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拳击是项 *** 四射的运动,它极具对抗力,过程精彩,逐渐成为了一种比赛性质的运动。
现代有拳王美誉的泰森,正是在拳击赛场上发光发热后一举成名。
拳击具有暴力美学性质,比赛中充满着观赏性,同时也颇具暴力性质。
两名拳手,戴着拳击手套,在赛场上你来我往,相互搏斗,势必要分出胜负来,可能因此会有一方受伤甚至殒命。
近代历史上,拳击比赛中出现过三次影响较大的拳手殒命现象。
1、60年代的那场拳击比赛
1962年3月24日,古巴的一位青年拳击手,带着他的执着和梦想站在了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他当时年仅25岁,已经收获了两次拳王的美誉。
每一场比赛,和对手打的不仅是拳击,也是荣誉捍卫战。
这位青年名叫本尼-帕雷特,17岁开始职业比赛,短短八年的时间打了50场比赛,平均一年6场,取得了35胜12负3平的不俗成绩。
3月24日的那场比赛,他的对手是来自美国的拳击手格里菲斯,只有23岁,共进行了32场职业比赛,29胜3负,实力不容小觑。
这场比赛前,两人已交手过两次,第一次交手时,帕雷特输了,第二次交手时,帕雷特赢了。
两人保持着一胜一负的局面,第三次交手显得异常重要,它是双方捍卫各自荣誉的关键一战。
赛前,帕雷特公开嘲讽格里菲斯,格里菲斯的心中早已一团怒火,想在比赛中重击帕雷特,以报仇雪恨。
格里菲斯能赢吗?
双方比赛进行到12回合时,两人都明显疲惫,出拳都显得毫无力气。
赛场里的评论员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评论说:“这是见过的最温和的比赛场景了。”
随后的场景彻底颠覆了评论员的说法。评论员话音刚落,格里菲斯不知吃了什么灵丹妙药,精力大增,连续出拳重击帕雷特,打到十几拳的时候,帕雷特明显已经处于昏迷的状态,整个人倒在围栏上。
这时,格里菲斯并没有停下他的拳头,毫不留情地打着帕雷特。
29拳过后,帕雷特瘫痪在地,裁判才制止了格里菲斯。
帕雷特遭到重击后,没几天就去世了。
这起事件也是近代拳击史上争议颇大的比赛。
2、1983年的那场比赛
6月16日,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行了一场比赛,柯林斯对阵雷斯托。
21岁的柯林斯已经参加了14场比赛,有了2年的职业生涯比赛,并且没输掉一场比赛。他当时拥有着大量的粉丝,在拳坛也颇受关注。
雷斯托在战绩上明显劣于柯林斯,柯林斯是当时的夺冠热门人物。
比赛开始后,柯林斯占上风,他的出拳节奏和力度好于雷斯托。
但随着比赛进行,柯林斯明显处于下风,雷斯托对他的每一拳暴力都似乎威力巨大,令他无从招架。
在经受雷斯托的多次攻打后,柯林斯倒了。
这让很多人大感意外。
柯林斯的父亲是个教练,他看出了一些猫腻,于是在比赛刚结束,他有向台上,取下雷斯托的圈套,发现了他取胜的秘密。
原来雷斯托在圈套中取出了部分衬垫,用熟石膏替代,在拳击中,拳手大汗淋漓时,汗水浸润熟石膏,石膏强度增强,对增强对对手的攻击性和伤害度。
柯林斯输了,被打得面目全非,眼睛视力也遭到重创。
他不得已在事业巅峰时期结束比赛生涯,人生陷入了黑暗时期。
年轻人正是血气方刚之时,他却遭遇了意外滑铁卢,心情郁闷之下,柯林斯最终英年早逝。
为了表面上的成功,雷斯托违反规则,将他们的人生前途毁于一旦,雷斯托这种人让人鄙夷。
3、最后一拳致命的拳击赛
2019年,27岁帕特里克·戴伊因拳击殒命。
他是一位优秀的拳手,多次获得大大小小拳击比赛的冠军,被认为是冉冉升起的明星。
可是和查尔斯-康威尔的那场比赛,戴伊被对方最后一拳打得神志不清,脑部遭到重创。
经过四天的抢救后,戴伊还是去世了,从此告别了人世间。
在戴伊和对手对抗的过程中,他总共被三次击中脑部。前两次被击倒后,表面看并无大碍,裁判上前询问和观察戴伊的情况后,裁定比赛继续进行。
第三次脑部被击中后,戴伊垂直躺在了地上,失去了知觉。
对手最后一拳的威力怎会如此之大呢?第三拳的巨大杀伤力来源于前两次的积淀。
有一种SIS的科学说法,即是第二冲击综合症。
这个理论给我们揭示了戴伊最后一拳倒地不起的原因。
当人被击倒后,脑部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但拳击赛场时间紧,是涉及胜负的比赛,根本没等恢复,戴伊的脑部接二连三接受额外暴击,症状于是加剧,脑部受到重创。
不少拳击手还被CTE所困扰,即为慢性外伤性脑病。
这种因头部受击打而造成的伤害不会立刻显现,这是一种慢性伤害,多年后才能被发现,会导致痴呆甚至让人罹患帕金森综合症。
4、拳击比赛,存在即合理
拳击比赛在旁观者看来,令人热血沸腾,但同时也会对参赛选手带来极大危险的一项运动。
有人一度要求取消拳击比赛,称这项运动过于血腥。
在多位拳击手命丧拳台后,拳击规则也随之发生了改进,极大地保护了拳击手的生命安全。
存在即合理,况且也没有任何事是一劳永逸,没有任何危险度。
拳击能给人带来身体上的锻炼,强大心灵,也能愉悦旁观者,这就是拳击价值的体现。
当然,这项运动也能给不少人带来工作、收益,只要风险在可控或尽可能低的范围之内,拳击还是一项颇有市场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