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亚瑟王的故事
[编辑本段]亚瑟王简介
亚瑟王(King Arthur)是英格兰传说中的国王,圆桌骑士团的首领,一位近乎神话般的传奇人物。他是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了不列颠群岛,被后人尊称为亚瑟王。关于亚瑟王的传奇故事,最初如何诞生,源自何处,皆无从查考。究竟亚瑟王是不是以某位历史人物作为基础塑造出来的虚构角色也不得而知如果确实存在亚瑟王这个人物,据推测他所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公元500年左右,其间是一段50年左右(符合所知的各亚瑟王版本)的时期。
西元800年左右,威尔斯的修士撰写了一本《布灵顿人的历史》,书中首次记载“亚瑟”这个名字,描述他领导威尔斯人抵抗从泰晤士河中游入侵的萨克森人。
[编辑本段]亚瑟王传说
亚瑟王传说,是西元十二世纪,由遍历欧洲的吟游诗人开始传颂的。 公认的集大成作品为15世纪左右的《亚瑟王之死》
曾经统治英国的凯尔特民族在西元一世纪的时候被罗马帝国所统治,历经六世纪以后,日耳曼民族相继入侵,其势力渐趋衰微,终于被迫让出英国王位。传说中,亚瑟就是在日耳曼民族入侵的这段时期里面,以凯尔特人的英雄身份登场。他率领各部落在名为巴顿山之役的交战中一举击溃属于日耳曼民族一支的萨克森人,被视为中世纪英国著名的传奇人物。
但是,亚瑟的形象却随着传说故事的演进而不断地变化,最后演变成为统治不列颠之王,成为将兰斯洛特、崔斯坦等传说中的骑士收于麾下的“圆桌骑士团”的首领,拥有至高荣誉的英雄。
王者之剑(Excalibur)与石中剑(The Sword in the Stone)是亚瑟王至尊的王权象征,佩带着这把具有精灵魔力的王者之剑,令众骑士俯首称臣,不仅确立他自己的王位,也在众多的战役之中赢得胜利,凯旋而归。
[编辑本段]王者之剑
王者之剑[1](Excalibur),又译为断钢剑、斩铁剑、湖中剑。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较不专业的译文将此剑时译之为石中剑,这是不正确的。
石中剑(The Sword in the Stone),亚瑟拔出的选王之剑。一说其为Excalibur的原型Caliburn。《不列颠诸王史》关于Caliburn的记载有亚瑟王用此剑一战杀掉攻击他的470名萨克逊士兵。
王者之剑是在亚瑟王传说中所登场的魔法圣剑,可以称得上是后世骑士文学中,英雄多半配持著名宝剑传统的滥觞。
在亚瑟王传说中,拔出石中剑、登基为王的亚瑟在与King Pellinore交锋时折断了石中剑,此役起因是亚瑟在一座城堡拜访时,城堡主人Annoure看到向城堡走来的Sir Pellinore,请求亚瑟王给予保护。实际上Sir Pellinore也是受到Annoure戏弄,前来与亚瑟王交锋。这次战斗被认为是违反骑士道的,成为石中剑断裂的原因。后来他在梅林的指引下,从湖中女士的手中得到了王者之剑。王者之剑在精灵国度阿瓦隆所打造,剑锷由黄金所铸、剑柄上镶有宝石,并因其锋刃削铁如泥,故湖中女士以Excalibur(即古塞尔特语中“断钢”之意)命名之。梅林此时则告诫亚瑟:“王者之剑虽强大,但其剑鞘却较其剑更为贵重。配戴王者之剑的剑鞘者将永不流血,你决不可遗失了它。”
但后来亚瑟王还是遗失了剑鞘,也因此他虽拥有削铁如泥的宝剑,最后仍为叛徒骑士Mordred所杀。而王者之剑最后则在亚瑟王的嘱咐下,由Sir Bedivere投回湖中,与亚瑟王一齐回到精灵国度阿瓦隆去。
[编辑本段]阿瓦隆
阿瓦隆(Avalon)是亚瑟王传奇中的重要岛屿,一般相信它应该就是今天位于英格兰西南的格拉斯顿堡(Glastonbury)。
另一个说法是:阿瓦隆为湖上夫人的原住地。
传说中,阿瓦隆四周为沼泽和迷雾所笼罩,只能通过小船抵达。在亚瑟王传奇中,阿瓦隆象征来世与身后之地。亚瑟王死后,他的同母异父的姐姐莫甘娜(Morgan le Fay)用小船将他的遗体运来并埋葬于此。
关于avalon的词源,有一种理论认为它是凯尔特语“Annwyn”的英语化,而Annwyn意指仙女之地或冥间。英国编年史家,蒙茅斯的杰佛里(Geoffrey of Monmouth)则认为avalon是苹果岛之意(The Isle of Apples)。考虑到直到今天,apple一词在布列塔尼语(Breton)和康沃尔语(Cornish)中仍被拼为afal,而在威尔士语(Welsh)中则为aval,杰佛里的说法似乎较为可信。
Glastonbury在凯尔特语中又称为"Ynis Witrin",意即玻璃岛(The Isle of Glass)。冯象先生于2003所出以亚瑟王传奇为主题的新书,即以“玻璃岛”为书名。也许您仍然会困惑为何一个岛会以玻璃命名。一种有趣的解释是,古代的玻璃镜乃青铜打磨而成,而Glastonbury青葱一碧,颜色具象,故有此名。
