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百年老店同仁堂(同仁堂百年老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百年老店同仁堂(同仁堂百年老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百年老店同仁堂(同仁堂百年老店)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剂和精制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使用的制剂。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保健,各类中成药需求将会增大。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药品销售额达13212亿元,其中化学药占比为78.15%,中成药占比为21.85%,接近3000亿元。从趋势来看,2014-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药品销售额增长率从14.28%一路下滑至5.94%。

今天要讲的是百年老字号药企——同仁堂。这家公司有着300多年的历史,以生产、销售传统中成药为主业。同仁堂以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为代表的十大王牌产品以及众多经典药品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在临床病患治疗中盛享美誉。多年来,通过稳健的经营管理,上市公司实现了优质发展,通过持续的现金分红,实现对投资者的长期回报。

一、中成药全产业链,品牌品种优势明显

原先同仁堂集团内部资源规划混乱,各家子公司定位不明确,同业竞争较为严重。 2011年7月,同仁堂集团以本公司同仁堂股份为核心,组建了六大二级集团,明确了各大集团的专业分工方向,为后续各业务条线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公司控股股东是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业务覆盖中药材种植和贸易、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药妆日化、连锁药店以及医疗服务等领域,形成覆盖"原料→生产研发(中药大健康)→流通→终端服务"中医药全产业链的综合性中医药产业集团。

同仁堂股份拥有产品文号800多个(包括同仁堂科技 200 多个),治疗领域基本覆盖所有常见病。同仁堂股份经典的品种有"十大名药"和"十大王牌",并且开发了"十大重点新品种",其中由股份母公司生产的有 20 个,由科技公司生产的有 11 个(其中安宫牛黄丸由母公司和科技公司共同生产),独家品种、独家配方或独家冠名品种有 13 个,优质品种资源非常丰富。

二、业绩增长乏力

2018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42亿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只有11.34亿元,同比增长11.5%。近近3年来收入和净利润保持增长,但是根据今年3季度和半年报数据来看,业绩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于销售乏力,首先同仁堂以前招商代理的销售模式在营销上比较被动;其次,同仁堂的众多产品中六味地黄丸和乌鸡白凤丸,这两款产品一直在销量中遥遥领先,后来因为价格问题被其他生产企业生产的这两种同质化产品所超越;最后,中药的非处方药的零售市场未来也会被社区医院分流。

2018年公司的费用结构所占份额中以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为主。其中销售费用占了62.23%,管理费用占了28.20%。

公司近几年来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不断攀升。2018年的时候公司的销售费用达到了29.53亿元,每年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非常大,销售费用保持非常高的增长率。

节节攀升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降低了公司的净利率。由于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比较高,行业毛利率本身就不高,再加上节节攀升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最后公司的净利率就因此而变得更加低。近5年来公司的毛利率大概在46%左右、净利率大概保持在8%左右的低水平。

三、继承有余,创新不足

公司的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靠祖传秘方支撑。目前同仁堂的产品是很多,但都是创新不足,炒的是老祖宗的剩饭,目前开展的很多新产品也大多是在现有产品上的二次开发,真正的技术创新是比较少的。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较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足2%。每年的研发投入增长较低,基本持平。研发人员的数目近4年来都在减少,研发人员占比也在不断的减少。2018年的时候,公司的研发投入只有2.34亿,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65%;公司的研发人员减少为535人,研发人员占比缩减到3.12%。

四、总结

从行业上来看,中成药的在国内需求稍显疲软,在国外认可度比较低,很难尽快摆脱目前行业低迷,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成药会在国内有更好的市场。公司目前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百年品牌、中成药全产业链布局以及丰富的产品线。但是,公司在研发上缺乏创新,这是中成药企业的通病。

总体上,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是很乐观,需要等待国内外行情的转变,还要看公司在销售模式转变后的效果怎么样。

文末划重点:

有趣又有料的干货财经,

“小北读财报”与您共同学习成长!

更多百年老店同仁堂(同仁堂百年老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