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播播放夜读(夜读|这才是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播播放夜读(夜读|这才是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播播放夜读(夜读|这才是我)

来源:曲靖日报-掌上曲靖

有时记忆捉摸不定,它或许是一个物件,或许是一首歌。不知是那个名人说过:一首好的歌曲,往往承载着一个年代或是某一时段的记忆和乡愁。

我的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平时话语也很少,更不要说唱歌。但在某一天,一个五音不全、从不唱歌的父亲居然也会哼唱一些小曲小调,仔细地一听,他哼唱的曲调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段。刚开始的时候,家里的人谁也没有注意到。反正不就是哼哼而已,也许是心情好的缘故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赫然发现父亲哼唱的曲调和音符,竟然是那么的美妙悦耳,仿佛似山里吹来的清新山风,令人心旷神怡,又似天际中飘来的天籁之音,宛如清辙的山泉直指心扉。我好奇地问父亲这首歌叫什么名,可他却说不上来,他只说这首歌很早以前就会唱了,那是王书记教他唱的,在父亲说话的一刹那,我从父亲凝重的眼光里仿佛看到其中所隐藏的心事,或许是一段不为人知故事,我便好奇的询问道:“王书记是谁?“于是,父亲就向我讲述了学唱这首歌的来历。

那是1942年的一个冬天,也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阶段,在一次日寇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冬季“拉网合围”大扫荡中,父亲当时任胶东昆嵛河套区区小队的副队长,在区委王书记的带领下完成拥护群众转移的任务后,在返回的路上,遭遇到了一股日伪军,他们边打边撤,撤到了昆嵛山区。在乡亲们的指引下,他们躲进了一个隐秘的山洞。在山洞的数天里,王书记是一个来自沂蒙沂南县的老革命,他看到同志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便对大家说,“同志们,当前的失利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斗争,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来,我们唱支歌”。

父亲是个音盲,唯一能够记住的则是王书记教父亲唱的这一首歌,这首父亲山那边的歌。

后来父亲南下来到云南,每当他唱起这首歌时,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眼眶里总是噙满着泪水。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高兴的时候,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的唱着。好像这首歌能解除烦恼,又能愉悦自己的灵丹妙药。在他的影响下,我对这歌也注入了一种异样的情感。只是这首歌父亲不知道歌名,只记得是一首山东民歌。

在1973年的一天,我在电影院里偶尔看到一部名为《平鹰坟》的影片,该片的具体内容,现在已记不清了,但影片中响起的音乐旋律则使我为之一振,这不就是父亲经常唱的那首歌吗?

后来,我才知道这首歌原来就是声蜚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它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最初歌曲在山东的花鼓调的基础上创作而成,歌曲凭借其淳朴、易懂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很快就成为一首广大军民喜爱的歌曲。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那个)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稻花(那个)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

轻缓优美、恬静抒情的旋律,歌中极富山东乡土气息的韵味,以及三面环山、风光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山村的画面,与我们胶东老家的景色,竟是那样的相差无几。由此,我深深地领悟到父亲为什么对这首歌刻骨铭、心情有独钟。因为歌中有着他峥嵘岁月的记忆,也有着无尽的思乡之情。这时我不由地使想起著名诗人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记忆的闸门总是这样,往往在一个特定的时段,或是触碰着某一个神经的末梢,往事的片段便托盘而出。我和父亲亦然如此。父亲由此记住的是他那个“ *** 燃烧、战火纷飞的年代”;而我呢,在父亲去世后的32年里,每当听到这首歌时,不免想起与父亲在一起的每一段时光,记忆中的往事刹那间变得是那样地清晰、历历在目。

这时窗外飘来一阵优美的旋律“咱们的 *** 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是啊,这是一首山那边的歌,一首父亲留给我们心中永远流淌的歌。

本文来自【曲靖日报-掌上曲靖】,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多播播放夜读(夜读|这才是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