[编辑本段]圆桌武士
在不列颠群岛,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最令人神往的传说之一便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武士。
在英国人心目中,亚瑟王和圆桌武士是正义与希望的象征。在那个野蛮黑暗的年代,正是这群英雄以勇敢和坚强驱逐了强敌,带领不列颠人寻找到光明,使群岛各部归于统一。
圆桌武士是一群为友情和正义而战的勇士,他们和亚瑟王亲如兄弟,誓死相随。亚瑟王(King Arthur)迎娶桂尼维亚皇后(Queen Guinivere)时岳父赠予了他一张可容50人(一说150人)的圆桌,这张圆桌被称作温切斯特圆桌(The Winchester Round Table)。此后每年,亚瑟都会将最信任的骑士们聚集到卡米洛特城堡,与他们同坐圆桌共商要事。
亚瑟王之所以选择了圆桌,是因为圆桌象征着友爱与平等。他将这些最信任的骑士们视同手足,可以与自己平起平坐。因此,任何在圆桌就坐的骑士都不会觉得地位低于别人,也就不会觉得委屈。
从公元一世纪开始,不列颠长期处于罗马帝国的压迫下。公元500年左右,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萨克森人又大举入侵,烧杀抢掠。亚瑟王和圆桌武士率领不列颠人民奋起反抗,最终在巴顿山之役的交战中一举击溃敌军,将所有外来入侵者驱逐出英伦。之后他们又统一各部,为大英帝国后来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在圆桌武士中,有大名鼎鼎的兰斯洛特、高文、凯伊等人,后来英国乃至欧洲的骑士们都将他们视为楷模。
时至今日,“圆桌武士”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历史名词,而成为“英勇”、“忠诚”和“信任”的代名词。这群骑士们的故事,以成传奇。
传说公元4、5世纪的前后的中古时代,他在英国领土上推翻了数百年的罗马帝国的统治,成功驱逐了萨克森人的侵略,并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措施,把大不列颠逐渐推到了欧洲的重要地位,建立了一系列的丰功伟绩。关于亚瑟王的传奇,曾经流传于无数的文学名著中,电影将这些故事搬上银幕,再现了这位欧洲帝王的丰功伟绩。
公元450年,罗马帝国已经逐渐走向没落,并且意欲从英国撤离,在大不列颠各岛上,众多的领主和骑士为了争夺土地和城堡相互开战,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组织起自己的游击队,积极地活跃在全国各地,具有强烈侵略性的萨克森人也乘乱进入大不列颠。整个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亚瑟(克里夫.欧文饰)从小就在战乱中和家人失散,被人收养并成为一个被人看不起的杂役,然而魔法师预言他一定会成为神圣的英国君主,而亚瑟更是拔出了“石中剑”印证了自己的将来。亚瑟不仅仅有天赋的神力,而且拥有远大的志向,当年轻的他看到国家的这种混乱的现状,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整个大不列颠群岛脱离罗马人的残暴统治,同时摆脱混乱的战争局面,他下定决心要为这里的人民建立一个全新的,充满和平宁静气氛的家园,成就自己的一番霸业。
亚瑟骁勇善战和超凡的气魄令一些非常优秀的骑士为之折服,他们纷纷加入亚瑟的队伍之中,组织成著名的“圆桌骑士”,这些英勇的战士在亚瑟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战绩。
在战争中,亚瑟遇到了被他们蔑视地称为“蓝军”的一组由贫民和流浪汉组成的游击队,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出身高贵的领导者,格温娜维尔(姬拉.奈特丽 饰)。当时他们双方都受到凶残的萨克森人的侵略,为了战斗的最后胜利,两个从前的夙敌不得不暂时地携手,建立战斗联盟。而在这些战斗之中,格温娜维尔逐渐发现亚瑟并非自己想像的那样凶残暴虐,而是充满理想和体恤人民的仁慈,而亚瑟也发现这支一直被他们蔑视的由难民、农民和流浪汉组成的“蓝军”中存在着巨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斗志,这些战士才应该是英国真正的主人。
战争仍在继续,但每个观众其实都应该已经知道这故事的结果,亚瑟最后成功地建立了大不列颠王国,创造了英国的历史,而格温娜维尔最终也成为了王后。
历史上真的亚瑟王这个人吗?
