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李白的才华(李白三次出仕),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李白的才华(李白三次出仕)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李白的才华(李白三次出仕)

一千三百年前,在蜀地一个叫青莲的小镇,有一位少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这个美丽的梦境里他看见一支毛笔的笔尖上竟然生出一朵花。多年以后,少年的诗随着笔尖的花开遍了大唐的每一寸河山,梦笔生花是他一生的写照。少年也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青莲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少年就是李白,在不同的人眼中,李白有不同的身份:诗仙、酒徒、侠客、旅人。

那么一心只想做贤明宰相辅佐帝王,开创一番海晏河清伟业的李白为何走上了漫游山水的旅人呢?

1、李氏家族从西域迁徙到蜀地,洗涤西域的剽悍融入蜀地的温柔敦厚中

公元697年,一个在碎叶定居多年的家族,在指挥官李客的带领下,从战乱的西域穿过天山山脉,走过万里大漠,经过数百个日夜的跋涉终于到达梦想中的目的地,现在四川江油境内的青莲镇。这位指挥官就是李白的父亲。

青莲质朴纯善的民风洗涤了李氏家族西域的剽悍,融入蜀地的温柔敦厚中。

公元701年李白在青莲出生,在陇西院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和所有的虎爸一样,在别家的孩子只知道爬树捣鸟蛋,满街疯玩疯跑的时候,李白的父亲开始教他学习《子虚赋》。

看来从古到今,那些天才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严厉的虎爸虎妈。有时候学霸也是逼出来的啊!看看人家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其书,作赋凌相如。人家李白觉得自己15岁时写的大赋已经超过了赫赫有名的司马相如。相比其他同龄小伙伴,李白也是从小赢在了起跑线上的,早早地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唉,孩子还是不能太宠溺了,从小就要培养起爱学习的好习惯。从小抓起,这句话真的没有错!小的时候不树立一个学习的目标,等到神兽出笼时,哼哼!做爹妈的就有的是气受了,不说被气死,也会被气得吐血,至于鸡飞狗跳那都是常态了。

二、心高气傲的少年李白第一次求仕愿望惨遭失败

公元718年的春天,18岁的李白出游梓洲,拜赵蕤为师。李白的这位老师那可是很了不起的传奇人物。不仅仅是当时知名的饱学之士。还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他老人家写的《长短经》,那可是所有的帝王必读之书,讲的就是怎样去治理国家怎样去管理百姓,他对当官不感兴趣,一生隐居山林。少年李白满怀政治理想,他拜赵蕤为师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像所有的天才少年一样,李白从小就规划好了人生目标,以战国时期纵横家鲁仲连为人生偶像,渴望自己能像古代的贤明宰相一样辅佐帝王,使得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然后功成身退,避世江海。

李白的青年时代,正是开元之治的前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大唐盛世拉开了序幕。在当时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是条很窄的路,不是想去考就能考的,需要一些达官贵人的推荐才能获得参加考试的名额。于是一些有才华的青年就想方设法广交朋友,什么显贵达人呀、名流人士呀都要去拜访,参加他们的派对,然后在派对上将自己的诗文高调地展现出来,通过这些高端顶流人群在各个社交平台的推荐,给自己引流成功抬高自己的身价,最后也就水到渠成成功上岸入仕为官了。哇塞!原来通过各大高端社交的引流,吸粉无数成为超级网红的套路早就在千年前的大唐开始了。只不过大唐的高端社交平台是在达官贵人的盛宴歌燕中,今天的引流平台大家都知晓了,我就不啰嗦了。

家境一般,无背景无人脉资源又无资本相助的李白,只能凭着一身的才华拿着自己的佳作主动去拜访文坛大腕,李白想通过干谒之路不用参加科举也能进入仕途,从而施展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李邕就是当时的文坛大腕,他的字与诗文相当的不错,是个拿稿费拿到手软的大伽级别的诗人。

公元720年,年轻的李白前往渝州寻求入仕的机会,他信心满满地去拜访仰慕已久的刺史李邕,当李邕打开诗作的那一刻,李白的内心是十分笃定的,有时候太自信了也未必是好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李白从自信变成了失望,期待中的赞美并没有到来。

原来啊,这李邕是个清高的人,极其反感李白的狂傲和轻蔑。两种性格不同的人,自然也就无法擦出欣赏的火花了,运气不好的李白在李邕这里碰了钉子。意难平的李白写了一首《上李邕》,由此表达了对李邕冷落的十分不满:我以为你是一个人物,你居然跟凡人一样,也认为我不行,我要告诉你,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是一个天才少年,向一个掌握文坛的中年人发出的一个宣言。

二十年后李邕被奸臣迫害致死,李白难掩心中的愤懑之情。随后写诗悼念:《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里的“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展现了大唐文人的风骨和侠义豪迈之气。少年时的不愉快,不影响李白为李邕仗义执言,李白不以一时来决定终生对他的评判,由此可看出李白人格达到的高度。

