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月24日,吉利控股对外宣布,其控制的海外实体收购了戴姆勒9.69%具有投票权的股票,一举超过科威特投资局,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
朋友圈瞬间被刷屏,然而此剧意味着什么,后续会怎样发展却犹如雾里看花。车评君试图竭力解读一二。
如果此项交易能够获得官方的审查,接下来戴姆勒-奔驰的股比构成将变为:
目前,戴姆勒在官方IR相关网页上,已经将Li Shufu变更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
能否通过 *** 审查?
在德国 *** 层面上,其经济部长吉普里斯(Brigitte Zypries)发表了看似严厉但无实际行动的表态: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是一个商业事件,但德国的开放程度绝不能被其他国家所利用。
她同时指出,李书福需要就收购戴姆勒-奔驰股份的动机做出解释。
对于此次收购的官方审查,较有实质性意义的是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这家机构明确表态,会对此次李书福此次股票收购的信批合规性进行审查。
因为对德国上市公司的收购,凡涉及3%、5%、10%、15%,均有信批义务。本次李书福的操作是从两个分别持股4.9%和4.79%的机构手中,一次性购入9.69%的戴姆勒股票,并随即进行的通报,超过3%的信批义务不在李书福方,理论上是合规的。
哪怕BaFin要纠缠,也只是罚款的事情,不影响本次交易的成立。至于国内审查,鉴于李书福同志历来是贯彻有关部门精神的表率,不会是问题。
但是,德国官方的表态,以及最近欧洲媒体营造出了中国要卖下欧洲这样的舆论氛围,将会对吉利控股向戴姆勒-奔驰施加影响带来一定的挑战。
9.69%意味着什么?
这个股比的意义解读首先要基于德国的公司法和戴姆勒-奔驰的公司章程。
德国公司法规定,股比达到10%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大会。戴姆勒的公司章程规定执管会(Board of Management),可废除股东意图控制公司的购股权,且任何一次收购的股比不能超过10%。
所以,此次李书福收购,无疑与蔡澈为首的戴姆勒的执管会有着良好的沟通。且双方在二级市场收购的股票占比,也有充分的沟通。
根据德国的公司法,执管会的重大行动,需提前报给监事会。吉利和戴姆勒的这次收购,前后接触时间跨度约为6个月,以此判断,戴姆勒的20人监事会对这次收购持肯定态度。
另外,9.69%意味着很容易突破10%。
戴姆勒为何欢迎吉利?
德国三大汽车巨头,大众集团、戴姆勒和宝马,除戴姆勒集团外,其他两家都有着强有力的战略股东:大众集团超过50%的投票权掌握在保时捷-皮耶希家族手里;宝马集团超过50%的投票权掌握在匡特家族手中,尤其是匡特家族,是德国甚至欧洲的第一豪门。
戴姆勒集团曾经一度有15%的股权为匡特家族其中一支掌握,但由于其掌门人拉加尔德-匡特飞机失事罹难,只留下六个女儿,她们随后卖掉了这些股权,至此戴姆勒长期受股权分散之苦。
比如一些重大事项如需要股东大会审批,组织的成本、沟通说服成本非常高昂。
尤其是当下,鉴于科技变革,将会颠覆百年汽车产业,每一个汽车集团,都在谋求变化,此时此刻亟需有强有力的战略股东的支持。
股权分散的架构,有利于制衡维持现状,而不利于改变。
准确的说,不是戴姆勒需要李书福,而是戴姆勒需要在这样的产业变局之际,需要一个战略股东。
然而,此时此刻,传统汽车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投资标的,在资本市场上并不抢手。相对于科技公司的市盈率普遍在30-50之间,汽车公司的市盈率可怜到只有5左右。
汽车上市公司,对机构而言,作为一种资产配置,也许是一个选项,但大量且长期持有,不是明智之举。
像吉利这样的,愿意在此时此刻,大举斥资购股并愿意长期持有的投资人,其实并不多。另外,加上吉利拥有整合沃尔沃交车的成功经验,李书福的收购行为受到了戴姆勒管理层的欢迎。
李书福能否进入戴姆勒监事会?
