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 | 刘甲凡
据《牟平文史资料》记述,牟平古城有名胜景观十处,俗称牟平十大景,包括“白塔残阳”“范园春晓”“海市云收”“荆岩古寺”“昆嵛叠翠”“龙池喷雪”“龙门归帆”“卢峰霁雪”“牟台秋望”“石洞烟霞”。
在牟平民间传说中,古城内外还有景观十处,被称为牟平十小景,其中“范园春晓”“牟台秋望”“白塔残阳”三处与十大景一致,其余七处分别是“松树竹影”“三山不显”“雾上塔峰”“双眼龙头”“无天门楼”“一步两桥”“两步三庙”。
岁月更替,沧海桑田,上述景观大多早已不复存在。随着牟平区宁海办事处集庆里村旧村改造破土动工,十小景中隐身历史长河的“三山不显”,在村民杨宗恺先生老宅里再显真身。一时间,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三山”之一被发现在杨宗恺先生的老宅里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三山不显”这种景观并不少见,国内很多古城都有关于“三山不显”的记载。如济南的“三山不显,四门不对”、潍坊的“三山不见,九湾不显”、开封的“三山不显,五门不照”、辽阳和保定的“三山不见,四水不流”等等。
上述的“山”都不高,和我们印象中的山大相径庭,可为何把它们称作“山”呢?按照《国语·周语》的说法:“山,土之聚也。”也就是说,最初对山的定义并不是特指高耸的石质山峰,凡高出地面的皆可为山。上述的“三山不显”,大多数都是将城内高坡称为“山”,再找一块大石放在顶端指为山峰。
牟平的“三山不显”亦大致如此,指的是宁海州古城中有三处地方,平地孤石凸起,高约一米左右,人们习惯叫它山,但它却不像我们所见的山那样高大雄伟,在远处就能看到。“三山不显”所指的山,只有走到近前才能看到,这就是“不显”二字的含义。
为何古人偏爱三山?这是源于古人的风水信仰。据《史记·封禅书》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言,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三山即是仙界,有长生不老仙草。加之蓬莱海域经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东海三山开始寻仙活动。由此,三山之地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风水吉壤,人们自然就喜欢“三山不显”这样美丽的故事。灯前月下,老人讲给晚辈听、大人讲给孩子听、知道的讲给好奇的听。千百年来,经口口相传至今,依然魅力不减。
说起宁海州古城的“三山不显”,老一辈留下两个版本的传说。一种说法是“三山”均位于牟平城中心的县衙内,在仪门内、大堂前和后院,各有一块三尺多高,长约丈余的巨石,南北一线排列,像三座小山沉入地下,只露山峰而不见山体,故名曰“三山不显”。
还有一种说法,“三山”分别在宁海州古城西门里(现文化办事处西桂里村)、老县衙内(现牟平区 *** 所在地)和东门里(现宁海办事处集庆里村)。从目前所能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杨宗恺先生老宅里这座幸存的山,就是“三山不显”传说中留下的唯一物证。
杨宗恺先生的祖上是宁海州老城东门里的坐地户。据他介绍,自家的老宅是100多年前建起来的。这座山安放在老屋的东院,东西走向,露出地面最高时约有一尺左右。每当下午三、四点钟左右太阳偏西时,在阳光照射下通体闪闪发光。后来,房屋翻新重建时院子填高,整座山便被埋入地下。
山具体是什么时间落户自己家?杨宗恺先生说不清楚,其父杨绍森(曾任牟平东关小学、通海路小学、新建街小学校长)生前曾一再叮嘱他,无论何种情况下,一定要保护好这座山。他的大伯杨绍林1947年在烟台读书时,被败退的 *** 部队抓壮丁去了台湾。1989年回家乡探亲时问起这件事,杨宗恺便亲自动手,小心翼翼把山挖了出来。当他看到这座山完整无缺,激动地反复端详抚摸,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杨宗恺一定要好好保护,一代一代往下传承。
2015年年初,集庆里村要集体拆迁,眼看自家的老宅就要被拆除,为保护好这座山,杨宗恺先生雇了挖掘机和叉车,将这块约两吨重的山连夜挖出,运到了村里安置他的天福新城小区19号楼西侧的绿化带里。
在杨宗恺先生的引领下,我们在天福新城小区见到了这座山。从外观来看,这座山是扁长方形的。长约4米,高约65厘米左右(下部埋入土中约40厘米),横向层次分明,简直就是一幅群山叠翠、云蒸霞蔚的山水画。其时正值下午4时,在阳光的照射下,山体闪烁着光点。经认真观察,在山的左上部位置发现一个字 。上面是雨字头,下面两个云字。请教鲁东大学兰玲教授得知,其字音为“dui”,字义为“云貌”。当初镌刻下这个字,应该是用来赞美这座山如轻云出岫般的美丽吧。
关于这个字,杨宗恺先生还说了这样一段趣事:他小时候把杏核放在这个字的上部用锤子砸,结果对字的上部边缘造成了破坏,父亲发现后把他好一顿胖揍。
关于这座山的石质和产地,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并请教专家后得知,这种山石名为北海石,旧称登州石,出自长岛的大小钦岛、砣矶岛。因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在古登州任职期间,撰文《北海十二石记》而得名。该石质地坚韧,敲击有声;形态嶙峋峥嵘,层峦叠嶂,具有皱、瘦、漏、透之特点;色调多为黑灰与黝青,嵌有蓝白或黄绿相间的条带状彩纹,萦绕似波,璀璨耀目;体量大小不一,形状玲珑剔透,千姿百态,既是制作盆景的上乘石料,也是点缀庭院、把玩观赏的佳品。
北海石是一种自然海蚀石,岩石中有石英和绿泥石相间共生,内含云母40%、石英30%、绿泥石25%及其它矿物质等。经长期的风化与海浪击打,去软留坚而形成。
站在山前,仔细端详后我们推想,当初挑选这座山的人,一定有丰富的风水或天文地理知识。从这三座山的设置来看,一座在西门里,一座在县衙内,一座在东门里,东西走向大体在一条直线上。这应该是当年在建城时,经高人指点而有意设置的。三座山由东门至西门一字排列,应该有镇城之石的意蕴:期盼城池稳固、平安,百姓安居乐业。
由于历史久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牟平城的建设和发展,另外两座山现已不知去向。这座孤山能侥幸存世,应该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它真身再显,让我们的子孙还能有幸领略到牟平老城的古风古韵。