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个卖烧饼的故事
有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我们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并且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这段时间,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甲说:“好无聊”,乙说:“我也好无聊”,此时看故事的你们也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我们就称之为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乙决定玩一个游戏。于是,真正的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中,路人丙就是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被称作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和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但是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到底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也就是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进银行而获得的利息太少了,根本比不上价格飞涨的烧饼,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当然不是。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比如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出现
也可能是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股票出现。
或者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不同发行商出现。
亦或是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也许是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然而,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也就是烧饼买的最少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当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这个市场的某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如此?在ROE高企,资产在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最终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金融骗局的发生往往并不是因为其构思多么精巧、设计多么复杂,而是因为人们犯了投资过程中的两大错误:贪婪和盲目崇拜。贪婪使人们失去理智,盲目崇拜则使人们忽视风险的控制,最终遭受到重大的损失。
“你可以在部分时间欺骗所有人,或者在所有时间欺骗部分人,但永远不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林肯的这句名言,险些被世纪金融大骗子伯纳德·麦道夫改变。
2009年6月29日,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前副主席、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证劵欺诈、洗钱、伪证等11项犯罪指控被判150年监禁。在这个传奇人物被戴上手铐押走,并由此引出一个长达20年、高达650亿美元的投资骗局之后,华尔街又一次被震动了。
有人说,如果不是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麦道夫苦心经营了20年的弥天大谎还不致被戳破;如果不是投资者近几个月来纷纷将资金撤出市场,麦道夫的庞大的金元帝国仍会被认为是华尔街跨世纪的传奇。
变形:祸起萧墙,谎言败露
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麦道夫曾创造的一个个“传奇”:不管牛市还是熊市,他都能确保其投资客户每年获得高达10%~12%的投资回报率,相当于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平均增长率。
而麦道夫制造传奇的地方就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一栋红色大楼——口红大厦。麦道夫的公司占据了大厦34层中的3层楼面:19层是公司的交易平台;18层是公司的行政办公用地;而17层是麦道夫公司最神秘的场所,员工亦鲜有进出。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美国检察机构宣称,麦道夫在“十七层密室”的日常工作就是制造这涉及金额多达650亿美元的骗局。
1960年,年仅22岁的麦道夫利用上学期间打工赚得的5000美元,注册了“伯纳德·麦道夫证券投资有限公司”。他在1970年代美国 *** 为 *** 股市而设计的证券法漏洞中获得灵感,靠典型的庞氏骗局(Ponzi scheme)手法在纽约证券界呼风唤雨,将精明的投资者们玩于鼓掌之间。
