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第一名:细鳞太攀蛇
细鳞太攀蛇,俗称内陆太攀蛇,以前叫做内陆盾尖吻蛇,还有沙漠猛蛇、凶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别名。是全世界最强毒性的陆栖蛇种,一次毒液就可杀死20万只老鼠,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仅为2米左右(合6.5英尺),分布于澳洲中部的维多利亚沙漠及附近,细鳞太攀蛇生性害羞,当防御时,身体会离开地面。
1、食性
细鳞太攀蛇又被称作凶猛太攀蛇,它是地球上毒性最大的蛇之一。被它咬一口产生的毒液,足以杀死一百个成年人。尽管如此,内陆太攀蛇的性格比较温柔,如果你不捕捉它们,它们是不会轻易被激怒。这种蛇主要吃老鼠等一些小型哺乳动物。
2、攻击防御
细鳞太攀蛇蛇在捕食或受到惊扰时会将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几乎快到人眼无法看得见,是世界上攻击速度最快的毒蛇,往往猎物还没来得及反应,已被它的毒牙连续咬了二三下。当它采取防御姿势时,身体会抬离地面。
3、生长繁殖
细鳞太攀蛇为卵生蛇类,每次产约12~20枚卵。
第二名:棕伊澳蛇
棕伊澳蛇是澳洲分布最广的毒蛇。本种在新几内亚南部也曾有发现纪录,但据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些蛇有可能是另一个新品种。棕伊澳蛇毒性很强,位列世界毒蛇前三名之内。棕伊澳蛇一旦受到威胁,在发动攻击前会先撑平窄窄的颈部皮摺及抬高身体前部。体长为1.5~2.7米,身体为褐色或红色,有平滑的鳞片、宽阔的头部及大眼睛。
1、生活习性
以蛙、蟾蜍、小型哺乳动物和其它蛇类等为食。卵生,每次产下11-16枚卵;或卵胎生,每次产18-22条幼蛇,日夜均会活动。
2、分布范围
澳洲(不含南部)及新几内亚南部。栖地范围相当广,从热带森林到沙漠均有分布。
第三名:太攀蛇
太攀蛇,又名普通太攀蛇或海岸太攀蛇,是一种大型的太攀蛇属成员,亦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毒蛇。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北部沿岸一带,另也出没于新几内亚的岛屿。根据数个毒理学报告的实验白鼠LD50皮 *** 射数据,此物种的毒性在陆栖毒蛇中位列第三。[2][3]这种太攀蛇的蛇咬也造成过100%的临床致死率。其辖下共有两个已确认亚种。
1、生态习性
太攀蛇是行动快速的哺乳动物杀手,日夜均会活动,毒性强烈,每咬一口释出的毒液已足够杀死100人,本种蛇也是新几内亚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凶;卵生,每次产下3~22枚卵。 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林地,以小哺乳动物为食。
2、形态特征
海岸太攀蛇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毒蛇。它们的成熟期一般在体型为1.2米(3.9英尺)长的时候,成体平均亦可长达1.5至2.0米(4.9至6.6英尺),体重在3千克(6.6英磅)左右。而有记录最大的个体长3.3米(11英尺),重6.5千克(14英磅)。
第四名:东部虎蛇
东部虎蛇属眼镜蛇科爬虫,产於澳大利亚。其毒液含凝血剂和神经麻痹剂,常使人毙命。向人攻击之前,头和颈部膨胀成扁平状(眼镜蛇的方式)。 东部虎蛇为常见种类,澳大利亚南方地区的沼泽地数量极多。体呈多种颜色,一般有褐色和黄色条纹。平均体长1.2公尺(4尺)。 体长约1.3~1.6米。蛇身厚实,头部宽大,身体呈浅暗橘黄色或茶色,并伴有黄绿色、灰色或橘褐色箍环,生于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半干旱区域。虎蛇攻击性强,含剧毒液,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种栖。
1、习性
东部虎蛇,属爬行纲,蛇亚目,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毒固然可怕,但只要注意提防,也并不那么危险。东部虎蛇以食鼠为主(也食蛙类、鸟类等),东部虎蛇其貌不扬,形状色泽奇特、浑身被鳞,头颈高翘、躯尾摆动、快速行进、寻偶鸣叫、泅水过渡、实在难以逗人喜爱。 东部虎蛇喜居荫蔽、潮湿、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树木繁茂、有枮木树洞或乱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墙,且饵料丰富的环境,这些都是它们栖居、出没、繁衍的场所。
2、分布
东部虎蛇主要分布在海岸、湿地或溪涧等地带,它们有刻意占据领地的习性。一些居住了大量蛙类或其它猎物的地区,更是东部虎蛇经常聚居的集中地。 另外,东部虎蛇所占领的岛屿上亦有不少海鸥聚集生活,东部虎蛇亦会捕食这些海鸥的幼儿,不过亦有不少体型较大的东部虎蛇会被海鸥啄击致盲。
第五名: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 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
分布
在中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 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眼镜王蛇毒性极强。
生活习性
