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成考专升本考生复习备考时间安排的建议:
8月份以政治知识点和专业基础科目的网课为主,兼英语单词的积累;9月份以练习为主,结合网课讲解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并熟悉考试题型,分析得分技巧;10月份 考前模拟,押题训练,进一步巩固政治知识点、背诵英语作文模版、专业基础课;成人高考《政治》最强答题技巧,考生必看!
1、选择题是成考政治考试中的第一题型,共40道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为80分,占政治考试总分的53%.这就是说,如果考生能够拿足选择题的80分,那么你的政治成绩就已接近及格。因此群文件中有选择题必练,必须每周都要做。错题要归类。
2、做简答题时,有的考生认为简单写几个要点就行了,但实际做题时内容不能过少,因为简答题也要答出一定的内容的,基本要点要答全,各个观点要做必要论述,如果要点答得过少,阅卷时老师就难给分了。
3、做辨析题时,无论题目如何问,考生的解答内容都要由理论和实际两部分结合组成,不能只分析实际或只答理论,要根据题目给出的要求,两部分结合。如果考生不知道怎么答,哪怕只答自己的观点,也要多答一些要点进去。此外,解论述题时卷面工整,段落分明。
4、简答题和辨析题的复习还要有共性,如 *** 思想概论,总结时要注重其体系,包括怎样坚持和发展 *** 思想、与时俱进等观点。理解这些内容时要擅长总结规律,不必盲目背题,即使背下来也难见得能拿高分。
一、单选题
(一)常考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 *** 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 *** 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 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理论
24.把“ *** ”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 ***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 ***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 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 *** 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 *** 主席: ***
55.新中国成立后,*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56.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57.“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58. *** 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 ***
6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 *** 和国家利益
68.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69.中国 *** 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75.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81.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83.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6.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87.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88.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
89.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90.“ *** ”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9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92.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4.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单选题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40题,每小题2分,合计80分。)
选择题部分一共四十道选择题,每道题目是两分,其中36道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四道是我们的时事政治题。主要靠自己平常的知识积累,一定要反复咀嚼题干,捕捉题干信号,弄清楚题干的要求,选出最佳选项。当然,第一选择还是排除法。1. 抓住立意
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因而,看到试题后,认真阅读,并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后,再看题肢的设问,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尤其是剩下两个选肢无法取舍时,更是要认真推敲题干与选肢,再做取舍。2. 找关键词
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
(1)“范围关键词”: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哲学生活道理、下列关于某一问题的表述正确(错误)的是等等。
(2)“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
(3)“原因类”的选择题,一定要将可能的原因和结果顺过来念一下,成立的才当选。
在做题过程中,养成好习惯,把题干和题肢的关键词划出来。
3. 排异(是否与题意相关)。用选项反套材料。材料中能找到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则选。根据题目和题肢的关联性来选择,正确但内涵外延不符合题意的不能入选,这点尤其重要,高考单项选择题不少是最佳选择题,并不意味着题目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要好中选好,矮中比高。
4、总之,解选择题要做到以下四项原则:
总原则:一细、二审、三联系
细:审题要细心,切忌粗枝大叶。
审:审好题干和题肢
联系:把题干和题肢逐个联系起来,决定取舍。二、简答题
(一)高频考点1、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4、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5、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简述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本质特征主要是:第一,劳动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改造自然的自觉活动。第二,劳动必须创造并使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主要是劳动工具。第三,劳动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是以人类自身为主体改造整个世界并创造人化世界。第四,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具有多维性,包括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即真、善、美的统一。7、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8、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答:(1)国体亦称国家的类型,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它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2)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政体是阶级统治的具体形式,所以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9、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是:第一,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第二,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第三,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关系。10、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1)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三个特点,表现为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2)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这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其次,实践出真知,人类的一切认识,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实践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新的经验材料。其次,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实践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二)简答题答题技巧(3题,每小题10分,合计30分)
表述尽量准确,但不苛求一字不差,如果记住的原理文字量太少,显得内容不丰满,可尝试在正面阐述后,再反面阐述的方式丰富答案。实在不行就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做到规范作答。
1、观点要表达准确,分析要全面到位,做到逻辑合理、思维严密、层次清晰;
2、答案应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3、书写要工整、文字要精练。总结 各题型答题技巧
选择题,40题,每小题2分,合计80分。
主要靠自己平常的知识积累,一定要反复咀嚼题干,捕捉题干信号,弄清楚题干的要求,选出最佳选项。当然,第一选择还是排除法。
选择题部分一共四十道选择题,每道题目是两分,其中36道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四道是我们的时事政治题。概念题在考前辅导书课后练习部分有类似的题目,基本都能在这里找到,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答案抄下来,看上几遍就基本没有问题了,时事政治方面就需要大家平时多关心社会新闻。
辨析题,2题,每小题10分,合计20分。
特别注意的是辨析题的判断,千万不要盲目笼统的说对错,例如一些题目的前半部分是对的而后半部分产错的,有的题目说的不全面,这些都要指出。
判断题,2题,每小题10分,合计20分。
判断题一共有两道题目,根据近七年来的政治试卷统计,第一道判断题是错的概率是100%,第二道题是错的概率是40%左右。这个数据可以参考,但是不是绝对! !每个题目的答案都能在选择题上看到相关内容,当我们豪无头绪的时候,可以在选择题里面找灵感。
简答题,3题,每小题10分,合计30分。
表述尽量准确,但不苛求一字不差,如果记住的原理文字量太少,显得内容不丰满,可尝试在正面阐述后,再反面阐述的方式丰富答案,实在不行就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
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私聊老师,我会一一回复的。
文章都是干货,看完还不点赞吗?
推荐阅读:
Lily:成人高考做题技巧篇——成考语文篇137 赞同 · 13 评论文章Lily:成人高考学习技巧篇——成考英语篇120 赞同 · 10 评论文章老师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记忆政治,特精心制作了政治思维导图,部分思维导图如下。为了保护我辛苦的劳动成果,需要的同学可以微信免费私发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