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孟秋时节的下一句,孟秋时节开场白,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孟秋时节的下一句,孟秋时节开场白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孟秋时节的下一句,孟秋时节开场白

孟秋时节话黔乡安龙

入秋以来,细雨纷飞,不由得想起秋收剥苞谷,在玉米棒子和苞谷叶堆里吃月饼。

【一】一个月饼分成六瓣,父母总是最后吃。

不知是谁送的五仁月饼,就一个,母亲从荷包里摸出来,让我来分。听到分月饼吃,我赶紧停下手里的活计,接过月饼,就着把月饼掰成两瓣,递给二姐一瓣,让她分给小毛和老伯,我则把手里的那瓣月饼分成三瓣:老娘一瓣、弟弟一瓣,还有我的一瓣。

当然,我们虽然已经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但是在遇到美味的食品时,大家都不想做孔融。最后吃月饼的都是父母,他们在最后吃,可以满足嘴馋的小孩想多吃的心愿:要是谁还想吃一些,父母就瓣一块,或者全部拿给孩子吃。

【二】砍南瓜炒南瓜子,煮板栗、磕花生,品夹心饼干

中秋时节,正是南瓜收获的季节,一边把成熟的苞谷往屋里搬,一边背大南瓜回家。记得有一年在大水井坡摘了一个长条形大南瓜,称重有34斤,可谓是至今为止家里种的最重的南瓜,当年没有赛南瓜,要不这个南瓜在村里好歹也能进个前10名。

炒南瓜子可是个技术活。刚从南瓜肚里抓出来的新鲜瓜子用水揉搓冲洗沥干,划根火柴生火,架起三脚架,放上黑铁耳锅,把瓜子倒进去,先用大火把瓜子表面水汽迅速烘干,就把柴火捡一些出来,改为小火慢慢翻炒,等到瓜子外壳变黄,发出香味要起锅时,用瓢瓜舀上一点水,轻轻洒在瓜子上,用锅铲迅速翻炒,如此炒制的瓜子很好磕,又香又脆。

这个方法是父亲交给我们的,刚开始不明就里,后来读到初中时,总算明白这是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加速瓜子仁的膨胀。

南瓜子常见,可板栗就是稀罕的食物。村里种植板栗树的人家很少,父母都是从亲戚家弄些回来或者在乡镇集市买一些回来过中秋节时吃。亲戚送的板栗通常是还没有去毛壳的,板栗躲在刺猪般的外壳里,用木棍敲到板栗就会跑出来,当然还穿着一件黑黄色的内衣,需要经过蒸煮或者炒制后,人们用牙齿咬开,才能吃到里边的肉。

板栗是乡亲们包脚杆粑(粽子)时的馅料,糯米、腊肉丁、糯稻谷秆或酥麻秆烧成的灰洒在煮熟的糯米上,既可以起到增色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腐,有的乡亲就会把腊肉埋在草木灰里储藏。

除了南瓜子、板栗,花生、夹心饼干、糖果、月饼也是父母常给我们准备的中秋节美食。

小时候,特别喜欢过节,尤其是中秋节和春节,因为可以敞开肚皮吃父母给我们准备的美食,回想起来也是奇怪啊,那么好吃的小孩们,居然没有被吃撑到,或许是有吃撑过,只是被美好的记忆冲淡了。

【三】去姑妈家玩了一天,挂着好多脚杆粑都不煮来吃。

说起脚杆粑粑,还有一件趣事呢!

记得上初中时,秋冬季节还是开春种苞谷的样子,三舅妈家的小表弟带着院子组的一位李姓小孩,名字叫小红星,来我们家做客。

母亲特意做了吊浆汤圆给他们吃,馅是咸的那种,不是人们常吃的甜汤圆(鸡肉汤圆、羊肉米粉、杠子面被誉为兴义民间最具特色的名小吃之一),下午又煮了一顿火塘火锅,切了一些腊肉、油渣、香肠等,开开心心的吃完,傍晚时分,表弟他们回家去了。