历史上没有亚瑟王(King Arthur)。亚瑟王全名为亚瑟·潘德拉贡(Arthur Pendragon),是不列颠传说中的人物,来自凯尔特神话传说和中世纪的野史文献。
亚瑟王也是凯尔特英雄谱中最受欢迎的圆桌骑士团(或译圆桌武士)的骑士首领,一位近乎神话般的传奇人物,被称为“永恒之王”(the Once and Future King)。
中世纪作家,特别是法国作家,对亚瑟王的出生、他的骑士们的奇遇,以及他的骑士兰斯洛特爵士和亚瑟的王后桂妮薇儿的爱情,使国家走向毁灭之路等,都有不同的描述。依照传说,他在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不列颠群岛,被后人尊称为亚瑟王。
关于亚瑟王的传奇故事,最初如何诞生、源自何处、实际活跃的舞台卡美洛的地理位置,十分难以查考并有许多争议。
亚瑟王出现在早期混乱的不列颠历史书里,版本也有诸多争议,一些人提倡亚瑟王有可能不是某一位特定历史人物,而是以诸多传说所塑造出来人物。
至于《石中剑》则由英国作家和诗人特伦斯·韩伯瑞·怀特所写的,据说描述的就是亚瑟王年轻时候所发生的故事;而圆桌骑士则是他继位之后,慢慢聚集在他身边的勇士,最后曾多达一百四十名。
但其实总人数在不同的故事中有很大的差别,从十二名到三千名都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桂妮薇儿皇后的守护骑士兰斯洛特、亚瑟王的外甥高文和崔斯坦爵士、亚瑟王的私生子与终结者莫德雷德、追随亚瑟王到最后的贝德维尔等等。
亚瑟王的圆桌相对于能区分出首座、末座的方桌,由于圆桌并没有首尾之分,因此象征着亚瑟王与他的骑士是平等的存在。
扩展资料:
关于亚瑟王传说的起源,在公元800年左右,威尔士的修士们撰写《布灵顿人的历史》,书中首次记载“亚瑟”这个名字,描述他领导威尔士人抵抗从泰晤士河中游入侵的萨克森人。在十二世纪,通过蒙茅斯的杰弗里(Geoffery of Monmouth)的文学作品而流行于欧洲。
蒙茅斯的杰弗里所著《不列颠诸王史》(Historia Regum Brittaniae)中已略见雏形,包括亚瑟的身世、私生子莫桀(Mordred)叛乱,王后桂妮薇儿出轨,亚瑟死后至仙境阿瓦隆疗养等细节(但圆桌武士和兰斯洛特尚未出现)。
法国诗人克雷蒂安·德·特罗亚(Chrétien de Troyes)撷取凯尔特(Celtic)传说中的幻想成分,加入圣杯的主题创作五部亚瑟王传奇、兰斯洛特、帕西法等圆桌武士的事迹成为重心,亚瑟王反而变成配角。
瓦斯、雷亚孟等人都曾写过有关圣杯(grail)的故事。英国作家马洛礼用英文写的《亚瑟之死》是最后一本中世纪关于亚瑟的作品,这部作品以散文体写成,马洛礼宣称译自一部法文作品,但确切书目至今仍不可考,应是编译整理自诸多相关文献,其中也包括英格兰的民间故事。
维多利亚时期这个题材再度流行,重要的作家有但尼生(Alfred Tennyson)的《国王叙事诗》和怀特(T. H. White, 1906-1964)的《永恒之王》(The Once and Future King)。
亚瑟王传说的史实性一直被学者们所争论。有的学派认为亚瑟王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亚瑟王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凯尔特神话中神灵的人格化。支持这种理论的学者,常常将它联系到威尔士语源学,他们提出,熊神在传说中被惯称为“Artos”或是“Artio”。
另一种观点认为,亚瑟是真实存在的人。虽然某些学说提出他是罗马,或者前罗马时代的人物,但依照大多数学说,并符合传统神话的 *** ,他是生活在公元5世纪末至6世纪初,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侵略者的罗马-不列颠领袖。
持这种观点中最著名的人物杰弗里·阿什(Geoffrey Ashe)和莱昂·弗勒里昂(Leon Fleuriot),主张将亚瑟确认为Riothamus——“Brettones之王”,一个在罗马皇帝安特米乌斯统治时期活跃的人物。
不幸的是,Riothamus是一个我们所知甚少的影子一般的人物,而且学者们并不确定此人所领导的“Brettones”究竟是大不列颠人还是布列塔尼人。
他们中的其他人主张将亚瑟确认安布罗修斯·奥里利厄斯(Ambrosius Aurelianus),一位赢得了对抗撒克逊人的重要战役的罗马-不列颠战争领袖,但在传说中此人活跃的时间要多多少少比亚瑟来得早。由此,某些人主张亚瑟是AmbrosiusThus的副官,可能接替他成为领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瑟王
[img]saber是哪个动漫里的?
saber是漫画《Fate/stay night》中的角色。
在漫画《Fate/stay night》中,saber生前为古不列颠传说中的国王,又称亚瑟王。被人称作骑士中的骑士,骑士王。从岩石中拔出了选定国王之剑,伪装自己的性别,以理想之王亚瑟的身份而活。可是因内乱而使国土荒废掉的她,深信自己不适合当王,为了祖国而希望通过圣杯重新选定国王。
在第四圣杯战争中作为英灵,以“Saber”的职阶被召唤到现代,当时的御主是卫宫切嗣,双方理念不合,在战争的最后,阿尔托莉雅被迫毁掉圣杯,结束了圣杯战争。
《fate/stay night》的剧情简介:
圣杯是传说中可实现持有者一切愿望的宝物。而为了得到圣杯的仪式就被称为圣杯战争。参加圣杯战争的七名由圣杯选出的魔术师被称为Master,与七名被称为Servant的使魔订定契约。
他们是由圣杯选择的七位英灵,被分为七个职阶,以使魔的身份被召唤出来。能获得圣杯的只有一组,这七组人马各自为了成为最后的那一组而互相残杀。卫宫切嗣的养子卫宫士郎,偶然地与Servant中的剑士Saber订定契约,被卷入圣杯战争当中。
亚瑟王是圆桌骑士的首领,被称为永恒之王,亚瑟王是真的存在吗?
在西方中世纪和凯尔特神话传说中,有这样一个神秘的传说——亚瑟王。亚瑟王也是圆桌骑士的领袖,被称为永恒之王。人们只在古代传说中听说过亚瑟王。他的故事就像一个谜,不可能讨论他是如何出生的,他来自哪里。
亚瑟王真的存在吗?
