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来徐州的第三天,一大早,我去了云龙山。
云龙山北门就在博物馆对面,离我住处很近,走过去就是。
云龙山先是看到了黄茅冈,那儿空寂无人,只有乱石、芦苇、荒草、白云,和着秋风,给人以萧瑟之感,看到苏轼描写此处的诗句: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回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这诗我没读过,但站在黄茅冈上,回味着这诗,特别是最末一句“拍手大笑使君狂“,颇有豪放的气势。
黄茅冈
再过去的“曲港跳鱼”四字是苏轼所题字迹。这四字取自的词我还能背出前面几句: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苏轼字迹)
遥想了一下苏轼当年在彭城写此词的场景,然后沿着山道往上走,一路有不少景点:曦亭、姜公亭、大士岩、兴化禅寺、张山人故址、放鹤亭、饮鹤亭。
曦亭不知因何而建,问了下正走过的保洁员,但他的解释我没听懂。
(姜公亭)
大士岩是康熙年间的知州姜焯所建。当年建庵挖地时发现一块巨石,上有天然白色横纹,于是照吴道子所绘观音像雕刻,那白纹正巧横亘腰际,天然若带。故得名玉带观音。
姜公亭显然就是为纪念姜焯而建。
后面三个景点都与苏轼有关,苏轼做徐州太守时,与淡泊名利的张天骥结下深厚友谊,因张饲养了两只仙鹤,清早唱《放鹤歌》,放鹤出去觅食;黄昏,唱着《招鹤歌》,再把仙鹤招回来,所以苏轼为他的放鹤亭专门写了篇《放鹤亭记》。
《放鹤亭记》部分
读了一遍《放鹤亭记》,这文章以前读过,但印象不深。在此地重读此文,以后很难会忘记了。读着读着,脑中出现一幕幕画面:仙风道骨的张天骥伫立山头,仰望仙鹤的身影;苏轼与张坐而论道;苏轼羡慕张放鹤招鹤的快乐……仕途不顺的苏轼由此真正能理解到:南面为君不如隐士之乐。因为君主若是好鹤或纵酒,那可能会造成亡国之灾;而隐士如此,那种闲雅之情趣,可为后世所铭记且羡慕。
本来可以就此下山了,但看时间充裕,就又往上爬,一直到了观景台。从观景台可以把整个云龙湖的全景尽收眼底:那苍茫的山色,那泱泱的湖水,那林立的城市建筑……
观景台
在观景台待了阵子,沿着原路返回北门。
在出口处与两个保安聊了一下,他们都好热情。
回到酒店,吃过午饭,退了房,看时间尚早,就去了项羽戏马台。因为那整个地区都叫戏马台,所以指示不明,问了不少路人,但仍是走了不少冤枉路才到了目的地。
项羽像
戏马台所在的户部山在楚汉相争那个年代,绝对是高山,但是两千多年过去了,徐州发了几次大水,所以现在只是比平地略高些而已。
一进去看到项羽的铜像,跟我想象的不大一样。
里面有雄风殿,风云阁、戏马台、棋盘广场、碑廊什么的,没感觉到特别的创意。
秋风戏马石
项羽的平生也是比较了解,所以那些历史事件也没有多看。那些建筑也都是今人所建,崭新崭新的,引不起一点回味。
倒是那根拴马的石柱,那个喂马的马槽,有那么一丝古意,但这真是项羽拴马和喂马的所在吗?我很怀疑。
项羽系马桩这个景点其实没多大意思,有点后悔去看了。
看过项羽戏马台,又到江苏师大校园转悠了一下,看时间差不多了,于是坐车去了徐州东站,回到上海已快八点,夜色非常浓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