没多久,母亲在纳大寨赶集,遇到小红星和妈妈来赶集,母亲叫小红星跟妈妈来家里玩。

小红星说:妈妈,我才不去姑妈家了,前几天去他们家,明明看到厨房挂着那么多脚杆粑粑,就是不煮出来给我们吃。

母亲,一听真是纳闷。

厨房火塘顶上用棕榈叶抱着的是豆食粑粑,而不是糯米做的脚杆粑粑,忙给小红星解释。

这个小孩哪里肯信,一直躲在妈妈深厚说:你就是舍不得,扣锅巴,把他的妈妈和我母亲弄的笑开了怀。

【四】乡镇中学背后的房东,中秋节请客吃饺子、品月饼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秋节是不放假的,有时恰逢在校学习,住校的同学们就回不去,我们租房在乡镇中学背后的瓦房里。

房东人很好,对孩子既严管又厚爱。男房东我们叫谢老伯,女房东我们叫王老太,正房西边建有一排长长的瓦房,空心砖砌墙、石棉瓦盖顶,石灰刷墙,装上柏香树制作的木门,装上海牛头牌锁,单层玻璃窗户加装拇指粗的钢筋算是防盗,屋内摆一张木床、木桌,头顶安一盏白炽灯,天花板用花塑料顶起来,算是吊顶。

记得每间房屋的租金在200至400元不等,靠近路边的房屋是男生住的,靠近屋内的是女生住的,一墙之隔就是乡镇中学。房东口碑好,房屋供不应求,记得姐姐们租房时,还托镇上的亲戚找关系才租到王老太家的房子。姐姐们到省城读书后,我独自一人在哪里住了两年,弟弟从村里到乡镇中心小学读书,就两兄弟住一起。

住校时,绝大多数同学是要自己做饭吃的。父母给住校的孩子置办床单被套、锅碗瓢盆还有烧煤巴的炉子,平时就摆在房东家的后院,炒菜时拎到屋内,弄好了又提回后院,煮饭炒菜全靠煤巴球。

中秋节回不去家里的孩子,放学后房东就组织大家包饺子、吃月饼。通常是每人发三到四个月饼,有时遇到没有吃过的月饼,几姊妹通常会留下一两个,带回去给父母品尝。房东不仅关心租房学生的生活,还时常问起学习成绩。大家聚集在一起租房,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问作业。

那个时候的乡镇上没有校外培训班一说,通常也不会去请老师补课。大多是自学,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或者向租房附近的高年级学长请教。在王老太家的租房的学生,曾经考上了贵州大学,这位学长是从隔壁永和镇茅草坪来乡镇读书的,成绩很好,读理科,梳着一个中分头,篮球还打得不赖,写得一手整齐、清秀的字。

房东还会送租房的孩子去看病。记得上初中时,有一次发高烧,姐姐都去省城读书了、弟弟还在村里上小学。我晚上发高烧难受,就像房东求助,王老太和谢老伯就带着我去乡镇卫生院看病抓药,记得是花了15块钱,周末回家找父母要了15块钱还给房东,房东坚持不要,后来母亲来乡镇赶场,又专门拿钱给房东,他们还是坚持不要,母亲就把从家里带来的蔬菜、嫩南瓜之类的送给房东表示感谢。

后来,上初三左右的样子,房东谢老伯生重病,过早地离世了。还记得房东家安排谢老伯后事时道士做法事的场景,在这期间,我们租住在他们家的孩子没少蹭饭吃,房东王老太怕我们拘礼,还特意交待我们那一周不允许我们生火做饭,就跟着流水席一起吃饭。

谢老伯离世后,安葬在乡镇对面的筲箕山。由于山上土壤贫瘠,只有本地土生的柏香树容易成活,我和弟弟从老家连续找了三年的柏香树苗才在山上种活。每年的七月半,房东家都是去山上祭奠谢老伯,通常这一天也会房东请租房的孩子们吃饭的,当天下午没课的孩子就跟着搬东西上山并在山上简单地煮点东西吃。

筲箕山的背后是一篇茂密的树林,旁边有大块的草地,很适合放牧。房东家旁边的牛贩子姓吴(记得他们家的孩子写名字时总是写繁体的吳),一对夫妻,男的瘦瘦的、女的胖胖的,有两个小孩,租了一个泥土夯成的房屋居住。每逢周末,他们都会赶牛去筲箕山背后吃草,我们常跟着去玩耍(要是周末有一天补课,不回家的话)。夏天常可以捡到菌子,红的、黄的、绿的、白的、黑的,只要是菌子都往手里捡,实在太多了就找些草绳、树叶来编织成篼来装菌子,也有的孩子索性把体恤或衬衣脱下来装菌子。