1.大多数学者认为亚瑟王确实存在。虽然有学者坚持认为亚瑟王只是文学创作的产物,但也有不少学者言辞谨慎。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斯奈德(Christopher Snyder)说:“我们没有证据表明他的历史真实性,但也没有证据表明他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写了《亚瑟王之谜》这本书。斯奈德解释说:“无论当代历史学家如何看待亚瑟王的真实性,几乎所有中世纪的欧洲人都相信亚瑟王的存在。关于亚瑟王的传说有一种至高无上的力量。”
亚瑟王和泰瑟王的关系早在12世纪就广为流传,当时来自蒙茅斯的杰弗里在他的著作《不列颠诸王史》中记录了亚瑟王的生平。据杰佛瑞说,亚瑟王的父亲尤瑟王在梅林的帮助下伪装成丁塔杰的地方统治者,并与后者的妻子发生了性关系,这使他怀上了亚瑟王的孩子。100多年后,康沃尔伯爵理查德和他的兄弟亨利三世在廷塔克建造了一座城堡。据说是为了加强他们家族和亚瑟王之间的联系而建造的。14世纪,英国国王定期举行庆祝活动,包括展示圆桌副本、举办亚瑟王大会议、颁发荣誉奖项等。,甚至有些奖项至今仍被英国王室沿用。就连亚瑟王的名字在历代贵族阶层也很常见,但英国王室却不愿意把“亚瑟”这个名字列入家谱。斯奈德解释道,“因为令人尴尬的是,大多数亚瑟王子要么早逝,要么没有好下场。这不是个不吉利的名字吗?”
2.有些学派认为亚瑟王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亚瑟王的传说是在公元12世纪由游遍欧洲的吟游诗人讲述的。举世公认的杰作是15世纪左右的《亚瑟王之死》。亚瑟王传说的史实,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有些学派认为亚瑟王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有些学派认为亚瑟王是凯尔特神话中几乎被遗忘的众神人格化。支持这一理论的学者经常将它与威尔士词源联系起来,他们认为熊神在传说中通常被称为“Artos”或“Artio”。然而,据我们所知,这些神是欧洲大陆的凯尔特人崇拜的,而不是不列颠人。另一种观点认为亚瑟是一个真实的人。虽然有些理论提出他是罗马人或前罗马人的人物,但根据大多数理论并符合传统神话的收集,他是生活在公元5世纪末至6世纪初抵抗盎格鲁-撒克逊入侵者的罗马-英国领袖。
亚瑟王是传说中5世纪的英国国王,他的故事没有载入史册。亚瑟王是英国最伟大的国王。在关于他的众多传说中,圆桌骑士可能是最熟悉的一个。然而。关于亚瑟王的各种传说都很古老。我们认为这些传说源于一个真实的凯尔特军事领袖的故事,他在400到600年前带头抵抗了登陆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300年后,一位历史学家尼纽斯记述了他。这时,许多讲故事的人有时间补充真相。
传说中的英国国王亚瑟王的生活经历
亚瑟一出现在舞台上就非同凡响。他毫不费力地拔出了石头中无人能成功拔出的剑,证明了他的人生经历同样高尚。他是前国王乌瑟尔的私生子,出生时被托付给梅林抚养。凭借着亚瑟王之剑的预言,他登上了英国国王的巅峰,在梅林的协助下,他带领英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和繁荣。他英勇作战,杀死巨人,拯救公主,带领骑士冒着生命危险,数次击退撒克逊人的野蛮入侵,甚至登陆欧洲大陆,打败罗马皇帝卢修斯。
虽然亚瑟王和骑士的故事激荡人心,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考古发现证明亚瑟王的历史存在。然而,学者们仍然认为亚瑟更有可能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虚构的。一般来说,亚瑟活跃于公元500年左右。在与他同时期的史料中,只有《威尔士编年史》有两段极其简短的记载:提到一个叫亚瑟的人参加了巴顿山战役,英军取得了胜利;亚瑟和莫德雷德(传说中亚瑟私生子的名字)死于建兰之战,瘟疫从天堂传到不列颠和爱尔兰。这个年表可信度很高。“里面提到的国王和主教、传教圣徒、部落首领有几百个,据考证,都是真人”,但是关于亚瑟本人的信息太少了。虽然亚瑟王的史料是零星的,但并不妨碍后世传说的生长。
亚瑟王与早期英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史密切相关。凯尔特人是大约公元前500年来到英格兰定居的土著人。公元50年,罗马人入侵成功。经过近四个世纪的统治,他们随着罗马帝国的丧钟而离开。皮克特人,爱尔兰人,最后是撒克逊人,一波野蛮的入侵袭来,最后来自北欧日耳曼部落的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武力占领了前罗马人的领土,凯尔特人退守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亚瑟王被描绘成一个民族英雄,他扭转了反对撒克逊人的潮流。
