第II.(普鲁士)营,原步兵第19团第5.至第7.(步枪)连第8.(机枪)连第III.(奥登堡)营,原步兵第110团第9.至第11.(步枪)连第12.(机枪)连第13.(迫击炮)连训练(普鲁士)营,原步兵第13和第14团第14.(训练)连第15.(训练)连第16.(招募)连

驻地:

奥登堡(团部、第III.营和第13.连)不来梅(第I.营)汉诺威(第II.营)奥斯纳布吕克(训练营)

历任团长:

组建至1921年6月14日:利奥波德·弗赖尔·冯·莱德伯 上校(Oberst Leopold Freiherr von Ledebur)1921年6月15日至1925年3月31日:约翰尼斯·塞弗林 上校(Oberst Johannes Severin)1925年4月1日至1926年9月30日:汉斯·弗赖尔·瑟特·冯·洛岑 上校(Oberst Hans Freiherr Seutter von Lötzen)1926年10月1日至1928年3月31日:埃里希·古道乌斯 上校(Oberst Erich Gudowius,27年11月1日升至少将)1928年4月1日至1929年9月30日:哈特维格·冯·普拉登 上校(Oberst Hartwig von Platen,29年5月1日升至少将)1929年10月1日至1931年9月30日:卡尔·冯·罗克斯 上校(Oberst Karl von Roques,31年5月1日)1931年10月1日至1933年9月30日:格哈德·格洛克 上校(Oberst Gerhard Glokke)1933年10月1日至1936年9月30日:阿陀斯·冯·绍劳斯 上校(Oberst Athos von Schauroth)

名誉上校:

1933年10月1日开始:利奥波德·弗赖尔·冯·莱德伯 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erie Leopold Freiherr von Ledebur,和首任团长是同一个人)

1933年10月1日开始:汉斯·弗赖尔·瑟特·冯·洛岑 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erie Hans Freiherr Seutter von Lötzen,和第三任团长是同一个人)

各部传统继承:

第1.连继承:步兵第75.“不来梅市”(第1.汉萨自由城)团Infanterie-Regiment Bremen(1. Hanseatisches)Nr. 75第2.连继承:燧发兵第36.“布卢门泰 伯爵元帅”(马格德堡)团Füsilier-Regiment General-Feldmarschall Graf Blumenthal(Magdeburgisches)Nr. 36第3.连继承:步兵第28.“冯·格尔本”(第2.莱茵省)团Infanterie-Regiment von Goeben(2. Rheinisches)Nr. 28第4.连继承:第6.莱茵省步兵第68.团6. Rhein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68第5.连继承:燧发兵第73.“普鲁士元帅 阿尔布雷希特王子”(汉诺威省)团Füsilier-Regiment General-Feldmarschall Prinz Albrecht von Preußen(Hannoversches)Nr. 73第6.连继承:第1.汉诺威省步兵第74.团1. Hannover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74第7.连继承:步兵第79.“冯·沃伊格斯-雷兹”(第3.汉诺威省)团Infanterie-Regiment von Voigts-Rhetz(3. Hannoversches)Nr. 79第8.连继承:步兵第60.“卡尔侯爵”(第7.勃兰登堡省)团Infanterie-Regiment Markgraf Carl(7. Brandenburgisches)Nr. 60第9.连继承:第3.低阿尔萨斯步兵第138.团3. Unter-Elsäss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38第10.连继承:奥尔登堡大公国步兵第91.团Oldenbur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91第11.连继承:第8.洛林步兵第159.团8. Loth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59第12.连继承:第9.莱茵省步兵第160.团9. Rhein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60第13.连继承:步兵第25.“冯·吕佐夫”(第1.莱茵省)团Infanterie-Regiment von Lützow(1. Rheinisches)Nr. 25第14.连继承:步兵第78.“不伦瑞克 弗里德里希·威廉公爵”(东弗里斯兰省)Infanterie-Regiment Herzog Friedrich Wilhelm von Braunschweig(Ostfriesisches)Nr. 78第15.连继承:步兵第29.“冯·霍恩”(第3.莱茵省)团Infanterie-Regiment von Horn(3. Rheinisches)Nr. 29第16.连继承:第5.莱茵省步兵第65.团5. Rhein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65另有Traditionskompine(传承连),用以继承传统