捡了那么多菌子,心里别提多高兴。回到宿舍,请吴大叔帮看看,大多数吃不成,挑选一些能吃的炒出来,就着白米饭,就是晚饭。吴大叔通常会喝一些就,他也让我们尝几口酒,但是,孩子们也不会喝,因为喝酒是大人才可以做的事。

问父母何为大人?答案:满18岁,成家娶媳妇了就是大人。

【五】安龙剪粉、饵块粑,祝家月饼,是外出游子牵挂的故乡味道

历史上,一段时期(1797-1913) 清朝嘉庆二年至民国三年,兴义府府治安龙。

安龙县 *** 网站上写着“全国武术之乡”、“中国木纹石之乡”、“中国剪粉之乡”。

尤其是第一块招牌,全国武术之乡,是有深厚的历史基础的,远的不说 ,近代就诞生了贵州军阀袁祖铭。

1922年8月,袁祖铭就任贵州省长;1923年7月被授予川、黔、鄂、陕、甘五省联军总司令之职。如今,在龙广镇街上还有“五省会馆”、“卧雪山庄”旧址,在其故乡五台山还有袁祖铭故居。“五省会馆”在解放后,曾是龙广镇 *** 驻地,直到十多年前乡 *** 搬到环城西路后才逐步开辟为文物旅游点。

安龙 *** 网站“走进安龙”栏目一打开,道教语,招堤荷花盛开的背景图,毛笔行书“安龙”二字映入眼帘,脚底下八个字宣传语“洞天福地,故事安龙”,配色还勉强过得去。

就是感觉这8个子没有突出安龙的特色,倒不如前些年推出的安龙城市宣传口号“荷乡龙城”。既点明了安龙的招堤风景区,也推介了南明永历帝驻扎行宫的历史,这是城市品牌宣传的延续,也应该保留下来。

历史发展到今天,不可能再沿用以前的城市宣传定位,笔者觉得结合“避暑度假请到贵州来”的旅游宣传主题,安龙的气候与兴义比起来,还是要凉爽许多,避暑度假的确有一些吸引力。

改为“荷乡龙城,洞天福地”这样的旅游口号,总比“洞天福地,故事安龙”来得更贴切一些。既尊重历史,有顺应时代需求,旅游度假当然喜欢到如仙境般的洞天福地了。

无论是生在安龙、长在故乡的乡亲们,还是外出的游子和外来的游客,联想到“荷乡”,赏荷花、品藕粉,吃荷叶面,都能感受到荷乡二字却有其道理;有荷花的地方,想必水土不会太差,稻米也是自然的联想,品尝了安龙剪粉、饵块粑粑,可谓是从舌尖、味觉上对安龙有了直观的感受。龙城,就是皇宫嘛,即使是行宫 ,也算是贵州省历史上唯一的皇帝长时间驻扎过的地方,叫做“龙城”也是说得过去的。

洞天福地就看旅游路线怎么打造,县里的招堤风景区、周边的仙鹤坪森林公园、万里草场、打凼民族村、龙广布依族村寨、五省会馆、卧雪山庄、万峰湖等如何让游客留下深刻映像,让洞天福地四个字名副其实。

安龙剪粉,贵在原材料使用的稻谷品种是桂朝米,至于加工工艺也没有太多的秘诀,安龙剪粉店不仅在安龙流行,在州府兴义也大受欢迎,就说明这道地方美食自有其魅力。

以前回乡,下火车通常会在顶效火车站门口的米粉店吃上一碗兴义风味的羊肉粉,虽然没有正宗的安龙剪粉解馋,但是好歹是家乡的味道,饥肠辘辘的赶路人,也就不讲究那么多了。

安龙剪粉、兴义羊肉粉、兴仁牛肉粉,作为金州三碗粉的名声逐步积累起来,并没有很好地走出金州、走到省城、走向省外。

这只是一个区域性公共品牌,缺乏统一的品牌管理、行业品质监管,没有练好内功前,暂时不大规模地走出去也好,毕竟人在江湖飘,名声很重要,名声干砸了,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恢复的。