自11世纪以来,亚瑟王更多地被描述为英国人民的中世纪君主,而不是杰出的军队指挥官。137年,来自诺曼家族的牧师,蒙茅斯的杰弗里用拉丁文写了一部不列颠诸王的历史,以理清权力的谱系。亚瑟王的故事第一次从见过世面的零碎文字中有了详细的版本。这本所谓的历史书,更像是一部文学作品,是历史和想象的大杂烩。但亚瑟第一次有了梅林做他的同伴,石头里的女王、骑士、剑等元素依然缺失。现在只剩下被毁的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1991年,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的修道士们宣布,亚瑟王和桂妮维亚王后的坟墓在教堂的地下被挖掘出来,但被后来的学者证明是伪造的。因为亚瑟王墓的名声,修道院发展壮大,最后遭遇厄运。
亚瑟王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他和圆桌骑士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亚瑟一出生,他的父亲就听从了巫师的建议,把他交给牧师抚养。国王死后,亚瑟从石头中拔出了他的剑,成为了新的国王。他骁勇善战,多次击退外敌进攻,深受百姓拥戴,赢得美少女的喜爱。然而一代名君,居然被奸臣所害,在弥留之际被湖中仙女接走。亚瑟王藏在哪里成了千古之谜。亚瑟王的故事对西方文学影响很大,是绿色它的钥匙之一。
亚瑟王是谁
亚瑟王(King Arthur)传说发生的时间大致在4,5世纪左右,授命於天的亚瑟拔出了石砧中的剑而成为王,率领麾下的骑士经过多次战争统一了英伦,征战欧陆。传说的另外一个主题就是亚瑟王属下的圆桌骑士,他们无数次行侠仗义,扶弱除强的故事,以及情感恩怨纠葛。在1469 至 1470 年被整理成文,我读的是1486年英国版的书的译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可恶的人物译名极不习惯,比如崔斯坦写成崔思痛,为了照顾人名的含义,因为崔斯坦出生时母亲难产而死,所以取了个悲惨的名字,还有依秀.婉儿这种名字,人家可是公主啊),书中经常叙述说,根据外文或者根据法文著作如何如何,不知道当时整理的时候法文的原著指的是小说还是诗歌。
石中剑
传说的起始是最生动的。亚瑟虽系皇族,但作为私生子被寄养在普通贵族的家里,未曾获得特别的照顾。亚瑟的父亲死后,国内形势动荡,臣子们争夺权势,几乎要演为内乱,默林为此建议主教,在圣诞节的时候在伦敦召集所有的贵族骑士举行盛大的祈祷,祈祷中石台和插入其中的剑出现,以及上面一句著名的话:“Whoso pulleth out this sword from this stone and anvil is duly born King of all England(凡能从石台上拔出此剑者,即为英格兰的天命之王)”。但是无数骑士尝试之后都无法拔出,最后举行了新年时间的比武会,亚瑟的在收养家里的哥哥凯骑士前往参加,但进入比武场才发现没有带剑,於是央求亚瑟回去取,但亚瑟回到家里,却发现全家都去看比武了,无法拿到那剑,至於原因……应该是门锁了进不来?不过亚瑟怎麽也是养子,不会没有钥匙吧?反正亚瑟小孩脾气发作,赌气跑到教堂去拔了那柄剑交给了凯,结果吓倒所有的人。不过故事的结局没有那麽干脆,所有的骑士贵族都不愿意承认眼前的事实,亚瑟拔了一次又一次,聚会搞了一场又一场,从新年直到五旬节才给亚瑟加冕。(谁知道五旬节是什麽时候啊?是一个宗教节日,五月?)
亚瑟使用的“截钢剑” Excalibur应该不是石中剑,Excalibur得自湖上仙女,传说亚瑟只要佩带那剑的剑鞘,伤口便永远不会流血,Excalibur在亚瑟死时由手下骑士交还仙女。不过在很多地方都称呼石中剑为Excalibur,真乱啊。
亚瑟的帝国和征伐
传说中,军事征服占的比例并不大,我手上的《亚瑟王之死》一共二十一卷,只有第一,二,四的一些回目和第五卷讲述了征战过程。到第五卷的时候,亚瑟王的大军征服了罗马帝国,在罗马由教皇抹膏加冕成为皇帝,并且将罗马到法兰西的土地分封给他的侍从和骑士。帝国霸业就此完成,全书剩下的大量篇幅,都在叙述亚瑟和圆桌骑士的侠义故事了。
圆桌骑士 (knight of round table)
