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国是一个重农轻商的国度,经商被人们视为“贱业”。古代有“士农工商”四大行业,“商”被排在了最后,甚至有时一提起商人,人们便会想到“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等贬义词。然而,有趣的是,尽管古代的人们重农轻商,商贾在社会上的地位较低,可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史中,总会不时的插入商业的光辉,历史上涌现几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商界巨子,他们腰缠万贯、富可敌国,甚至还能跻身政界,影响朝堂。这些商界巨贾们所经历的财富人生成为后人无法超越的经典。
01
商业始祖——王亥,牛车拉出来一个商王朝
王亥(公元前1854—1803年),河南商丘人,华夏商人,商品、商业的缔造者,华商始祖、商族先公之一。子姓,又名振,阏伯的六世孙,契之后,冥之长子,商部落族的第七任首领。甲骨卜辞中称为“高祖亥”或“高祖王亥”。王亥不仅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还发明了牛车,开始驯牛,促使农牧业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得以强大。
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
02
慈善商圣——范蠡,功勋、财富,一个都不少
范蠡因为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国而名垂史册。功成名就之后,他化名姓为鸱夷子皮,泛舟五湖,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其间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他曾被称为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功成身退、下海经商的成功典范。《史记》中记载“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获得了“富而行其德”的美名。
几千年来,他已成为从商之人效仿的楷模。后人称他 :“忠以为国 ;智以保身 ; 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做生意的商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为“财神”。
03
儒商鼻祖——子贡,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人
端木赐(公元前520—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政治家,外交家,中华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期卫国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来。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三年,共守六年。
《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子贡死于齐国。死后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其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04
智慧商祖——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白圭(公元前370—300年),名丹,战国时期人。《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出生在东周的都城洛阳,梁(魏)惠王时在魏国为相,期间施展治水才能,解除了魏都城大梁的黄河水患,后因魏政治 *** ,游历了中山国和齐国后,弃政从商。
其师傅为鬼谷子,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鬼谷子讲里面的致富之计(“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传于白圭。商场如战场,只有随机应变,巧用计谋,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天激烈的商战中,商界仍以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为经典,奉“治生之祖”白圭为高人。
05
营国巨商——吕不韦,奇货可居
志在谋国的风险投资家吕不韦(公元前292-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滑县)人。
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史记》中亦有明确记载:“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出身为商人的吕不韦,他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历史先河,甚至说他改变了中国历史也不过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生意就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作为有史以来的最大投机家,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但他的一生经历,对后人的影响很大;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他的权术、公关手段、自我炒作的广告宣传等做法,仍然是比较前卫的,是梦想成功的人士学习的楷模。吕不韦绝对是一个千古奇人,古今中外第一的风险投资商。
06
堪比财神——沈万三,为朱元璋造了半个南京城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沈万三通过开展海外贸易而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把苏州作为自己重要的经商地,周庄就是因为有了沈万三才成为江南著名古镇的。
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修建都城时,沈万三资助朝廷三分之一的费用,可见当时的他富可敌国。朱元璋封了沈万三的两子为官。但不久,沈万三因其孙卷入蓝玉之案,被朱元璋发配充军云南,财产没收。沈万三的财富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海上贸易所得,所以,他也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
至今,苏南、浙北、安徽一带仍广泛流传着关于沈万三发财、豪奢、田产、经商以及家庭生活诸方面的故事和传说。
07
第一富翁——伍秉鉴,19世纪中国的世界首富
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1783年,伍国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立了怡和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该商名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个响亮的名字。
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伍家的事业开始快速崛起。伍秉鉴成为了广州行商的领头人—总商。他借出大量的数目给外国商人(每次百万银元)以交换部分的船只出货。他也是公认的慈善家,捐赠第一个 *** 战争后的一百一十万两赔款的银元。在那个时期,伍秉鉴名声远播,他的肖像仍然在一些和他有过生意来往的美国人建造的官邸悬挂着。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唯独伍秉鉴是以纯粹的商人身份出现的,所以伍秉鉴也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
08
鉴商业巨族——乔致庸,货通天下、汇通天下
乔致庸(1818―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山西祁县)人,乔家第三代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是乔家中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个朝代,为乔氏家族的繁荣立下了大功。
乔致庸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乔致广抚育长大。少年时期因兄长病故,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开始掌管乔氏家族生意。在他执掌家务时期,乔氏家族事业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其下属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另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中国各地商埠、码头。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乔致庸本人也被称为“亮财主”。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
19世纪末,由于连年战乱,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落,大量白银外流。晚年的乔致庸一改以往布置家宅的传统,于同治初年(1862年)开始在家院附近购置地皮,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宅院,即著名的“乔家大院”,至今保存完好,是山西民居的代表建筑。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乔致庸待人随和,讲究诚信为本、“以德经商”。乔致庸一生做出诸多善行。光绪三年天遭大旱,乔致庸开粮仓赈济灾民。光绪三十二年,乔致庸去世,终年89岁,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
09
红顶商人——胡雪岩,红顶商人之路,经验教训多
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近代“徽商”中的代表人物。胡雪岩最初在杭州城仁德钱庄做伙计,后来又在杭州设银号,又入浙江巡抚幕。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为左宗棠所赏识。1866 年,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胡雪岩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
胡雪岩为左宗棠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依仗湘军权势,他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二十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胡雪岩还获得慈禧亲授的红顶戴和黄马褂,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位“红顶商人”。
终其一生,他以仁义经商,对当今的商人仍有借鉴意义。但他生活荒淫无度,又不谙政界之道,终于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钱财散尽,黯然离世。
10
中国商父——盛宣怀,盛宣怀,秀才出身,原为李鸿章幕僚,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
他负责总办全国电报业务,承办汉阳铁厂、江南制造局等实业。通过开厂办厂,他的家族聚集了大量财富,经统计其财富高达 1349 万余两银圆。他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他被后人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大家认同吗?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