第17. 步兵团/17. Infanterie-Regiment

1921年1月1日成立,由防卫军原步兵第7、第20、第21和第110团四支部队合并而来。次年5月29日下属各营增加兵源地称号。

1934年分为不伦瑞克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Braunschweig,原第I.和训练营,后改名步兵第17团)和哥廷根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Göttingen,原第II.和第III.营,后改名步兵第38团)

上属单位:第6.师

编制:

团部第I.(不伦瑞克)营,原步兵第7和第20团第1.至第3.(步枪)连第4.(机枪)连第II.(普鲁士)营,原步兵第20和第21团第5.至第7.(步枪)连第8.(机枪)连第III.(普鲁士)(猎兵)营,原步兵第20和第110团第9.至第11.(步枪)连第12.(机枪)连第13.(迫击炮)连训练(普鲁士)营,原步兵第110团第14.(训练)连第15.(训练)连第16.(招募)连

驻地:

不伦瑞克(团部、第I.营和第13.连)哥廷根(第II.营)戈斯拉尔(第III.营)策勒(训练营)

历任团长:

组建至1921年6月15日:汉斯·冯·布兰登斯坦 上校(Oberst Hans von Brandenstein)1921年6月16日至1923年12月31日:约阿希姆·冯·阿姆斯伯格 上校(Oberst Joachim von Am *** erg)1924年1月1日至1926年10月31日:海因里希·冯·比瑙 上校(Oberst Heinrich von Bünau)1926年11月1日至1927年1月31日:约阿希姆·冯·斯特普纳格尔 上校(Oberst Joachim von Stülpnagel)1927年2月1日至1929年2月28日:本诺·普弗格勒 上校(Oberst Benno Pflugradt)1929年3月1日至1931年1月31日:阿尔弗雷德·斯特雷丘斯 上校(Oberst Alfred Streccius)1931年2月1日至1932年9月30日:赫尔曼·盖尔 上校(Oberst Hermann Geyer)1932年10月1日至1933年7月31日:赫尔曼·霍特 上校(Oberst Hermann Hoth,就是那个霍特)1933年8月1日至1933年11月30日:赫尔姆特·费尔米 上校(Oberst Helmuth Felmy)1933年12月1日至1936年10月6日:乔治·冯·阿佩尔上校(Oberst Georg von Apell,38年6月1日升至少将)

名誉上校:

???开始:约阿希姆·冯·阿姆斯伯格 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erie Joachim von Am *** erg,和第二任团长是同一个人)

???开始:约阿希姆·冯·斯特普纳格尔 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erie Joachim von Stülpnagel,和第四任团长是同一个人)

各部传统继承:

第1.和第4.连继承:不伦瑞克公国步兵第92.团Braunschwei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92第2.连继承:普鲁士飞行部队Preußische Fliegertruppe第3.连继承:第10.莱茵省步兵第161.团10. Rhein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61第5.连继承:第2.黑森选侯国步兵第82.团2. Kurhess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82第6.连继承:第2.低阿尔萨斯步兵第137.团2. Unter-Elsäss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37第7.连继承:步兵第57.“不伦瑞克 斐迪南公爵”(第8.威斯特法伦省)团Infanterie-Regiment Herzog Ferdinand von Braunschweig(8. Westfälisches)Nr. 57第8.连继承:第3.上阿尔萨斯步兵第172.团3. Ober-Elsässi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72第9.和第12.连继承:汉诺威省猎兵第10.营Hannoversches Jäger-Bataillon Nr. 10第10.连继承:步兵第56.“沃格尔·冯·法肯斯坦”(第7.威斯特法伦省)团Infanterie-Regiment Vogel von Falckenstein(7. Westfälisches)Nr. 56第11.连继承:莱茵省猎兵第8.营Rheinisches Jäger-Bataillon Nr. 8第13.连继承:第3.洛林步兵第135.团3. Loth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35第14.连继承:第1.上阿尔萨斯步兵第78.团1. Unter-Elsäss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32第15.和第16.连继承:第3.莱茵省步兵第77.团2. Hannover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77在另一支军队手上接受检阅的旧德帝军旗(滑稽)

