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运十飞机是怎么来的?整个研究过程如何?我根据网上资料收集整理了一下,把时间线理顺了一下。
对于运十为什么下马,好多人表示了疑问,有人说是因为资金问题,有人说是先天不足。好多人表示了遗憾,好多人说这是美国的阴谋。后面我会说一下我个人的猜想。
以下是网上资料。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向大飞机的第一波冲击。
1968年12月,总参谋部,国防工办确定测绘仿制苏联安-12飞机。1974年,仿制安-12的首架运-8运输机下线并首飞成功,这是中国第一架自行制造的大型运输机。
1970年,中国对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首次冲击也开始了。这7月中旬,毛主席视察上海,说上海的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搞飞机嘛。这年的7月28日,空军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向三机部传达毛主席指示,上海要搞飞机,搞什么由三机部与上海联系。三机部革委会开始时拟将当时正由320厂研制的歼-12飞机交上海生产。上海市革委会提出要搞大飞机(客机)作为周恩来总理专机。
1970 年8月2日,空军曹里怀副司令员听取汇报后指示:第一,方案可以多搞几个,原则上同意在轰-6基础上发展客机的方案,要做过细的工作,向上海提出可靠方案。飞机要立足于快速、安全、美观大方,将来要作为总理出国专机。选型要选好,一定要比伊尔-18、图-104、“三叉戟”好。上海搞飞机是毛主席讲了话的。第二,要研制人员到广州去了解刚从巴基斯坦引进的“三叉戟”飞机,然后直接到上海去汇报。第三,明确由上海领导,空军和三机部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大力支援,其他成品等到上海去解决。
从这个指示来看,运-10飞机最初的研制是基于轰-6中程轰炸机进行研制。
70年8月,三机部六院客机方案小组提出《轰 -6改客机方案说明》报告。该报告提出,在轰-6飞机的基础上,经部分更改,多快好省地制造出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客机,作为首长专机和在国际航线上使用,填补航空工业在客机方面的空白。从继承性、安全性和性能对比分析考虑,经三机部和六院共同讨论一致认为此方案较好。
但在同年8月13日,三机部六院客机方案小组与上海方面交流后,又根据其意见提出了新的方案。即参照波音707布局特点,翼吊4台JT3D-3B发动机,下单翼,上反角,微调水平尾翼布局,起落架位于机翼根部,收于机身内。
8月27日,周恩来总理批准,国家多部委联合批复,将上海市试制生产运输机列入国家计划。任务定名“708工程”,飞机代号运-10.
此后又在1971年决定要研制远程大型客机,准备用作国际航线班机和中央首长出国专机,兼顾国内航线使用。总体设计方案确定为翼吊4台JT3D-3B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方案。
1971年12月15日,巴基斯坦的一架波音707-340C型货机在乌鲁木齐迫降,该机是美国波音公司1971年新交付给巴基斯坦的飞机,迫降后的飞机状态保持较好。
当时波音公司害怕技术泄露,敦促巴方迅速将残骸运回。但巴方顶住了压力,说飞机已摔成残骸,无法运回,波音只好不了了之。
经过商讨,巴基斯坦决定将这架飞机送给中国。
这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波音707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先进的客机。最大起飞重量150吨,最大载客人数190人。
500名中国专家连夜前往新疆。经过九十多天的测绘分析,他们写成了
《707飞机初步分析》。
1973年初,运-10飞机研制工作正式开始,草图、工作图设计、进行高低速风洞试验和强度计算。
1973年6月2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了相关指示,要求运-10飞机试制3架样机、12台发动机。
1974年2月21日,当时的副总理 *** 同志根据周总理指示,强调要有雄心壮志,一定要把自己的大型运输机搞出来。
1974年5月20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上海大型客机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的报告》,同意由民航总局调拨1架波音707飞机交上海使用。
1975年6月,飞机的工作图设计全部完成。
1976年9月,静力试验样机制造完毕。
1978年11月30日,全机静力破坏试验,一次成功。
1980年6月,第二架用于飞行试验的飞机制造完毕。
1980年8月,完成操纵、液压、燃油、电网络四大系统第一阶段模拟实验,证明设计是成功的。
