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五月末,我在网络上浏览到一条“河南60亩小麦疑似因药害导致“穗而不实”几近绝产”的消息。
因为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当时并没有在意。
不过随后几天里又看到了相关媒体对该事件的后续报道,在相关报道的评论区中不少农户表示也有相似的遭遇,还有部分农户表示使用同品牌农药后并未出现药害和减产,因此我就详细的了解了一下事件的前因后果。
小麦药害事件发生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据该县某种植大户发布的视频显示(目前该视频已找不到),他种植的小麦其中有60亩因在拔节期到抽穗期使用了某品牌除草剂,最终导致了有穗但穗中无小麦籽粒的问题发生(其余未使用该除草剂的田块小麦未受损)。
据悉,所用药剂共有4种,分别是甲基二磺隆、烷基乙基磺酸盐、氟唑磺隆、BHJ多肽磷脂糖(就不说商品名了,以上均为有效成分)。
其实把药剂的有效成分列出来,懂行的朋友就能大概知道导致60亩小麦绝产的原因了。
经过媒体后续调查,经当地农业部门检测药剂符合生产、销售标准,小麦遭受药害和除草剂本身无关,而是因为使用时间不当(因获取信息有限,不知是否存在过度用药等其它情况)。
而之所以会出现使用时间不当的问题,则是因为经销商涉嫌虚假宣传,夸大了该除草剂的使用时间范围。(以上信息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大象助农团》栏目官方抖音账号)
据悉,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当地农业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就已对该事件展开调查,若事实如媒体报道,相信受损麦农会得到应有的赔偿。
不过我认为重点不在于此,药害发生和获得赔偿只是“点”上的问题,这些每年都偶有发生“点”的背后存在着影响农业生产“面”上的问题,解决“面”问题才是重点。
此事件以及类似药害事件透露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对农药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
另外当前农民自主获取农药相关知识的难度又比较大,从而导致农民在选购、使用农药时对农药销售者的依赖性大。
如此,对农药销售者的植保知识、品德就有了较高的要求,但由于现实中农药销售者对植保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加之部分无良商家“万能药”式的宣传推广,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物药害事件频发。
问题亟待解决!
以造成60亩小麦“穗而不实”的甲基二磺隆为例(前文总共提到了4种药,氟唑磺隆和甲基二磺隆是同一类型的除草剂,烷基乙基磺酸盐和BHJ多肽磷脂糖是农药助剂),相信绝大多数的农药经销商、种植小麦的农民朋友都销售过、使用过这个除草剂的“明星”产品(当然商品名有很多可能不叫甲基二磺隆)。
但是真正了解甲基二磺隆的销售者和农民又有多少!
使用说明书上,白字黑字写明了使用时间,并指出超范围使用可能出现药害,商家还敢夸张宣传,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抛开这件事,有的农民使用甲基二磺隆过后,草没了小麦长挺好,就把它当成“宝”!
有的使用过后,草和小麦全没了,不论你如何说,甲基二磺隆在他们心里也是“害”!不敢再用了。
关于甲基二磺隆我多说两句,和大家聊聊它是害还是宝。
甲基二磺隆在1996年被赫斯特公司发现,自2002年开始由拜耳公司开发销售的一种磺酰脲类除草剂。
甲基二磺隆因低毒、低农残,活性、广谱性高,用药少等诸多优良特性,很快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防治小麦田间杂草。
并且直到目前为止甲基二磺隆在我国都是防治小麦田间恶性杂草节节麦的首选药剂,即便有研究表明我国部分地区节节麦已对甲基二磺隆产生一定抗性,但它仍是目前我国防治节节麦最好的药剂没有之一。
不过甲基二磺隆虽有诸多优点,但对小麦的安全性较差。
甲基二磺隆主要防治禾本科以及部分阔叶类杂草,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植物茎、叶吸收,抑制植物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导致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胞分裂,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小麦也是禾本科植物,因此甲基二磺隆对小麦也有毒性,当前商品药剂会添加安全剂吡唑解草酯,它的作用是为小麦解毒,但不会给节节麦等杂草解毒,从而达到选择性杀死杂草的目的。
不过即便有安全剂,甲基二磺隆也不一定安全,因为使用甲基二磺隆的技术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仍会出现药害。
比如说,不同小麦品种对甲基二磺隆的耐性不同,可能相同用药,有的品种就正常,有的就可能出现药害。
再比如,使用时间上,限制在苗期使用,其它时期用药安全性不定(药害发生率高,不定的原因受其它因素影响)。
还比如用药次数和用量上,每季小麦仅能使用一次甲基二磺隆,每亩用量不能超过30毫升,多次或超量使用极有可能发生药害。
另外甲基二磺隆对地域,温度、田间情况,喷施均匀程度也有要求,温度低或过高,田间积水,喷施不均匀时可能诱发药害。
因此总得来说,甲基二磺隆是宝还是害,取决于是否科学使用,用对了它就是宝,用错了它就是害。
即便对于甲基二磺隆我多说了“两句”,但仍非常的粗浅不能作为使用标准。
当然我可以把甲基二磺隆的使用方法讲得更加细致,但也绝对做不到因地制宜和面面俱到的直接指导使用。
现在我们回到“面”上的问题,如甲基二磺隆般的“双刃剑”农药还有很多,农民受药害之苦久矣。
如我般宽泛科普难以直接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差和求结果的农民朋友。
所以“担子”就交到了基层植保人员和农药销售者的肩上。
只有基础植保人员积极向农民传播植保知识,农药销售者提高自身素养和植保知识储备,农民才能因地制宜和面面俱到的科学使用农药,降低药害发生情况。
这不是空谈,这是为农业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必须要引导的事情,是真真正正的千秋大业。
文章最后愿,农民能积极主动学习农业知识,其它农业参与者能客观、真诚、切实地帮助农民种好地。
农业技术是农业的第一生产力!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头条号@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