第18.步兵团/18. Infanterie-Regiment

1921年1月1日成立,由防卫军原步兵第13、第14团,及猎兵第31和第32团四支部队合并而来。次年5月29日下属各营增加兵源地称号。

1934年分为帕德博恩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Paderborn,原第I.、第III.和训练营,后改名步兵第18团)和明斯特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Münster,原第II.营,后改名步兵第38团)

上属单位:第6.师

编制:

团部第I.(普鲁士)营,原猎兵第31和第32团第1.至第3.(步枪)连第4.(机枪)连第II.(普鲁士)营,原步兵第13团第5.至第7.(步枪)连第8.(机枪)连第III.(绍姆堡-利珀和普鲁士)营,原步兵第14团第9.(普鲁士)(步枪)连第10.(普鲁士)(步枪)连第11.(绍姆堡-利珀)(步枪)连第12.(普鲁士)(机枪)连第13.(迫击炮)连训练(利珀)营,原步兵第14团第14.(训练)连第15.(训练)连第16.(招募)连

驻地:

帕德博恩(团部、第I.营和第13.连)明斯特(第II.营)比克堡(第III.营,除第9.和第10.连)代特莫尔德(训练营)哈默尔恩(第9.和第10.连)

历任团长:

组建至1921年6月15日:卡尔·费尔施 上校(Oberst Karl Felsch)1921年6月16日至1923年1月31日:乔治·格拉夫·冯·斯蒂尔弗里德及拉顿尼茨 上校(Oberst Georg Graf von Stillfried und Rattonitz,原斯蒂尔弗里德及拉顿尼茨伯爵)1923年2月1日至1925年3月31日:汉斯·克洛贝 上校(Oberst Hans Kloebe)1925年4月1日至1926年9月30日: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 上校(Oberst Gerd von Rundstedt,就是那个冯·伦德施泰特,38年出任该团名誉上校)1926年10月1日至1928年2月28日:沃尔特·弗赖尔·冯·施莱尼茨 上校(Oberst Walther Freiherr von Schleinitz)1928年3月1日至1931年4月30日:雨果·蔡兹 上校(Oberst Hugo Zeitz,30年11月1日升至少将)1931年5月1日至1933年9月30日:休伯特·谢勒-卡里德 上校(Oberst Hubert Schaller-Kalide,33年4月1日升至少将)1933年10月1日至1935年11月30日:埃米尔·赖斯克莱 上校(Oberst Emil Reischle)

名誉上校:无(至少在防卫军年代没有)

各部传统继承:

第1.连继承:步兵第17.“巴尔福斯伯爵”(第4.威斯特法伦省)团Infanterie-Regiment Graf Barfuß(4. Westfälisches)Nr. 17第2.连继承:第2.洛林步兵第131.团2. Loth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31第3.连继承:第1.上莱茵步兵第97.团1. Oberrhein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97第4.连继承:第7.洛林步兵第158.团7. Loth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58第5.连继承:步兵第13.“赫瓦尔特·冯·比滕费尔德”(第1.威斯特法伦省)团Infanterie-Regiment Herwarth von Bittenfeld(1. Westfälisches)Nr. 13第6.连继承:燧发兵第39.“鲁登道夫将军”(低莱茵)团Füsilier-Regiment General Ludendorff(Niederrheinisches)Nr. 39第7.连继承:步兵第16.“冯·斯潘男爵”(第3.威斯特法伦省)团Infanterie-Regiment Freiherr von Sparr(3. Westfälisches)Nr. 16第8.连继承:第5.洛林步兵第144.团5. Loth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44第9.连继承:第7.莱茵省步兵第69.团7. Rhein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69第10.连继承:第4.汉诺威省步兵第164.团4. Hannover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64第11.和第12.连继承:威斯特法伦省猎兵第7.营Westfälisches Jäger-Bataillon Nr. 7第13.连继承:第9.洛林步兵第173.团9. Lothring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173第14.连继承:步兵第55.“登纽维茨 布洛伯爵”(第6.威斯特法伦省)团Infanterie-Regiment Graf Bülow von Dennewitz(6. Westfälisches)Nr. 55第15.连继承:第5.威斯特法伦省步兵第53.团5. Westfälisches Infanterie-Regiment Nr. 53第16.连继承:步兵第15.“尼德兰 弗雷德里克王子”(第2.威斯特法伦省)团Infanterie-Regiment Prinz Friedrich der Niederlande(2. Westfälisches)Nr. 15旧德帝第69.团团徽

