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湾江水穿村而过,从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城北上,沿着清水江而行,便进入了施洞镇。走进施洞镇岗党略村,一栋栋白墙青瓦的建筑与风雨长廊交相辉映,青山掩映下,迎风摇曳的红旗和马头墙上的红色标语随处可见。
2021年,贵州省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落户岗党略村。从此,这块红色土地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发出文旅融合的时代强音。
岗党略村是一个具有浓厚苗族风情的村寨,是两大民族节日“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的发源地,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银饰刺绣加工手艺,多项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
近年来,依托施洞景区资源优势和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施洞镇积极申报4A景区,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自然景区进一步融合,催生出更强劲的发展动力,红色教育基地、民俗体验、精品民宿等一大批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银饰加工是我们村的传统产业,随着景区的发展,我们的银饰产业发展也步入正轨。”据银饰锻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水根介绍,目前,以岗党略村为中心辐射全镇从事银饰加工近200户500余人,产业发展具备较广的群众基础。
一方面是壮大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另一方面是促进传承,延续非遗技艺。吴水根说:“我们的银饰产品制作精美,锻造工艺精湛,游客非常喜欢。”
“我们建立起‘党支部+合作社+十户一体+农户’组织模式,通过成立合作社、银饰协会和刺绣协会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并积极拓展线上销售市场,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岗党略村驻村第一书记林小凡介绍,随着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和施洞景区的升级打造,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施洞游玩,“传统”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除了传统产业,岗党略村结合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西瓜、稻鱼、刺绣产业、休闲旅游产业及精品农家乐、鹊山鸡养殖等特色产业,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目标,在试点村重点培育特色产业。
同时,该村以“五院”(种养殖庭院、加工作坊庭院、园艺苗圃庭院、休闲旅游庭院、高密度养殖庭院)经济为抓手,推动农户庭院经济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切实把农家庭院“方寸地”建成农村家庭的“增收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助推器”,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岗党略村群众的精神也得到了丰富。
每当夜幕降临,岗党略村文化礼堂就变得热闹异常,村民们聚集于此,满怀期待观影时刻。“党的二十大报告真精彩! *** 总书记的讲话深入人心,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了。”村民们通过文化礼堂在一起学习、交流和讨论,共同期待新的美好生活。
“文化礼堂建成后,我们把每周四晚上定为电影日,放映的电影聚焦红色爱国主义题材,让红色美丽村庄的红色氛围更加浓厚,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给我们的村民传经送宝,在增加学识的同时,增强生活技能。”林小凡说,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文化礼堂,岗党略村还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村民积分超市、童心港湾等项目,项目设立的宗旨是服务村民群众,丰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托现有资源,以红色文化为内核,将村庄打造成集乡土、乡愁、乡情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带动特色种养产业快速发展,奋力实现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新未来。”林小凡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正海 石含开
编辑 胡岚
二审 胡锐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