就像历史上曾发生过某地出产优质白酒,作出一定品牌后,就开始以次充好,甚至到外地拉酒来罐装,久而久之,人们感觉口感变了,就认定此地的白酒爱搞假货,老乡们都说这地方的人爱搞“差赝货”,自然对该地的白酒摇头、恨而远之。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老乡们对北边某地区爱搞“差赝货”的映像形成至今,大家仍然不喜欢买此地的白酒,可见30来年过去了,人们对某地”差赝货”的映像还未消除。近年来,此地也搞了一个四个字的白酒品牌,还是很难在金州找回曾经的口碑。

从产品品质、商品口碑的角度看,故乡安龙还是较好地坚守了人间正道。安龙剪粉、龙广饵块粑、祝家月饼,还有安龙藕粉,最近又新出了荷叶面条,都是乡亲们赞誉有加的好东西,也是外出游子常带走的家乡美食。

前些年,有外地的老板在安龙木咱租地种植大棚西瓜,去买西瓜吃,2元一市斤,味道还可以。见到地上堆着的包装盒上写着品名“麒麟瓜”,产地“云南昆明安宁”。

问:老板,西瓜主要发往哪里?

答:广东、浙江。

问:明明在贵州安龙生产,为何包装盒上写云南昆明?

答:标着云南昆明,价格会高一些。

问:你这个发货地是贵州,商家收到的瓜上写的是云南,人家能信吗?

答:谁管那么多,好吃就行。

坊间常说云南的蔬菜、瓜果被山东等地的农业流通商贴牌,处于产业链原料供应商的地位,有点可怜。

照此来看,贵州这个邻居日子也好过不到那里去。好不容易引进外省农业种植大户,种出的西瓜,却得贴上老大哥云南的标签才能卖上好价钱。

云西部农产品出口总量和创汇收入第一名的宝座,以高原特色为主打品牌,培育了斗南鲜花、普洱茶、咖啡等主导产业,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是走在贵州前面的。

即使贵州近年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发展十二个特色优势农产品,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老大哥云南及其他省市学习。有位老乡就曾到红河州蒙自县学习枇杷种植技术,回乡后试种成功,但始终没有种出蒙自枇杷的那种品质,或许是水土等自然差异,或许是带他的师傅并没有倾囊相授、留了一手。

可喜的是,今年虽然入秋以来雨水较多,乡亲们种植的高粱陆续进入收获季节。

今年的高粱收购价在3.15元每市斤,去年是2.75元每市斤,收购价每市斤涨了4毛钱。

母亲说一个人回乡收高粱,父亲子城里照看小孩,自己因为忙不过来割了一千多斤生的高粱穗,按每市斤1.3元卖给邻居。想着今年上涨的高粱价,觉得卖后悔了,我说也不后悔,你忙不过来,收不进屋里,烂在地里或者被别人收走,更不值。

村里的高粱种植,算起来是第五个年头了,价格一路上涨,多亏了贵州这些年白酒产业的稳步发展。

乡亲们说村里的高粱是县工 *** 司负责发放种子、组织收购,供给省内某知名白酒企业。

老乡说高粱种植的生意,有的通过合作社来发放种子、组织收购,类似于中间商赚取差价。

我说也不拍嘛,大家都有钱挣,都有口饭吃也好,产业发展起来了,大家日子会慢慢好起来。

悠悠天宇旷,切切思乡情。

季夏时节,回乡从兴义前往安龙,搭乘顺风车,快到县城时,师傅拐进一个村寨,公路边,树木掩盖的山坡下,一湾碧绿的水潭,水潭边乱石林立、黄土 *** 。

师傅说:“这就是我们村里的水潭,这潭水看起来就很害怕,平时老乡们也不会去旁边玩,只是在天气特别干旱的时候才会到里边抽水,即使去抽水也是两个人去”。

我说:“这真是有些怪。人们都不想去也好,正好把这潭水保护起来,说不定以后能有什么新发现”。

返城后,几次在睡梦中梦到这潭水,一直认为是经过簸箕寨到德卧的公路边,后来仔细回忆,原来是在县城旁边一个叫做五格的寨子。

梦中的这潭水,像一颗碧玉,镶嵌在青山黄土间,护佑着这里的父老乡亲们,正因为他让人不愿意接近,才少了各种生活垃圾、牲畜粪便等的污染。

小时候,我们对通往五台公社路边的干海子心有惧怕;今天,我们对县城旁边的水潭心有敬畏,并不是我们的胆子越来越小 ,是因为我们知道在自然面前,我们并不是战无不胜的。

前不久,在遵义绥阳县发生的驴友发“驴脾气”,擅自前往警示区域探险遇困,当地花大力气搜救的事件,告诫我们敬畏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面对探索千年的大自然,除了激发战天斗地的热火朝天,也需要培养冷思静想的谋定后动。