第19.(巴伐利亚)步兵团/19.(Bayerisch)Infanterie-Regiment

1921年1月1日成立,由防卫军原巴伐利亚神射第41和第42团两支部队合并而来。次年5月29日增加(巴伐利亚)兵源地称号。

1934年分为慕尼黑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München,原第I.、第III.和训练营,后改名步兵第19团)和奥格斯堡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Aug *** urg,原第II.营,后改名步兵第40团)

上属单位:第7.(巴伐利亚)师

编制:

团部第I.营,原巴伐利亚神射第41团第1.至第3.(步枪)连第4.(机枪)连第II.营,原巴伐利亚神射第42团第5.至第7.(步枪)连第8.(机枪)连第III.(山地猎兵)营,原巴伐利亚神射第42团第9.至第11.(步枪)连第12.(机枪)连训练营,原巴伐利亚神射第41团第14.(训练)连第15.(训练)连第16.(招募)连

驻地:

慕尼黑(团部、第I.营和第13.连)奥格斯堡(第II.营)肯普滕(第III.营,除第9.和第10.连)兰茨胡特(训练营)林道(第9.和第10.连)

历任团长:

组建至1922年1月31日:弗里德里希·里特·冯·哈克 上校(Oberst Friedrich Ritter von Haack)1922年2月1日至1923年10月31日:阿道夫·里特·冯·鲁斯 上校(Oberst Adolf Ritter von Ruith,23年4月1日升至少将)1923年11月1日至1925年1月31日:马丁·里特·冯·迪特尔伯格 上校(Oberst Martin Ritter von Dittelberger)1925年2月1日至1927年1月31日:卡尔·里特·冯·普拉格 上校(Oberst Karl Ritter von Prager)1927年2月1日至1928年3月31日:雨果·里特·冯·普吕格尔 上校(Oberst Hugo Ritter von Pflügel)1928年4月1日至1929年9月30日:威廉·亚当 上校(Oberst Wilhelm Adam)1929年10月1日至1931年1月31日:汉斯·冯·霍斯林 上校(Oberst Hans von Hößlin)1931年2月1日至1933年2月28日:马克斯·辛德勒 上校(Oberst Max Schindler)1933年3月1日至1935年7月31日:卡尔·格拉夫 上校(Oberst Karl Graf)

名誉上校:

1929年11月1日开始:卡尔·里特·冯·普拉格 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erie Karl Ritter von Prager,和第四任团长是同一个人)

1931年2月1日开始:阿道夫·里特·冯·鲁斯 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erie Adolf Ritter von Ruith,和第二任团长是同一个人)

各部传统继承:

第1.和第2.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步兵近卫团Königlich Bayerisch Infanterie-Leibregiment第3.、第6.和第8.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1.步兵团“巴伐利亚国王”Königlich Bayerisch 1. Infanterie-Regiment König第4.、第15.和第16.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2.步兵团“巴伐利亚王储”Königlich Bayerisch 2. Infanterie-Regiment Kronprinz第5.和第7.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3.步兵团“巴伐利亚 卡尔王子”Königlich Bayerisch 3. Infanterie-Regiment Prinz Karl von Bayern第9.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20.步兵团“巴伐利亚 弗朗茨王子”Königlich Bayerisch 20. Infanterie-Regiment Prinz Franz第10.和第12.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1.猎兵营“巴伐利亚国王”Königlich Bayerisch 1. Jäger-Bataillon König第11.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12.步兵团“巴伐利亚 阿努夫王子”Königlich Bayerisch 12. Infanterie-Regiment Prinz Arnulf第13.连继承:巴伐利亚迫击炮部队Bayerisch Minenwerfer第14.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16.步兵团“托斯卡纳 斐迪南大公”Königlich Bayerisch 16. Infanterie-Regiment Großherzog Ferdinand von Toskana在向军旗宣誓

