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c919是从哪里实现首飞的(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c919是从哪里实现首飞的(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c919是从哪里实现首飞的(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

文/李成智、司古

5月14日6时52分,编号为B-001J的C919大飞机从浦东机场第4跑道起飞,于9时54分安全降落,标志着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

徐炳南/摄

前不久C919传来即将交付的好消息,让航知想起了中国向“大飞机”冲击之路。C919实际上是我国的第四次尝试。2007年3月,国务院决定中国大飞机立项。一个没有大型飞机及其完整的产业体系的国家,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我们的和平崛起不能没有我们自己的大飞机。今天,就让我们回顾一下在C919之前,我国大飞机发展的脉络,盘点中国在C919之前,发展大飞机的道路。

运10

中国的民用飞机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历经30多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走过了仿制、测绘仿制、自行设计等阶段,但只有运5曾投入了大批量生产。运7是测绘仿制苏联的安-24,属载客50人左右的支线客机。运11和运12为小型多用途飞机,前者用以农林为主,后者为客运型,可载客19人。运12于1990年和1995年分别获得英国和美国的适航证。运8于1980年12月设计定型并投产,该机是在安-12基础上研制的军民两用运输机,可装载货物20吨或空运武装士兵96名。至此,中国投入航线的大型客机仍然留有一个空白。运10飞机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研制过的大型客机,但毕竟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而没有投入航线。

1973年,运10的研制即在上海开始,即研制发展能载客178人,最大起飞重量102吨的大型客机。作为我国首次自行研制的大型大飞机。在选型和设计过程中,运10的设计参照了国外同类产品,吸取了大型飞机的成功模式,参照了美国波音707-320C。

美国波音707

1975年6月,运10飞机全套图纸完成,上海飞机厂投入试制。1976年9月制造出了供静力试验用的01架飞机。1980年9月26日,运10的02架机进行了首次试飞。

当时,运10的试飞成功在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也受到国外的高度评价。美国报纸评价说:“这是中国航空技术的重大发展”、“是振兴中华自强精神的具体体现。”运10飞机除动力装置采用美国普·惠公司的JT3D涡扇发动机外,其他部件和设计均由国内自己完成。有涉及21个省市的300个厂、所、院校参与运10的研制。

它在研制过程中,取得了8项国内重大的技术突破:

01

采用美国联邦航空局适航标准设计

02

采用尖峰式高速翼型,飞机有较好的高速性能

03

采用破损安全和安全寿命概念设计飞机结构;

04

设计了国内最大的机翼整体油箱和气密座舱

05

采用了独特的由整流片带动舵面的操纵形式和翼下吊装发动机布局

06

进行了规模最大的全机、全尺寸模拟试验

07

大量采用新材料、新成品和新标准

08

大规模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总体、气动、强度、结构和系统的计算

但是,运10历经十几年时间,国家投资5.377亿元,最后只留下一架飞机在上海飞机制造厂的停机坪上供参观照相之用,这是十分可惜的事情。为什么运10没有走完研制的全过程?没有投入批生产?对此有许多极不相同的说法。

权威性的《当代中国的航空工业》对于运10的下马只是说“由于市场、经费等原因”;有人说运10的技术水平低,“充其量是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有人说“飞机总体上先天不足,”“工厂未作疲劳试验,使用寿命难以确定”。民航部门在1981年说:“民航去年初的十年规划设想中没有再添购此类飞机的打算”,“目前国内继续研制类似波音707型的飞机是否可取,请郑重考虑”。《国际航空》1994年的一篇文章则说:“飞机的性能是好的,在技术上是成功的。后来,由于其他非技术性的原因,运10飞机未能投人使用和转入批生产”。看来,运10下马的问题至少从表面上看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存在技术问题,二是民航不想要。

以MD系列为基础发展

1986年,航空界几位老专家向 *** 中央写信,建议加速发展大飞机。航空工业部考虑到在MD-82项目上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形成了硬件条件,因此,坚持在引进新机型时,选择了MD-90飞机。这个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01

消化MD-82的技术

02

将MD-82主起落架改为四轮式

03

将MD-90-30的主起落架改为四轮式,安装GPS系统和翼梢小翼,并实现国产化,成为我国的干线飞机。

但是由于用户方面对购买这些飞机的态度一直不热心,和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最终导致该项目于1998年“同步停产”。但我们还是有始有终的将仅有的两架飞机高质量生产了出来。1999年10月3日,首架M D-90飞机在上海大场机场成功进行试飞。2000年2月24日,第二架也是最后一架MD-90顺利试飞。但是两架高质量的MD-90却一直卖不出去。直到2000年9月19日,两架飞机才正式交付用户使用,宣告了中美之间长达十几年合作生产干线飞机历史的终结。

AE100

1995年8月7日,国家计委批准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100座级客机。以国际合作方式联合开发。后来,中航工业、新加坡科技有限公司和空客亚洲公司三方达成协议,联合开发AE100客机。但是次年空客宣布自行投资开发A318客机,旋即退出合作项目,此次我们的合作尝试再度落空。

总结经验

《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认为,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这三次尝试其实给了我们不少经验。第一次尝试,说明完全自行研制(闭门造车,无视技术标准体系和市场需求)行不通;第二次尝试,说明以国际客机品牌供应链条上承包商的身份发展大飞机也行不通,因为品牌是人家的,人家随时可以釜底抽薪;第三次尝试,说明国际合作多头共管(特别是还纳入了现有大型客机品牌)的方式行不通,主要原因不是合作不行,而是合作者的地位和环境极不相称,合作关系极不稳固。话说回来,目前ARJ21和C919属于我们50年来的第四次尝试,这次是中国作为项目发起者和总体设计者,技术体系采用国际化标准,深度结合市场需求,供应链采取国际化布局,集成了中国航空产业最优秀的技术、经济和人才资源,虽然困难仍旧不小,但却是走得最远的一回。坚持住,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方。

更多c919是从哪里实现首飞的(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