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公司为什么要进行并购(上市公司可以被并购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公司为什么要进行并购(上市公司可以被并购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公司为什么要进行并购(上市公司可以被并购吗)

上篇文章讲了商誉(什么是商誉?为什么出现商誉?商誉为什么是风险?)

商誉既然是并购产生的,并且商誉有风险,那么上市公司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搞并购。

例如,A公司经营情况比较差,行业竞争激烈,毛利低,赚不到钱,那么实控人就想切入其他行业,并购B公司,B公司主业是光伏制造,正是现在的追捧热点。

A公司用2.5亿的现金换来了B公司的2亿资产和负债,差额计入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商誉,总体来说,A公司的资产没有变,根据等式:

现金2.5亿=B公司的资产和负债2亿+商誉0.5亿

现金从哪来?一般有三个渠道,一是原来业务板块产生的现金,二是银行或其他渠道的借款,三是A公司再发行一些股份的增资款。

并购后,A公司可以将B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假设并购了B公司100%股权,并购后,A的合并报表就包含了A公司原业务板块的收入、利润和B公司业务板块的收入、利润。体现在报表上,就是收入和净利润大涨。

这就是上市公司喜欢搞并购的原因,上市公司并购可以在总资产没有明显改变的前提下,明显增厚未来几年的收入和净利润。

那如果收购以后B公司业绩下滑怎么办?没关系,有一个叫做“业绩承诺”的招数。

A公司在收购B公司的时候,会签一份业绩承诺协议,或者就在收购协议中加入业绩承诺条款,B公司的原股东会说,我保证收购后,B公司的未来三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8亿、1亿、1.2亿,如果达不到,我把差额补给上市公司,比如第一年实际净利润0.6亿,我自己掏钱给上市公司0.2亿。

这就解除了A公司股东对收购后B公司业绩下滑的顾虑。

看起来不错,那是不是搞并购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呢,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是有几个问题。

第一,现金来源的问题。

前面说了,现金来源大致有三个渠道,自有现金、借款、增资缴款。但前面也说了,并购的动机一般是主业不行,试想要是主业干的热火朝天,并购其他公司干嘛呢,当然不排除有公司搞扩张业务版图之类的战略决策,但是多数情况下,并购都是发生在主业拉胯的情形中。主业拉胯,自有现金就指望不上了,只能靠借款或增资缴款,这其实是用别人的钱,给自己并购来用。上市公司的原股东承担了债务增加的风险或者股权稀释的风险。

第二,业绩承诺的问题。

首先,B公司原股东协议中答应了如果业绩不达标,就会补足差额,但是如果实际不达标以后,B公司违约呢?A公司只能走法律程序,打官司有时候要好几年,那时候B公司原股东已经把钱花完了,强制执行也没有可执行的财产。比如高乐股份收购异度信息的情况,就没有收到补偿款。并且,业绩不达标意味着商誉存在减值的风险。

第三,利益输送的问题。

比如某上市公司2015年收购冯小刚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收购价格10.5亿。

这家公司什么情况呢,根据公告,财务数据为:资产总额1.36万元,负债总额为1.91万元,所有者权益为-0.55万元,注册资本500万元。

当然了,用10.5亿收购一家实际价值为负的公司,收购后业绩怎么办,这时候祭出“业绩承诺”的招数。

老股东作出的业绩承诺期限为5年,自标的股权转让完成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其中2016年度是指标的股权转让完成之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2016年度承诺的业绩目标为目标公司当年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自2017年度起,每个年度的业绩目标为在上一个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

计算以后,承诺的净利润一共是6.7亿,也就是说,冯小刚拿了10.5亿,即使最坏情况,某上市公司司收购了东阳美拉以后,东阳美拉各年都没有净利润,那么某上市公司拿回6.7亿,冯小刚稳赚3.8亿。但是损失是由某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承担,并不单单是某上市公司的实控人,也包括大量的股民。

那冯小刚稳赚的3.8亿可以由实控人和冯小刚一分,这样就完成了利益输送。

所以,上市公司为什么喜欢搞并购?如果并购是成功的,那么增厚了净利润,实控人享受股价上涨的好处,如果并购是失败的,实控人损失不了什么,如果是为了利益输送搞并购,实控人更是稳赚不赔,相当于用股民的钱补贴自己的腰包。

更多公司为什么要进行并购(上市公司可以被并购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