麦道夫创办的这家公司后来成为推动纳斯达克交易所成立的5大投资经销商之一,他因此顺利坐上纳斯达克交易所主席的交椅。直到案发前一个月,他还被列为纳斯达克第23大投资经销商,负责为客户提供证券买卖的最佳报偿,每天经手达5000万股,经管的资产总额达171亿元。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麦道夫的手法终于玩不转了。由于无法支撑高达70亿美元资金赎回压力,麦道夫才在12月10日向两个儿子坦白自己“一无所有了”,他为那些富豪和机构进行的所谓投资,“其实是一个弥天大谎”。麦道夫的儿子们当晚便告发了老爸,一场现代版“庞氏骗局”便暴露在世人眼前。
庞氏骗局对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解释起来也不难。所谓的“投资”其实并非真正的投资,其主要手法是以向投资者提供短期暴利吸引其上钩,然后将新加入者的资金谎报为获利,付给前面的投资人,如此空转而愈滚愈大,皆大欢喜。但金融危机发生后,投资人因担心自己的财富缩水,纷纷要求撤出资本,麦道夫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最后终于因周转不动而露馅。
骗术:制造假象,吸纳金字塔型下线
“庞氏骗局”这种模式一般只能维持两三年,而麦道夫竟然运用简单的骗局长达近20年,愚弄了华尔街一大批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投资者,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2009年3月22日,麦道夫在纽约曼哈顿联邦地区法院出庭接受了犯罪指控,并还对诈骗生涯做了说明。麦道夫说,他的行骗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美国处于经济萧条期,市场的投资和安全出现了问题,贪婪的投机者希望他能获得“超常”表现。“我感到必须以任何代价满足他们的期望。”麦道夫说,“于是我就开始用新的客户资金支付老客户的收益和本金,并制造有大量日常证券交易的假象。” 麦道夫为自己的投资手段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价差执行转换套利策略”,使受害人相信他“技高一筹”。
麦道夫的投资手法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看起来非常博大精深,实际上一点儿也不高明。据介绍,很会捉摸投资者心理的麦道夫刻意营造出排外气氛,制定了一份顶级投资者名单,作为他最有力的宣传工具。也就是说,成为麦道夫的客户有点类似加入一个门槛很高的俱乐部,光有钱没有人介绍是不能进的。麦道夫通过雇用非正式的代理人、打入精英云集的奢华场所,实行“非请勿进”和“投资必赚”的政策,赢得了稳定的高端投资客源。在很多人看来,“麦道夫是犹太版的国库券,把钱投给他已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人们打破头要往里面钻,把数以亿计的钱交由麦道夫打理增值。
棕榈滩乡村俱乐部是1959年犹太富豪创建的一个高度排外的社交圈子,不仅它的入会费高得惊人——每年的会费高达25万美元,而且要求会员必须资助过慈善事业,是乐善好施的人。俱乐部大约拥有300名会员,他们中的1/3投资了麦道夫的公司,有人是因为直接认识麦道夫,有人则是通过俱乐部的老会员引荐才得以投资麦道夫公司的。就这样,国际投行、对冲基金甚至慈善基金会、国际奥委会都成了他的“会员”。
少于100万美元的投资,麦道夫不屑一顾。而且,他的附加条件是,如果你想投资于麦道夫,那么请你不要问他关于投资的去向,信任他,你就会得到每月1%~2%的稳定回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麦氏仅在明尼苏达州霍普金斯市山顶高尔夫球俱乐部和橡树岭俱乐部就“融资”超过1亿美元。
雪球越滚越大,所要付出的收益金额也是越来越多,麦道夫逐渐抛弃了原来那些可笑的原则,就如同传销组织一样,不断利用亲朋好友、生意伙伴来发展“金字塔型下线”。另一方面,麦道夫继续保持着自己良好的“信誉”,每月向客户提交的投资报告显示他非常进取,客户也能随时在数日内赎回投资。而且与一般骗案的不合理高回报相比,麦道夫每年向客户保证回报只有10%,这令许多心存疑虑的客户也不虞有诈了。
恶果:祸及全球,重挫华尔街
随着新受害者不断冒出,受骗者遍及全球各阶层投资人,几乎可以编成一本“名人受骗录”。据检方公布的资料显示,麦道夫公司,重要客户主要在纽约市和南佛罗里达州,一半是对冲基金、亿万富翁和银行机构,既有奇异与花旗集团等名企,有著名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也有拥有纽约“每日新闻报”的地产大亨朱克曼……
“麦道夫把全世界一半人拖下了水”,西班牙与法国的最大银行,以及瑞士的私人银行均成了庞氏骗局下的牺牲者。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说有近31亿美元,法国巴黎银行说因投资麦道夫而损失4.7亿美元,瑞士Reichmuth银行说损失约3.27亿美元。英国汇丰银行说损失高达10亿美元。就连大洋彼岸的日本野村证券也被卷入3.02亿美元。
“这场骗局对市场带来的伤害已远超过金钱本身,也是对华尔街信誉的一次毁灭性打击。麦道夫丑闻打击的不光是对冲基金,更可怕的是令投资者对整个行业失去信任。” 在华盛顿特区高等法庭商业破产律师布鲁姆看来,很多血本无归的受害者都告诉他,他们现在谁都不信了,就想把钱追回来然后存进银行。“他们的策略是,去上诉告一个能给他们全额赔偿的中间人。因为他们很多都是向中间人提供基金,再由中间人转交给麦道夫。”布鲁姆指出,中间人可能是他们购买基金的公司,也可能是向受害者推荐麦道夫的个人理财顾问,但这些人可能对麦道夫的骗术并不知晓。布鲁姆说:“所以受害者找‘替罪羊’的做法会推倒很多块‘骨牌’,那最后的效应就是整个市场谁都没信誉了。”
教训:监管欠缺,迷信“权威”
如今,金融巨骗锒铛入狱,投资者自食其果。然而麦道夫金融欺诈案留给我们的恐怕不只这些:为什么麦道夫利用如此简单的骗术,却能够堂而皇之地避开监管?