眼镜王蛇喜欢独居,白天出来捕食,夜间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歇息。眼镜王蛇像其他眼镜蛇一样,在受到危险时会抬起身体的前三分之一,然后它会张开嘴,露出毒牙,一面盯着对手,一面留意着四周的环境。 一旦眼镜王蛇认为自己处境危险,它就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攻击。主要捕食蛇类和蜥蜴,也吃鸟类、鸟卵和鼠类。
第六名:巨环海蛇
体长约两米。毒牙细小,一次分泌的毒液量少,也捕食鳗鱼等。它的右肺几乎占据了身体的右半部分。它可以潜入10丈深的水里,它那象桨一样的尾巴有利于迅速游动到达目的地。 不局限于近海而可生活与远洋中,因此分布非常广泛,不仅遍及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海域,还远及东太平洋各地直到美洲沿海,它们也是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蛇类。主要以鱼类为食,卵生。
第七名:虎蛇
虎蛇属眼镜蛇科,产于澳大利亚;其毒液含凝血剂和神经麻痹剂,常使人毙命。向人攻击之前,头和颈部膨胀成扁平状(眼镜蛇的方式)。 虎蛇为常见种类,澳大利亚南方地区的沼泽地数量极多。体呈多种颜色,一般有褐色和黄色条纹。平均体长1.2公尺(4尺)。体长约1.3~1.6米。 蛇身厚实,头部宽大,身体呈浅暗橘黄色或茶色,并伴有黄绿色、灰色或橘褐色箍环,生于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半干旱区域。虎蛇攻击性强,含剧毒液,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种栖。同时也是传奇游戏中的一种怪物。
生活习性
虎蛇,属爬行纲,蛇亚目,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毒固然可怕,但只要注意提防,也并不那么危险。虎蛇以食鼠为主(也食蛙类、鸟类等),虎蛇其貌不扬,形状色泽奇特、浑身被鳞,头颈高翘、躯尾摆动、快速行进、寻偶鸣叫、泅水过渡、实在难以逗人喜爱。
第八名:黑虎蛇
世界最毒10大名蛇之一,体长约1.2公尺。栖息于沙丘、海滩、草丛等地,以两栖类、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为食,卵胎生。 黑虎蛇 BlackTigerSnake 中名:黑虎蛇 学名:NotechisAter 分布:澳洲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 other:体长约1.2公尺。栖息于沙丘、海滩、草丛等地,以两栖类、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为食,胎生。 世界最毒10大名蛇中黑虎蛇排在第8位 黑虎蛇分泌强烈的神经毒素、凝固剂、溶血素及蛇类特有的肌肉毒素,其毒性能跻身世界最强烈的蛇毒之列。 被黑虎蛇所咬后,除了伤口剧痛之外,从伤口附近延伸的毒素更会令足部及颈部出现痛楚,身体感到麻痹、出汗,随即开始呼吸困难及局部肢体瘫痪。即使有有效的抗蛇毒素,但如果不立即治疗的话,致命率仍高达45%。
第九名:南部棘蛇
南部棘蛇,又称死亡蛇,是澳洲本土的特有种,也是在众多蛇类之中毒性最强的蛇种之一。聚居于澳洲东岸的森林、草原与及石楠草原等地方。
1、简介
中名:南棘蛇,南部棘蛇,死亡蛇。肤色淡褐、淡红或灰色,缀有深色箍环,蛇身粗厚,体长约45-60厘米,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部、巴布亚新几内亚及附近一些岛屿上,多在沙地上生活,有完美的保色以及剧毒液,不过危险性不及虎蛇和眼镜蛇科大毒蛇,它是世界上排第九毒的蛇。
2、形态
死亡蛇的头部扁平,呈三角形,身体窄直,全长大约有70至100厘米。普遍的死亡蛇都呈浅啡色,身上有很多深褐或者黑色的斑纹纵横交错。它们的牙是澳大利亚当地所有毒蛇之中最长的。
3、分布
死亡蛇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南部海岸地带,泛指昆士 *** 、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州及南澳大利亚一带。在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与及南澳大利亚的西部附近,也可以找到死亡蛇的踪影。
第十名:西部拟眼镜蛇
西部拟眼镜蛇,是一种分布于澳洲的毒蛇,在世界毒蛇排行榜上排名第十。卵生。栖息于树林、草原、沙漠等地,以小型爬行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1、名字由来
西部拟眼镜蛇,体长约1.5公尺,属中大型毒蛇。体色为黄褐色至深灰黑色,头部为椭圆形,当其兴奋或发怒时,头会昂起且颈部扩张呈扁平状(状似饭匙),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似眼镜状花纹,因此而得名。
2、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洲地带。其实,除了西部拟眼镜蛇外,世界上的很多毒蛇也都分布于澳洲。澳洲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毒蛇种类。这是因为澳洲大陆并不与其他大陆连接,形成四面环海、长期“与世隔绝”的状态,又具有适合物种繁衍的气候,因而那里的生物种类也比较独特。澳洲地带的蛇由于隔绝进化,毒性极强。澳洲的蛇有一半以上是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