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日芒种,明日高考。
因为高考,每年的6月都变得无比重要。
对考生家长来说,这是孩子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道槛,之前十几年的苦读,都是在为跨越这道槛做准备。“旗开得胜”“指定能赢”,人们在争先恐后的洪流中,紧张着,期盼着。
而对考试的主角——考生来说,高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一个终点,或一个起点?
十八九岁的青年,长期浸泡在书山题海中,人生还没有全面展开,也许未必能清晰且坚定地知道“高考”的意义,只有当他们经历过,再回首,才能对“高考”有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总结。
故而,小编特别邀约了几位曾经的高考生,请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与经验,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启发。
周诺:高考这件事在今后的人生中闪闪发光
2006年高考,北京大学本科、硕士,
现供职于南京某金融机构
问过很多来自县城的“小镇做题家”,高考给了他们一个看世界的机会,我也不例外。
“小镇做题家”,这是自己高考十几年之后突然热起来的一个词,里面有些许自嘲和些许宽慰:我能走到这里,也挺不容易的哎。
离开小城,会发现世界很大,生活方式很多,每个人的节奏和生活方式都能找到共同的圈子,世界是多样存在且合理的。
这些思维底色可能对北上广深的孩子是一种天然,但是对于我自己,可能只有通过高考这把梯子去触及、体验和理解。
所以就变成“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吗?想来也不是的。
高考的过程,尤其是没日没夜奋斗刷题的日子,也是人生一次难能可贵的经历。
心无旁骛和努力就有收获日子,会让高考这件事在以后的人生中一直闪闪发光——“想当年我也这么奋斗过的呢!”
其实回想起来,高考本身并不难,难的是这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简单的事情要求不出错就变成了很难的事情,只有具有极强意志品质的孩子有胜出的机会。
而这一点也是高考选拔的意义之一,在国家并不能将优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情况下,社会选择把这个机会给那些坚定的、自律的、充满信念的孩子。
如今我的孩子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想想未来他也要经历中考、高考,老母亲的心不由得就揪紧起来,第一次去想象考不上该怎么办这个问题。
毕竟对自己能下狠手,孩子毕竟是另外一个人,除非他自己觉悟,在很小的时候想明白,否则我似乎也没什么办法保证他一定能学业优秀。
还好高考现在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国内外接受高等教育有很多的途径,这时回到学习的本质就变得有意义起来,通过教育发现每个人的天赋,让每个人做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事。
能在这里想入非非为孩子设计不同的路径,大概也得益于我十几年前考了个还不错的成绩吧?
满在领:带给我的不止是一张录取通知书
2006年高考,考入西安交大,现在交大做科研
转眼间,我的高考已经是十六年前的事情了。前几天突然被问到高考的意义,我一直在想,该怎样总结,才能讲述得更客观。对我而言,高考的意义太重大了,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在大城市安家立业,而我也从事了教师工作,每年都带着学生备战高考。
高考,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进好大学,大概就得到了大城市的入场券,可以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发展。我家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邻居都是种地为生,我的志愿就是要离开农村去城市发展,所以我在备考过程中非常刻苦,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去食堂学习,做了大量的试题,也如愿以偿,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考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最终留在了西安,当了一名高考数学培训师。
作为高考培训师,我每年带着高考学子备战高考,我对高考的感悟也越来越清晰。高考的意义,不仅仅是考上大学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而是对每一位备考学子的磨练。高考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可以给学子突破自己的机会,最终养成拼搏奋斗的品格。
参加过高考,接受过高考的洗礼,我们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素养。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对自己有要求,要有一定的目标,要勇于挑战自己,做一个有志气的人。有志气的人,会脚踏实地,同时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我们一次次考试失利,没有考到理想成绩的时候,我们不可以轻言放弃,要坚信自己一定可以突破自己,做一个有骨气的人。骨气就是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没有骨气,软骨头永远挺不起民族的脊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知识,有真才实学,就有底气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样,可以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通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有底气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有贡献的人、有作为的人。
高考,让我懂得,我要做一个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人,高考带给我的,远远不止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在备考过程中养成的学习习惯、自律、拼搏精神,现在仍然在影响着我。我现在在教育一线,带过数千名高三学生,也在影响着他们对高考的认知,帮助他们正确面对高考,接受高考的洗礼。
高考,让我得到蜕变,开启了我的人生征程。
康文胜:人生从此通往四面八方
2010年高考,江南大学法学专业,现在法院工作
2010年,终于考上了一所南方大学,大学四年成了我到目前为止最快乐的日子。
三四个大操场,篮球架、网球场,可以探索各种运动。图书馆的大量藏书,各种社团,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专业的同学、老师。资源已经蓄满,就等有心人去好好利用了。人生的方向通向四面八方。
