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求有关艋舺影评?
艋舺影评
我看《艋舺》是因为钮承泽。起初对台湾当红偶像演黑帮片抱怀疑态度,不过看后发现导演的作用真的可以发挥到最大,即使是演技稚嫩的偶像,只要善加利用也能达到理想效果。相比之下,如今的香港电影实在缺乏朝气。香港黑帮片名震江湖,但杜琪峰麦兆辉等几位大导演如果不用刘青云刘德华黄秋生那一干老戏骨,恐怕拍不了片。老戏骨们确实是质量和票房的保证,但看多了难免视觉疲劳。据说这是因为香港娱乐圈长期被黑道把持,新人出不了头的缘故,这是题外话了。
亚洲黑帮以日本、台湾和香港势力最大。以前看《古惑仔》的时候就觉得穿着木屐怀揣短刀但又喜欢唱台语歌的台湾黑帮很有意思。《艋舺》是一部台湾本土的青春黑道片,我个人认为可以和当年香港的《古惑仔》系列比肩。作为黑帮片,它的剧情设置并不是很牛B,但是作为一部青春片,它绝对够份量,不是那种无病 *** 玩玩小叛逆的 *** 片。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多角度的刻画,内心戏的演绎很多。相比之下阮经天是几人中演技最好的,把和尚性格中的沉稳细腻偏激阴狠都表现出来,赵又廷比较生涩,从他第一个镜头流着泪打人时就感觉味道不对。所幸的是他演的是内心单纯一根筋的角色,演技差一些并不影响整体效果。
这是一部地道的台湾本土电影。(台湾人不说“地道”,他们说“道地”。)它除了年轻人的打打杀杀兄弟义气之外,还包含了台湾特定的文化。首先来说艋舺这个地方,它是台北最早的街市,繁华的商业区,风云际会的码头,其地位大概相当于香港的庙街。台湾曾经被日本统治了50年,到1945年为止(日本投降)。之后台湾经历了几年“无父无母”的状态(大陆在打解放战争),直到 *** 撤退去了台湾。所以,在艋舺这个台北最古老的街市,既保留了闽南地方文化,比如片中庙口所在的清水祖师庙,又保留了日据时期的殖民地文化,喜欢看日剧的人一定觉得宝斗里红灯区非常像日本江户时代的“游廓”吧!而“外省人”对于台湾本土居民而言最陌生,让他们感到不安,本能地排斥。我从看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才听说“外省人”这个词,它指的就是1949年后随军来到台湾的那批人。在《艋舺》这部片中,本土黑帮对抗想夺取艋舺管辖权的“外省人”黑帮,也反映出台湾本土居民对于“外省人”的戒备和敌视。
此片中出现了不少台湾俚语,我百度了一下列个单子,会对理解电影有帮助。
片子开头蚊子被狗仔一伙追赶时,志龙一伙在喊西巴拉。西巴拉是台湾人玩骰子时喊的,丢的时候才有气氛。
他们笑被人追打的蚊子是“衰尾道人”,台湾人称衰到一定程度的人叫衰尾道人。
“不要装肖”的意思是不要装疯。闽南语的“疯”叫作“肖”。
他们常说,意义是三小。“三小”是“什么”的意思,含有反问挑衅的口气。
蚊子问和尚要不要再去买鱿鱼羹,阿伯笑他天兵。“天兵”的意思是菜鸟,搞不清状况。
阿伯嘲笑和尚不近女色时唱了一首《玲珑塔》。玲珑塔本是北京童谣,在1977年被香港的徐小凤变成一首流行歌曲来演唱。
《艋舺》的故事发生在1987年,志龙和女朋友商量看的电影《致命的吸引力》和《A计划续集》都是当年上映的大片。
泡温泉时白猴说灰狼的手下都很训练有素,阿伯说他“靠腰”,靠腰是哭饿,意思是哭丧着碎碎念。
GETA大的GETA,是日语“下駄”的发音,意思是木屐。GETA大当年以用木屐夹武士刀出名,每天都穿木屐。
MASA大的MASA是日语中的“雅"或是”正”,男人常用的名字。
文谦在桥下对和尚说,MASA大整天穿的PARIPARI,是日语的ぱりぱり,崭新的意思。他说GETA大的头在CONCRETE,我想他说的是日语外来语的コンクリート(混凝土),文谦应该不是会讲英文的人。(笑)
他们在日式料亭里唱的第一首歌是《山顶黑狗兄》。这首歌的原唱是洪一峰,洪一峰在1957年给1937年的日本歌曲《山の人気者》填了闽南语的词来唱,后来这首歌也被庾澄庆等人多次翻唱。他们唱的第二首歌是蔡秋凤的《心事谁人知》,很衬和尚当时的心境。
和尚左手戴的白珠子叫砗磲,是贝壳做的,佛教七宝之一。片尾他爸爸念经时拿的那串佛珠是黑曜石,水晶中的一种。两种都有辟邪之用。