在过去10多年间,有不少业内人士、媒体记者对麦道夫提出过质疑,特别是麦道夫所宣称的稳健策略和几乎恒定的高收益之间的矛盾,以及定期清仓的诡异做法。曾经是麦道夫竞争对手的哈里·马科波洛斯在仔细研究麦道夫的投资策略后认定其投资收益结果是虚假的。他指出,每位了解衍生产品交易的高级经理都会认为麦道夫在欺诈,这也就是为何麦道夫不允许外部审计。马科波洛斯在1999年给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信中写道:“麦道夫证券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庞氏骗局。”此后9年间,马科波洛斯不断向SEC举报麦道夫,但都没能促成调查。
麦道夫诈骗案无疑暴露出美国监管体系的诸多缺陷和漏洞,如监管条例陈旧过时、监管职能不健全等,这些都为麦道夫行骗变相开了绿灯。据悉,自1999年以来,美国金融业监管局共调查了19件有关麦道夫交易业务的举报,但从职能划分方面它却不能过问麦道夫的投资咨询业务。“也许世界上永远不错在的完美的制度和监管,我们能做到仅仅是在它们被太多人利用太多次之前堵住上一个漏洞。”《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分析认为,多年来欠缺监管是造成这起华尔街历史上最大骗案的原因。
华尔街有句老话:“永远不要盲目地想先那些成熟、有经验、衣冠楚楚的‘权威’投资人,也许他们会比大街上一些衣冠不整、目光呆滞的行人聪明,但它们不一定能给你带来财富。”是的,在投资者眼中,最安全的投资就是那些自己拼命往里挤还挤不进去的投资。投资圈里,那些过于神秘投资公司最好敬而远之,因为一个完全合法阳光的公司是不需要那么神秘的。但是,只要还有人相信“天下会掉下馅饼”,庞氏骗局就可能再次发生……
庄家成交量的骗术
(一)高位盘整放巨量突破
巨量是指超过10%的换手率,在投资者心里,盘整后放巨量突破通常是买入时机,但如果是高位盘整放巨量突破,那么通常是假突破。因为在高位,庄家已获利丰厚且控盘,而突破放巨量很显然是跟风盘吃货及庄家派货共同造成的。既然庄家都派货了,广大投资者如果再跳进庄家设置的美丽陷阱里,将会损失惨重,如图8-13所示。
(二)除权后放巨量上攻
这种情况大多是庄家对倒拉升派发。在除权之前,庄股通常被炒得很高了,这时一般的投资者都不愿在高位买入,对庄家出货造成困难。而一旦除权,股票的绝对价位大幅降低,投资者警惕性也降低了,这时庄家利用广大投资者追涨的心态,在除权后大幅拉抬股价,乘机出货,如图8-14所示。
(三)逆大势放量上攻
有些个股长时间在平台或箱形内盘整,但当某日大市放量下跌,个股纷纷翻绿,市场一片悲观时,该股却逆势上攻。大部分投资者会认为该股敢逆势拉升,一定有庄家在操作,于是大胆跟进。岂料该股往往只有一两天的上升行情,随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许多在放量上攻当天跟进的投资者套牢。
其实这是庄家利用了投资者爱好跟庄的心理。许多投资者跟庄入场但是却忽略了当天放出的巨额成交量。既然是庄股,而放量说明筹码的锁定程度已不高了,这是庄家派货的特征,投资者最好不要轻易入场,以防被套,如图8-15和图8-16所示。
庄家的成交量陷阱
市场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股市中什么都可以骗人,惟有量是真实的。”传统的经典理论认为趋势需要成交量来确认,认为成交量的大小与股价的上升或下跌成正比关系,例如成交量增加价格才能涨、缩量跌不深、天量之后有天价值得期待,并认为成交量往往是不会骗人的,而股价则容易受庄家或大户操纵,这些观点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但往往也有片面的地方,甚至有时候是错误的。因为买卖成交过程中,买卖双方的身份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给投资者分析判断多空力量的真实意图带来极大的难度。在实战中,许多庄家不但经常利用操纵股价来骗人,同时也常常利用成交量设置陷阱,诱骗投资者。
一、久盘后突然放量突破
