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多图预警#
我是题主。
抱歉本来想直接更新在题目描述里面的,但修改的时候发现字数超了更新不了了orz(貌似问题描述不能超过3000字,我是话唠啊我忏悔……)
————————————————————————————————————————
NASA自己对2015的重大事件做了总结,下面主要讲两个不同角度的,一个是【NASA这一年干了什么】,一个是【太阳系2015十大发现】,内容部分有重叠,这里做一下搬运工并做了简要注释(基本事实信息均来自维基和NASA官网)~
【NASA这一年干了什么】
NASACast 2015年12月21日的节目是NASA这一年的top stories总结(
NASACast 2015):
火星- 10月,MRO(注1)数据发现了液态水存在的最有力的线索
↓NASA行星科学Director,Jim Green的讲话 :“That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liquid water has been found on Mars.”
- 11月,MAVEN(注2)发现太阳风暴是早期火星大气层剧烈耗散的主要原因,且过去可能有大量水存在
- 机遇号和好奇号(注3)继续探索火星表面。好奇号的数据显示了氮气成分的信号,进一步证明了早期火星的环境可能可以维持生命(support life)
- 10月,NASA发布了一份详细的指南,列出了人类计划2030-2040火星探测下一步所需的条件
↓ 注意图上的Orion(猎户座飞船)和Space Launch System (SLS),下面马上就会讲到
- 其中重要的一环,8位宇航员候选人被成为全职宇航员(还有其中两个宇航员讲话,长得略有点小帅~等等,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火星移民?)
-12月,NASA又开始了新一轮太空探索者的选拔
↓ 右下角那个妹子是不是在拍照→_→
- 工程师使用猎户座飞船(注4)2014年12月成功测试飞行的数据提高了下一次任务的设计
-3月,SLS火箭(注5)地基测试成功,将更有利于推进猎户座飞船的深空探测
- 本年度NASA也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测试来评估航天飞机RS-25引擎(注6)所做的改进,以更好的提升火箭性能
↓ 观众内心OS:赶紧po照发fb啊 →_→
- NASA的技术专家帮助指导了好莱坞大片《火星救援》的拍摄。电影生动描绘了火星探测的过程,以及如何在科学家们的帮助下和绝境斗争
↓ 电影我还没看,居然被这个截图戳到orz... Were coming for your wanty...顺便吐槽下为什么日语版片名翻译成オデッセイ?Odyssey?想想希腊神话的故事真的蛮有悲壮感的……
太阳系及更远
- 新视野号(注7)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到达冥王星的探测器并传回影像和数据
- 3月,黎明号(注8)成为第一个环绕矮行星
Ceres(谷神星,小行星带最大的星体)的探测器并发现两个异常亮斑,原因至今科学家仍在研究中
- 10月,卡西尼号(注9)最近飞越土星的卫星
Enceladus并确认了其地表下的液态海洋
- 迎来了哈勃望远镜(注10)运行的第25年。哈勃望远镜至今仍在不断传回足以创造历史的影像数据,是人类深空探测史上最伟大的探测任务之一。
国际空间站
- 3月,宇航员
Scott Kelly和
Mikhail Korniyenko开始了首次长达一年的太空测试任务(orbiting laboratory不会翻译)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的规划载人深空孔探测,包括接下来的火星载人计划
↓ 可是为嘛图上有三个人?我查了,但我脸盲……
- 11月,人类在国际空间站的连续工作第15年
- NASA的商业伙伴公司也在系统测试和装备升级等重要方面继续协助载人航空的多项工作
↓ 这张吓到我了啊这是要把宇航员冬眠么?!(大雾……)
- 4名经验丰富的宇航员经过选拔和训练,将为首次商业载人空间站任务服务,并致力于探测器,探测系统,地基系统等的改进工作
地球2015年NASA依然致力于我们人类和生命的共同家园地球的探索和考察工作——对的对的,这是我们的首要优先级工作!我们会持续监测地球的重要信号,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我们的家园~
- 地球观测卫星们(注11)依然在继续为全世界的科研人员以及政策制定者们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告诉大家这个不断变化中的星球的样子
- 地球观测卫星的数据帮助我们获得:
· 二氧化碳变化图——人类活动产生的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 海洋上空的风、云、气溶胶等的测量数据——来研究它们对气象的潜在影响。