1980年9月26日,运-10飞机第二架飞机在上海首飞成功。据《上海航空工业志》记载,运-10飞机是装备4台美制JT3D-7发动机试飞的,这四台发动机来自调拨给上海的波音飞机。仿制JT3D发动机的国产涡扇-8飞机在1982年4月27日安装在波音707上进行试飞,后随运-10飞机一起下马。
从 1980年10月,运-10继续进行各种科研试飞。该机先后多次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成都,并7次飞抵 *** *** ,是中国第一架飞越“世界屋脊”的自行设计的飞机。到1984年6月,共飞行107架次/155小时,最远航程3600千米,最大速度930千米/小时,最大起飞重量 110吨,最高飞行高度11000米,最长留空时间4小时49分。
运-10飞机第二架首次试飞成功后,由于经费不足,使研制工作难以继续进行(第三架飞机已完成总工作量三分之二)。1980年12月22日,上飞厂写信给 *** 和胡 *** 等 *** ,反映运-10飞机的研制情况,要求从经费上予以支持。
同年4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 *** 在三机部的报告上做了重要批示,要求组织一个专家论证组,对运-10飞机的问题进行全面论证。
根据 *** 的指示,1981年6月18-24日,三机部和上海市府在上海召开运-10飞机论证会。会上的结论是,运-10飞机经过研制单位和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培养了一支设计、工艺、研究、管理队伍,首次按照英美航空规范进行设计;建立了初具规模的设计、试验、制造大型客机的设施和能力,为进一步发展中国民航工业打下了初步基础;取得了一百吨级的大型客机、大型发动机以及配套的航空新材料、新成品和器件的初步研制成果,填补了中国民航工业在这方面的空白。现在运-10飞机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有了这个基础,将来就可以发展各种类型的民航飞机。这个队伍和基础建立起来不容易,停下来损失太大。因此专家们建议运-10飞机的研制工作不要停,队伍不要散,成果不要丢。
专家论证会后,上海市府和三机部于8月13日向国务院副总理 *** 并国务院上报了论证会的情况。报告建议运-10飞机应走完研制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技术成果,并提出再研制3架、2架、1架和第三架已制零部件做必要的疲劳试验等四个方案。此报告上报后,未获批复。1982年初,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和市国防工办又向国家计委作了报告,请求立即回复和继续完成第三架飞机的研制工作,并表示上海可承担一半研制经费(约1100万元),但仍未获批复。至此,运-10飞机出第二架机继续做少量试飞外(至1985年2月停飞),研制工作基本停顿。
好多人质疑,运十为什么下马?
官方的回答
一是因为3000万的资金不足。但有人马上就质疑,那为什么跟美国合作MD 82能拿出8200万来?
二是先天不足。
先天不足是什么意思?没有进一步的解释。
还有一个更大的怀疑是运十的所有图纸都销毁了,几吨的图纸。有人说即便是因为各种原因下马了,但至少图纸要留着呀,可以留给以后提供研究使用。
更有人质疑这是美国的阴谋,说是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大飞机的发展。
还有人感叹,运十下马了,但是以前做大飞机的那种精神,那种冲劲儿不能丢。
好吧,综合以上,还有一些我没写出来的资料,我分析一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认为运十飞机是完全照抄波音707来的。巴基斯坦那家坠落的707货机也有点儿太巧了,坠的有点儿雪中送炭。但是在照抄的过程中,因为工业水平低,工艺差,有很多地方都不能照抄到位。以致可靠性差,问题频发,根本无法收拾,更谈不上批量生产。
在四年的试飞时间中才飞了107次,累计时间才155个小时。这简直太短了。为什么这么短啊?估计就是问题太多了,按下葫芦起来瓢。
比如说那个主梁,我们没有大型的水压机,只好分段拼接,以至于在飞 *** 的过程中,主梁都发生了变形。还有好多仪器仪表也经常出问题,整体可靠性极差。飞 *** 的时候,飞行员都是带着降落伞,都不敢确定是否能活着回来。而且四只发动机都是用波音707的。我们自己同步仿造的发动机则安在波音707机上,但是却没有后文了。如果能运行正常,肯定会大书特书的。
今天正研制的C919大飞机现在也是缺发动机。而且内部好多重要子系统也是进口的。但我猜想像主梁啊,机翼呀这方面儿的工艺水平,肯定比以前提升了,可靠性也增强了很多。但也是因为缺发动机,所以迟迟不能交付使用。
我觉得照抄没有什么丢人的,谁都不是生而知之的,都是需要学习前人的经验,站到巨人的肩头,这样看得才更远,效率才更高。
在当年薄弱的工业基础下,能够照样做出个大概来已经很不错了。
我相信以后我们肯定会越做越好,我也希望我们的大飞机飞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