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自2006年开始,《咬文嚼字》每年评选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至2016年,已连续评选了14次,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要进行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评选?
近几十年来,语文差错呈泛滥之势,“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几近成为语文生活的常态。据我们观察,导致语文运用的大混乱,除了“能力”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态度”因素。《咬文嚼字》曾开展“咬嚼名家”活动,有人的差错率竟然超过了20/10000。低级差错多得到了惊人的程度,如“令你们自豪”误成了“另你们自豪”、“见人不救”误成了“见人不久”、“日理万机”误成了“日理万基”、“剖腹产”误成了“抛腹产”、“脱缰之马”误成了“脱疆之马”等等。这无疑是态度问题。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意识,还有待提高!
《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以这种方式,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最大程度地激发人们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唤醒人们对母语的敬畏意识。
“十大语文差错”的发布激起了怎样的社会反响?
我们的目的已在一定程度上达成,每年“十大语文差错”发布后,社会广泛关注,其实就是一个证明。具体的纠错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比如2006年《咬文嚼字》将“神州六号”列入了“十大语文差错”,后来在有关“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等新闻报道中,就很少出现将“神舟”误为“神州”的错误了。过去在有关“医患”关系的新闻报道中,常出现“弑医案”的说法,2013年《咬文嚼字》将其列入“十大语文差错”后,这种说法立马减少,媒体再报道此类案件时大都把“弑”改成了“杀”。“单独二孩”也曾常被误成“单独二胎”,并且还有机构将“单独二胎”列入年度“流行语”。2014年《咬文嚼字》将“单独二胎”列入了“十大语文差错”,此后“单独二胎”就很少在媒体上出现了。济学术语“一篮子货币”曾常误作“一揽子货币”,2016年《咬文嚼字》将“一揽子货币”列入“十大语文差错”,后来这个差错就很少见到了。过去,“非营利机构”(或“营利机构”)常被误作“非盈利机构”(或“盈利机构”),《咬文嚼字》2017年将之列入“十大语文差错”后,出错率也有明显降低。“口角”的“角”一直有人误读为jiǎo,正确读音是jué,去年《咬文嚼字》将之列入“十大语文差错”,现在读错率似乎也在减少,等等。
我们做过调查,凡是《咬文嚼字》列入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条目,后来出现频率都有大幅降低。
“十大语文差错”分几步诞生的?
10余年来,《咬文嚼字》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评选,基本上都按照一个比较固定的程序进行,共分两大步:
一是材料收集。“十大语文差错”备选材料的收集,都经历了一个“海选”过程。主要有三个来源:1.《咬文嚼字》是一本以“纠错”为特色的刊物,每天要收到数百份读者来稿,可收集到大量各种类型的差错材料;2.《咬文嚼字》杂志社有个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每年都组织专家审读大量出版物,也会积累一大批差错素材;3.《咬文嚼字》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十个“咬文嚼字观测站”,各站聘请语文观测员,有目的地搜集语文生活中出现的差错。
二是组织评选。一般分四步进行:1.条目整理,《咬文嚼字》编辑部对收集到的差错材料进行整理、筛选,提出50个初选条目;2.专家审核,编辑部组织语文专家,对50个初选条目进行逐一审核、投票,形成15个备选条目;3.征求意见,《咬文嚼字》编辑部将15个备选条目寄发给遍布全国的专业人士,征求他们的意见;4.最后审定,根据反馈意见,编辑部组织专家做“15进10”的最后审定,完成“十大语文差错”定稿。
“十大语文差错”的评选标准是什么?
《咬文嚼字》一直遵循以下三个标准,进行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评选:
1.典型性。即收集语文运用中出现频率高的典型差错。如“启事”误成“启示”(2006年)、“九州”误成“九洲”(2007年)、“震撼”误成“震憾”(2008)、“貂蝉”误成“貂婵”(2009年)、“精粹”误为“精萃”(2010年)、“家具”误成“家俱”(2011年)、“二〇一二年”误成“二零一二年”(2012年)、“泄密”误为“泄秘”(2013)、“通信”误为“通讯”(2014年)、“综合征”误成“综合症”(2015年)、“凭借”误作“凭藉”(2016年)、“非营利”误为“非盈利”(2017年)、“青睐”误为“亲睐”(2018)、“主旋律”误为“主弦律”(2019年)等等。
2.新闻性。即重点关注重大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出现的差错,以及名人偶像所犯的差错。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开幕式用《论语》中的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全球来宾,有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却将“乐”的读音误读成了yuè。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黄浦江边”“黄浦江畔”成为新闻媒体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但“黄浦”常被误成“黄埔”。2011年5月,故宫博物院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介绍他的作品时,《天堂蒜薹之歌》多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2013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主考官出题jīcōngjūn,荧屏公布的答案为“鸡枞菌”,其实,正确的写法是鸡(土从)菌。2016年,体育明星林丹发出了一条个人微博就出轨一事向家人道歉,其中将“作为”误成了“做为”。2018年5月,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时任校长在演讲中鼓励学生“立鸿鹄志”,“鹄”读成了hào,正确读音是hú。2019年11月,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中负于叙利亚队。赛后,中国足协通过微博为中国男足的糟糕表现向球迷致歉:“中国男足表现差强人意,令广大球迷倍感失望,中国足协对此深表歉意!”其中误将“差强人意”当作“让人不满意”用了,其意思其实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这些差错,均被列入当年的“十大差错”榜单。
3.广泛性。即兼顾到各种差错类型。有音误,如老舍的“舍”误读为shè(2017年)。有字误,如“胡蜂蜇人”误为“胡蜂蛰人”(2013年)。有词误,如“反击”误为“反戈一击”(2018年)。有成语运用错误,如把“首当其冲”理解成“冲在前面”“首先”(2009年)。有引文错误,如孟子的“食色,性也”被当成孔子的名言引用(2006年)。有语法搭配错误,如“戴紧箍咒”(2007年,金箍可以戴,而紧箍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有数字用法错误,如“七十几美元”误成“70几美元”(2014年)。有计量单位错误,如将“英寸”误成“吋”(2007年)等等。
(本文作者为《咬文嚼字》主编)
作者:黄安靖
编辑:周敏娴 陈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