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古琴演奏曲梅花三弄(赏析古琴曲《梅花三弄》),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古琴演奏曲梅花三弄(赏析古琴曲《梅花三弄》)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古琴演奏曲梅花三弄(赏析古琴曲《梅花三弄》)

“溪之湾,山之㘭,沧浪月晚,影落梅梢香飘渺。……一操梅花,三弄逍遥。”

————《绿绮新声》

古琴曲《梅花三弄》最早见谱于1425年《神奇秘谱》,又名梅花、梅花曲、梅花引、玉妃引、王妃引等。

一、《梅花三弄》曲调来源及曲意特点

《梅花三弄》是曲,相传晋桓伊作,由隋唐时期经学家、史学家颜之推之孙、颜思鲁之子颜师古(581年-645年)根据桓伊所吹之笛曲入琴作曲,该曲虽改编自笛曲,但因古琴特有之清幽澹雅的音色特点,完美的展现了梅花傲雪独立,风骨清坚的特点。

“梅花临水,暗香旖旎。绿绮朱阁三弄指,俨然对子期。此曲伯牙师,近高山流水清溪。梅花雪月低,多少多少清奇趣。”(出自《谢琳太古遗音》)

关于《梅花三弄》的作曲者,最为著名的,就是桓伊与王徽之(字子猷)以笛交友之佳话。在历代琴谱中,凡有解题或后记者,均提及此。

“昔桓伊与王子猷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猷曰,“闻君善于笛?”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出自《神奇秘谱》)

《晋书》中亦提及此事,“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为江左第一。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一曲《梅花三弄》,将魏晋名士间不拘小节,惺惺相惜之情谊传颂至今。

二、《梅花三弄》曲调及版本略考

《梅花三弄》其曲调在历代传谱中均为宫调,从段落结构讲,琴曲段式以十段为主,或有十一至十三段,虽分段不同,但所表达的琴曲意境大多相似。惟1890年《希韶阁琴瑟合谱》中铁笛道人传所传之曲,为三弄加末段及尾声,与其他琴谱所录之梅花曲不同,特加以标注,或待有兴趣之琴友打谱研究。

目前,《梅花三弄》普遍流行的版本为《蕉庵琴谱》所收录的琴曲,但也有所改动。根据龚一先生的解释,《梅花三弄》一曲,主要有三个阶段的版本:

第一个版本以1425年的《神奇秘谱》为主,曲式有标准调性转换,以闰为宫;

第二个版本,自1868年的《蕉庵琴谱》开始,逐渐模糊调性转换,目前流行的《梅花三弄》就是张子谦先生所演奏的版本,俗称“老梅花”;

第三个版本,是在建国初年,北京古琴研究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重新编排的《梅花三弄》,完全取消调性转换,采用一调到底,并将该曲的节拍更加规范化以便于合奏,习惯称其为“新梅花”。

三、《梅花三弄》传谱

《梅花三弄》主要见谱于:

《神奇秘谱》(1425)、《谢琳太古遗音》(1511)、《发明琴谱》、(1530)《风宣玄品》(1539)、《琴谱正传》(1547)、《西麓堂琴统》(1549)、《太音补遗》(1556)、《五音琴谱》(1579)、《重修真传》(1585)、《玉梧琴谱》(1589)、《琴书大全》(1590)、《文会堂琴谱》(1596)、《绿绮新声》(1597)、《藏春坞琴谱》(1602)、《杨抡伯牙心法》(1609前)、《琴适》(1611)、《理性元雅》(1618)、《乐仙琴谱》(1623)、《古音正宗》(1634)、《义轩琴经》(明刻本)、《琴苑心传全编》(1670)、《诚一堂琴谱》(1705)、《立雪斋琴谱》(1730)、《春草堂琴谱》(1744)、《兰田馆琴谱》(1755)、《自远堂琴谱》(1802)、《裛露轩琴谱》(1802后)、《琴谱谐声》又名《琴箫合谱》(1820)、《峰抱楼琴谱》(1825)、《琴学轫端》(1828)、《律话》(1833)、《悟雪山房琴谱》(1836)、《一经庐琴学》(1845)、《琴学尊闻》(1864)、《蕉庵琴谱》(1868)、《天闻阁琴谱》(1876)、《希韶阁琴谱》(1878)、《绿绮清韻》(1884)、《希韶阁琴瑟合谱》(1890)、《枯木禅琴谱》(1893)、《琴学初津》(1894)、《鸣盛阁琴谱》(1899)、《琴学丛书》(1910)、《山西育才馆雅乐讲义》(1922)等四十四部琴谱收录。