三、少年李白仗剑出蜀,度过人生中最自由的一段游侠时光

公元724年24岁的李白学业初成。春夏交替期,少年李白仗剑出蜀,开始了漫游的旅程。他坐船从四川出来,到江汉平原,望着渐行渐远的故乡,李白由生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依依不舍情感,沿长江顺流而下,李白度过了人生中最自由的一段游侠时光。

李白性格豪爽,从不以身份的高低来看待他人,与任何人都可以结拜兄弟,一路上结识了不少的哥们,四海皆兄弟,交友免不了要吃吃喝喝嘛,不到一年就哗啦啦地花光了三十余万钱。

途中遇到从蜀地来的吴指南,两个少年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一路同行,来到广阔无边的云梦大泽,很不幸啊,年轻的吴指南在途中染病去世,李白无法接受好友突然去世的现实,心里无比的难过。当夜,李白度过了人生中最危险的一夜,他独自在树林里守护好友的尸体,也许是那堆燃烧的篝火,也许是李白宝剑在黑夜里透出的寒光,那只老虎最终还是不敢前来侵犯李白。 第二天,李白将好友埋在了洞庭湖畔。继续踏上漫游的旅程。

吴指南的早逝始终是李白心中的痛,数年之后,他从南京重回洞庭,找到吴指南暂时安葬的地方,一面流泪,一面拿着刀,将骨头刮洗干净,然后裹骨步行,在鄂城借钱将挚友重新安葬。

四、李白与前宰相孙女成婚,成功跨进豪门深院

公元727年,李白来到安陆寻求入仕的机会,和上一次一样李白依然没有等到官员的欣赏,却收获了另外一场炙热的注视,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看中李白,招赘入豪门。从此昔日轻狂的穷小子华丽转身跨入上流社会。这是何等的幸运啊!原来李白也是凤凰男逆袭成功的典型人物啊!

李白仗剑游走在寻仕的路上,一路佳作传遍开来,吸粉无数,铁粉魏万为了追随李白的脚步,从汴州快马加鞭,一路奔波3千里才在广陵,也就是今天的扬州见到了李白,相遇的那一刻立即被李白飘逸清俊的清风松柏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魏万来不及卸下一路奔波的疲惫,立即记录下了自己眼中的李白:咄入饿虎。这四字让后人对李白的眼神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李白与许夫人婚后居住在安陆的白兆山,此后的十年李白一直在积极干谒求仕中,他写了数篇的干谒文章,向当地的官员推荐自己,也许是李白的诗写得太轻狂了,也许是诗中夸自己夸得太浮华了,总之李白不是在求仕的路上就是在求仕失败的路上。一次次的失败将李白锤炼成打不死的小强。他曾在《上李邕》中把自己比喻成大鹏。李白这只奋发向上的大鹏在时代强大的气流推动中越飞越高,其实李白也有些纠结的,一方面渴望像大鹏一样追逐自由,可他骨子里又有一个宏大的政治抱负,他企图进入朝场,治国平天下。为此,李白用全部的勇气主动去回应这个机遇重重的时代!

五、李白欲结交权贵入仕之路再一次惨遭失败

经历了十年干谒求仕无结果后,李白改变了策略,决定利用许夫人娘家的人脉关系去结交长安的达官贵人,希望通过这些人的推荐进入仕途。

公元730年春夏之交步履轻快的李白跋涉在崎岖的终南小径。他要去长安城南边的终南山的玉真公主的别馆,等待公主的召见,可这次李白的运气依然不好,很不巧玉真公主出外游玩了,满心欢喜的李白只能独自一人在别馆里等待公主的归来,这一等又是几个月,李白不懂官场的套路,又缺乏人情世故的圆润。李白刚将自己从无望的干谒之旅中抽出来,又跌入了长安终南山的泥沼之中,对于那些有抱负又才华出众的普通人来说,他们不知道当时唐朝的官僚体系并不是真的对外开放的,是有很多潜规则的,很多人被碰的头破血流。

等待数月无果后,李白决定放弃玉真公主这条捷道,回长安结交新的达官贵人,仍然没有等到任何回报,无所事事心情郁闷的李白在长安城里闲逛。这人啊!不走运时,走到哪里都会倒霉,求官不成的李白此刻又闯了大祸,在街上游荡时李白与一群权贵少年发生冲突,在那个任侠成风的大唐时代,在街头拔剑决斗的事情司空见惯,可是李白究竟还是斗不过那群有雄厚官方背景的权贵,危险再一次向李白走来。

那时李白虽然不被官方关注,但人家交际广泛呀,四海皆兄弟还是有好处的嘛!他的朋友陆调立即将此事告到了御史台,陆调带着官兵将李白从危险决斗中解救出来。

劫难之后,李白想想这一路走来,求仕之旅真的太难了,怀着宏大抱负,从蜀地千里迢迢来到长安,本想倾尽才能为这盛世效力,却处处遭遇命运的捉弄,这崎岖的入世之路啊,像极了蜀道,郁结已久的激荡心情让李白写下了千古名篇《蜀道难》,那一刻蜀道之险与入仕之难在李白心中重叠,古往今来写蜀道的文章很多,但都没有谁能写出李白的这种冲击力。这种自然险峻与世道艰难完美融合的感慨。

