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首《雕花的马鞍》耳熟能详,唱出了马鞍在北方游牧民族心中的地位和情感。
马背是游牧民族的天下,马鞍是孕育他们成长的摇篮。一副耐用、精美的马鞍,凝聚着草原的辉煌与变迁。
马鞍上的每一个配件、
每一个花纹都有其独特的
装饰法则和文化内涵,
蕴藏着草原人民的
生活哲理和审美观念。
马鞍的“雕花”并不是单指花,
而是吉祥图案的总称。
它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自然,
也来源于游牧生活,
是游牧民族雕在马鞍上的
吉祥祝福。
当一架马鞍制作完成,
主人会把亲朋好友邀请来共同祝贺。
参加祝贺马鞍制成的人们
会带上礼品以表祝福。
仪式当天,
主人将备好新马鞍的
骏马牵到祝贺现场,
人们手捧哈达祝福。
随后,
马鞍的主人会骑上这匹
备有新马鞍的马,
英姿飒爽地驰骋一番。
经过长途跋涉的马鞍,
不能立即卸下,
要等到马落完汗,
休息好之后,
才能把马鞍取下来。
也不允许小孩子随意跨越和玩耍马鞍。
如果马鞍的主人备上马鞍准备出门,
但突然有急事走不成了,
也要踩一下马镫,
才能把马鞍放下。
马鞍特殊的礼俗文化,
是其他工艺品所不具备的。
从这些礼俗文化中,
能够看出蒙古族对骑马的慎重态度
和对马鞍的敬重之意。
一架马鞍
承载着蒙古族多种手艺,
除了精心设计,
还需要用到
木工、皮匠、银匠、
铁匠、毡匠……
工种很多,分工繁琐。
检验一个马鞍制作是否合格,
可以在马背和马鞍之间
放一大张麻纸,
牧人骑马在草原上来回跑20公里,
如果麻纸不破,
就是合格的马鞍。
马鞍,
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世界游牧文化的见证。
雕花的马鞍,
孕育了民族的骄傲,
也编织出草原人民理想的花环。
它不仅是马背上的金色摇篮,
更是代代相承的草原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