作为第一大股东,理论上李书福是应该进入监事会(Supervisory Board)的。然而,戴姆勒的监事会议事规则(Rules of Procedure of Supervisory Board)规定,任何一位监事,不允许在竞争对手公司任职或作为顾问。
因为执管会(Board of Management)所有的重大决定都要知会每一位监事会成员,一些涉及公司重大战略事项,需要监事会批准。
德国公司的监事会,其职能类似于中国公司的董事会,探讨和决定公司战略,任免公司执管会成员,监督公司战略的执行。
戴姆勒监事会目前有20位成员,法定10名股东代表和10名公会代表。鉴于上述的考虑,尽管雷诺-日产此前是戴姆勒的第二大股东,但在监事会里并没有该公司的授权代表。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公司在欧洲大规模的收购,引发欧洲政商精英对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流失的忧虑,更进一步加大了李书福进入戴姆勒监事会的难度。
车评君认为,李书福在短期内进入戴姆勒监事会的难度很大。
吉利控股能够捞到什么?
在短期内,吉利控股显然不会增持戴姆勒的股票。
在短期内,李书福不会进入戴姆勒监事会。
在短期内,吉利控股对戴姆勒管理层的决策影响会比较小。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吉利控股不要考虑戴姆勒-奔驰在技术领域的Know-How,哪怕你100%控股。
但是,吉利控股会捞到什么东西呢?
1、 戴姆勒奔驰作为全球第一豪华车公司的视野、格局和远景。这将让李书福有机会获得新的蜕变。
2、 吉利控股有机会在未来引入来自戴姆勒-奔驰的核心高管。
3、 潜在的项目合作。
4、 面向未来的协同。据李书福说,这个是其最看重的。在2016年的G20峰会上,李书福对科技企业的冲击不屑一顾,认为造车他们不行,搞IT很轻松。现在李书福先生的说法是,传统车企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有2-3家,所以要结盟。
5、吉利品牌的大幅升值。戴姆勒-奔驰第一大股东的身份,是可以吹一辈子牛的。这让吉利的logo在吃瓜们的眼中变得灿烂起来。这也是为何戴姆勒那边的股东登记是李书福,这吉利方说,这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吉利控股的公司行为的原因。
吉利的代价是什么?
毫无疑问,硬币是两面的。吉利控股在享受鲜花和掌声之际,代价是什么呢?此次李书福控制的吉利控股入股戴姆勒的行为,可归结为贷款炒股。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你们谁有胆子贷款炒股?
在过去大约6个月时间内,吉利控股大肆扫货:耗资约12亿元收购宝腾和莲花半数股权,耗资6亿美元全资收购了太力飞行汽车,斥资约3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AB集团的8.2%股份,斥资约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9.69%的股份。
在短时间内,吉利控股在全球放范围内购买了130-140亿美金的资产,呼风唤雨。
巴菲特说,你想破产吗?加杠杆好了。
在国内,我们曾经看见过一位胆大包天的福布斯富豪,曾经疯狂地加杠杆,遭到挤兑,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远走美国。
大额举债的弊端显而易见,除了每年需要支付上百亿的财务费用,同时将大幅降低融资能力,偿债能力,抵抗风险能力降低。一旦遭遇系统性风险,可能崩盘。
当然,李书福的过人之处是胆大包天,已经数次有过这样的惊人之举。祝福他吧。
未来会怎样发展?
在短期之内,李书福的核心事项是向戴姆勒的管理层证明,他会是一个合格的战略股东。
鉴于此,他需要以极大的耐心和柔和,与执管会和监事会相处。但这是李书福的长项,身段柔软而能屈能伸。
戴姆勒的高层,显然也需要和李书福保持沟通。尤其是一些重大需要股东表决的事项,戴姆勒的管理层需要征询李书福的意见。当然,在现阶段,我们相信李书福先生不会对管理层的决策说不,可能会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他能够提供不可替代的咨询意见。
并不意味着李书福就不能成为戴姆勒的监事会成员,尤其是吉利控股,并不是戴姆勒奔驰的竞争对手。如果沟通良好,是可望突破这一障碍的。
另外,如果李书福能够得到戴姆勒高层的认同,在未来突破10%的股比瓶颈,也是很容易的。
在德国,因为很多重大事项的表决需要超过75%的股东同意,比如修改公司章程。因此,一旦能够占据公司25%的投票权,基本上可视为拥有一票否决权。德国 *** 会在这个节点介入调查,以评估收购的意图和动机,干预收购行动。
最后,正如李书福在声明中所说的,戴姆勒和吉利控股,在电动车出行、车联网领域的共同探索,反而比一家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