· 全球降雨和降雪量的变化图——来提升我们对地球的淡水供给和能量循环的理解,以及我们预报极端气象事件的能力
科技
NASA依然致力于帮助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小企业实现他们的目标。
- 通过
CubeSat Launch Initiative之类可以亲手实践的体验项目,开发和运行了小型科研卫星
- 通过和企业签订合约,提供
Venture Class Launch Services (VCLS)奖金,用于将来把这些小卫星送入太空
- NASA给
Sample Return RobotChallenges的获奖学生工程师颁发了10万美元奖金——该项目鼓励在自主导航和机器人科技方面的创新成果。
- 6月,作为人类火星之旅迈出的重要的另一步,LDSD减速器(注12)进行了第二次飞行测试,用于检测将来的火星着陆系统性能
- 一个新的7顿重二层高的机器人展示了其使用环氧树脂和碳纤维为原料3D打印出探测器零件的本领
↓ 然而我的关注点都跑到那个acer上去了o(╯□╰)o
- NASA行政官
Charles Bolden参观了宾夕法尼亚州一个为猎户座飞船(注4)生产高科技、多功能的热保护系统填充材料的小型纺织公司
NASA is the “onramp” for new transformative capabilities because … Technology drives exploration. (本小节结语,觉得挺酷,有点燃还有点戳…但我翻不出来,有好翻译欢迎留言~)
航空科学研究
- 3月,NASA迎来了其前身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
NACA)成立一百周年,NACA由美国国会建立,用于促进航空科学研究,其核心价值一直被NASA延续至今。
↓ 又开始一波老照片回忆杀
- 用于减少传统机翼的重量和和阻力的新型机翼设计首次试飞成功
- 同伙和企业的合作,十多种新技术正在测试中并将用于播音eco Demonstrator飞机(
NASA Tests Green Aviation Technology on Boeing ecoDemonstrator,
NASA, Boeing ecoDemonstrator 757 Plane Come to Shreveport for Bug Rese)
- NASA副行政官
Dava Newman总结本年度一些重要研究,包括:不粘涂层的设计来最小化燃料使用和阻力(昆虫栖居在机翼里产生的)
- 一系列坠毁实验为飞机制造和飞行安全提供了重要数据
结语:NASA已经开始了2016年的新征程,请拭目以待~
——————————————————————————————————————————
注1: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MRO,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NASA,多任务火星探测器,2005年8月12日发射,2006年3月10日进入火星轨道,其搭载的多种高分辨率探测仪(HiRISE和CTX成像仪,CRISM光谱仪,SHARAD浅层雷达等等)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对火星的地貌、重力、大气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探测。至今仍在工作。
注2:
Managers for 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 (MAVEN,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 :NASA,火星气象探测器,目的是研究火星大气(以及电离层、太阳风等等)。2013年11月18日发射,2014年9月22日进入火星轨道。至今仍在工作。
注3:
Opportunity (MER-B, Mars Exploration Rover-B,MER-1,机遇号火星车):NASA,2003年7月7日发射,2004年1月5日着陆于火星 Meridiani高原,主要任务是对火星岩石、土壤、矿物相关的采样和分析,评估这些环境是否可能产生生命。至今仍在工作。
Curiosity(好奇号火星车):NASA,2011年11月26日发射,2012年8月6日着陆于火星的Gale撞击坑,主要任务是研究火星的地质和气候特征,探索火星有机物和水的存在以及是否能维持生命,同时也为NASA接下来的载人探测计划做准备。至今仍在工作。
注4:
Orion(Orion spacecraft, Orion Multi-Purpose Crew Vehicle, Orion MPCV, 猎户座飞船):NASA研发的新一代多功能载人太空船,设计可以承载4名宇航员。该计划是原有的星座计划的一部分,但在2010年星座计划被取消后得以保留,目标在2020年将人类送往月球并对火星和小行星金星载人探测。2014年12月5日,Orion搭载在Delta IV重型火箭上进行了飞行测试,将来将搭载在SLS火箭(注5)上进行正式飞行 (
