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头号周刊#
“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的隐士、文学家、诗人、开创了中华田园诗派第一人,课本里都学过他的著作《世外桃源》故事曲折离奇,虚构出了与世隔绝而未受战乱破坏、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地方,叫桃花源。陶渊明的一生都想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曾经也做过官,但他淡泊功名,为官清正,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不愿与官场同流合污,其中在江西的彭泽县仅做了八十一天的彭泽县令就辞官而去,这也是陶渊明最后为官的生涯,从此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中在安徽东至县就有一座“陶公祠”是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田园诗人而建,陶渊明在东至县频繁活动过的轨迹,这一点在当地县志中都有记载。
陶渊明
陶公祠位于东至县城26公里的东流镇,又名陶靖节祠,坐落在东至县东流镇的鳖石山上,它是为纪念东晋大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建立的,始建于宋代初期,陶渊明是江西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秋任彭泽县令,相传陶渊明辞官后,为避州、郡官吏的纠缠,曾乘舟下东流,隐居种菊,因此东流留下了不少关于陶渊明种菊的传说,并传下“菊圃”。
陶渊明
在进入陶公祠的院门外有一幅对联这样写着:“遇明君那得赋归去来辞,逢盛世定不作桃花源记”,我想这幅对联是对陶渊明一生最好的写照!
进院门之后,中间是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两边种满了菊花,其实这里的菊花早在宋代开始就有人在种,都知道陶渊明唯独爱菊,菊花大多生长在偏僻的地方,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这也体现了陶渊明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同时菊花又象征着高洁,所以陶渊明对菊花有着特殊的好感。
院子里种的菊花
在进入古色古香的大门后,看到的是一尊巨大的陶渊明塑像,塑像两边对联也写:“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韻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陶渊明塑像
在塑像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屏风,屏风上画着一副《松菊图》,坚韧不拔的青松,开放鲜艳的菊花,都表现出诗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其中著名的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就是陶渊明!
屏风上画的《松菊图》
不过这座陶公祠现在好像很久没有人来过一样,凸显荒废,屋顶之上成了蝙蝠栖息地。陶公祠始建于宋代,后毁于战火到清代重新修建,宋、元、明、清历代名流、学者、诗人前往拜谒者不乏其人,如朱熹、王十朋、梅尧臣、杨万里、陆游、汤显祖、于谦等人,自过东流,或吊菊圃,或谒陶祠,留下了许多咏菊尊陶诗章。明代兵部尚书于谦曾作诗曰: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