这里说的久盘有时是指股价在炒高了相当大的幅度后的高位盘整,有的是炒高后再送配股票除权后的盘整,还有的是中报或年报公告前不久的盘整(图9-6)。
一般情况下,庄家在久盘以后知道强行上攻难以见效,如果长期盘整下去又找不到做多题材,甚至还有潜在的利空消息已经被庄家知道。为了赶快脱身,庄家在久盘后,采取滚打自己筹码的方式,造成成交量放大的假象,引起短线炒手关注,诱使人们盲目跟进。这时,庄家只是在启动时滚打了自己的股票,在推高的过程中,许多追涨的人接下了庄家的大量卖单。那些在追涨时没有买到股票,然后就将买单挂在那里的人更加强了买盘的力量,并为庄家出货提供了机会。庄家就是这样利用量增价升这一普遍被人认可的原则制造了假象,达到出货的目的。
二、对倒放量上升
对倒放量拉升,这是盘中经常可以看到的盘口现象。庄家利用人们的“量增价升”惯性思维,在拉升股价时采取不断的大手笔对敲,持续放出大成交量,制造买盘实力强劲,以吸引场外跟风盘进入,达到趁机出货的目的。
当然,庄家在坐庄的不同阶段都会使用对倒这一手法,其目的也各不相同。
1.洗盘时的对敲
庄家在买一买二买三以下的价位事先埋下一个大买单,然后再以同样的价位抛出同样分量的股票,这样自己跟自己成交,以制造大量出货的假象,诱使持有该股的中小散户心慌出局。而这种刻意砸盘的方式往往使日K线图上拉出深幅度低开(如接近跌停板开盘)的长阴线。
2.拉升时的对敲
一般来讲,庄家在拉升的时候,会利用对敲的手法来大幅度拉抬股价。庄家利用较大的手笔大量对敲,制造该股票被市场看好的假象,提升投资者的期望值,减少日后该股票在高位盘整时的抛盘压力。这个时期投资者往往有买不到的感觉,需要高报许多价位才能成交,从盘口看小手笔的买单往往不容易成交,而每笔成交量明显有节奏放大。强势股的买卖盘均有3位数以上,股价上涨很轻快,不会有向下掉的感觉,下边的买盘跟进很快,这时的每笔成交会有所减少(因为对敲拉抬股价,不可能像吸筹时再投入更多资金,加上跟风者众多,所以虽出现“价量齐升”,但“每笔成交”会有所减少)。实际上,“拉”的本质是“诱”,成交与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诱使他人向上买。
3.为了维持某个价位对敲
通常来讲,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庄家已经控盘的股票中,由于中小散户参与的少,庄家会在某些关键价位用对敲维持成交量或者某个价位,以保持整个走势的完整性和调整技术指标,以便以后的操作。
4.出货时的对敲
一般情况下,如果庄家持有股票还较多,或者是为了延长出货时间,庄家会让股票在高价区涨涨跌跌,甚至在该过程中创出新高,以便让一些大众投资者认为该股只是在洗盘而放心持股。而交易日中成交明细表也往往在开盘后几分钟、十几分钟间出现连续的大买单,以制造仍有庄家收集筹码的假象。事实上,那些大买盘很大一部分是庄家自己对敲的,以稳定大众投资者对后市的信心,而庄家真正出货却是在反复地小笔拉抬股价后一点一点派发给介入该股的大众投资者。
三、中报或年报公告前,个股成交量突然放大
上市公司年报,是上市公司一年一度对其报告期内的生产经营概况、财务状况等信息进行披露的报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核心。除金融业等特殊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年报披露时要按有别于其他上市公司的专门财务披露外,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应包含的基本内容相同,其基本格式也有统一的规定。上市公司年报及其摘要的编制必须以证券市场监管当局制定的有关规范为依据。根据我国现行的年报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年报及其摘要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简介,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股东变动及股东情况,股东大会简介,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重大事项,财务报告,公司其他有关资料。
