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周易》——伏羲、周文王、孔子合著。
《道德经》——老子著。
《黄帝阴符经》——以轩辕黄帝为主体的集体智慧结晶。
《黄帝内经》——黄帝时代集体智慧之结晶。
《黄帝外经》-----黄帝与群臣问答录,经后代继承者补充完善。
《南华真经》 (《庄子》)——庄周及其门人著。
《文始真经》 (《关尹子》)——尹喜及其文始学派学人著。
《冲虚真经》 (《列子》)——列子及其追随者共著。
《通玄真经》 (《文子》)——老子语录部分是文子记述,其他发挥部分以文子为主,其学生补充为辅。
《清静经》——托名太上老君,作者不详。
(二)序言
道学萌芽于上古伏羲时代,经由黄帝、周文王的发煌,至于老子而集大成,之后,经过历代圣人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东方独有的思维、行为体系。祂以易学符号系统的象、数、理(阴阳、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河图洛书等)为核心表达方式,以伏羲、轩辕黄帝、老子、庄子的学说为基本出发点,以丹道、术数为两大主要实践、实证手段,以人体、人事、人类社会及自然界为四大实验室,以哲学为潜在表达,以道教为显在表现,以人类大脑最深层次的元神功能为思维出发点,以自身性命实践为中心,追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最大和谐,祂的终极追求和一切行为的终极归宿都是“道”。
道学包罗万有,因此其著作也汗牛充栋,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光是注解《道德经》与《易经》者,就有超过2万本著作。所谓经典,则必须是祖师之所亲著,自成体系、影响巨大、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典以下,只能称为论、著。经典之中,又有核心(主干)、根本、与枝节之分,如果把道家千经万典比喻为一颗参天大树,则核心与根本经典,就是这颗大树的树干与树根,枝节经典就是分叉与树叶。我们说根本经典,意味着这些能够担当得其“根本”盛名之经典,祂不但符合上述祖师亲著、自成体系、影 响巨大、久经考验等条件,还要具备源头性、奠基性和不可替代性,以此考察《道藏》数万卷,符合条件者,寥寥无几矣。
基于道学的特征与其历史,探其根源,有三大体系:一是以《易经》为源头的象数理思维;二是以《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为代表的天人感应、医易人合一的医道思维系统;三是以老子《道德经》为代表的宇宙天地人“道”论。这是道学的三大核心理论支柱,后世的术数、医术、丹道、武术、艺术等等,无不是在此三大核心支柱上发展形成。
由此三大体系为根,加以生发,使之枝繁叶茂,就是《十大道学根本经典》挑选的思路。首先,黄帝《阴符经》内含丰富的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及身国一体修炼观,应该补充进来;老子一生授徒严谨,真正遵循了古道家精英化教学的原则,其亲传的学生个个都是道学栋梁之才,影响深远——尹喜(有《文始真经》传世)、庄子(有《南华真经》传世)、列子(有《冲虚真经》传世、文子(有《通玄真经》传世)、孔子(写了十篇有关周易的论文——《十翼》,是其晚年之心血,也是其毕生力作)。 将他们的作品统一收录,利于参透《道德经》的真髓,也建立了完整的易道一体的体系(孔子《十翼》借易明道,奠定了《易经》作为描述大道运行规律之书的地位)。如此,则《十大道学根本经典》血肉丰满、呼之欲出了。
由于近代西学冲击,导致部分根基浅薄的学人疑古之风大盛,此等人不思自己学力低下,毫无道学实践(大部分提出质疑意见者,没有道学核心——丹道的传承与实践),就为了一己之名利,而大肆颠覆古圣人不刊之论,将道家经典列为迷信或者伪经。殊不知,古圣人淡泊名利,其作品一般不留名,并且在流传过程中,经由其门人、弟子的再创作,就变成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一部经典之真伪,不是看其冠名,而是看其实践价值,如《黄帝内经》,其作为中医的元典,是毋庸置疑的,难道要因为其作者的不可考证而执一漏万地认为祂是“伪经”不成?!
值得一提的是《清静经》,这本书采用神秘的扶乩术写成,托名太上老君(道教认为是老子成道后的化身),这些当然无从考究了,但是其思想价值的一流的。祂对心性之本质及心性与“道”的关系作了透彻的论述,认识到心性是“大道”的精华(不是全体),并进一步认识到,“道”的本体既有不生不灭、超越阴阳的特性,也有生生不灭、化育阴阳的特性——这样的认识,达到了悟道的巅峰,是对执着明心见性而不见“道“之全体大用者流的含蓄批评与慈悲引渡。因此,我们认为祂是真经,并收入《十大道学根本经典》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