Orion Overview)。
↓ 猎户座飞船logo
Orion logo
注5:
Space Launch System (SLS,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NASA设计的用于取代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的下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目标是既可载人也可载物的多功能运载火箭。目前正在反复实验和升级阶段,目前计划:2018年11月之前首次发射,携带未载人的猎户座太空舱绕月试飞(SLS Block 1);2021-2023年携带载人(4人)猎户座太空舱绕月试飞(SLS Block 1B Crew)。
↓ SLS火箭的升级计划(设想)(硬件什么的通通没看懂,我怎么看到的满眼都是银子?大雾……)
Space Launch System (SLS) Artists Concepts
注6:
航天飞机主发动机RS-25 (The Aerojet Rocketdyne RS-25, the Space Shuttle Main Engine, SSME):航天飞机主引擎,也是NASA计划用于下一代航天飞机SLS(见注5)的主引擎,低温液氢和液氧燃料推进剂。自其用于1981年4月12日STS-1的首次飞行以来,RS-25已经历了多次升级来提升其稳定性、安全性和载荷能力。
↓ 这货外部和内部分别长这样(
SSME major components,
SSME schematic)
注7:
New Horizons(新视野号):NASA,多目标星际探测器,2006年1月19日发射,2006年1月20日最近飞越(closest flyby)月球,2006年6月13日最近飞越小行星
(132524) APL(小行星带;偶然),2007年2月28日最近飞越木星(获得重力助推),2015年7月14日最近飞越冥王星。新视野号还在继续着它的旅程,向太阳系更远的地方飞行,计划于2019年1月1日最近飞越星体
2014 MU69(柯伊伯带)。
注8:
Dawn(黎明号,曙光号):NASA,多目标小行星探测器,主要任务是探测小行星带中重要的两个
Vesta(灶神星)和
Ceres(谷神星)。2007年9月27日发射,2009年2月4日最近飞越火星,2011年7月16日进入Vesta轨道开始探测,2012年9月5日离开Vesta,2015年3月6日进入Ceres轨道,至今仍在进行Ceres探测中。
注9:
Cassini(Cassini–Huygens,卡西尼号):NASA/JPL/ESA/ASI(这阵容!!!),任务分为两个阶段:Cassini阶段为土星及其卫星探测,Huygens阶段为
Titan(土星最大的卫星)着陆器。1997年10月15日发射,1998年4月26日和1999年6月24日两次最近飞越金星(获得重力助推),1999年8月18日最近飞越地月系统(获得重力助推),2000年1月23日最近飞越小行星
2685 Masursky(小行星带;偶然),2000年12月30日最近飞越木星(获得重力助推),2004年7月1日Cassini号进入土星轨道,2005年1月14日Hugens号于Titan着陆。探测器以两位天文学家
Giovanni Cassini和
Christiaan Huygens命名。
注10:
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哈勃望远镜):NASA/ESA/STScI,1990年4月24日发射,同年5月20日开始执行任务,近地轨道,主要观测波段: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以天文学家
Edwin Hubble的名字命名。哈勃望远镜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美国马里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内)的指令并将各种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回地球。由于位于地球大气层之上,观测可以不受大气层屈光的干扰,哈勃望远镜可以获得非常高分辨率的影像,发射至今25年来获得众多重要发现。至今仍在工作。
注11: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地球观测卫星):绕地球轨道的各种包括重力卫星、环境监测卫星,气象卫星,制图卫星等非军用地球观测卫星的统称。如
GOCE、
GRACE、
ERS-1、ERS-2、
Envisat、
Radarsat-1、
TerraSAR-X等。
↓ 吐槽下,一般词条我都是看英文+中文的,这个词条没有中文的我就看的英文+日文的……我天!日语维基翻译的简直惊呆我!我读书少日语维基你不要骗我!