学习祖辈延续至今的发展历史,

除了活学活用的务实精神,也需要深思慎断的理性态度。

开创现实业绩,除了百舸争流的活力四射,也需要气定心闲的稳打稳扎。

黔地秋色好,荷乡花正香。

贵州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一直在各种议论中前行,在攻坚克难中成长。有褒有贬,有欢呼鼓舞,也有拍砖吐沫;有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彩片断,也有令人惋惜的过往故事。

就以金州为例,时至今日,成为全省9个市州中唯一一个州府不通高铁的地区,令在外的游子感到十分惋惜。

哪怕是建设高铁无轨站来接驳盘州到兴义的交通便民措施也没有动静。以到南京昆明为例,旅客列车减少都每天3趟,对于没有私家车的人们来说造成了较大不便,纵使有所谓的网约车,那也是拉着乘客在市里转来转去,乘坐舒适感、乘客满意度也不是那么理想,在兴义市开通高铁以前,如何借力沪昆高铁改善人们出行,除了民间的自发找商机,有关部门也可以主动作为,旁边的广西百色地区在高铁无轨站建设上就做了很好的示范。

一个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偏远山区的乡亲们找到一个能长期挣钱的产业不容易,我們要倍加珍惜、持續奮進。

高粱种植可以说是乡亲们近20多年来尝试了很多经济作物之后,找到的一个好品种。 坐在班车上,通过车窗,看到乡亲们忙碌在田间地头高高兴兴地收割高粱,汗珠划过脸庞,笑容穿过树林,绽放出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高粱、白芋头、金银花、核桃、板栗、芭蕉芋……,乡亲们这二十多年来试种过的作物一一浮现在眼前。

民间常说云烟贵酒是好物,这句话从小听到大,二十多年过去了,终于感受到了贵州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给父老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期待着乡亲们在父母官的带领在,继续把高粱这门产业做好,做扎实,真正做成一个兴旺的产业。

除了栽培技术上的良种选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收获时期的烘干、晾晒,比如建设共用烘干设施、建造晾晒棚等,不仅可以用于高粱,别的作物稻谷、薏仁米等也可以使用。母亲说这久收高粱却经常下雨,不好晾晒,更别说烘干了,我只能在电话里支招:把高粱摘回来,晾在架子上,中间生一笼火塘,提高室内温度,让高粱上的水分和湿气尽快挥发,以免霉坏,不知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笔者倒是见到普洱市的咖啡种植大户,专门建设了晾晒架,离地30来公分支起钢管架,上边铺上塑料布,太阳好时打开晾晒,下雨时把塑料布卷过来就可以防雨;至于茶叶种植户,更是建起了透明的有机玻璃晾晒棚,当然茶叶的价格比起高粱要高一些,一年还可以多次采摘。

希望让乡亲们把高粱高高兴兴地收进门,不要因为烘干晾晒跟不上,好端端的高粱宝贝儿却坏在家里。在烘干晾晒设施没完善前,只能祈求老天照顾,在秋收时节少下雨、下小雨。

高粱红了,乡亲们的心儿也笑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辛苦劳作的粮食就得颗粒归仓,小时候放牛时还有个副职,那就是捡苞谷,背着背箩在已经收获过的苞谷地里去捡漏,看有没有掰剩下的,运气好的人跑一天下来还是能找到一背篼呢。

早在1960年,周恩来总理在贵阳就对千余干部说过,“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贵州各族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加强团结,努力工作,那么,贵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党的十九大期间, *** 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希望贵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决战扶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的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山里人的吃苦耐劳,遇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浪潮,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乡亲们,一定能干出一片新天地、干成一番新事业。

謹以此文致敬黔鄉的父老相親們。

愚人 辛丑孟秋於西城

更多孟秋时节的下一句,孟秋时节开场白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