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临近年末,又到了各色“年度十佳”竞相登场的时节。
每年的这个时候,欧美的各大媒体如《 *** 》《电影手册》便会选出自己的年度十佳影片,紧接着就是美国电影学会(AFI)等业界机构,再接下来就是一年一度的颁奖季,准备为这一年的电影艺术质量盖棺定论。
在越来越多的此类榜单里,时间渐久以后,人会有一点疲惫和麻木。那么多的所谓十佳,我们到底信谁的?又有多少真正值得我们一部不漏地去补课?
在各色权威榜单里,我眼中有一个“权威中的权威”,那就是英国的《视与听》杂志。
《视与听》属于英国电影学会(BFI)旗下的刊物,既属于专业机构,也是一家媒体。从60年代起,他们评选的电影榜单,在我看来就是最客观公正的一家。视野涵盖全球,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但是又不会过于标新立异。
前两天,《视与听》的2018年度十佳新鲜出炉。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份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十佳榜单。大家各自补课吧。
NO.1
《罗马》
《地心引力》导演阿方索·卡隆的新作《罗马》,荣膺本年度NO.1。在许多人眼里,这个选择绝对实至名归。
《罗马》此前已经在 *** 电影节折桂,赢得了一致的好评。片名“罗马”,指的并不是我们熟知的意大利那座千年之城,而是卡隆的故乡——墨西哥城里的一个中产社区。这也是卡隆前往好莱坞发展多年之后,第一次回到墨西哥本土拍片。
《罗马》是一个试图以小见大的个人史诗,通过女主角和她的家庭,去折射整个墨西哥社会70年代的动荡。这样一个泛政治化的主题,加上全片迷人的黑白摄影,很容易讨得业界人士的欢心。
国内的朋友目前还无法看到这部电影,可能在不久之后的颁奖季资源集体涌出时能够看到。就目前少数在海外电影节上看过片的网友反映,绝对是今年最佳影片的有力竞争者。豆瓣上目前高达9分,令人陡增期待。
NO.2
《魅影缝匠》
PTA的神作《魅影缝匠》是年度上映,在外面的印象中,这好像已经是上一年的作品了。《视与听》这次把它列为年度第二,再次提醒了我们今年还有这部极其出色的电影。
本片的精致华服是令人印象最深的看点,种种考据与细腻,都为了衬托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的主人公雷诺兹。他高度敏感的心理与极其内敛的性格,是整个故事的基础。
PTA显然并不满足于仅仅提供一个漂亮的悬疑故事,他想要捕捉的,永远是人物的内心。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会以为这是一个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片,不得不说的一点是,在玩悬念这件事上,PTA的确很有一点希区柯克的神韵。
但是在影片的最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真正地反映两个人相爱相杀的故事。雷诺兹和阿尔玛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我们的认知。
NO.3
《燃烧》
一举打破戛纳电影节场刊评分纪录的《燃烧》,是毫无疑问的年度话题作。从戛纳首映上的满堂彩,到最后颁奖礼上的颗粒无收,再到后来国内大量影迷在平遥电影节上排队朝圣,《燃烧》是这一整年最受关注也最值得探讨的电影之一。
影片刚出资源时,我们曾写过长文分析《燃烧》,这里就长话短说,只讲重点。
《燃烧》的好,在于其暧昧多义,一个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背后,提供了多种解读空间。片中提供了许多看似矛盾的解释,本(史蒂文·元)有没有烧房子,又有没有杀人,李沧东同时给出了两种自相矛盾的回答。
矛盾背后的真相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燃烧》准确地描绘了阶层不同的三个主人公迥异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活方式里,他们无法互相理解,而注定要互相怀疑,甚至是毁灭。
NO.4
《冷战》
这部漂亮的黑白电影是我个人的年度第一,从影像到故事内核,它是这一年来最打动我的电影。