亚瑟的皇后吉娜薇(Guinevere)的父亲King Uther Pendragon有大的圆桌子,供他麾下的骑士聚会使用,在结婚时亚瑟时从岳父那里得到了桌子和武士。那后圆桌骑士就成为了亚瑟王下的骑士英豪们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国家,甚至会有不同信仰。圆桌的含义是平等和世界。所有做上圆桌的骑士彼此平等,并且互为夥伴。不过在争执中他们会拥护自己仰慕的骑士组成派系,相互攻击。圆桌一共能够坐下150个人,看来入选圆桌社的首要条件是大嗓门。
默林(Merlin)
在传说的前期非常活跃的人,以强大的法力辅佐亚瑟的父亲和亚瑟。记载中默林并没有施展很多绚烂的法术,倒是经常看到他到处出访,合纵联横,或者作出种种预言,指导应对,与其说是魔法师,不如说是先知谋士更加合适一点。默林是因为爱上了湖中仙女中的一位,名字叫做怡妙而离开亚瑟的,临行时还提醒亚瑟未来的灾厄。默林的法力非常强大,那位仙女因此逼他发誓,不对自己使用魔法,才允许他和自己一起旅行。他们一起走过了许多地方,但是仙女一直想要摆脱默林。她欺骗默林表演“岩石穿行”的法术,然后将岩石封印起来,默林就永远被困入其中,也有的传说说连那块岩石也被沈入湖中,真是悲哀啊,共处如此长久的经历仍然不能感动冷酷的心。而冷静神秘,无所不知的默林因为情爱而放弃了一切去追随心上人也很让人惊讶。
崔斯坦骑士(Sir Tristan)和依秀(Iseult)
第八卷共四十一回,第九卷共四十四回,第十卷共八十八回以大量的篇幅讲述了Tristan骑士的故事,实在是非常受到重视的人物,要知道一般一卷也才十几二十回(总共21卷),呵呵。崔斯坦自幼被送往法兰西,在战斗中中了矛毒,为了救治而前往爱尔兰。在那里得到安格西公主依秀的治疗,很快就痊愈了,两人产生了情意,他还教依秀弹奏竖琴。但是由於种种原因被驱逐。之后他受委托,替舅父玛尔克王前往安格西向依秀求婚,并为安格西王打败敌人以得到信任。甚至连安格西王也希望他本人而不是他的舅父娶自己的女儿,但那个傻瓜为了遵守诺言而将依秀带回,让她与玛尔克王结婚,虽然他和依秀的爱情非常的深厚。之后他凭借自己的勇猛获得了许多荣誉,引起玛尔克王的妒恨和陷害,这对情人的关系也几经波折,崔斯坦也曾经迫於形势结过婚,不过他忠於依秀,始终对妻子守之以礼。后来甚至发生过误会,曾经让崔斯坦以为依秀变心以致癫狂而在旷野游荡,依秀以为崔斯坦已死而几乎自刎。总算最后他终於带著依秀来到了英格兰,可以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了。一个有趣的事情是,依秀的母亲在她出嫁的时候为她安排了有魔力的酒,只要在和马尔克王共饮就会深深相爱,至死方休,但是那酒却在船上被依秀和崔斯坦误喝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他们最最后的结局没有找到专门的篇章讲述,不过根据兰斯洛特的一段话,崔斯坦在聆听爱人弹奏竖琴的时候,被他误信的情敌用剑从后面插入了心脏。
圣杯(Saint Greal)
圣杯相传系耶稣被钉於十字架之前日,曾同门徒们进最后的晚餐的时候使用的用绿柱玉琢制的酒杯,而在亚瑟王的传说里面,圣杯全部都是金制的。寻找圣杯在传说里是一个非常神圣的主题,因为在亚瑟王的世界里没有出现过非常强大的邪恶势力,最多是救助被欺负的妇女或者帮别人报仇什麽的,一小群异教徒撒拉森人一打就散。因此寻得圣杯的行为就显得格外的神奇伟大。
圣杯最早出现,是在兰斯洛特旅行到伯莱斯王的领地共进晚餐的时候出现的,从叙述上来看是幻影,有美丽的少女手持金杯向伯莱斯王走来,大家马上跪倒祈祷。伯莱斯王后来语言说,圣杯如果有一天出现了,圆桌就注定要销毁。兰斯洛特在巫师的欺骗下和伯莱斯的公主伊兰结合并产下一子,取名高拉哈德(Galahad),那个孩子在幼时就遇到过同样的圣杯显圣,并由持杯的少女宣布成年后会由他坐上圆桌的危险席位,并由他寻得圣杯。
产生寻找圣杯的念头是在一次圆桌聚会上面,在电闪雷鸣突然一缕阳光,圣杯出现,巡行一圈后消失,给予所有的骑士前所未有的愉悦体验。於是所有的骑士都发誓要出去旅行,寻到圣杯。至於目的……好象是为了能够再次亲近那种神圣的愉悦吧。离开的骑士共一百五十人,也就是说,所有的圆桌骑士都投身其中了,预言中说的圆桌的销毁大概指的就是这个吧。亚瑟王夫妇为此非常伤心,因为出访的骑士必然有所折损,以后再也没有这麽多高贵的骑士常伴左右了。
不过所谓的寻找并不是有线索脉络顺藤摸瓜的,而是漫无目的的瞎逛,就好象……就好象寻找七色花的小蓓那样(众人:你居然看…………!!)。中间当然衍生了无数传奇故事,每位骑士为了提高自己的修为德行以接近上帝,行善和自律都很刻苦,不再细表。兰斯洛特不断的被声音告诉,他的罪孽深重,是无福一亲圣杯恩泽的,当他发现圣杯(过程是瞎逛突然看到一个房子里面有@#$%……)并接近的时候便被神秘力量放倒。真正领受圣杯的是高拉哈德。(过程就是坐在大厅里,圣杯突然出现,不走了。这算哪门子寻找啊?)他因为圣洁童贞被圣杯选中,并用圣杯帮助了别人,留下许多奇迹,他自己也被当地推举了王位,但他醉心於神圣的幸福,不断的祈求上帝带走他,於是他很快去世了。他去世的时候一只手从天上伸下来取回了圣杯。