四、《梅花三弄》传谱存疑略考

在上述历代传谱中,笔者对以下内容略有存疑,抛砖引玉,以供探讨:

( 一)关于《梅花三弄》曲名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梅花曲、梅花引、玉妃引、王妃引等。自古梅花有“玉妃”之美称。“玉妃谪堕作梅花,不与群芳定等差;莫是清高嫌俗眼,故张翠幕淡笼遮。”(宋杨公远《烟梅》)“天然标格阆风乡,薄薄铅华淡淡妆。月地向谁孤弄影,雪天蓦地忽闻香。征鞍处处频回首,羌管声声欲断肠。天上玉妃新谪堕,游蜂不敢近花傍。”(宋张道洽《梅花》)

因此,《梅花三弄》在传谱过程中又名“玉妃引”是可以理解的,且该名与琴曲所表达之主体亦较为贴合。惟“王妃引”之名,琴谱标注时未作解释。旧时琴谱多手工抄录、刻印,因此,笔者疑“王妃引”此名为“玉妃引”之讹误。

(二)关于《琴学初津》收录之《梅花三弄》的出处考

《琴学初津》(1894)在其后记中记载:“此曲晋人桓伊所作。从容和顺,为天地之正音,而仙风和畅,万卉敷荣,隐隐现于指下,但新声奇变,稍近时趨,然恬静幽清,亦合古法,宋姜夔作疏影暗香二曲,亦祖此意,较之愈奇,有古淡之音(录五知斋)。按梅花之谱,是为最妙,其中叶韵吟猱,确合体用,原谱惟末段之六弦十二徽,应用徽外羽音,原一六同声,倍半相应,一弦之十二徽不用,而六弦亦无取用,余以是操,更易已三,如斯而始称尽善,曲意详内篇。良士識。”

虽《琴学初津》称该曲出自《五知斋琴谱》,但《五知斋琴谱》中并未收录《梅花三弄》。阅其后记内容,与《蕉庵琴谱》解题类同,笔者认为该谱可能出自《蕉庵琴谱》,而非《五知斋琴谱》。

(三)根据《存见古琴曲谱辑览》所载,《兰田馆琴谱》(1755)收录了《梅花引》(宫音,凡十段,谱旁註有歌词),但在可查阅到的《兰田馆琴谱》中并未无《梅花引》,还待后继续确认。

(四)《存见古琴曲谱辑览》所录的《一经庐琴学》(1845)后记内容为“原以诗解题如下:在昔桓叔夏,道遇王子猷,一则策我马,一自泛其舟;舟车两不同,行路各悠悠。感彼真识曲,驻马为之留,踞休作三弄,一弄一声秋。今将声黯黯,谱入弦飕飕。……..”

查阅《一经庐琴学》后记,其内容为“梅花虽十余段,而前后略相髣髴,且多泛声散声,此易于入手之操也。其结束亦杂,用羽角又多用散声,以助吟猱,故其音悲壮兹即旧谱技其讹误增入徴音一段以猶移宫换羽之注。”

《存见古琴曲谱辑览》所记关于《一经庐琴学》中《梅花》后记之出处待进一步考证。

《梅花三弄》曲调之美,在于其清幽澹雅之表,更在其古老苍劲苍之骨。花以梅为最清,声以琴为最清,以清绎清,得凌霜之风骨,则梅花得矣。

更多古琴演奏曲梅花三弄(赏析古琴曲《梅花三弄》)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