上市公司中报,是上市公司向股民公布本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的报告,即每年七八月份公司公布的本公司上半年的财务报表。其中,最重要的数据就是公司的业绩。但是有些公司在正式公布业绩之前会有业绩的一个预报,所以有预报的公司的股票在业绩出来时不会因为业绩的好坏产生大的波动。如果没有预报,那么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而言,中报或年报公布前股票走势行情有以下三种。
(1)股价一直长时间在上升通道中运行,股价大幅涨升,有的甚至翻番,该股一般业绩优秀,一定有长庄人住。待优良的业绩公布后,通常伴有高送配消息。复牌后,会放出巨大的成交量,庄家借利好出货。
(2)股价在报表公布前一直作窄幅盘整,但是于某一天温和放量,股价稳步推高。该股通常业绩不错,但无长线庄家炒作。业绩公布后复牌,成交量放大为短线炒手出货。
(3)报表公布前,股价一直在下降通道中,业绩报表在所有报表截止日前几天还迟迟不露面,但股价却于某一天突然放量。这通常是被套庄家反多为空,制造成交量放大的陷阱。这种陷阱是最值得防范的。
四、逆市放量上涨
有些股票本身随大盘同步下跌,或逆市抗跌,构筑平台整理,某一天在大势放量下跌、个股纷纷翻绿之时,而该股逆势飘红,放量上攻。此时,许多投资者会认为该股敢于逆势上扬,一定是有潜在的利好或者有大量新资金人驻其中,于是大胆跟进。不料该股往往只有一两天的短暂行情,随后反而加速下跌,致使许多在放量上攻当日跟进的人被套牢。
五、高送配除权后成交量放大
在实战中,庄股炒作的一条铁的规律是该股一定有大比例的送配消息。在大比例送红股、用公积金转送和配股消息公布前,庄股通常都炒得很高了。这时候,一般稍有买卖股票经验的人都不会在高位买进。而股价大幅上升后,庄家拉抬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股价要在高位企稳一段时间,等待送红股或公积金转送的消息。一旦消息公布,炒高了的股票大幅除权,使价位降到很低,30元的股票,10送10就只有15元了。这时候,庄家利用广大中小散户追涨的心理,在除权日大幅拉抬股价,造成巨大的成交量。当投资者幻想填权行情到来时,庄家却趁机大肆出货。
六、缩量跌不深
成交量萎缩往往意味着抛压在减弱,属于正常的价量配合关系。然而许多累计升幅巨大的个股庄家就利用投资者的这种惯性思维,利用缩量阴跌的方式缓慢出货,让高位套牢的投资者产生缩量不会深跌的麻痹思想,丧失警惕性,错过及时止损出局的较佳机会,一步步掉入深套的陷阱(下图)。
事实上,庄家在吸筹的时候,成交量不要多大,只要有耐心,在底部多盘整一段时间就行。庄家要出货的时候,由于手中筹码太多,总得想方设法设置成交量的陷阱。因此,投资者在研究成交量时,应全面考察一只股票长时间(半年或一年以上)的运行轨迹,了解它所处的价位和它的业绩之间的关系,摸清庄家的活动迹象及其规律,以避免在庄家放量出货时盲目跟进。
总之,庄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总是会千方百计地诱骗投资者。随着广大投资者对庄家操盘手法的逐渐认识,主力制造陷阱的手法也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多变。投资者必须要学会正确识别各种成交量陷阱,防范风险,具体可根据当时的大盘背景、个股盘口异常以及个股具 *** 置的高低综合分析,即可准确识别。
平时闲暇之余与股友们交流学习“双龙短线战法″“涨停复制擒牛战法”“中线主力高控盘战法”“资金复利解套战法”等实战操盘技巧,有兴趣自愿学习的股友欢迎找我交流学习,定当鼎力相助。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大家可以关注本人,直接私信回复“战法”免费领取战法和交易系统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