《冷战》首先拥有一种类似静态摄影般的镜头美感,每一帧的构图,你都能看到是导演的精心设计。这种美感呈现的是电影最原始的本真,是如今这个年头极其罕见的影像形态。
像这个片名所呈现的那样,《冷战》又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爱情寓言。爱得死去活来的男女主角却像是站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敌人,势同水火,但最终还是离不开对方。
这部电影挖出了恋人间最真实也最残忍的那种状态——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仇视对方;当他们分离的时候,他们又无比思念对方。
NO.5
《第一归正会》
这是导演保罗·施拉德蛰伏多年后的新作,在好几份媒体的年度十佳里都榜上有名。
保罗·施拉德是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和《愤怒的公牛》的编剧,因此而被世人熟知。他同时还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影评人和导演,导演作品虽然不多,但是质量都很不错。
《第一归正会》被许多欧美媒体认为重现了罗伯特·布列松的经典风格,后者是无数电影人心中最伟大的电影导演,而且他的风格被认为难以复刻。
本片我们暂时还看不到,拭目以待。
NO.6
《不留痕迹》
《不留痕迹》是年初圣丹斯电影节上崭露头角的影片,后来还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
影片没有明星,导演黛布拉·格兰尼克是前几年口碑不俗的《冬天的骨头》的导演,号称“圣丹斯专业户”。
影片探讨的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命题——我们该如何逃离现有的物质文明?为此,主人公带着他的女儿深入丛林,试图彻底与社会告别,像逃犯一样。
在某些时刻他看上去成功了,但最后,他注定要失败。
NO.7
《宠儿》
对于关注欧洲电影的朋友来说,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的名字在最近几年应该已经十分熟悉了。从《狗牙》开始,到《龙虾》和《圣鹿之死》,他的电影总是有一个相当令人惊艳的设定,用一种高度寓言化的风格,去探讨人类社会的深层道德与伦理。
《宠儿》相信依然是这个路数,但是表现形式可能会有点不同,导演这次把时代背景设在了18世纪。
兰斯莫斯的风格往往有比较两极的评价,喜欢的人喜欢到不行,不喜欢的丝毫不感冒。我个人倾向于后者。不过影片究竟质量如何,不妨出资源看过片后再来详细评论。
并列NO.7
《你从未在此》
又一部高度风格化的影片,导演是曾执导《凯文怎么了》的琳恩·拉姆塞。
《你从未在此》并不试图讲一个故事,而是试图传递一种情绪,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主人公身上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狂躁的情绪。
为了传递这种情绪,拉姆塞试图完全通过影像和声音来完成,而放弃了叙事和对白(本片的大部分时候都没什么对白)。在很多地方,本片的影像和声音呈现方式,都近乎实验艺术。
这样剑走偏锋的风格不一定能招徕普通观众,但依然值得鼓励。
NO.9
《幸福的拉扎罗》
许多人眼中的年度“神作”,此前我也曾写过长评探讨这部电影。
《幸福的拉扎罗》营造了一种迷人的氛围,然后借助拉扎罗这个天使般的主人公,把这种氛围加倍放大。
油画般的影像之下,其实是一个直指人心的寓言故事。拉扎罗就像一块干净透亮的镜子,映照出这个世界的污秽不堪。
并列NO.9
《扎马》
严格算来,《扎马》已经是去年的电影。去年在 *** 电影节首映,但今年才在欧美国家上映,是今年许多欧美媒体评选的年度十佳里的一匹黑马。
近几年南美电影时常予人惊喜,前有《荒蛮故事》,后有《杰出公民》,都把南美这块魔幻大陆上发生的离奇故事,用一种极富深意和魅力的手法娓娓道来。
《扎马》里依然有相当生动的南美风情描绘,这一次是在巴拉圭。主人公扎马是西班牙派驻在南美殖民地的一名法官,他希望被调任。调任的这个过程充斥着种种官僚主义,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能够窥见拉美殖民度的种种痼疾,以及无可挽救的官僚制度。
如果你对那些熟悉的故事和类型早已感到厌倦,《扎马》就是你一直以来期待的那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