兰斯洛特骑士(Sir Launcelot)和亚瑟王之死
蓝斯洛的年纪其实应该比亚瑟和吉娜薇小很多, King Ban of Benwick 之子。 Ban 死后, 他被弃於湖边, 他自小被一群湖中仙女养大,被称作“湖上骑士”。个性温柔体贴、尊敬妇女,也善於跟女性相处,可以说是女性最完美的情人形象。记得在电影《默林》里面是金色长发,湛蓝双眸,容貌英俊,目光迷茫的美男子,非常迷人。兰斯洛的勇武在圆桌骑士中是第一的,在圆桌社内外支持者众多,他的侠义事迹亦有大量篇幅的记载。不过真正被大家记住的好像是他和吉娜薇王后的恋情,哈哈,不过记载里面的王后好象很会吃醋。最早伊兰公主作为的高拉哈德骑士的母亲访问英格兰,结果巫师又把兰斯洛特骗到她那里(真是伟大的大妈啊),然后又被王后发觉,王后将伊兰赶了出去,兰斯洛特因为羞愧愤怒而神志失常,离开宫廷四处游荡,最后被伊兰公主发现而用圣杯治愈。后来寻圣杯归来后兰斯洛特整天忙於应酬,常常要替许多名嫒闺秀代战决斗,维系公理正义。王后因而觉得很不满,骂他是“虚伪胆怯的骑士,市井平凡的色鬼”,将他赶了出去。不久王后被诬投毒害死某位骑士,辩护(?)的办法就是有代战骑士为了她而和控方的骑士决斗(伟大的法律,嘻嘻)。亚瑟出於自己的立场无法出战,圆桌社的骑士们不信任王后而不愿意出战,最后关头兰斯洛特隐瞒了身份赶到打败了对方,维系了王后的名誉,也得到了王后的原谅和歉意。
王后和兰斯洛特的恋情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所有的骑士都在谈论。而终於正式告发,亚瑟也颁布了逮捕令,在他们幽会的时候又有12名骑士前去暗杀,结果被尽数杀死,兰斯洛特乘机逃离。其后吉娜薇被判火刑,兰斯洛特率领战友前往刑场解救,所向披靡,“凡是抗拒他们的,全被打死,所有批戴武装的优秀骑士,一经交锋,立即丧命”,救走了吉娜薇,并依恃自己的领地抵御亚瑟的征讨。后在教皇的调解下与亚瑟和解,迫於荣誉交还吉娜薇(因为按照记载在公开场合他一直否认他和王后的私情),带领手下骑士离开了英格兰,统治整个法兰西,之后又与亚瑟交战,亚瑟的侄子莫俊德(Mordred)在亚瑟渡海征讨的时候撰取王位,并与归来的叔叔发动大战,传说Mordred 出生时, 默林预言这个孩子会威胁亚瑟的王位, 亚瑟因此将婴儿放在海上漂流, Mordred 却奇迹似地生还了, 亚瑟心生悔意, 接纳了 Mordred。(默林也曾经对亚瑟预言过Guenever不是属於他/不值得拥有的人,在追随湖上仙女怡妙的时候也曾经预言过自己命不久长,可怜的先知啊)。大战的结果是二人同归与尽,吉娜薇知道一切皆由自己起,非常自责,在丈夫死后做了修女。兰斯洛特回英格兰找到她后,她虽然因为激动晕倒了三次,但仍然拒绝陪伴兰斯洛特。兰斯洛特绝望之下也出家作了修士,二人至死再未相见。
中世纪的爱情
中世纪的「爱情」是柏拉图式的,非关肉体的,在书中有整整一回叙述抽象的爱情,没有任何情节,这在全书中是绝无仅有的。里面赞美纯洁的真爱,唯有爱护对偶超过了对偶爱他的人,才值得受人尊敬,唯有用理性节制的爱情,才能数年如一日,真心贞一,里面把冬夏比 *** 情的起起落落,把五月比作受理性节制纯洁的感情,“要像Guenever记得的五月那样,终生做个真心的情妇,因而她可以得到善终。”兰斯洛特和皇后的恋爱是所有中世纪(严格来说,只限北欧地区)的恋爱理论范本,而该恋爱假如涉入 *** ,亚瑟王杀死他们也不会遭到谴责。因为不能对爱人的「精神外遇」感到嫉妒,否则就是违反基督教当时的道德标准。
亚瑟王的传说的影响
以上只是找比较熟悉的几个骑士介绍了一下,实际上以骑士记传为主体的传说记录了许多骑士的经历,内容很博大的。亚瑟王传说是最早的中世纪骑士传说,经过艺人和民间的不断加工而变得异常丰满成熟。它包含了升斗小民在乱世之中对於英雄的幻想与期待,亚瑟王带领武士抵抗外侮,斥退群敌,引领大英子民迈向盛世。它代表圆桌武士的精神,勇气、忠诚与自制,对君主效忠,对弱者谦让,对贫者布施。它代表了武士特质的两难困境,英勇的蓝斯洛爱上王妃,却又必须对君主效忠,君臣关系成为情敌,最后以悲剧收场,这个母题也包含了亚瑟王父子之间的矛盾情结,它隐隐透露出王朝中不可告人的尴尬秘密, *** 与 *** ,邪恶势力竟然来自於同一血缘。「亚瑟王」的故事带动了许多类似故事的基本架构,例如宫殿之内的权力斗争,圆桌武士的平权与互信精神,三角关系的挣扎,在黑暗时代百姓对贤明君主的渴望与救世主的幻想。「亚瑟王」自然也激发了许多变调曲,例如马克.吐温曾经以亚瑟王暗讽小说人物,爆笑的电影「蒙地莽蛇」(导演曾导过「笨贼一箩筐」)系列耍弄圆桌武士、凤宫(Camelot)、与圣杯等题材并置於一个荒诞不经的脉络之中。甚至「星际大战」的导演乔治.鲁卡斯也借用了亚瑟王叔侄争战的心理母题,描写了那段经典的父子决战。
《亚瑟王》作者是谁?