六、18年后,大明宫内唐玄宗从步辇上起身走下来亲迎李白,并在御殿赐食予李白,李白迎来人生的高光时期

经历了长安的失败后,李白带着满身的疲惫回到了安陆,与许夫人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了,灰心也好,收心也罢,这时的李白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雄心壮志,每天不是在构石室,就是开山田,赋诗饮酒,全然一副隐居山林的居士。在寻求治国安邦之路上碰得头破血流的李白,这时只能寄情于清风朗月中。

世上的事情就这么奇妙,当一个人拼劲全力去追求某一件事情时,往往都是事与愿违,当你放下所有的欲望,甘愿平凡时,机会往往会不期而遇。当李白游哉游哉地与许夫人过着甜蜜的二人世界,在醉酒与清醒中舞剑赋诗时,他的诗才已经誉满海内外。

公元742年,李白接到了唐玄宗的进京宣召,任翰林供奉。18年前那个满怀济苍生、安黎元的出蜀远游的仗剑少年,如今也成了处惊不变的中年大叔。

李白人生中最高光的时期缓缓地拉开了序幕,大明宫的大门也向他打开了,穿过层层的宫门,李白来到紫宸殿前,看到从步辇上走下来的唐玄宗,李白仿佛看到了置身卿相的希望。18年前这位不被官方看好的轻狂少年,此刻受到了唐玄宗高格局的礼遇,亲自从步辇上起身走下来接见李白,要知道唐玄宗接见吐蕃使节时都是坐在步辇上不起身的啊!可见唐玄宗是多么地喜爱李白,随后在御殿之上赐食予李白。能吃到皇帝亲自调勺的赐食那可是为人臣子极高的荣耀啊!!!哈哈,也可以作为家族炫耀的资本一代代传下去。

七、李白看清自己无法实现政治抱负时,辞官转身漫游山河之间

李白终于如愿随侍在君王的身边,这一年李白御用文人的分内工作做的非常出色。李白期待有一天自己能成为皇帝的重要大臣,实现海内大定的抱负,而不是天天写写画画的御用文人,他在等待机会的到来。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很骨感的。

唐玄宗欣赏的是李白的诗文,他对李白只以文士待之,与李白的国士自诩大相径庭,这是后来李白才明白的。

翰林学士与翰林供奉,虽然后面的两个字不一样,但是其中的差距那可不是隔一条河那么简单的,翰林学士可以慢慢成为皇帝的顾问,商讨国家大事,这么一说大家就明白了。

那么翰林供奉是干什么的呢?皇宫里有各种不同的供奉,比如茶供奉、酒供奉,专门为皇帝提供饮茶饮酒的服务,或者陪皇帝下棋娱乐的,李白呢当然就是诗歌供奉了,是以有才华的艺术家被供奉在皇帝的身边,与政治没有半毛关系,这时李白才渐渐意识到无论自己与皇帝的距离有多近,也无法抒发政治抱负。

李白又感到了绝望,在极度的绝望中,李白只能选择沉默。

时间就在李白的沉默中慢慢过去了,一个深夜,心灰意冷的李白在院子里自酌自饮写下了名篇《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院子里只有李白一人,另外两个是他的影子和月亮。孤独、冷清、失意一起袭来。

白天李白可以与好友饮酒作诗,将自己融入到喧嚣之中,夜晚来临时,灵魂重回孤独,他在想我在这里干什么呢?又能干什么呢?李白在静谧的月光下找到了真实的自我。

李白曾经自诩自己是大鹏,那只崇尚自由,翱翔在广阔天地间的大鹏,所有李白是个追求进退自由的人,进可以立足朝堂,施展抱负,退可以神仙漫游,泛舟东海,在皇帝身边随侍了两年,自己的政治抱负已经无法实现了,李白从失望中看清了现实的无奈与残酷,他没有继续纠结留或走,他将目光投向了长安城外广袤的山河之间。

李白率真的性格让他无法融入到官场里。眷念自由的李白被赐金放还,就这样二年后,李白又一次离开长安,重新踏上漫游大好河山旅程,从此开启了旅人的传奇人生。

资料来源纪录片《李白》

作者自述:

不知不觉中迎来了人生的下半场,时间过得很快,也好像过得很慢,在平凡的生活中,想留点什么,用心去写,每一篇都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记录。人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只想在这飞逝的时光里用文字点缀生活,希望在许多年后,孩子们还能读到我写的文字,从字里行间了解曾经的我。也算我在世间留下那么一些记忆吧。

更多李白的才华(李白三次出仕)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