第20.(巴伐利亚)步兵团/20.(Bayerisch)Infanterie-Regiment

1921年1月1日成立,由防卫军原巴伐利亚步兵第45、第47和第48团三支部队合并而来。次年5月29日增加(巴伐利亚)兵源地称号。

1934年分为雷根斯堡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Regen *** urg,原第I.、第II.和第III.营,后改名步兵第20团)和安贝格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Amberg,原训练营,后改名步兵第41团)

上属单位:第7.(巴伐利亚)师

编制:

团部第I.营,原巴伐利亚步兵第48团第1.至第3.(步枪)连第4.(机枪)连第II.营,原巴伐利亚步兵第48团第5.至第7.(步枪)连第8.(机枪)连第III.营,原巴伐利亚步兵第45团第9.至第11.(步枪)连第12.(机枪)连训练营,原巴伐利亚步兵第47团第14.(训练)连第15.(训练)连第16.(招募)连

驻地:

雷根斯堡(团部、第I.营和第13.连)英戈尔施塔特(第II.营)帕绍(第III.营)安贝格(训练营)

历任团长:

组建至1921年10月31日:路德维格·勒波德 上校(Oberst Ludwig Leupold)1921年11月1日至1923年10月31日:阿道夫·赫戈特 上校(Oberst Adolf Herrgott)1923年11月1日至1927年1月31日:里特·约翰·冯·施密特勒 上校(Oberst Ritter Johann von Schmidtler)1927年2月1日至1928年10月31日:雨果·冯·温兹·祖尼德莱恩斯坦 上校(Oberst Hugo von Wenz zu Niederlahnstein)1928年11月1日至1929年6月30日:阿尔布雷希特·斯蒂芬 上校(Oberst Albrecht Steppuhn)1929年7月1日至1931年1月31日:里特·弗里德里希·冯·基弗 上校(Oberst Ritter Friedrich von Kieffer)1931年2月1日至1933年1月31日:马克西米利安·施万德纳 上校(Oberst Maximilian Schwandner)1933年2月1日至1934年10月31日:弗里茨·威利希 上校(Oberst Fritz Willich)

名誉上校:

1925年1月1日开始:阿诺德·里特·冯·莫尔 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erie Arnold Ritter von Möhl,一战时在巴伐利亚步兵第6团服役)

各部传统继承:

第1.和第2.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11.步兵团“冯·德·坦恩”Königlich Bayerisch 11. Infanterie-Regiment von der Tann第3.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23.步兵团“保加利亚 斐迪南一世沙皇”Königlich Bayerisch 23. Infanterie-Regiment König Ferdinand der Bulgaren第4.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机枪大队Königlich Bayerisch Maschinengewehr-Abteilung第5.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10.步兵团“巴伐利亚国王”Königlich Bayerisch 10. Infanterie-Regiment König第6.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2.猎兵营Königlich Bayerisch 2. Jäger-Bataillon第7.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13.步兵团“奥地利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兼匈牙利附属国国王”Königlich Bayerisch 13. Infanterie-Regiment Franz Josef I., Kaiser von Österreich und Apostolischer König von Ungarn第8.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15.步兵团“萨克森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国王”Königlich Bayerisch 15. Infanterie-Regiment König Friedrich August von Sachsen第9.和第12.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16.步兵团“托斯卡纳 斐迪南大公”Königlich Bayerisch 16. Infanterie-Regiment Großherzog Ferdinand von Toskana第10.和第11.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22.步兵团“霍亨索伦 威廉亲王”Königlich Bayerisch 22. Infanterie-Regiment Fürst Wilhelm von Hohenzollern训练营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6.步兵团“德意志 威廉皇帝兼普鲁士国王”Königlich Bayerisch 6. Infanterie-Regiment Kaiser Wilhelm,König von Preußen训练中的新兵