亚瑟王(King Arthur)是英格兰传说中的国王,圆桌骑士团的首领,一位近乎神话般的传奇人物。他是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了不列颠群岛,被后人尊称为亚瑟王。关于亚瑟王的传奇故事,最初如何诞生,源自何处,皆无从查考。究竟亚瑟王是不是以某位历史人物作为基础塑造出来的虚构角色也不得而知。 如果确实存在亚瑟王这个人物,据推测他所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公元500年左右,其间是一段50年左右(符合所知的各亚瑟王版本)的时期。
西元800年左右,威尔斯的修士撰写了一本《布灵顿人的历史》,书中首次记载“亚瑟”这个名字,描述他领导威尔斯人抵抗从泰晤士河中游入侵的萨克森人。
亚瑟王传说
亚瑟王传说,是西元十二世纪,由遍历欧洲的吟游诗人开始传颂的。 公认的集大成作品为15世纪左右的《亚瑟王之死》
曾经统治英国的凯尔特民族在西元一世纪的时候被罗马帝国所统治,历经六世纪以后,日耳曼民族相继入侵,其势力渐趋衰微,终于被迫让出英国王位。传说中,亚瑟就是在日耳曼民族入侵的这段时期里面,以凯尔特人的英雄身份登场。他率领各部落在名为巴顿山之役的交战中一举击溃属于日耳曼民族一支的萨克森人,被视为中世纪英国著名的传奇人物。
但是,亚瑟的形象却随著传说故事旳演进而不断地变化,最后演变成为统治不列颠之王,成为将兰斯洛特、崔斯坦等传说中的骑士收于麾下的“圆桌骑士团”的首领,拥有至高荣誉的英雄。
王者之剑(Excalibur)与石中剑(The Sword in the Stone)是亚瑟王至尊的王权象征,佩带著这把具有精灵魔力的王者之剑,令众骑士俯首称臣,不仅确立他自己的王位,也在众多的战役之中赢得胜利,凯旋而归。
王者之剑
王者之剑(Excalibur),又译为断钢剑、斩铁剑、湖中剑。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较不专业的译文将此剑时译之为石中剑,这是不正确的。
石中剑(The Sword in the Stone),亚瑟拔出的选王之剑。一说其为Excalibur的原型Caliburn。《不列颠诸王史》关于Caliburn的记载有亚瑟王用此剑一战杀掉攻击他的470名萨克逊士兵。
王者之剑是在亚瑟王传说中所登场的魔法圣剑,可以称得上是后世骑士文学中,英雄多半配持著名宝剑传统的滥觞。
在亚瑟王传说中,拔出石中剑、登基为王的亚瑟在与King Pellinore(个人印象是Sir Pellinore)交锋时折断了石中剑,此役起因是亚瑟在一座城堡拜访时,城堡主人Annoure看到向城堡走来的Sir Pellinore,请求亚瑟王给予保护。实际上Sir Pellinore也是受到Annoure戏弄,前来与亚瑟王交锋。这次战斗被认为是违反骑士道的,成为石中剑断裂的原因。后来他在梅林的指引下,从湖中女士的手中得到了王者之剑。王者之剑在精灵国度阿瓦隆所打造,剑锷由黄金所铸、剑柄上镶有宝石,并因其锋刃削铁如泥,故湖中女士以Excalibur(即古塞尔特语中「断钢」之意)命名之。梅林此时则告诫亚瑟:「王者之剑虽强大,但其剑鞘却较其剑更为贵重。配戴王者之剑的剑鞘者将永不流血,你决不可遗失了它。」
但后来亚瑟王还是遗失了剑鞘,也因此他虽拥有削铁如泥的宝剑,最后仍为叛徒骑士Mordred所杀。而王者之剑最后则在亚瑟王的嘱咐下,由Sir Bedivere投回湖中,与亚瑟王一齐回到精灵国度阿瓦隆去。
阿瓦隆
阿瓦隆(Avalon)是亚瑟王传奇中的重要岛屿,一般相信它应该就是今天位于英格兰西南的格拉斯顿堡(Glastonbury)。
传说中,阿瓦隆四周为沼泽和迷雾所笼罩,只能通过小船抵达。在亚瑟王传奇中,阿瓦隆象征来世与身后之地。亚瑟王死后,他的同母异父的姐姐莫甘娜(Morgan le Fay)用小船将他的遗体运来并埋葬于此。
关于avalon的词源,有一种理论认为它是凯尔特语“Annwyn”的英语化,而Annwyn意指仙女之地或冥间。英国编年史家,蒙茅斯的杰佛里(Geoffrey of Monmouth)则认为avalon是苹果岛之意(isle of apples)。考虑到直到今天,apple一词在布列塔尼语(Breton)和康沃尔语(Cornish)中仍被拼为Afal,而在威尔士语(Welsh)中则为Aval,杰佛里的说法似乎较为可信。
Glastonbury在凯尔特语中又称为"Ynis Witrin",意即玻璃岛(The Isle of Glass)。冯象先生于2003所出以亚瑟王传奇为主题的新书,即以“玻璃岛”为书名。也许您仍然会困惑为何一个岛会以玻璃命名。一种有趣的解释是,古代的玻璃镜乃青铜打磨而成,而Glastonbury青葱一碧,颜色具象,故有此名。
圆桌骑士
亚瑟王迎娶Guinivere时其父赠予亚瑟王一张可容150人(一说50)的圆桌(一说Merlin所制造……)。圆桌骑士据说为128人(还有32,24等版本,最离奇的是有把跟查理曼大帝的12骑士搞混的,详见某给中学生写的双语读物)。其中有一个“Siege Perilous”(危险席),只有注定获得圣杯的(一说品行完全没有污点的)骑士才可以安坐该席而不丧命。后来坐上此席的是Sir Galahad。有名的圆桌骑士还有第一骑士Sir Lancelot,他的好友(一段时间也是敌人),实力可与Lancelot匹敌的Sir Gawain,将亚瑟王圣剑还入湖中的Sir Bedivere,与亚瑟王为兄弟的Sir Kay及其父Sir Ector,Meloidas国王的儿子Sir Tristram,双剑骑士Sir Balin及其弟Balan(似乎没有受封爵士),后创建圣杯骑士团的Sir Parcivale等。顺便带上Sir Agrivaine和Sir Mordred两个叛徒人物。
萨克森人
萨克森人(英语Saxon;德语Sachsen),又译撒克逊人,原属日耳曼蛮族,早期分布于今日德国境内的尼德萨克森(Niedersachsen)地方。西元5世纪中期,大批的日耳曼人经由北欧入侵大不列颠群岛,包括了盎格鲁人(Angles)、萨克森人、朱特人(Jutes),经过长期的混居,逐渐形成现今英格兰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