在大学看了很多的书,从小说开始到人文社科,开始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书,知道去看版本、译者、出版社。开始从法学旁及文学、历史、人类学、经济学、哲学,开始被学术研究的严谨所吸引,开始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需要某方面资料的时候,知道去哪里找最新的权威的知识。开始反思消化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对真的东西,美的东西,有了感知力。
去参加了很多有意思的选修课:欧美歌曲欣赏,外国名著解读,港台电影赏析,饮料概论,新疆、 *** 、 *** 研究,关注社会问题。
听了很多民谣,从五条人到周云蓬,在校报实习,参加讲座:听余光中讲翻译、易中天讲老子与禅宗。看了很多戏剧,近距离看了之后会那么喜欢,被舞美、声腔、表演所震撼,认定好的东西必将继续留存下去。
跑步坚持了三年半,与同学一起骑行环游太湖,骑行去扬州,一起礼乐山河。看着夜一点点黑下来,知道黑也分不同的层次,感受早晨六点的风从太阳升起的地方吹来。
同学带着自己的口音与方言,来到这里,交到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这些同学四散全国各地,每当一个同学结婚,就去他的老家,边参加婚礼边旅游。
这样从个人的小县城、小乡村,进入到更大的世界,进而通向更大的世界。可能是全国各地,可能是通往国外,也有可能是古代与未来。
现在想想大学的遗憾,可惜的是没有跟喜欢的老师有更多交流。不只是课程,而应该是耳濡目染。可惜的是,本该大学四年的自我探索,到了我工作四年之后才进行。
毕业时我如1900站在船舷上,被工作一脚跺下船,带着更多的困惑和一个读书的习惯,置身在陆上的人流中。生活来自四面八方,又迅速关上了许多扇大门。
李茂允:追逐的起点
2010年高考,山东建筑大学,
就职于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从国外回来,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隔离,才终于坐上了回家的高铁。我特意挑了个靠窗的位置,想看看沿途的风景。时值六月,窗外满目净是金黄的小麦和早玉米。麦浪涌动,尚未出穗的玉米地块仿佛一块块翠绿的毛毯。我深吸一口气,竟嗅出了小时候暑假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我的暑假大多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姨家的表哥表姐也同去,小伙伴们一起,白天游泳、钓鱼,晚上就在楼顶铺开凉席,搬出黑白电视机,扯上天线看《西游记》,很是热闹。
在同辈中,表哥学问最高,最有权威,有一次他把我们叫到一起问:你们谁能告诉我,学习有什么好处啊?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摇摇头面色变得很严肃。那时他刚参加完高考,正在等待分数。暑假结束,表哥考上了大学,背着行李去了当时觉得很遥远的济南,而我却沉浸在从外婆家回来,离开小伙伴们,回到孤身一人的失落中。
应该就是从那时起,我爸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肯学,家里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表哥成了我们整个家族的骄傲。
表哥大学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后来表哥利用“职务便利”,带我参观他的校园,让我好好感受一下大学的氛围。看着比我们高中校园大了几倍的学校,我心中不由羡慕,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
高中过得飞快,在高三最后的时刻,班主任老师让我们把自己理想的大学写在后黑板上,就在高考倒计时旁边,期待中又透着压抑和紧张。时间却没有因为压抑而停留,一天一天不由分说地将我推进了高考考场。答卷完毕的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大学校园的上课 *** 。
等待是煎熬的,高考成绩公布前,我还得了一场肠胃病,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耳边一直回响着表哥很久之前问过的那句话:你们谁能告诉我,学习有什么好处啊?伴着我的焦虑不安和因为离开了学校和朋友后的空虚,这种感觉一直堵在心里,让我无法释怀,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
回想起来,我之所以高考其实就是在追逐,追逐前人的脚步,追逐优秀的榜样,沿着他走过的路,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父母开心,引以为豪。但是,高考带给我的却不止这些。没有高考,我可能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才能从农村走进城市,而想在城市中站住脚,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倍的努力。高考是一个捷径,像是一个跳板。它让我有机会略过差距,提前感受到更优质的生活,并且通过大学这个平台拥有了一块通往这种生活的敲门砖。我用这块砖,怀揣对未来的憧憬,敲开了工作的大门,敲开了社会的大门,进而还有了机会走出国门,追逐着更广阔的天地。
高考是我追逐的起点,那是我“初心”孕育的地方,而如今我依然在延续着这条追逐的道路,前行。
张晓玉:接受你选择的,并坚定地走下去
2018年高考,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
2022年考上硕士
我2018年参加高考,高考成绩是情理之中,却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于考试的成绩和我平时的训练相差不大,意料之外在于我没有去一直向往的江南水乡,甚至没有填报南方的任何一所高校,来到了从没幻想过的北京。
因为不想被束缚,所以离开家乡,没有选择综合排名更好的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因为自己任性,选择了来到北京读书。但是对于这个决定,我是不后悔的。很多人跟我说,“你不应该来这里的”“你的分数来上这所学校有点亏”,我知道大家都是好心,在山东省超过一本50分的分数,来到北京读市属二本,听起来,确实不划算。但是这并不是我志愿填报错误,来到这里的同学,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分数。因为没有能力选择北京其他更好的院校,所以来到这里。我们来到这里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所以我并不后悔。接受你选择的,并且坚定地走下去,是高考给我上的第一堂课。
在北京四年,经历两年疫情,在大家都能开学的时候,因为首都严格严谨的疫情防控政策无法开学,甚至最后没有一个完整的毕业照、毕业典礼。但是,我依然不后悔来这里读书。
在北京,我见到了来自各地的同学们,大家个性鲜明,目标清晰,是很优秀的伙伴;遇见了许多优秀的、勤奋的、奉献的,影响我一生的榜样老师;有幸参与国庆七十周年群众 *** 活动,在天安门接受习总书记的检阅;有幸在北京见证了建党一百周年、建团一百周年、见证了北京冬奥会,见证北京成为双奥之城。
四年,我甚至没有好好地逛过北京城,但是我在这感受到了最单纯的善良,最质朴的奉献,最真诚的奋斗。一座城能教会我的,远远超过了2018年的574分。所以如果你再问我,后悔选择来到这么?我的答案依然是,不后悔。
策划:陈 倩
绘图:张莉萍
特别声明☀ 鲁ICP备13002907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210005
☀ 招商广告热线:1396946101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