注12:
Low Density Supersonic Decelerator (LDSD,低密度超声波减速器): NASA,设计用于进入火星大气层时的缓冲减速,这货使用了一种叫做Supersonic Inflatable Aerodynamic Decelerator (SIAD,超声波可充气空气动力减速器) 的可充气结构(本质上就是个甜甜圈形状的气球),用于在降落伞展开之前增大大气阻力。LDSD的目标是把火星着陆的载荷重量提升到2-3吨,而目前的载荷上限是1吨。LDSD于2014年6月和2015年6月已进行了两次成功的飞行测试,第三次测试预计在2016年。
↓ 想象中打开的样子
LDSD rocket-powered test vehicle
【太阳系2015十大发现】
这个
@天璇星子也有提到,我顺便详细点贴出来了
NASA — Solar System: 2015 Year in Review
也就是说,这十大发现是太阳系内2015年,不限于NASA,不限于美国的,世界性的科学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两大发现:火星的液态水,土卫二(Enceladus)内部的全球性海洋。
1. 新视野号(注7)获取冥王星高清影像
无论你是否把冥王星看做一个行星,它通过新视野号探测器从3亿英里外发来的“心形”都俘获了人类的心~
2. 黎明号(注8)到达谷神星
谷神星(矮行星,小行星带最大的星体)一直让世人疑惑不已的耀眼亮斑,在黎明号的探测下,正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
↓ 原图是动图显示不了,我就换了个
Ceres Bright Spot
3.卡西尼号(注9)在土卫二上获得了里程碑式的发现
卡西尼号探测器于2015年12月19日展开了对土卫二(
Enceladus)的最后一次近距离探测,这是一个真正的里程碑。科学家们使用卡西尼号的数据,解开了这个小卫星的诸多惊人的秘密,包括(今年确认的)其地下液态海洋是全球性的,且有水热出口(hydrothermal vents知道意思,不会翻译)。
4.确认现在的火星上存在液态水流动的痕迹MRO(注1)的数据提供了目前为止液态水间歇性流动的最强有力的证据——在现在的火星上。
5. 罗塞塔(注13)飞过了近日点
欧空局的罗塞塔任务度过了辉煌的一年:重新Philae着陆器建立了联系,并和彗星
comet67P/Churyumov–Gerasimenko一起飞过了近日点
↓ (还是动图发不了我换了一张)罗塞塔号影像处理后的目标星体的样子
Comet 67P on 19 September 2014 NavCam mosaic
6. 火星车确认火星曾经有湖存在
火星科学实验室好奇号火星车(注3)团队的一项研究确认了火星在数亿年前曾经曾经以湖的形式存储过水,这一阶段维持了一段时间。
7. MAVEN(注2)发现了火星大气耗散的主要原因
MAVEN任务发现了一个火星从早期温暖湿润的可能维持生命的环境到现在的寒冷干燥寸草不生的过程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的过程。
↓ (还是动图发不了我换了一张)
NASA Mission Reveals Speed of Solar Wind Stripping Martian Atmosphere
8. Akatsuki(注14)再次尝试进入金星轨道成功
继五年前的入轨失败,JAXA终于成功地将金星气象卫星Akatsuki号送入金星轨道。虽然该任务并没有NASA的经费支持,但JAXA还是给NASA提供了一个可以让八名科学家加入Akatsuki团队并一起分析处理数据的机会。(纳尼?答主表示惊呆了!)