片中GETA大代表的传统黑帮要求手下必须在山上修习长短兵器,并强调“枪是下等人用的东西”。蚊子在被和尚的手枪所伤时重复了GETA大的话。这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日本在黑船叩关之后的那段历史。新选组坚持用武士刀对抗洋枪洋炮,几乎全军覆没。他们对武士刀的执着代表着对旧时代难以割舍的情怀和对传统的誓死捍卫,正如宣称“枪是下等人用的东西”的GETA大。若是香港黑帮大哥,一定不会因自己用枪而感到羞耻吧!在看《艋舺》的同一天,我碰巧看了一部老港片《江湖告急》。相比之下它们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台湾人跑路首选日本,香港人跑路首选英国。香港是中国被英国霸占后生的,台湾是中国被日本霸占后生的,对于母亲而言这是屈辱的历史,但对于孩子而言,不管抚养权归谁,他都是个混血儿。在漫长的文化融合过程中,“认贼作父”,萌生出难以斩断的羁绊是在所难免。所以陈果拍了97三部曲,侯孝贤拍了《悲情城市》,吴念真拍了《多桑》。而在《艋舺》中,主人公蚊子没有父亲,他有一个疼爱他的母亲,但他和母亲的关系比较疏远。他时常感到孤单,时常想念那个去了日本再也没有回来的父亲。后来他把GETA大视为自己的父亲,一厢情愿替他披麻戴孝报仇雪恨,却被母亲隐瞒了身世而与自己的亲生父亲为敌。蚊子的孤单,蚊子渴望父爱的心情,可以解读为台湾这座身世坎坷的孤单岛屿的心情。而蚊子的挣扎,蚊子的愤怒,蚊子的残酷青春,便是台湾人在某一时期的集体情绪。对于我们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大陆的“根红苗正”的孩子而言,我们当然也有自己的残酷青春。但是“混血儿”的残酷青春,我们可以观看,可以想象,却永远都无法感同身受。
[img]绕口令开头是“老和尚道友徒弟八个”的全文是什么
全文:
高高山上一老僧,身穿衲头几千层。
若问老僧年高迈?曾记得黄河九澄清。
五百年前,清一澄,总共是四千五百冬。
老僧收了八个徒弟,八个弟子都有法名。
大徒弟名字就叫青头愣,二徒弟名叫愣头青。
三徒弟名字就叫僧三点,四徒弟名字就叫做点三僧。
五徒弟名叫蹦葫芦把儿,六徒弟名叫把儿葫芦蹦。
七徒弟名字就叫随风倒,八徒弟名字就叫做倒随风。
老师傅教给他们八宗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青头愣会打磬,愣头青会撞钟。
僧三点会吹管,点三僧会捧笙。
蹦葫芦把儿会打鼓,把儿葫芦蹦会念经。
随风倒他会扫地,这个倒随风他会点灯。
老师傅叫他们换上了一换,不知道换成换不成。
这个愣头青他打不了这青头愣的磬,
青头愣就撞不了愣头青的钟。
点三僧吹不了这僧三点的管,
这个僧三点捧不了点三僧的笙。
把儿葫芦蹦打不了蹦葫芦把儿的鼓,
蹦葫芦把儿他念不了把儿葫芦蹦的经。
倒随风他扫不了这随风倒的地,
那个随风倒他点不了这倒随风的灯。
老师傅一见有了气,要打徒弟整八名。
眼睁睁,八位徒弟个顶个的就要挨打,
从外面,又来了五位云游的僧。
五位僧人把情讲,罚他们后面去数塔玲珑。
玲珑宝塔,十三层,临去数单层,回来数双层,
谁要是数过来谁就是大师兄。
谁要是数不过来玲珑塔,叫他罚跪到天明。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
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
一个铙钹一口磬,一个木鱼一盏灯。
一个金铃,整四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三层。
三张高桌十二条腿,三个和尚三本经,
三个铙钹三口磬,三个木鱼三盏灯。
三个金铃,十二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五层。
五张高桌二十条腿,五个和尚五本经,
五个铙钹五口磬,五个木鱼五盏灯。
五个金铃,二十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七层。
七张高桌二十八条腿,七个和尚七本经,
七个铙钹七口磬,七个木鱼七盏灯。
七个金铃,二十八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九层。
九张高桌三十六条腿,九个和尚九本经,
九个铙钹九口磬,九个木鱼九盏灯。
九个金铃,三十六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一层。
十一张高桌四十四条腿,十一个和尚十一本经,
十一个铙钹十一口磬,十一个木鱼十一盏灯。
十一个金铃,四十四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
十三张高桌五十二条腿,十三个和尚十三本经,
十三个铙钹十三口磬,十三个木鱼十三盏灯。
十三个金铃,五十二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往回数。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二层。
十二张高桌四十八条腿,十二个和尚十二本经,
