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社会心理学最好的书推荐(社会心理学比较好的书),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社会心理学最好的书推荐(社会心理学比较好的书)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社会心理学最好的书推荐(社会心理学比较好的书)

(寄语)连年失序让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丢失了部分日常,持续收缩与下探令人们习惯了低位的必要生活,保有乐观或承认疲惫,坚持清醒或滑向麻木,并非一种选择,而统统是需要被记录的真实。正因为人类是自身叙事的囚徒,我们才要不断回到共享与联结中去,去审视自身与来处,去看到边缘与他者,去现实中探求勇气,去经典里汲取力量,借由阅读寻回日常,生活将在熟视无睹的瞬间重启。

——王芳(中国社会心理学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在本书之前,医学专家们提到疾病和死亡,往往语焉不详。作者罗斯医生第一个打破职业偏见,从心理分析师和医学院教师的角度,将医学院的课堂搬到临终者的病房,研究临终者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况。

自她之后,“临终”不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或病理学,罗斯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这部作品,引发了真正的文化运动,通过改善临终关怀,让疾病和死亡回归人们生活中原本应有的位置。

《生活》杂志称这本书“给生者上了深刻的一课”,也促使整个社会反思死亡的意义、社会权利和保健制度的完善。

《友者生存 与人为善的进化力量》

达尔文提出的“适者生存”往往被误解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本书则以令人信服的跨学科证据,提出了一个全新而迷人的人性理论:是独特与非凡的友善和沟通合作能力让人类脱颖而出。但这种友善也有其反面:我们对“自己人”多么友善,对“外人”就多么残忍,会轻易将外人“非人化”,于是可以关闭共情,肆意攻击,群体对立、网络暴力等社会问题正由此产生。在动荡疏离的当下,为了更好的社会,我们需要把更多“他们”变成“我们”。

《社会心理研究》

全书汇集了37个研究主题,涉及六大方面:热点问题、现实问题、难点问题、研究主题、中国主题、倡导主题。全书以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为中心,各个章节不仅涉及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理论概念等,更吸纳和汇聚了作者从各自研究视角对相关主题最新研究成果所作的创新思考,以及对相关问题解决方案所提出的有价值建议、途径和方法等。

《意识的解释》

引用来自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和理论,结合精巧的思想实验和严谨的逻辑推演,作者认为意识并不是“撰写好”的单一剧本在大脑某个部位的“剧场”里有序上演的产物,大脑中也不存在观看这种“剧目”并加以诠释的观众(“笛卡儿剧场”理论)。相反,作者认为意识是从并行撰写的众多版本的“草稿”里脱颖而出的,是一场“群魔混战”的产物,各种片段交替执行高级功能,意识便在其间浮沉。

《萨满教、殖民主义与野人 ——关于恐惧和治疗的研究》

本书是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经典之作,研究视角和写作方法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主要研究了殖民主义给哥伦比亚印第安人社会带来的“恐惧”,以及当地印第安人运用萨满教进行的“治疗”行为。作者以大量文献资料和自己的田野调查资料指出,殖民主义和萨满教这两种文化力量既非完全对立,也非一方将另一方完全同化,而是进行了一种共同创造,形成了迄今仍给这些地区带来秩序和混乱的力量。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从历史走向今日,深入理解殖民主义给拉美社会带来的深深印记,同时也为摆脱西方文明中心主义提供了超越二元论的、更具综合性的进路。

《人伦、耻感与关系向度 儒家的社会学研究》

儒家不只影响中国文化,更影响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与日常生活。儒家思想在社会学中的重点议题是伦理的社会实践及其衍生的社会特征,其逻辑发端于“人伦”与“耻感”,即“人伦日用”。本书以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试图探究儒家对中国人的心理和互动的深层影响和文化解释;尤为重要的是,原创性地提出了“对偶生成理论”和“关系向度理论”,并对孝道、人情、面子、自我、情爱、日常计谋及宏观社会秩序的运行与维系等做了专题性讨论,以期形成一种对中国人之生活世界的研究视角与解释框架。

《看不见的女性》

从公共交通到 *** 决策,从工作场所到医院手术,作者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挖掘出日常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小至厕所设计不考虑女性如厕时间,大至药物实验常常不将女性纳入研究。凭借新颖的洞察与有力的论证,本书被译为30多种语言,荣获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金融时报》及麦肯锡商业图书奖等重要奖项,是一部以全新视角看待性别问题的力作。

《静默之身 残障人士的不平凡世界》

当人类学家罗伯特·墨菲(Robert Murphy )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之时,他感受到疾病的第一个症状,而这种疾病一—脊髓肿瘤最终将带他踏上一次比任何亚马孙实地考察都陌生的奥德赛之旅:脊髓肿瘤压迫了神经,使得墨菲缓慢而不可逆转地发展为四肢瘫痪的残障人士。在这部扣人心弦的书中,墨菲即是一位“观察者”,又是人类学的“线人”,他以自身经历解读残障人士的内心世界,探索疾病以及残障的社会属性。他说,瘫痪和所有残疾一样,侵犯了人们的身份、社会地位和与他人的联系,残障被社会定义,并被文化赋予意义。

《非科学的心理学》

本书到来的时机十分恰当,当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切均被现代化所席卷,而我们又迫切需要耕耘出一条响应中国文化与历史的工作道路时,《非科学的心理学》一书对于当代心理学的方法论和知识论进行的反思和批判,为读者搭起了透视现代主义专断排他性的瞭望台。当我们拉高视野后,立足地方、往前探寻道路的脚步就稳定下来了。

《超越自由与尊严》

书中斯金纳在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不要把自由和尊严当成一种个人特性来加以提倡,而应把注意力放在人们生活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上。要想让人们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尊严,则必须改变环境,而不是改变人类自身。

本书出版当年,《 *** 》曾评论:“如果今年你只读—本书,那么本书可能是你必须选择的。”

更多社会心理学最好的书推荐(社会心理学比较好的书)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