9. 信使号(注15)传回水星最后的消息
在近11年成功的探测飞行之后,信使号按照计划撞击水星表面,结束任务。
10. MRO(注1)绕火星飞行4万次
自2006年3月进入火星轨道以来,MRO已经绕着这颗红色星球飞行了超过4万圈。MRO用海量瑰丽的影像以及其他数据,向人类生动展示了火星的方方面面。
————————————————————————————————————
注13:
Rosetta(罗塞塔号):欧空局ESA, 携带着
Philae着陆器一起,目的是探测彗星comet67P/Churyumov–Gerasimenko (67P)。2004年3月2日发射,2007年2月25日最近飞越火星(获得重力助推),2008年9月5日最近飞越小行星
2867 Šteins,2010年7月10日最近飞越小行星
21 Lutetia,2014年8月6日进入
67P/Churyumov–Gerasimenko轨道,Philae着陆器于2014年11月12日成功软着陆。
注14:
Akatsuki号(あかつき、暁,Venus Climate Orbiter, VCO,PLANET-C(跟NASA的Dawn任务撞名字啊这是orz)):日本JAXA/ISAS,金星气象卫星,2010年5月21日日本种子岛的宇宙中心发射,计划于同年12月7日进入金星轨道,然而最终由于主引擎故障而入轨失败,绕着太阳转了五年,最终于今年的12月7日,用四台小引擎再次尝试进入金星轨道,2015年12月9日JAXA宣布确认Akatsuki号已经成功进入金星轨道了且六个有效载荷中的三个:紫外成像仪ultraviolet imager (UVI)、中红外相机longwave infrared camera (LIR)、1微米近红外相机 1 μm camera (IR1)已经确认完毕并收到了影像。
注15:
MESSENGER (MErcury Surface, Space ENvironment, GEochemistry, and Ranging,信使号):NASA/APL,水星探测器,命名因为罗马神话中的Mercury就是个messenger。2004年8月3日发射,2005年8月2日最近飞越地球(重力助推),2006年10月24日和2007年6月5日两次最近飞过金星(重力助推),2008年1月14日,10月6日和2009年9月29日三次最近飞越水星,2011年3月18日进入水星轨道,4月4日开始正式环绕观测,2015年4月30日结束任务。
——————————————————————————————————————
最后,还是想多说几句嫦娥(ChangE)的事儿
2015年3月13日 嫦娥3揭示月球雨海北部的多层地质结构体 Science | A young multilayered terrane of the northern Mare Imbrium revealed by Chang’E-3 mission
这个纯粹是我强行加上的,因为客观来说放到国际上来看这点成绩真的是排不上top的,国际上对嫦娥的认可度可以说是相当不高,心疼。
以前在国内本科和硕士阶段见到的,自己研究室,隔壁地大肖老师的组,参加会议见到的和身边的学长学姐毕业后去工作的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的组……作为中国的探月工程,无数人在付出ta们的青春智慧和汗水,上至各位大老板,下至数不清的博后博士硕士小虾米,当然还有更加重要的然而我完全不了解的工程师们(毕竟探月工程目前还是工程学的内容比较多,至少对中国行星科学发展程度来说,科学任务和科学解析并不是最主要的)。
我知道,嫦娥1号和2号数据精度和质量都和同期的日本SELENE1号有明显差距,最后的数据解析成果也没有得到国际认可(没有发出什么影响因子很高的文章),主要意义还是技术性的探索和尝试,所以嫦娥3号终于发到一篇Science我个人真的是很开心的。虽然我们起步晚,但我们人多,而且国家肯砸钱啊!希望中国的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越来越牛叉~
关于Science这篇文章的内容详情可以看这篇报道:
嫦娥三号首次揭秘雨海北部地质与浅表层结构,是肖老师他们组自己写的,准确性应该是有保证的。
@乔乐的补充
比起一号二号,嫦娥三号确实国际显著度提升了很多,虽然跟当时的SELENE1/Kaguya还差得远............
三号的主要成果主要还有:Volcanic history of the Imbrium basin: A close-up view from the lunar rover Yutu(这个可是上了PNAS封面啊)
Correlated compositional and mineralogical investigations at the Chang[prime]e-3 landing site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这个各种媒体报道得也很多,都上了facebook头条第二名啊,所有头条啊,而不是仅仅科技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