十二个铙钹十二口磬,十二个木鱼十二盏灯。
十二个金铃,四十八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十层。
十张高桌四十条腿,十个和尚十本经,
十个铙钹十口磬,十个木鱼十盏灯。
十个金铃,四十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八层。
八张高桌三十二条腿,八个和尚八本经,
八个铙钹八口磬,八个木鱼八盏灯。
八个金铃,三十二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六层。
六张高桌二十四条腿,六个和尚六本经,
六个铙钹六口磬,六个木鱼六盏灯。
六个金铃,二十四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四层。
四张高桌十六条腿,四个和尚四本经,
四个铙钹四口磬,四个木鱼四盏灯。
四个金铃,十六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两层。
两张高桌八条腿,两个和尚两本经,
两个铙钹两口磬,两个木鱼两盏灯。
两个金铃,整八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僧人数罢玲珑塔,抬头看,满天星。地上看,有个坑。
坑里看,冻着冰。冰上看,一棵松。
松上看,落着鹰。屋里看,一老僧。
僧前看,一本经。经前看,点着灯。
墙上看,钉着钉。钉上看,挂着弓。
看著看著,眯了眼,西北乾天,刮大风。说大风,好大的风。
十个人见了,九个人惊,
刮散了满天星,刮平了地上坑,
刮化了坑里冰,刮倒了冰上松,
刮飞了松上鹰,刮走了一老僧,
刮翻了僧前经,刮灭了经前灯,
刮掉了墙上钉,刮崩了钉上弓。
霎时间,只刮得,星散、坑平、冰化、松倒、鹰飞、
僧走、经翻、灯灭、钉掉、弓崩。
出自:马增芬 西河大鼓中的名段《玲珑塔》。
扩展资料:
玲珑塔是西河大鼓中的名段,其演唱者为马增芬,系西河大鼓演员,北京人。其父马连登系著名评书演员。
她5岁开始学艺,7岁时全家搬到天津以卖艺为生。8岁时开始到地场说书,9岁到茶馆说《杨家将》,11岁在天津谦德庄茶舍与老艺人唱对口书《薛刚反唐》、《盗马金枪》,13岁时同老艺人乔清秀、王佩臣、段德贵等同台演出,同时灌制了《玲珑塔》、《马前泼水》、《闹天宫》等唱片。
15岁时同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刘宝全、白云鹏、孙小轩、骆玉笙及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堃、张寿臣等同台演出。
解放前她演出的主要传统曲目有《杨家将》、《呼家将》、《薛刚反唐》、《隋唐演义》、《玲珑塔》、《马前泼水》、《游湖》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玲珑塔
喊麦十大神曲排行榜(网络mc喊麦十大排行榜)
; 一首《惊雷》可以说是火遍了大江南北,一时间风头无二。而这两天杨坤对《惊雷》的diss、惊雷原唱六道的回应更是成为全网热搜,这也让以《惊雷》为首的“喊麦文化”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事实上除了《惊雷》,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喊麦神曲,下面就为大家来盘点一下。
NO.1 《刀山火海》演唱:九局
这首由知名麦手九局创作的歌曲一经推出,就成为了2016年传唱度最高的喊麦神曲,仅仅一年全网点击量就达到2000万,登上了喊麦界的头把交椅。甚至时至今日,我们也总能不经意在大街小巷,听到有人霸气侧漏地喊一嗓子“刀怒斩雪翼雕山豪迈冲云霄”。
NO.2 《昨日帝王篇》演唱:赵小磊
麦手赵小磊原创的这首《昨日帝王篇》歌词押韵且冲击力十足。霸气十足的台词要喊出来却颇具难度,正因如此,这首神曲也成为了众多网络麦手挑战时必备的说唱歌曲之一。
NO.3 《断情笔》 演唱:阿哲
对喊麦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对于“阿哲”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2014年,阿哲凭借着精湛过人的演唱技能和填词天赋,在YY直播开创了辉煌的“阿哲年”。这首《断情笔》正是他巅峰时期谱写出的一首神曲,深情的歌词加上另类唱法,足以改变大部分人对于喊麦的刻板印象。
NO.4《内蒙古黑怕》演唱:谢小宇
