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苏轼关于夏至的诗词?
宋代苏辙作了一首《夏至後得雨》,全文如下: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苏轼并未作过夏至的诗词,作有关夏至的诗词的是苏辙,苏辙是苏轼的弟弟。
为什么竹枝词是关于夏至的?
夏至这一说法起始于公元前七世纪。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达到最长,且越往北白天越长。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礼记》有云:"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每逢夏至日后,鹿角逐渐脱落以待换新,蝉开始扯开喉咙强势回归,半夏野蛮生长,木槿一日赛过一日的繁茂、开花。好一派盎然绿意、勃勃生机!
夏至这一节气是四季变化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我国古代把夏至分为三候,五天为一候。有"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之说,与礼记记载一致。
每当夏至之后,气温逐渐升高,不消多日,便开始了烈日当空的炎炎夏日。民间许多跟夏至相关的诗词。
《竹枝词》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所作: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前两句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后两句流传却非常广,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都听过。
诗词大意:
江边的杨柳,青盈盈的,江水平缓如镜,岸上少女忽然听到从江心一叶扁舟传来的男子优美嘹亮的歌声。就像这东边的日头,西边的细雨,看似无晴(情)却有晴(情),一字双关!
为什么说这首诗与夏至相关呢?那就要从这一节气开始后的天气说起啦。
夏至以后地面温度升高,空气对流加剧,午后到黄昏比较容易形成来去匆匆且范围较小的雷阵雨。本诗"东边日出西边雨"正是这一善变天气的写照。
关于夏枳的诗词?
你说的应该是关于夏至的诗词?
关于夏至的经典古诗(一)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关于夏至的经典古诗(二)
夏至后得雨(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关于夏至的经典古诗(三)
《夏至後初暑登连天观》作者: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关于半夏等中药名的诗句?
“预知半夏当归去,栀子花开应到家。”
花开半夏,或花开夏半,是件唇齿和想象间美丽的事情。仿佛生如夏花。但是夏半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两个含义。
第一个是夏天过了一半,时间在农历五月十五之后。说起来是夏半,实际真正的夏热还未来,因为最热三伏。此时正是古代天象中的夏至之后,太阳虽然已经到达了北回归线,所谓一年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但因为有夏至和端午两个节气,夏半显得稍微平静,这正好给人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