第21.(巴伐利亚)步兵团/20.(Bayerisch)Infanterie-Regiment

1921年1月1日成立,由防卫军原巴伐利亚步兵第45、第46和第47团三支部队合并而来。次年5月29日增加(巴伐利亚)兵源地称号。

1934年分为纽伦堡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Nürnberg,原第I.、第II.和训练营,后改名步兵第21团)和拜罗伊特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Bayreuth,原第III.营,后改名步兵第42团)

上属单位:第7.(巴伐利亚)师

编制:

团部第I.营,原巴伐利亚步兵第45团第1.至第3.(步枪)连第4.(机枪)连第II.营,原巴伐利亚步兵第47团第5.至第7.(步枪)连第8.(机枪)连第III.营,原巴伐利亚步兵第46团第9.至第11.(步枪)连第12.(机枪)连训练营,原巴伐利亚步兵第47团第14.(训练)连第15.(训练)连第16.(招募)连

驻地:

纽伦堡(团部和第II.营)维尔茨堡(第I.营)拜罗伊特(第III.营)埃朗根(训练营)菲尔特(第13.连)

历任团长:

组建至1922年11月30日:伦哈德·赫塞尔 上校(Oberst Leonhard Heussel)1922年12月1日至1925年7月31日:阿尔伯特·里特·冯·贝克 上校(Oberst Albert Ritter von Beckh)1925年8月1日至1927年1月31日:奥托·里特·冯·索尔 上校(Oberst Otto Ritter von Saur)1927年2月1日至1929年1月31日:尼古拉斯·斯凯梅尔 上校(Oberst Nikolaus Schemmel)1929年2月1日至1930年10月31日:弗里德里希·杜姆莱恩 上校(Oberst Friedrich Dümlein)1930年11月1日至1932年10月31日:威廉·里特·冯·雷岑斯坦 上校(Oberst Wilhelm Ritter von Reitzenstein)1932年11月1日至1934年3月31日:保罗·奥托 上校(Oberst Paul Otto)1934年4月1日至1935年9月14日:卡尔·魏森伯格 上校(Oberst Karl Weisenberger)

名誉上校:无

各部传统继承:

第1.和第4.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9.步兵团“雷德”Königlich Bayerisch 9. Infanterie-Regiment Wrede第2.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18.步兵团“巴伐利亚 路德维希·费迪南德王子”Königlich Bayerisch 18. Infanterie-Regiment Prinz Ludwig Ferdinand第3.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4.步兵团“符腾堡 威廉国王”Königlich Bayerisch 4. Infanterie-Regiment König Wilhelm von Württemberg第5.和第8.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14.步兵团“哈特曼”Königlich Bayerisch 14. Infanterie-Regiment Hartmann第6.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21.步兵团“梅克伦堡-什未林 弗里德里希·弗朗茨四世大公”Königlich Bayerisch 21. Infanterie-Regiment Großherzog Friedrich Franz IV. von Mecklenburg-Schwerin第7.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17.步兵团“奥尔夫”Königlich Bayerisch 17. Infanterie-Regiment Orff第9.和第12.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7.步兵团“巴伐利亚 利奥波德王子”Königlich Bayerisch 7. Infanterie-Regiment Prinz Leopold第10.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5.步兵团“黑森 恩斯特·路德维希大公”Königlich Bayerisch 5. Infanterie-Regiment Großherzog Ernst Ludwig von Hessen第11.连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8.步兵团“巴登 弗里德里希二世大公”Königlich Bayerisch 8. Infanterie-Regiment Großherzog Friedrich II. von Baden训练营继承:巴伐利亚王国第19.步兵团“意大利 维克多·伊曼纽三世国王”Königlich Bayerisch 19. Infanterie-Regiment König Viktor Emanuel III. von Italien

本文章主要资料源自Georg Tessin的《Verbände und Truppen der deutschen Wehrmacht und Waffen-SS im Zweiten Weltkrieg 1939–1945》

更多魏玛共和国国防军(魏玛国防军军装)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