2015年登上辽宁新闻的一首《内蒙古黑怕》,火爆程度可以说是完全不逊于当今的《惊雷》。不仅刚一发布就收获了500点赞,更有无数网友评论“只想说你太有才了”、“期待续集”等等等等。这首拿蒙古语填词的喊麦创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但朗朗上口的旋律却又如此魔性,堪称洗脑。
NO.5 《玲珑塔》演唱:文er
作为YY的头牌电母主播之一,文er从气势如虹的《来自天堂的魔鬼》到各式各样的喊麦神曲都能轻松驾驭,在去年的YY年度盛典中更是轻取最佳女歌手称号,其演唱实力可见一斑。而出自文er的这首《玲珑塔》也在喊麦界画风独特,值得一听。
NO.6 《大话西游》演唱:小少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耿耿星河》、《老九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近年来和影视相关的喊麦作品层出不穷,但论其鼻祖,当属这首小少焱的《大话西游》。家喻户晓的歌词背景让这首歌率先实现了出圈,成为了被广大听众津津乐道的神作之一。
NO.7 《金达莱花》演唱:七羽
《金达莱花》改编自一首来自韩国的同名歌曲,作为YY主播七羽的成名作,这非汉语的喊麦曲被演绎出了别样风味,此后更是推出了各版本的mv, 作为“战歌”掀起了舞曲一大浪潮。
NO.8 《一心爱你》演唱:QJY
《一心爱你》相比于之前的神曲也许颇为小众,但在QJY的粉丝圈中,可谓是颇有意义的一首神曲。凭借这首欢乐且 *** 的喊麦名作,QJY在粉丝的力捧下势如破竹,一举登上年度盛典的最佳女麦手宝座,在整个2016年可谓无人可出其右。
NO.9 《家》演唱:韩雅乐
韩雅乐和谢小宇的组合在YY直播可谓红极一时,称之为2015年的时代王者也是毫不夸张。这些元老级的主播们为广大粉丝带来了无数传唱至今的经典作品,也为后来的麦手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NO.10 《社会摇》演唱:小u哈
最后为大家带来一首曾成为社会现象的压轴神曲。在数十年来大众消费文化对西方亚文化文艺形态进行改造的基础上,这首小u哈的《社会摇》再次兴起于互联网亚文化群体,时至今日依旧是一种被大众喜闻乐见的乐趣来源。
伴随着一声《惊雷》,让诸多喊麦神曲再次回到大众视线,就小编看来,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要粉丝观众们喜闻乐见,那也就属于合情合理的存在了。
《玲珑塔》绕口令完整版原唱是谁?
原唱是马增芬。
马增芬,女,1921年出生于北京,西河大鼓演员。五岁随父马连登学艺,七岁登台,曾在平、津一带演出。建国后,任中央广播说唱团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擅唱短段,与其父共创西河大鼓“马派”唱腔。
擅演曲目有《薛家将》《花唱绕口令》《江竹筠》《一分钱一两米》等。其父马连登系著名评书演员。其兄弟姐妹还有马增锟、马增蕙、马增祥。
人物经历
曲艺表演艺术家马增芬于1921年出生于北京南苑一个穷苦的家庭,3岁时父亲在贫困中死去,后随改嫁的母亲一起到了马家。这以后,开始向马连登先生学艺,注定了她从事曲艺艺术的一生。几十年中,马连登既是她的慈父,又是严师,更是共同切磋艺术,创立“马派西河”的合作者。
马增芬天资聪慧,不但自幼学唱西河大鼓,而且学习弹三弦。5岁时开始跟随父亲马连登先生在天津撂地演唱西河大鼓,同时还兼为马老先生三弦伴奏。7岁时,在天津大观楼首次登台演唱西河大鼓而走红出名。11岁、12岁时,便在律京唐及河北地区的戏曲曲艺表演界小有名气。
她超凡的艺术才能、娴熟的表演技巧,博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17岁那年,她以超群的艺术功力首次成功地灌制了她的首张个人唱片《玲珑塔》,至今这脍炙人口的唱段仍为人们赞叹。
玲珑塔绕口令完整版原唱是什么?
完整版:
玲珑塔,玲珑宝塔十叁层。
塔前有座庙,庙内有老僧。
老僧当方丈,徒弟有六人。
一个叫青头楞,一个叫楞头青。
一个叫僧僧头,一个叫点点头。
一个是奔葫芦把,一个是把葫芦奔。
绕口令:
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是一种民间传统的语言游戏,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韵词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绕口令是民间汉语语言游戏,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