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唐山市曹妃甸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案例
曹妃甸区(多玛乐园)
基本情况
曹妃甸区位于环渤海、环京津的“两环”核心地带,毗邻京津两大城市,西距北京22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唐曹高速、秦滨高速、迁曹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北京与曹妃甸之间开通直达动车,是著名的中国河豚鱼之乡、中国对虾之乡、中国生态稻米之乡。近年来,曹妃甸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和“一港双城”战略,依托海、岛、湿地、温泉等资源优势,成功创建了曹妃甸生态旅游度假区,曹妃甸湿地景区、多玛乐园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十里海河豚小镇、妈祖文化旅游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先后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逐步成为京津冀知名的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走出了一条向海发展的全域旅游新路径。
主要做法
(一)健全体制机制,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进一步加强对深化创建工作的领导,由曹妃甸区委书记、区长牵头,区四大班子成员齐上阵,成立了曹妃甸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曹妃甸区全域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片区作战、项目包联、清单管理”推进机制,构建起“党建引领、党政统筹,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二)健全政策体系,把保障举措转化为制度优势。高标准编制了《曹妃甸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形成了南部滨海旅游、中部湿地旅游、北部田园旅游三大板块。做大做强滨海休闲度假品牌,着力将曹妃甸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河北沿海旅游的新引擎、国际一流的滨海休闲旅游胜地。编制了《唐山市曹妃甸区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曹妃甸区文旅营销专项规划》《曹妃甸区绿道专项规划》《曹妃甸旅游服务系统及环境设施设计方案》等旅游专项规划,构成了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核心区夜景设计、重点片区及道路提升改造、智慧旅游建设等“1+8”规划体系,为构建旅游发展格局规划了具体路径。出台了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指导意见及系列专件,设置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在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优先保障,充分发挥了制度推进优势。
(三)优化公共服务,把旅游设施转化为发展载体。曹妃甸区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对区域内重点景区旅游专线进行了提升改造,确保了连接核心旅游景区的道路达到3级以上公路标准,实现高速公路与景区景点的顺畅通达。建设了曹妃甸区旅游集散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和旅游厕所标准配建。开发了微信小程序“一部手机游曹妃甸”,实现咨询、导览、导游、导航、分享评价、实时信息推送及门票(酒店)预定等全方位智慧旅游服务。曹妃甸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能有效提供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在线预订、网上支付等服务。曹妃甸区建立了旅游官方网站,建设了“一部手机游曹妃甸”。
(四)完善供给体系,把旅游融合转化为业态创新。引导一二三产和各行业主动“+旅游”,打造了子木田园、匠谷小镇、桃萄水镇、多玛乐园、河豚小镇等新业态,实现了湿地观光、生态休闲、温泉康养、民俗古镇、文化研学等深度融合。立足“滨海湿地”多元禀赋,推进协同与错位发展,打造曹妃甸湿地旅游区、妈祖文化旅游区等特色旅游片区,形成了曹妃甸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都市农业聚集区、稻乡蟹田聚集区、湿地渔家聚集区、滨海渔人聚集区,“一心、四大聚集区”的旅游发展格局。探索出了一条曹妃甸特色的“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坚持用景区理念建设城区,融合特色元素,建设了曹妃甸唐山文创尚街、恋恋文艺小镇等,形成了多处旅游休闲功能完善、旅游休闲业态丰富的城市旅游功能区。
(五)维护秩序与安全,把管理创新转化为治理效能。整合区旅游投诉受理中心和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市场监管执法力量,健全“1+3”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有力维护了旅游秩序。2019年,曹妃甸文化旅游部门合并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与旅游市场监管大队进行了有效整合,建立了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制度,对文化和旅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立足首都政治“护城河”站位,强化隐患排查整治,近三年未发生重大旅游投诉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
(六)统筹资源与环境,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曹妃甸区坚持生态保护、环境优先发展,加强了对湿地、生物、海洋、水源地、农田、林地等重要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重点对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进行了科学的生态保护和利用,极大地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实施了围填海生态保护修复、海草床生态保护等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打造了曹妃甸森林公园、唐海郊野公园、曹妃甸生态旅游度假区等生态旅游项目,极大提升了全区的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空气质量达优良级标准天数为259天。
示范意义
(一)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凭借市级旅发大会的举办,曹妃甸区通过项目打造,一大批新业态特色项目相继落成,构建“景、镇、村、路”四位一体全域旅游的空间体系,推动该区域旅游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开创了旅游发展的新格局,成为提高区域发展质量的有效载体。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带动全域经济发展,文旅融合,区域联动,促进了曹妃甸区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有效带动了乡村区域建设的积极性。
创新亮点
(一)融合创新,发展旅游新兴业态。曹妃甸区积极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实质性融合,发展旅游新兴业态,实现“旅游+”联动发展,形成了湿地生态游、海滨海岛游、妈祖文化游、研学体验游、港口工业游和休闲农业游六大主题产品。建设了多玛乐园“渔”文化主题乐园,总投资15亿元,自主研发了20多个全球首创、世界一流的高科技游乐项目,拥有300多项专利技术,打造了曹妃甸文旅新IP。十里海养殖场村挖掘和弘扬河豚鱼文化,打造了全国唯一以“河豚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村,十里海河豚小镇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柳赞镇蚕沙口村、九农场李家房子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二)服务创新,营造优质旅游环境。曹妃甸区坚持把城区作为综合服务功能区来打造,建设了曹妃甸森林公园、金莎国际购物广场、创业广场、兴海名都广场,海澳大酒店、金鼎大酒店2个四星级酒店,高标准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着力为游客营造品质化旅游环境。推进智慧文化旅游建设,开展“一部手机游曹妃甸”工程,形成信息化对文旅营销、服务、管理等多个环节的有效支撑,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影响力。
(三)带动创新,展示全域旅游形象。曹妃甸区借势发展全域旅游,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民”的产业致富新路子,旅游富民成效显著。涌现出十里海河豚小镇“景区带村”模式、桃萄水镇“三加一带”模式、六农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八农场“人才带动”模式、九农场“乡村网红”孵化模式等多种旅游富民方式,有效促进了曹妃甸群众就业和增收致富,全力助推曹妃甸区乡村振兴。曹妃甸区探索出了运用新媒体、借势新文化、做强新品牌的全域旅游宣传新模式。《大美曹妃甸》登陆央视1套,曹妃甸旅游登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刊登旅游专题报道,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互联网+的精准营销模式大显神通,微博、微信、抖音、旅游美食达人全方位、立体化宣传体验活动将曹妃甸旅游经典场景直接呈现在全国游客面前。
来源:厅资源开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